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创新

来源 :中国数字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i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循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触摸广电行业的发展脉动,事业和产业这两大分支。彼此紧密关联而又独立成章、相互紧密依存而又术乏掣肘,既曾合力推动全国广电事业的蓬勃兴旺,又因为难解的矛盾而迟滞了产业化进程。
  2008~2009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国60周年的里程碑,本刊特约保定百世开利集团董事长、河北广电网络集团保定公司总经理谭祝平老师。站在历史的高地、从基层广电的视角,对广电事业和产业发展进程予以回顾、剖析和展望,目的是理顺事业和产业的辩证关系,推动二者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待您的智慧和观点,来稿请发:bao_ran@ccw.com.cn。
  
  发展动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
  
  事业发展得益于体制改革,产业发展依赖机制创新。
  广电改革是国家改革的伴生物。从1978年开始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国企承包制的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坚冰的突破。同时,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前提下,政治体制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
  1983年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是广电改革起步的标志。一个影响深远的结果是,由中央、省两级办广播电视改为中央、省、市(地级)、县的“四级办”。
  这一年,保定市(地级市)在有线广播站的基础上组建保定市广播局。广播局建立后的头等大事,是狠抓广播事业发展。
  1987年,保定市新建人民广播电台恢复播音(保定电台始建于1948年),不久保定电视台也开始试播。在这期间,保定地区的22个县也都先后建立了广播局、电台和电视台,事业发展之快令广电人为之振奋,令世人刮目相看——管理体制改革的威力之大。足见一斑!
  然而,在管理体制改革的末段,广电没能跟上创新发展的步伐,形成了“管办一体”的模式有局管台的、局台合一的、“五星上将”大一统的;结果造成局、台矛盾日益积淀,人际关系被人为复杂化,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局领导班子一年一调的动荡,由此导致事业发展的迟滞成为必然。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公开发表,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此时,广电行业的新事物—有线广播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在省、市、县三级兴建、发展。
  1996年,“广电三十条”出台。次年,有线电视开始“网台分离”,广电行业诞生了以企业机制运营的新生儿——有线电视网络公司。
  在保定,“网台分离”的具体操作是把有线广播电视台的可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组建文化产业集团,保定百世开利(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前后8年时间,没有财政投入,以企业发展模式和机制,百世开利系(含有绒电视台)从零起步,总资产达3亿多元!当时,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文化部产业司、广电部社管司、省广电厅的领导,均参与了百世开利集团的组建设计、并参加了集团成立挂牌仪式。
  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胆子再大一点”、“管理也是生产力”等一系列经典论述,而百世开利正是上述思想与理论的实践成果,也是在“广播电视是不是产业”的争议声中诞生与成长的。
  百世开利执行市委常委会决议,“探索走市场发展的路子”。其企业发展模式是:政府立项组建运行机构,归宣传部直统;市委选任台长,授权台长采用聘任制方式组建团队。建设启动资金由施工机构带资,垫资,建立资金双方共管机制,收入还本付利。地产由划拨改购买,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社会资金、广电无形资产与合资,形成的国有资产权属国资委,授权百世开利经营。
  放眼全国,这一历史时期的改革创新蓬勃兴旺,保定百世开利仅是全国无数依靠机制创新、发展广电产业的—个实例。
  
