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GUE》杂志,站在时代的边缘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m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40年代正是《VOGUE》(《时尚》)杂志百年辉煌历史的中期阶段。在20世纪的图片洪流中,《VOGUE》从自己的档案柜里挑选的这些完美照片的背后,有着太多坎坷和痛苦了。第一次看到时,我感到十分悲伤。这么多已经被遗忘了的脸望着我,这么多的精神、力量和美,以及这么多在纯洁和腐朽间的挣扎。我想起几年前自己突然理解“时尚”也有它的精神层面——一种炽热。那时我正在摄影师理查德·阿维顿的厨房里听他给我讲述歌莉亚·温德比——这个还未成熟的女孩,那时已经是斯托科夫斯基太太了。阿维顿的记忆犹如一幅博物馆质量的画面铺展开来。那是一个新年午夜过后,阿维顿敲响了她在格雷斯广场寓所的大门,门开了,他抬头看到她站在台阶上面向他问好。她穿着查尔斯·詹姆斯设计的衣服,胸前交错着丝绸质地的花边,浓黑的头发垂到腰际,光线从一个特别的角度照在她身上。阿维顿说:“我永远也无法忘记这一幕。”从他的表情和语气,我知道他那时感觉到了美丽背后的危险和恐惧。黛安·阿勃丝这样描述美丽:“一种特别,一种负担,一个谜。”自然而然地,如果你看到过一次这样的景象,你就想按下按钮,试图让它一遍一遍地回放。在这上面做生意,特别是在美国,可以赚大钱。
  康德·纳斯特与编辑埃德娜·乌尔曼·蔡斯合伙创立了《VOGUE》。纳斯特深知这些闪光的时刻,并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赚钱。他通晓人们的欲望,并了解即使是对昂贵的纯手工制造的鞋,人们也永远存在不满。他在圣路易斯长大,出身贫寒,但有一所老得像童话书里的城堡一样的祖宅。他后来先后成为《VOGUE》和著名杂志《名利场》具有创新精神的出版商,同时也是美国20世纪早期成功商人之一。他的父亲虽然小时候是个捣蛋鬼,并离家出走,却出自显赫的(基督教)卫理公会教徒家庭。他的母亲来自天主教家庭。蔡斯女士在新泽西的阿斯伯里帕克长大,由身为贵格会教徒的祖父母抚养。1942年纳斯特临终时,他骄傲地说道:“我们一起⋯⋯向美国展示了什么是时尚。”作为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人,纳斯特的工作习惯有着清教徒式的风格。他最喜欢的事情是在自助餐厅与埃德娜共进晚餐,并谈论工作。他钟爱各种各样的数据,疯狂地扫荡备忘本上的事项。他发明了“高级”读物,划定自己的读者群,并且说服广告商们,坚称自己的读者品味独特,触手可及。与那些在善变的时尚概念上建立起长期事业的人一样,他还是个完美主义者,要求绝对的控制。他喜欢美貌女子、社会名流以及欧式艺术。20年代和30年代,他在林荫大道的房子里招待大批名流,那里共有30间房间,并由他的朋友、著名造型师埃尔希·德·乌尔夫(后来成为孟德尔太太)负责招待。人们认为是纳斯特安排音乐家乔治·格什温坐在考尼列斯·范德堡夫人旁边,从而建立“咖啡社交”的。
  20世纪正是转折时期。飞逝的时代一直在冲击、终结有历史意义的高雅艺术。正如他们所说的,大海都翻了过来,谁又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VOGUE》创建于1892年,诞生于伊迪丝·华顿笔下的纽约。这本杂志由那些在社交界名人录上挂名的人出版,也主要为他们服务。他们来自这个城市最上层的400户家庭,而这正好是纳斯特客厅的容量。康德·纳斯特所办的《VOGUE》在1909年赢得了“社会、时尚、典礼式社会生活的权威真实杂志”这一荣誉。接下来的一百年是纳斯特的一百年,这个曾经的门外汉最终获得了胜利,创造了一个渗透性更强的、民主的顶尖杂志、收获了才能、形象、金钱和成功。纳斯特也许没有制造这样的转型,但他肯定抓住了转变的结果,站在他世界的中心(一个精明的、管账人的形象,戴着夹鼻眼镜,在自己的圈子里也从不敢放松),指挥着他手下的那为杂志效力、出现在杂志中,以及来回于他的办公室、摄影棚和林荫大道上凡尔赛风格房间里的那些人。
