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文献综述

来源 :财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lclu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提出、消失、再提出”的历史命运,本文对学术界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对该命题的提出历程、提出背景、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做进一步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命题 提出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而这一切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是分不开的。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首先要弄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提出、消失、再提出”的历史命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就有不少学者开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特别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并分别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更掀起高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首次提出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首次提出问题,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的观点:一种是认为: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以许兴全的《全面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与新文化运动》、罗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8命题还是36命题》、王诚宏《也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第一次提出》、张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及其演变》等为代表.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等总结党反倾向斗争的历史经验的产物。目前,学术界认可度高的当属第一种观点,我也认为如此,虽然之前张闻天、李大钊等人也谈论过类似的观点,但那毕竟属于一个酝酿阶段。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并且详细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和概念(下文中也会以第一种观点为界定来研究此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曲折历程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它与中国的实践、历史、文化相结合并不是偶然的。同时,毛泽东能在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此命题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许全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与新文化运动》、李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历史轨迹中的认识因素》、王诚宏《也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第一次提出》等文章中,作者是以中国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为脉络来阐述其曲折历程。在史正宪、刘沁潇《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产生》、陈志宏 《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针对性》、胡振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发展过程及其科学内涵》等文章中,作者则是从该命题的初期萌芽、理论准备、实践基础、思想文化氛围和组织保障等诸方面全面而又系统的说明该命题提出的曲折历程。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后的演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在中国经历了“提出、消灭、再提出”的历史命运,周全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提出、消灭、及重提》一文中对该命题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以及后来消失与复出的原因做了全面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内涵
  (1)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对该命题内涵的阐述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2)后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内涵的解读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内涵,学术界依然存在着多种表述,如师金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涵义》中概括为:一是要坚持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二是要立足于中国实际;三是要具有民族特色;四是要有新的理论成果;五是要体现一种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论。胡振英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发展过程及其科学内涵》一文中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化、现实化、民族化和大众化等。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我认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从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方面来理解,而我们应该着重从马克思主义要具有实践性、民族性和发展性这三个方面来加以把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首次提出的背景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首次提出的背景有大量的研究,他们的观点大概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仅从中国革命的需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的视角来阐述;而另一种则是在前一种的基础上增加了其文化背景。
  陈志宏在《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针对性》一文中坚持第一种观点,他指出: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有着鲜明的针对性。一是针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二是针对我们党实现政治路线、军事路线、思想路线的重大转变;三是针对我们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普遍深入。刘海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中谈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必然性有三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中共的理论创新自觉;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与共产国际领导方式的改变;中国革命早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累;抗日战争的紧迫形势与王明的右倾错误。而张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演变》中写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它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概括出来的,也是反对教条主义的产物。这种观点曾一度被学术界接受和认可,并大量的引用。
  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则认为仅从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的视角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忽视了它的文化背景。这种理解上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内涵理解上的偏颇。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许兴全于2008年先后发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文化背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与新文化运动》,文中作者提供了若干为人忽视的重要史料,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必然。之后,他的观点被大家所接受并大量引用。2010年,王先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学理探析》一文中将五四以后知识界逐步形成的学术“中国化”的共识以及当时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中国化”问题的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学理基础。余品华在《略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原因和契机》中指出在30年代中期复起的“中国化”与“世界化”之争,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另一文化铺垫。2015年,吴建清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探析》一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既是革命的斗争需要,也有其思想认识的渊源,思想界对“中国化”的阐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思想氛围。因此,至目前为止,这种观点被认为是更全面、更系统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背景的阐述。   当然,还有个别学者从毛泽东的个人文化背景这个视角来分析,比如李建勇在《1938年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和动机》中对毛泽东在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文化观与他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意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意义,学术界进行单独研究的很少,但并不代表它不重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乃至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建设性作用,总结学术界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意义,张琳指出:如果说3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口号和任务的提出,是中共批判教条主义,独立自主的探索和认识中国革命道路和规律的结果,那么新时期重新提出和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表明中共再次认识到重新寻找适合于自己国家特殊条件的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道路。而这种意识的觉醒,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历史背景,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郑德荣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形成内涵及重大意义》中总结了三点:第一,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第二,命题的提出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第三,命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运史上突破性的论断和崭新的课题,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赋予新的生命力。吴建清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探析》中也总结为三点:首先,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次,命题的提出是国际共运史上突破性的论断,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如何与各国实践相结合的崭新课题;第三,命题的提出有助于我们克服教条主义的错误观念,保持党在理论上的先进性。总之,这一命题的提出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历史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就在于与具体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自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以后,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先后形成了两大科学理论。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学术界也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只是其间该命题曾消失过一段时间,再加之学术研究成果本就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其研究成果体现出在某些年份集中分布的特点,近几年来也一度成为热词。可以说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相关研究几乎已趋于成熟,上文中已就该命题的相关问题举出了代表性的人物及其学术观点。只是我觉得不必过度的纠结某些问题,比如该命题的首次提出者到底是谁,有的学者认为是毛泽东,有的认为是张闻天,还有的学者认为表述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更为合适。我们作为后人应该站到历史分析的角度,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做出一个更为合理、更为公正的评判即可。我们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它的提出背景和提出意义上来,结合中国当前的具体实际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好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作者简介:张秀霞(1992-),女,山西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 许全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与新文化运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3).
