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断头台》和《狼图腾》,项目编号:syjs201777。
摘 要:在主题学视野的关照下,探析《狼图腾》和《断头台》中蕴含的自然生态思想,和各自的生态问题。通过文本细读对两部作品进行不同国别的生态意识的平行研究,进行深层的生态批评。通过平行研究,以期在深度和广度上得以拓展生态意识,对文本外的人类目前的精神生存状况有更为清醒的认知。
关键词:《断头台》;《狼图腾》;生态意识;主题学
作者简介:姚璟(1992-),女,山西忻州人,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徐雯瑛(1993-),女,陕西商洛人,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邵思佳(1993-),女,安徽亳州人,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专业:俄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01
生态文学从生态哲学、伦理道德的角度关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和人类的生存问题。以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为基础,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狼图腾》和《断头台》在揭露自然生态的同时侧重点不同,《断头台》里精神生态的剖析更为深刻,《狼图腾》中自然生态的全局观更加完整,体现了中俄不同的生态意识观。
一.《断头台》和《狼图腾》主题学联系——强烈的生态意识
“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引人瞩目的乃是二十世纪的生态文学。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坛上的生态文学其作品之多,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堪称世界文学之最。”[1]俄罗斯文学以其浓厚的道德意味而著称。中国的生态文学是从国外传入的,但我国本土存在内在的生成因素。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大地之歌》里所描述的种种生态危机在我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体现。
《断头台》描写了一场场人与动物的悲剧冲突。开篇对莫云库梅草原全景式的描写,一下就将人类破坏自然造成生态危机的问题摆到读者面前。[2]对权利的追求与崇拜使人类向世界末日迈进了一步。
《狼图腾》中蕴含着朴素的生态信仰。在书的最后部分,姜戎先生讲到:“……百分之八十的草场已经沙化,……窗外突然腾起冲天的沙尘黄龙,遮天蔽日。”[3]至此,似乎只影响狼生存的悲剧转化为中华民族存亡的悲剧,故而这两个作品在进行关于生态意识的主题学的平行研究方面有很大的关联。
二.《断头台》中波士顿集中体现俄罗斯生态文学的精神生态
《断头台》心理描写较为抽象、细腻丰富和完整。波士顿打死偷狼崽的巴扎尔拜,朝伊赛克湖走去。“他真想融入伊赛克湖,消失在湖中——想活又不想活。就像这些波浪似的——一个浪头翻腾起来,渐渐消失了,随后又从自身中生出新的浪头……”[4](380)俄罗斯作家擅长人物的心理刻画和从哲学的层面思索传统问题,在《断头台》中波士顿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究竟是如何共存的思考可见一斑。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说法,现代社会中自然的衰败与人的异化是同时展开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不仅伤害了自然,同时也伤害了人类赖以栖息的家园,伤害了人类的精神自然(内部自然)。”[5](96)波士顿在开枪打死母狼、自己儿子和巴扎尔拜后,意识到这就是他生命的终结和世界的末日。《断头台》心理描写细腻且占很大篇幅,更为關注人的内心世界和内部自然的圆满,这是俄罗斯作品的鲜明特色。
三.毕力格老人反映着中国社会生态的良知
《狼图腾》体现的生态危机意识更为直接强烈。生态批评并不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现象的一种方法;它包含的是走向生物中心主义的世界观,是伦理学的延伸,是人类对包括非人生命体和物理环境的全球社会意识的拓宽。[6]
《狼图腾》中“狼”的身份最为复杂多变,表现为深刻的社会生态问题。小说中草原大生态在当时遭受来自不完善且无序社会的层层破坏。马克思说过,我们并不反对人们对整体生态的合理开发,而是反对对自然资源的自私利用,反对缺乏制约地利用科学。
波士顿和毕力格老人忠诚地保护着羊群和赖以生存的草原。民族性格和生存环境的不同,导致毕力格老人对待狼和草原有着更复杂的认识和感情。《断头台》更为深刻地探讨人类心灵复杂的感情变化,对于毕力格老人来说,“腾格里是父,草原是母”[3](16)草原是老人一生精神的寄托。
四.结语
文学在人类文化与文明进程中发挥的生态功能在于,它在完善世界社会生态的同时,也将完善作为个体的人存在的精神生态。解决生态危机既要在注重完善个体的精神生态同时,加强有序社会生态的建立,促进生态的整体和谐前进。
参考文献:
[1]杨素梅. 20世纪俄罗斯文坛上的生态文学[M].俄罗斯文艺,2002(10).
[2]王彦彦. 《断头台》和《狼图腾》的叙事比较—从《断头台》和《狼图腾》看中国生态文学写作之一[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
[3]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4][苏]钦·艾特玛托夫.断头台[M].重庆出版社,1988年.
[5]刘文良.精神生态与社会生态:生态批评不可忽视的维度[A].理论与改革.
[6]邓中天.格式塔生态理论:走向深层的生态批评[J].广州大学学报,2005(7).