  相机改变了一切,道德的、政治的、文化的。批评家哈罗尔·罗森堡观察到我们都被影响了。他曾写道:“相机把我们推进了一个人造的世界,那里由视觉的谎言组成,而关于事实,我们一无所知。”在任何特定的时间,我们都对现实多了一些了解——了解它的痛苦和欢乐——却用比以往更快的速度忘掉历史。不同于对战争与饥荒的报道,《VOGUE》凭借对视觉潮流(主要是穿着最新时装的美女、著名人士的肖像以及静物)长久、杰出、大量的贡献,有自由成为“谎言”。一张时尚照片并不要求有多深刻的内涵。超现实主义在时尚摄影中频繁反复不是没有道理。这本杂志中就多次提到了萨尔瓦多·达利。配合达利的肖像,《VOGUE》向读者解释说:“超现实主义者是那些喜欢穿得像个击剑运动员但并不击剑,⋯⋯穿着跳水服但并不跳水的人。”
  如果时尚有自由与内涵割裂,就算不是敌对的,它也面临着与自己的过去自相矛盾的尴尬。而为了保全当前利益,时尚会残忍地冰封它过去的智慧和面貌(至少等到这个面貌成熟到可以重拾的地步)。每一个时尚理念,如果有吸引力,都将会被重复上千遍,但我们对时尚的理解却也都不同了。时尚就是这么回事。当新的时尚破茧而出,旧的永远无法战胜新的。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服装的历史,无论现在多么辉煌,都保留着原始的气息。对抗着毫无意义与非历史主义,这本世界上最权威的女性时尚杂志“厚颜”地用图片庆祝着自己的世纪历程。
  这些年来,无数天才与《VOGUE》联系在一起,其中一些还在《VOGUE》上开辟了长久的事业。适合这样一个华丽、有创造性的产业——“记录生活中如庆典般的一面的杂志”——《VOGUE》的历史充满了野心、不可触及的浪漫;皇后、国王、朝臣;愤怒、背叛和突如其来的坎坷。尽管,或者恰恰由于它的感情丰富,《VOGUE》有能力培养忠诚,留住一批又一批的摄影师和编辑,哪怕同时让他们徘徊在冒险与震惊的边缘。埃德娜·蔡斯活到80岁,在《VOGUE》工作了57年。亚历山大·利伯曼1941年加入《VOGUE》,是一名从俄国移居到巴黎的移民,目前是纳斯特出版公司(80年代后归S.I.纽豪斯所有)的编辑指导。作为一名独立的一丝不苟的艺术家,利伯曼于1943年取代了阿格·米赫姆德成为美术指导。同年,欧文·佩恩也来加盟《VOGUE》。里欧·勒曼,《VOGUE》的专栏编辑,是康德·纳斯特大家庭中不败的一员,许多著名艺术家和作家的肖像照片都出自他手。同样,波利·埃伦·迈伦也是,她大概是美国最后一名沿袭蔡斯和弗里兰德风格的淑女时尚编辑了。
  时尚界是个危险的地方,这里脆弱的人无法存活。《VOGUE》的现任主编安娜·温图尔曾经评价它为“艺术和商业的艰难组合。”100年来,被这光芒吸引而来的许多艺术家不是腾达了就是堕落了。对于肉体美和华丽服饰的热爱是伟大的、无罪的,就像人类对性和信仰的需要那样自然。佩恩拍摄的新几内亚新娘告诉了我们这些。她们温柔地斥责文化为了挖掘神圣,机械般地按下美丽这个按钮。在现在华丽的局面之外,我们也会找到很多警告。圈内人总是很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如果我有权力告诉你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拍摄现场工作的美发师会这样叹息道。拜伦·梅耶因为拍摄那些闪亮浪漫的上层社会女性而被纳斯特尊敬并奖赏,但最终他堕落在鸦片和可卡因中,破产后不得不向蔡斯女士请求施舍。
  康德·纳斯特在1929年的大危机中饱尝了生活的艰苦,之后他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开始过一个人潇洒的生活。他的债务由货币贵族来转移,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纳斯特不肯降低杂志及其印刷水准,为什么他还继续宴请那些显赫的人们。在生命快走到尽头时,他对一个到他家拜访的女士展示了自己贴满名人面孔的剪贴本,其中一些已经被遗忘。他还挥手展示自己周围的欧洲物件——画作、镜子、镀金品、镶嵌装饰的家具,还有价值连城的其他物件,“这些都曾是我的。”他说。
  欧文·佩恩和理查德·阿维顿,两位巨人级摄影师,一直在不断地以他们各自不同的方式,表现着一种世界各地时尚界内真正的艺术家都有的一种混合的感情。时尚杂志造就了他们。(“没有杂志作为依托的摄影人就像没有土地的农民。”诺曼·帕金森曾这样说。)这两位伟大的、坚忍不拔的、作品浩繁的大师,被同一时代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在战后纽约艺术活跃的时候起步,阿维顿在《哈泼斯市场》(又译《时尚芭莎》),佩恩在《VOGUE》——通过展现时尚的阴暗及光明的两面。阿维顿可能是史上最富有创造力的时尚摄影师了,除此以外,他还是处理“艰难组合”的谈判高手,徘徊在摄影所承受的风险与杂志“宣传服装”的需要之间的雷区里。