  [2] 李建勇.“毛泽东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与动机研究述评”[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 王先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学理探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4).
  [4] 余品華.“‘略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原因和契机”[J].江西社会科学,2010(6).
  [5] 许全兴.“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4).
  [6] 罗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8命题’还是‘36命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7).
  [7] 李亮、王晓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历史轨迹中的认识因素”[J].学术界,2012(1).
  [8] 王诚宏.“也谈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第一次提出”[J].世纪桥,2008(15).
  [9] 胡振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发展过程及其科学内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7).
  [10] 吴建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4).
  [11] 陈志宏.“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针对性”[J].前沿,2007(11).
  [12] 史正宪、刘沁潇.“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产生”[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13] 刘海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必然性分析”[J].实事求是,2010(4).
  [14] 郑德荣、王占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形成内涵及重大意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5).
  [15] 孙晓雅、谷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原因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摘 要】废旧塑料的热解处理作为化学回收手段的一种,不仅可以充分回收能源,而且还可以得到高附加值的化工产物。因此,对废塑料进行简单处理后在现有的煤热解技术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共热解的制油研究既可对废旧塑料进行处理又可以改善热解焦油的品质,故煤与塑料(PE、PP)共热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就针对煤与聚乙烯、聚丙烯热解共热解展开研究。  【关键词】煤;聚乙烯;聚丙烯;热解;共热解  引言 
【摘 要】电能是人类目前应用最清洁的能源,随着经济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电力资源成不可缺少的动力资源。在用电高峰期,电力企业需要依靠职能部门出台限制用电措施进行解决。因此为了不断提高热电能源利用率,热电厂要改变目前存在的状况。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热电厂必须要对热能和动力工程进行相应的改进,有效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厂;合理运用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日渐深化,县域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民的收入积累期,大幅度提升,但由于缺乏基本的理财知识包括资金预测、筹集、财务评价等知识,他们未能将自己所拥有的资金更好地利用起来,本文围绕马鞍山为调查样本,在进行问卷分析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安徽较发达地区农村家庭的理财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一些措施多渠道实现农民收入的保值增值。  
期刊
商务楼宇社区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产物。楼宇企业多,白领员工多,社区成员流动性强是商务楼宇社区的三大特点,因此也给商务楼宇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带来新的挑战。笔者有幸在某商务楼宇社区实习,切身参与到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的相关实务中,本文旨在探讨该新型商务楼宇社区探索出的“三务”(社务、政务、党务)服务格局,“四联”(组织联建、会商联调、工作联动、品牌联创)工作机制等社区治理实践探索。笔者也发现在商务
期刊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应用的高效性和科学性逐渐增强,增加了对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需求,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支撑。以地籍测量技术应用为例,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测量效率,实现了测量精准性,促使土地的管理更具规范性和合理性。对此,本文根据地籍调查的相关工作经验,对农村地籍调查和测量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报道一类不可逆保守系统的性质及在其中发现的混沌类吸引子.这些系统可以看作是一种加过压保护的张弛振荡电路的简化模型.它展示的类吸引性是指这个混沌轨道吸引它之外的迭代
FTC自调温相变节能材料,近年来在外墙保温施工中得到推广应用.此材料与传统的保温板材料相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隔声、A级阻燃及环保性,并降低住户用能成本,减少能源浪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