  什么阻碍了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
  
  体制改革方向不明确,导致机制创新难以形成共识,成为阻碍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的主因。
  1998年,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广播电视事业随之进入政策调整期;至2008年的十年间,广电由“四级办”艰难地回归“两级办”。
  难在何处?看表象是利益矛盾,实则问题绝非那么简单!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进行审视,尤其与历史上广电事业发展最快的“四级办”时期进行比较,核心的问题浮出海面——体制改革方向不明确,导致机制创新难以形成共识,成为阻碍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的主因。
  新的体制建设方向不明,即事业链,产业链路线图不清晰,就会在改革过程中放大基于存量利益的矛盾,而非通过良性发展创造增量予以解决。
  考量事业链,产业链的上游源头。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广播电视局尚未做到“管办分离”,无法形成电信行业那样的垂直管理体系。因此,其对广电机构的管理与社会管理的效力、对事业,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考量事业链/产业链中的各主体。首先是播出机构(电台、电视台),近些年各地大多实施集团化战略,力图集中人财物资源,回归“两级办”,进而做大做强。这一初衷是好的,但由于其肩负的喉舌职能,也由于四级党委领导的政治体制现实环境,达成目标的可行性尚需思考。
  其次,作为传统事业链中的一环,承担播出传输职能的网络公司。本应贯彻企业运营机制,积极创新发展。但就全国现状而言,除京沪湘快外,其他省级、市(地)级网络尚未做到“数字电视1号文”(国办发2008 1号文件)要求的“网台分离”。
  从20017年起,各省(自治区)网络整合再度兴起并加速,播出传输
  1983年3月31~4月10日,广播电视部在京召开建国以来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在大会报告《立志改革,发挥优势,努力开创广播电视新局面》中,提及“当前形势”、“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整个广播电视宣传的改革”、“调整政策,加快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队伍建设”、。‘加强管理。’等六大方面。时任广电部部长的吴冷西同志,在大会总结发言中又着重谈到七个问题,其中第四点为“关于四级办节目、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第五点为“关于开展多种经营,广开财源的问题”,第七点为“部和地方厅、局的关系”。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该次会议对全国广播电视事业/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管理体制实现“两级办”雏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事业与产业不分带来的掣肘。但是,尽管通过整合做大较为容易,但真正做强尚需时日。以河北广电信息网络集团为例,其为网络行政整合的成功案例,加之经营、管理团队的智慧,目前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还亟待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再次,随着数字化带来的市场化,产业链亟待的创新运营机制难以形成共识。2002年以来启动的数字化进程,使广电产业以科技为龙头,绕过体制改革的障碍。形成许多闪光点。比如,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卫星直 播、手持电视、全业务数字网络……每个环节都初步形成了本环节的产业细分链(集群),为广电行业开展市场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然而,业界对“以节目为龙头?以销售为龙头?还是传输为龙头?”的问题尚未形成共识,其运行机制只好延续事业模型,远离市场规律。结果,节目制作商、节目集成商、节目传输商、接入服务商等都觉得别别扭扭、难以顺畅,事实上已经阻滞了产业的发展。
  