  欧文·佩恩与《VOGUE》历史上近半个世纪的历程都紧紧联系在一起,这里也回顾了他的生平作品:时尚摄影;惹人同情,让人安慰的肖像摄影;人种摄影;还有静物。1950〜1951年,他以自己夫人丽莎·芬莎格丽芙作为模特儿的巴黎高级时装摄影堪称是文化符号(见前页右上图)。它们传达了文艺历史、组成和形态的知识,对女性美的崇敬以及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上乘服装。那里面有种深沉的无法抑制的感情。在戴着礼服手套的手腕前,褶皱设计的服装前,装饰的外套袖子前,佩恩像在火焰前冥想的僧侣一样。也许出于保险,他采用不同的形态,走不同的风格。利马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行时尚摄影的地点,在那里他拍摄了生活在秘鲁不毛之地的山民。之后他移动自己的摄影棚,思索着那些人类大家庭中偏远的成员:摩洛哥女人、新几内亚戴面具的泥人,还有那些饰满羽毛的新娘。时尚界总是标榜自己无所不知,但有时却被虚荣挡住了视线,反而忽略一些至关重要的事情。佩恩所拍的那些无足轻重的贫穷秘鲁人,把我们和另一种知识连接在了一起,还有他在希腊克里特岛拍的那保守的老家伙、镀白金的烟蒂、时不时出现的罂粟和皱巴巴的老鼠。
  我们通过各种提示和线索,挑选出《VOGUE》历史上的大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社会动荡,但是对于富人们,这还不如俄罗斯芭蕾那么重要,他们只觉得夏天巴尔港的快艇没有以前多了。他们甚至是摄影师斯泰肯那时尚、光鲜与男人结伴出城游玩的女人照片(也许是未婚但无老妇陪伴的)中,得知女人们争取到了投票权。他们并没有感觉到大萧条的危机和欧洲暗藏的威胁,只是感觉到好莱坞,这个对时尚影响巨大的地方,比以往更加挥霍,像在努力营造出一种歌舞升平的景象,以此来帮助人逃避现实。1933年,《VOGUE》的记者来到罗马(“法西斯那浆洗的黑衬衫在夜晚挺立着”),1936年到希特勒的乡村静养所参观(“许多漂亮的时钟,小矮人和纳粹靠垫”)。
  孟德尔太太午餐的谈话一直延续到结束,艾尔莎·夏帕瑞丽说她的“直觉”告诉她战争不会打响,但战争还是到来了。巴黎的时尚界与纽约断了联系。斯泰肯(1937年离开《VOGUE》,因为对把性当做销售面霜的广告手段而感到厌恶)在美国海军里组成了一支特别的摄影团体。拍摄8×10的高清晰图片,表现无辜健壮的年轻士兵和飞行员。霍宁根-胡恩一位可亲的贵族⋯⋯只身来到巴黎与曼·雷住在一起,学习摄影的奥秘——赢得了战地摄影家的称号。
  总的说来,《VOGUE》一直都是女性的密友。很多女性从这里开始她们的事业,第一位就是蔡斯女士。《VOGUE》还可以给学习女性历史的学生很多启迪,尽管很多资料需要解密,而且不是所有消息都听起来让人轻松。“时尚摄影在女性解放运动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亚历山大·利伯曼这样写道。女性从家庭和小的社会圈子中挣脱出来,而《VOGUE》的风格和布局见证了这样一次运动。貌美的、脆弱的,在摄影棚的私密空间里,摄影师是护花使者;或者到外面的世界,那里有一千种冒险的方式——身着晚礼服在水下,在纪念碑山谷变成木乃伊,或者穿着仙客来颜色的外套,牵着大丹犬出现在纽约上下班高峰时期的街头。这里有戴满珍珠的女人,但是却被禁锢在像天方夜谭一样地方,或是满身钻石却如在蒙特卡罗赌城一样处在灵魂的地狱。
  为了表现女性巨大的进步,摄影对女性有了严格的要求:女性应该看起来年轻苗条,这样的形象才符合要求。“臀部要薄!赘肉不能要!”比顿会对修改女性照片的润色师这样叫喊。在20世纪末期,女性面部的风格,像我们一直所见的那样,是无皱且光滑的。女性的躯体,则要求平实的腹部和挺拔的前胸。女性开始越来越多地希望自己符合上镜的标准,而这往往是在外科医生的帮助下才能达到的。虽然现在有很多体形臃肿的女性地位不凡,已是中年甚至老年,但这样类型的女性在目前也是无法符合上镜标准的。历史上的两次重大的女性解放运动——20年代获得选举权,以及60年代女性接受避孕药——迅速塑造了天真、中性、瘦弱的理想女性形象。
