施肥方式对设施菜地氨挥发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ua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我国设施菜地氨(NH3)挥发过高的问题,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设施菜地NH3挥发特征,分析各施肥方式下影响设施菜地NH3挥发的重要因子,为以减氮增效为目标的设施菜地肥料管理模式制定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基于1次基肥和2次追肥的施肥方式,设置了不施氮处理(Control)、常规施氮处理(CF)、20%减氮缓释肥处理(SF)、20%减氮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OF)、20%减氮复合微生物菌肥/无机肥配施处理(MF)和20%减氮水肥一体化处理(IM),共计6个田间试验处理.除Control处理外,其余各处理氮磷钾的全季施用比例均保持一致.使用通气法对不同施肥方式下的菜地NH3挥发进行了原位监测,并同步分析不同施肥方式下可能影响菜地土壤NH3挥发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施肥方式处理下的菜地NH3挥发动态基本一致,NH3挥发峰值均出现在肥料施用后.基肥施用阶段,除IM处理在基肥施用1 d后NH3挥发即达到峰值外,其余处理均在基肥施用后3 d达到NH3挥发峰值,峰值范围为0.12—0.26 kg NH3·hm-2·h-1.在追肥阶段,各处理NH3挥发峰值出现时间均有不同程度提前,各处理的NH3挥发通量在追肥-Ⅰ阶段的峰值范围为0.08—0.19 kg NH3·hm-2·h-1,追肥-Ⅱ阶段的峰值范围为0.13—0.18 kg NH3·hm-2·h-1.NH3挥发累积排放量由高至低依次为CF、MF、OF、SF、IM、Control.与CF施肥处理相比,SF和IM处理分别降低菜地累积NH3挥发量24.2%和42.4%(P0.05)NH3挥发累积量.此外,由NH3挥发引起的氮肥损失率,由高至低依次为MF、OF、CF、SF、IM.与CF处理相比,MF处理始终具有较高的肥料NH3-N损失率,而IM处理下则始终低于CF处理.与CF处理相比,SF和OF处理在基肥阶段的肥料NH3-N损失率较低,但在追肥阶段的肥料NH3-N损失率则均高于CF处理.[结论]与CF处理相比,SF和IM处理可显著降低设施菜地NH3挥发量.从不同施肥阶段来看,IM处理在基肥和追肥施用阶段均可显著降低由NH3挥发引起的氮肥损失率,而SF处理对菜地NH3挥发的减缓作用主要是在基肥施用阶段.因此,缓释氮肥施用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减缓设施菜地NH3挥发和农田减氮增效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是南疆苹果园一种重要害虫,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论文旨在明确农田景观配置与组成对苹果园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为解析南疆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趋势及灾变机制并制定种群区域治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20年,在阿克苏地区共选择50个苹果园作为试验点,利用性诱剂诱捕监测梨小食心虫成虫种群动态,并调查试验点周围2.0 km半径范围的景观格局.在此基础上,拟合0.5、1.0、1.5、2.0 km尺度下景观格局的香农多样
[目的]探究不同轮作体系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评估不同轮作体系土壤磷素活化潜力,为农田磷素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8—2020年在江苏省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设置水稻-小麦(R-W)、水稻-油菜(R-O)、水稻-包菜(R-C)、水稻-闲田(R-F)4个轮作模式,每种轮作模式下设置3种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处理(CK)、不施磷处理(NK)、氮磷钾肥处理(NPK).通过分析旱季和稻季成熟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地上部作物吸磷量、土壤磷组分含量、土壤微生物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等,明确不同水旱轮作体
[目的]明确水稻内生菌嗜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phila)菌株Ej2对镰孢菌(Fusarium spp.)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重点研究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及对水稻内源激素的影响,为稻瘟病菌(Magnaportheoryzae)杀菌剂的研发提供新的生防菌资源.[方法]嗜碱假单胞菌菌株Ej2分离于水稻叶片,采用对峙培养法测试该菌株对稻瘟病菌以及对镰孢菌、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ioides)、链格孢苹果专化型(Alternaria alternata