摘 要:在主题学视野的关照下,探析《狼图腾》和《断头台》中蕴含的自然生态思想,和各自的生态问题。通过文本细读对两部作品进行不同国别的生态意识的平行研究,进行深层的生态批评。通过平行研究,以期在深度和广度上得以拓展生态意识,对文本外的人类目前的精神生存状况有更为清醒的认知。
关键词:《断头台》;《狼图腾》;生态意识;主题学
作者简介:姚璟(1992-),女,山西忻州人,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徐雯瑛(1993-),女,陕西商洛人,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邵思佳(1993-),女,安徽亳州人,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专业:俄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01
生态文学从生态哲学、伦理道德的角度关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和人类的生存问题。以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为基础,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狼图腾》和《断头台》在揭露自然生态的同时侧重点不同,《断头台》里精神生态的剖析更为深刻,《狼图腾》中自然生态的全局观更加完整,体现了中俄不同的生态意识观。
一.《断头台》和《狼图腾》主题学联系——强烈的生态意识
“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引人瞩目的乃是二十世纪的生态文学。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坛上的生态文学其作品之多,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堪称世界文学之最。”[1]俄罗斯文学以其浓厚的道德意味而著称。中国的生态文学是从国外传入的,但我国本土存在内在的生成因素。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大地之歌》里所描述的种种生态危机在我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体现。
《断头台》描写了一场场人与动物的悲剧冲突。开篇对莫云库梅草原全景式的描写,一下就将人类破坏自然造成生态危机的问题摆到读者面前。[2]对权利的追求与崇拜使人类向世界末日迈进了一步。
《狼图腾》中蕴含着朴素的生态信仰。在书的最后部分,姜戎先生讲到:“……百分之八十的草场已经沙化,……窗外突然腾起冲天的沙尘黄龙,遮天蔽日。”[3]至此,似乎只影响狼生存的悲剧转化为中华民族存亡的悲剧,故而这两个作品在进行关于生态意识的主题学的平行研究方面有很大的关联。
二.《断头台》中波士顿集中体现俄罗斯生态文学的精神生态
《断头台》心理描写较为抽象、细腻丰富和完整。波士顿打死偷狼崽的巴扎尔拜,朝伊赛克湖走去。“他真想融入伊赛克湖,消失在湖中——想活又不想活。就像这些波浪似的——一个浪头翻腾起来,渐渐消失了,随后又从自身中生出新的浪头……”[4](380)俄罗斯作家擅长人物的心理刻画和从哲学的层面思索传统问题,在《断头台》中波士顿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究竟是如何共存的思考可见一斑。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说法,现代社会中自然的衰败与人的异化是同时展开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不仅伤害了自然,同时也伤害了人类赖以栖息的家园,伤害了人类的精神自然(内部自然)。”[5](96)波士顿在开枪打死母狼、自己儿子和巴扎尔拜后,意识到这就是他生命的终结和世界的末日。《断头台》心理描写细腻且占很大篇幅,更为關注人的内心世界和内部自然的圆满,这是俄罗斯作品的鲜明特色。
三.毕力格老人反映着中国社会生态的良知
《狼图腾》体现的生态危机意识更为直接强烈。生态批评并不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现象的一种方法;它包含的是走向生物中心主义的世界观,是伦理学的延伸,是人类对包括非人生命体和物理环境的全球社会意识的拓宽。[6]
《狼图腾》中“狼”的身份最为复杂多变,表现为深刻的社会生态问题。小说中草原大生态在当时遭受来自不完善且无序社会的层层破坏。马克思说过,我们并不反对人们对整体生态的合理开发,而是反对对自然资源的自私利用,反对缺乏制约地利用科学。
波士顿和毕力格老人忠诚地保护着羊群和赖以生存的草原。民族性格和生存环境的不同,导致毕力格老人对待狼和草原有着更复杂的认识和感情。《断头台》更为深刻地探讨人类心灵复杂的感情变化,对于毕力格老人来说,“腾格里是父,草原是母”[3](16)草原是老人一生精神的寄托。
四.结语
文学在人类文化与文明进程中发挥的生态功能在于,它在完善世界社会生态的同时,也将完善作为个体的人存在的精神生态。解决生态危机既要在注重完善个体的精神生态同时,加强有序社会生态的建立,促进生态的整体和谐前进。
参考文献:
[1]杨素梅. 20世纪俄罗斯文坛上的生态文学[M].俄罗斯文艺,2002(10).
[2]王彦彦. 《断头台》和《狼图腾》的叙事比较—从《断头台》和《狼图腾》看中国生态文学写作之一[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
[3]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4][苏]钦·艾特玛托夫.断头台[M].重庆出版社,1988年.
[5]刘文良.精神生态与社会生态:生态批评不可忽视的维度[A].理论与改革.
[6]邓中天.格式塔生态理论:走向深层的生态批评[J].广州大学学报,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