  60年代大量理想化、丰富的、暴力的潮流(大约持续到70年代中期),使《VOGUE》走入了裸体时代。原本看《国家地理》的男孩们也开始在妈妈的时尚杂志中搜寻信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时尚摄影总是与性息息相关——从“私下的”窥淫,经摄影师(通常是男摄影师)之手就变成了其他女人的消费品。到了70年代,读者对这种题材的腻烦使时尚摄影的竞争更加激烈。时尚摄影开始将镜头转向原本属于性禁忌的题材,包括性虐待、异装癖和女同性恋。尤其是摄影师赫尔穆特·纽顿,他观察色情与控制、服从、金钱、权力的关系,并以此定期向《VOGUE》供稿。
  从表面上看来,美国版的《VOGUE》似乎大多数时候都信仰一种更加健康、腹部更加平实的完全由专业模特儿组成的一个女性乌托邦。而现代城市生活的痛苦也只是用眼角才能看到。但时尚却是风向标。最后,一切都不会有任何掩饰。在最近的时尚照片中,《VOGUE》刊出了写满愤怒和恐惧的女性的脸,而这甚至在10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难道我们应该站在达利那一边,认为穿着铆钉黑皮衣的年轻女人毫无意义呢?在艾滋肆虐、打压同性恋、以及“纵欲”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那些骑着哈雷摩托,穿梭在黑暗街巷的那些女人呢?她们穿着色情、同性恋的或像地狱天使电影里那样暴力的服装。也许,她们正穿着男人们的夹克衫、女人的短裙,肩并肩地打退某个无名的敌人呢。
  如今这个时代,顶级名模赚着数量空前的钱——也许和拳王迈克·泰森一样,比总统薪水的10倍还多。赫尔穆特·纽顿的一张照片深印脑中:一个有着金色长发的女郎背对镜头坐在旅馆一个房间的床边,她身旁放着的大行李箱,里面装满用来拍摄的服装,这让她看起来更孤独。纽顿想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不安的事实和稀有的同情。那个年轻的女人不愿穿上那闪烁的——用来勾引男人的衣服。她在这破旧的旅馆里焦急地等待着什么,而我们看不到这个靠劳动赚钱的普通女孩的脸。电视上,一个打着领结的中年男人在奔跑,远处是个黑暗的不知名的城市。她是个貌美的年轻女子,微不足道,并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脆弱。在远处,很远很远的边缘。
其他文献
2月初,索尼也推出了全新APS-C画幅微单TM相机A6300。它采用一块全新的2400万像素APS-C画幅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拥有14挡动态范围,支持14bit RAW格式。从像素上看并不出奇,但它的4D对焦系统却比不久前推出的全画幅微单TMA7R II还要先进:425个相位检测对焦点几乎覆盖整个取景范围。搭配BIONZ X影像处理器,最快对焦速度仅0.05秒,最高连拍速度达到11张/秒,是现
期刊
2月17日,理光宾得终于发布了其首款全画幅单反相机K-1。它采用3640万像素的无低通全画幅CMOS感光元件,搭配PRIME IV图像处理器,官方称其拥有14挡宽容度,最高连拍速度4.4张/秒,显然不适合新闻、体育摄影。由于它的感光元件与索尼A7R、尼康D810两款相机的CMOS很相似,因而推测它们的画质不会相差很大。不过,K-1仍然有自己独特的优点。首先,它是第一款在机身上加装了5轴防抖系统的全
期刊
佳能在CP+展会上正式推出旗舰数码单反相机EOS-1D X Mark II。它采用由佳能自主研发的2020万像素全画幅CMOS感光元件和在70D上使用的全像素双核自动对焦技术,对焦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这台注重新闻、体育拍摄的全画幅单反机使用了新型反光镜驱动系统,最高连拍速度可以达到16张/秒(锁定对焦),追踪自动对焦和自动曝光时可以达到约14张/秒,可以拍摄4K 60P和HD 120P的视频
期刊
佳能入门级单反相机机型众多,就在EOS 500D未退市之际,EOS 600D 已悄然问世。作为550D的升级版,600D只是在屏幕加了旋转轴,内置无线引闪功能。尽管性能提高并不多,但外观却有不小的变化。与550D太过浓重的“塑料味”相比,被大面积蒙皮包裹着的600D显得更有档次一些。后者不仅防滑性能更显著,而且长期使用也不会有明显的“包浆”感觉。虽然它的性能没有太多的提升,但机器的可玩性却增加了不