[目的]LmKnickkopf3-5\'(LmKnk3-5\')是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蜕皮发育中重要的表皮蛋白.本文旨在制备LmKnk3-5\'特异抗体并对其进行组织定位,为LmKnk3-5\'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蛋白水平的证据,同时为进一步深入探究LmKnk3-5\'与其他表皮蛋白在飞蝗表皮形成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打下基础.[方法]首先比对飞蝗Knickkopf(Knk)家族4个基因LmKnk、LmKnk2、LmKnk3-FL和LmKnk3-5\'的氨基酸序列,
[目的]在土壤Olsen-P和全磷含量基本接近但土壤有机碳水平呈梯度的陕西省关中平原土上,研究有机碳对土壤各形态无机磷有效性及其形态转化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土壤,有效利用土壤累积态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并选取了陕西省关中平原小麦-玉米种植体系下土Olsen-P含量相近(平均含量范围17.41—18.72 mg·kg-1),不同有机碳水平(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6.38、8.34、10.17、11.95、13.64和15.74 g·kg-1)的土壤样品,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改进的Chang和Jackson的
[目的]优化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方式,实现系统碳效率及经济效益协同提高,促进小麦-玉米周年可持续生产.[方法]基于8年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小麦、玉米秸秆双季还田(D)与小麦秸秆单季还田(S)对作物秸秆产量和碳投入量的影响,明确不同碳投入量对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系统分析碳效率与经济效益对小麦-玉米周年不同碳投入量的响应特征.[结果](1)D和S处理的年均秸秆还田量分别为13.54和5.43 t·hm-2;D处理投入土壤中的根系和根茬生物量分别为3.04和2.1
[目的]腐殖酸的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研究腐殖酸对玉米根系生长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揭示腐殖酸对玉米根系调控的机制,可为腐殖酸肥料增效剂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郑单958作为供试玉米品种,采用霍格兰营养液培养玉米育苗,将玉米根系分根设计,处理分别为CK-左对照侧(CK-C1)、CK-右对照侧(CK-C2)、HA-未施侧(HA-C)、HA-施用侧(HA-T)、OHA3-未施侧(OHA3-C)、OHA3-施用侧(OHA3-T)、OHA6-未施侧(OHA6-C)和OHA6-施用侧(OHA6-T)8个
[目的]分析茶树响应草甘膦相关的基因表达规律和调控途径,在转录水平上探究草甘膦对茶树的作用,确定茶树响应草甘膦的关键基因.[方法]以茶树品种\'金观音\'为试验材料,将推荐使用浓度的草甘膦施于茶树土壤基质表面,经0、0.25、1、3和7 d后,取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测定莽草酸含量.利用WGCNA方法联合分析转录组和莽草酸含量数据,鉴定与草甘膦响应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模块,筛选关键调控基因.[结果]茶树叶片中的莽草酸含量在草甘膦处理后0.25、1和3 d降低,而在7 d时大量积累(为未处理的6.99倍
[目的]断根嫁接苗和打顶双干或多干嫁接苗日益广泛用于番茄栽培,丰产作用显著.了解断根与打顶对番茄嫁接愈合的作用机制,可为番茄嫁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硬粉8号\'为接穗品种,\'砧爱1号\'为砧木品种,观测断根和打顶后番茄嫁接愈合进程、成活率和木质部连通性等,同时测定嫁接接合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及愈合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断根和打顶抑制了嫁接接合部上方木质部分化基因VND7的表达,并显著延迟了木质部的重构.断根显著降低了嫁接后12和72 h接合部玉米素核苷(tZR)和反式
[目的]分析参与调控ABA促进葡萄着色的相关基因,探讨ABA促进葡萄果实花青苷积累的分子机制.[方法]以\'红巴拉多\'葡萄为试材,在转色前期(约花后6周)使用300 mg·L-1 ABA对果穗进行浸果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观察表型,并利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测定花青苷组分及含量,再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从分子水平对ABA促进花青苷积累的机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外源ABA处理3 d后,葡萄果实着色明显加深,花青苷种类和含量增多,其中芍药素3-O-葡萄糖苷、锦葵色素3-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