  机制创新:有效化解途径
  
  机制创新,是广电事业/产业共同协调发展的有效化解途径。
  必须清楚地认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广电行业的发展链条必然是“事业链与产业链”、“事业机构与企业”共生的特色组合,即事业链上有企业,产业链上有事业机构。
  以上二者的有效连接,是前提、是基础!也就是说,产业链上的企业间靠诚信建立利益紧密结合体,靠优质服务黏结产业链上的事业机构。
  以付费频道为例。付费频道是开路频道的寄生产品(个性化文化商品属性),是电视产业链上的源头(上游环节),分属事业和企业两种属性的机构生产制作。开路频道基本上是靠不计成本的免费传输与有效覆盖,从广告收入中获取资金赖以生存,但同一投资主体的付费频道制作企业则不可能有此机会。而网络公司是企业,靠有偿传输服务得以生存。产业链上的不同待遇,导致了上下游各环节的不和谐。
  不和谐的一线受害者是付费频道!因为在市场规则的推动下,投资者和网络商必然两头挤压付费频道。使其举步维艰、难以为继。设想,假如有一天付费频道有了面对市场的出口,开路频道也找到了扩大覆盖的通道,网络公司何以生存?届时我们就会问,如此局面谁之过?!
  所以,应该面对国家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打开思想解放的闸门。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应有专门机构着手研究解决建设广电事业,产业共同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机制建设了!
  在此,笔者提几点有效化解广电事业,产业发展不协调的微薄建议,希望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务实途径——
  1 标准建设
  广电数字化以来出台了许多管理性文件、政策,但缺少服务性、建设性方面的文本。应尽快建立如下标准:
  (1)《有线数字网络功能标准》,已有技术类标准,缺失与“三网融合”配套的网络功能标准;
  (2)《数字电视服务标准》数字节目音视频标准、公益性服务节目与市场化服务节目界定标准、传输终端信号标准、机顶盒标准、终端服务人员岗位定额、故障修复承诺标准等;
  (3)《有线数宇电视收费监审标准》:电台、电视台、有线数字网络成本核算体系、价格形成机制、行业收费卡(即结算平台)等。
  2 产业规划建设
  以“三网融合”为基准,研究制订全行业事业,产业协调发展规划,勾勒“较为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路线图。
  3 利用“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建设培育市场和监管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电事业/产业是开掘不尽的金矿。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循序渐进,积极推动运行机制的转型,“形成适应数字化发展需要的广播电视运营机制”,必将引来前赴后继的淘金者,实现国家要求的“由电视生产大国向数字电视产业强国的转变”。
  回首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只要有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广电事业,产业发展前途无限。广电人,为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而努力吧!
其他文献
【编者按】距离地面国标转换时限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似乎一下子被引爆了。面对地面数字电视这个曾被寄予厚望、又延宕多年的“大金矿”,现在最应该被关注的,已经不是八月一日能否顺利转换,而是产业的健康推进到底需要哪些前提?整个产业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  孙子曰: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    “八一大限”“八一大陷”    地面数字电视的种种深层次矛盾,在5、6月间被
期刊
数字媒体版权与AVS DRM    新世纪以来,随着个人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宽带网络的广泛应用,数字音视频节目可以低成本地录制、保存、交换和传播,数字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模拟时代,对媒体内容版权的管理,实质上是通过对物理载体(纸、录音带、光盘等)的管理而实现的,在数字时代,媒体内容能够完全脱离物理载体的束缚而以数字化的形式独立存在,复制、传播十分便利,原有版权管理措施不再有效,典型的例子是几年前开始
期刊
随着康佳昆山液晶模组厂的破土动工,国内四大主流彩电企业已全部介入上游模组环节。与此同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以及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资计划出炉,我国彩电产业对上游资源的掌控力将进一步增强。    康佳模组项开工    2月28日,康佳集团宣布位于江苏昆山的液晶模组厂建设开工,董事局主席兼CEO侯松容介绍,昆山模组厂的总投资额为8,86亿元,计划建设8条液晶电
期刊
2009年伊始,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便开始了3G业务的激烈竞争,手机以及数据业务成为交战重点。  中国移动方面,2月20日在北京正式启动TD-ScDMA 188号段放号,此前广东移动188号段已于1月8日放号;上海移动也启动了188号段预约,开户受理预计在3月初启动。为推动TD数据业务的发展,中国移动将与惠普、戴尔、同方等十余家笔记本厂商合作推出集成TD模块的3G上网本或笔记本电脑,至少20余款产品
期刊
编者按 业务的开展需要技术平台的支撑,技术的创新需要业务需求相对应,此即业务与技术的辨证法 在网络整合与整体转换不断加速之际,增值业务必须被纳入整转、垫合的整体规划范畴,并在系统、终端等各技术设备环节优做好准备,针对机顶盒终端软件平台的选择,本文作者提出,现阶段运营商应该选择嵌入式浏览器而非中间件作为终端软件平台,并进行了比较论证和未来预测。  应该说,这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与争辩性的话题,编者在向
期刊
编者按 随着整转的深入,运营商不仅面临着双向改造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由设备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的机遇,如何开拓新的商业模式、保证良好运营,将成为数字电视整转后运营商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NDS公司中国董事长素天乐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的部分观点,或许能带给国内数字电视运营商一些启示    从设备导向到服务导向    中国的数字电视市场有自己的特色。  首先,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最大优势在
期刊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3号馆3503)  重点关注 在本届CCBN展会,华为将展出包括数字电视、交互电视、全IP头端、系列化终端、网络、芯片等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和产品。交互电视方面主要展出域管理方案,华为独有的“域运营引擎”可以帮助广电运营商实现“不同客户提供不同EPG导航界面、不同营销方式、不同维护模式”;网络方面,将主要展示华为新—代大容量lOG综合光接入平台一MA5680T(业界第一款l
期刊
省市区总前端建设规划    市区前端的建设要符合长远发展,既能满足市区的发展需求,也能让县市区充分受益。整体转换工作的前期要身陷巨额投入和零收入的处境,除了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收视费上调等,降低成本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而  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模式是模拟信号混台后以RF射频光信号传输到各县市前端机房,与本地的模拟信号混合后下传。而数字信号的传输模式比较多样化,目前主要有模拟光传输、SDH传输和IP网
期刊
尽管苹果的iPhone在中国备受追捧,但何时及由谁将iPhone引入内地市场一直悬而未决。作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与苹果公司就iPhone进入中国内地已谈判了一年半,但始终未能就相关条件达成妥协。据中移动透露,苹果坚持要求从中移动获得20%~30%的分成,遭到中国移动拒绝,目前双方谈判已搁浅。虽然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日前否认了这一传闻,但这并不能掩盖双方的巨大矛盾。  不过,这一消息对急
期刊
1 建立、提高及完善有线数字电视服务标准,明确服务要求,是广电网络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广电从上到下都很注重建立和执行广电网络的技术标准,对服务标准的建设则认识不够,重视不足.更不可能做到“以人为本”、客户第一。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成为行业的共识。  竞争催生标准,标准服务于竞争。在“三网融合”的新形势下,2008年5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