期刊
〔摘要〕“市民服饰时尚”作为晚明清初奢侈消费研究中的重要论题之一,最近数年为海内外明清史家所重视。晚明清初通俗小说中细致描摹了市民服饰时尚的细节和动态过程,提供了探究消费文化与明清通俗小说关系的又一新鲜视角。本文通过对通俗小说的考察,认为晚明清初市民服饰时尚大致历经了阶层模仿、文化模仿与品牌模仿三个阶段,尤其是因印刷经济与通俗文学所助推的文化模仿阶段,赋予了市民社会焕然一新的时尚风貌,也隐约可见作
期刊
沙漠,在大家的心目中,似乎是“单调”、“寂寞”、“死亡之海”的代名词。寸草不生的沙漠地带总是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死亡。然而,大漠的风景有时候也令人叹为观止,让久居钢筋混凝土铸就的都市丛林中的人们心驰神往。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除南北两极之外,面积第十五大的沙漠,也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覆盖了塔里木盆地337600平方公里的面积。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400多公里,它的北部和南部边界
期刊
你见过的以故宫为题材创作的艺术作品有千千万万,但绝对没有见过用这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和诠释皇宫的作品。我通过多年的潜心学习和钻研,创造了在中国影像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手法,它颠覆了人们传统的视觉观念,就像人们在梦醒后努力回忆梦中的情景一样,总想把这一帧帧碎片似的记忆画面,完整地拼成一个天衣无缝的故事,但最终都是徒劳无功!  这些负像作品欲揭示每个人在梦醒时分的内心世界。我在最传统的手法中注入当代艺术的
期刊
俄国形式主义艺术理论认为,艺术不是外在世界的直接模仿,而是通过艺术语言和技巧,使那些平常我们熟视无睹的对象变得陌生,从而延长我们感知对象的时间,激发我们认识对象的欲望。  如果我们从这一立场考察程玉杨的摄影,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程玉杨在多大程度上也使我们司空见惯的世界变得陌生和不可思议。为了达到这一视觉效果,程玉杨采取了两种在我看来极其有效的方法,一是在摄影技巧上,程玉杨不仅把负像作为正式的摄影作品
期刊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我行三度至,风景数番新。净碧迎窗入,空青拂面匀。斑斓工点缀,瘦石自嶙峋。”元代吴恒这首赞美富春江的诗句,一代一代流传于世,可见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富春江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上游为新安江,下游为钱塘江。富春江流经富阳市50多公里,两岸山色青翠秀丽,江水清澈碧绿,山水之间还分布着许多名胜古迹。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晚年隐居地就在富春江北岸。他画的闻名于世的《富春山居图》
期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喜欢摄影的人越来越多,喜欢拍鸟类的影友也在增多。不过在大城市里,我们能上哪儿拍鸟去呢?其实,动物园就是一个好去处。     一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器材的准备:  室外镜头的选择:在动物园拍鸟一般不需要400毫米以上的长焦镜头(除非拍那些迁徙路过的小鸟和翠鸟)。在水禽湖拍雁鸭一般用70~200毫米、70~300毫米或100~400毫米的镜头均可,如果特别讲究画质可用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