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商业街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单一的为居民提供购物场所,逐步转变为为他们提供购物、娱乐、体闲、交往等多元化活动的生活空间。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当前我国商业街正处于大规模改造与新建阶段,通过分析与借鉴中外商业街的发展历史,吸取经验教训,学习优秀设计手法,从而为现代商业街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经验。本文就空间形态视角下城市商业街活力要素及其塑造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市商业区;活力;空间要素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9.026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使更多的乡村人口转向城镇,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商业化速度加快,促使打造具有地方建筑风格特色的商业街区势在必行。因此,创造就业、观光旅游、经济、独特、适用为主体的规划设计与建造备受关注。同时,商业步行街区的规划设计还必须满足公众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活动等多元化需求,以提高城镇商业步行街区的总体规划设计效果。
1、商业街文化的概念和特性
中国《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逐渐形成的,形成之后又反过来支配着人的行为模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文化具备自身的特性:(1)多样性:不同的自然、历史和社会条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种类和文化模式,使得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2)区域性:文化有其诞生和成长的土壤,如民族文化、国家文化、商业文化、企业文化等,是在一定的区域或领域内自然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3)互融性:文化具有互融的特性,各领域、各民族的文化通过文化交流等方式互相融合,尤其是随着高新技术的普及和经济全球化,使得各种文化之间融合更加快速和明显。(4)传承性: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文化也连绵不断、世代相传。文化总是在吸收之前成果或否定的基础上发展。(5)时代性:文化无法脱离时空独立存在,文化总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一个时代也都有自己典型的文化类型。(6)发展性:文化是长期社会历史实践中不断积累形成的,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产物。
2、活力要素特性及其塑造策略
2.1物理环境舒适性
在街道物理环境中,气候条件适宜十分重要。研究表明,改善街道微气候能够增加行人舒适度,提高街道吸引力,使其成为具有活力和生气的公共场所。城市设计领域关于物理环境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城市空间对于气候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关的各物理要素如阳光、通风保暖、噪声等方面的影响。本文以阳光为例论述保证物理环境要素舒适性原则的必要性。在街道的气候条件中,阳光是人们需要的一种重要的物理环境因素。正如许多商家都会选择在充满阳光的街道上进行促销、招徕活动,对行人而言,街道中的阳光不仅有益人体健康,也可以给行人积极、愉悦的心情,增强人们在商业区中的购买欲。
2.2环境设计
商业步行街行人川流,首先应将环境优化设计放在首位,休闲设施及交谈、游戏、观景、交易、休息的服务场所共存,以及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等多样齐全。另外,可配置特色IP植入的街景牌坊、景墙、指示牌、雕塑、盆景、邮筒、垃圾箱、照明等设施或者艺术装饰设施等,以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实现环境和生态效益的融合。
2.3街面公共性
“公共”一词是指公有、公用的含义,街面的公共性是指步行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承载行人各类公共活动的一种活力要素特性。街面公共性的含义包括人可便捷到达该街面的可达性,以及人在此街面上依托街面设施进行公共活动的便利性。本文以可达性为例阐释街面公共性的作用原理。可达性这一概念最初在城市交通规划领域被提出,用以描述某一场所和周边其他场所的相对接近或分离情况。进而反映出这一场所满足人们对活动的需求的难易程度。在空间单元的角度下所研究的可达性存在于不同街面之间,是指到达不同标高的街面层的容易程度。与商业建筑类似,商业街地面层可达性最好,而随着层数增加,可达性下降,街面公共性也会随之下降。商业街中常见的竖向交通方式有步行楼梯、滚梯和直梯三种。从时间、体力成本角度而言,滚梯和直梯相对节省时间和体力。在近年来出现的立体街道模式中,街面可达性的问题逐渐凸显。在大冲回迁商业区科润路采用的“双首层”商业街设计中,二层平台需要从商业建筑中乘滚梯或直梯方可抵达,且不具备明确的导引标识,常常可见街上有询问如何到达二层商业街的行人,可达性较差;同时体量巨大的封闭连廊横跨商业街道导致平台下店面门前常年光线昏暗、空间压抑。因此该处商业街自2016年招商至今店铺开业率极低,二层商业街成为了街道空间的“累赘”。
2.4空间多样程度
按照开放性的不同,商业街空间可以分成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不同的空间对应展开不同的活动类型。私密的空间提供了较强的安全性,而公共空间提供了更强的公共性。商业街的活力依赖于街道内活动的多样性,而活动的多样性取决于街道内不同空间的多样程度。多样性的空间用途的不但可以使空间的利用变得方便、灵活,还可以满足多样化的活动在有限空间限制下的展开,同时也可以满足商业街不同时段内都有不同活动的进行。商业街必须具有多样化的空间特征为人们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场所。
结语:
研究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对于提升商业街道空间品质、规避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造成设计手法过度的问题、营造有活力的商业区街道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龙瀛,周垠.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为例[J].新建筑,2018(1):52-57.
[2]陈喆,马水静.关于城市街道活力的思考[J].建筑学报,2019(S2):121-126.
[3]刘剑刚.城市活力之源——香港街道初探[J].规划师,2018,26(7):124-127.
作者简介:
张叶兰(1983.07-),女,民族:汉,籍贯:河北保定,工程师,学士,主要工作方向公共建筑的建筑、规划、室内设计以及本土建筑设计。
【关键词】城市商业区;活力;空间要素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9.026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使更多的乡村人口转向城镇,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商业化速度加快,促使打造具有地方建筑风格特色的商业街区势在必行。因此,创造就业、观光旅游、经济、独特、适用为主体的规划设计与建造备受关注。同时,商业步行街区的规划设计还必须满足公众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活动等多元化需求,以提高城镇商业步行街区的总体规划设计效果。
1、商业街文化的概念和特性
中国《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逐渐形成的,形成之后又反过来支配着人的行为模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文化具备自身的特性:(1)多样性:不同的自然、历史和社会条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种类和文化模式,使得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2)区域性:文化有其诞生和成长的土壤,如民族文化、国家文化、商业文化、企业文化等,是在一定的区域或领域内自然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3)互融性:文化具有互融的特性,各领域、各民族的文化通过文化交流等方式互相融合,尤其是随着高新技术的普及和经济全球化,使得各种文化之间融合更加快速和明显。(4)传承性: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文化也连绵不断、世代相传。文化总是在吸收之前成果或否定的基础上发展。(5)时代性:文化无法脱离时空独立存在,文化总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一个时代也都有自己典型的文化类型。(6)发展性:文化是长期社会历史实践中不断积累形成的,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产物。
2、活力要素特性及其塑造策略
2.1物理环境舒适性
在街道物理环境中,气候条件适宜十分重要。研究表明,改善街道微气候能够增加行人舒适度,提高街道吸引力,使其成为具有活力和生气的公共场所。城市设计领域关于物理环境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城市空间对于气候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关的各物理要素如阳光、通风保暖、噪声等方面的影响。本文以阳光为例论述保证物理环境要素舒适性原则的必要性。在街道的气候条件中,阳光是人们需要的一种重要的物理环境因素。正如许多商家都会选择在充满阳光的街道上进行促销、招徕活动,对行人而言,街道中的阳光不仅有益人体健康,也可以给行人积极、愉悦的心情,增强人们在商业区中的购买欲。
2.2环境设计
商业步行街行人川流,首先应将环境优化设计放在首位,休闲设施及交谈、游戏、观景、交易、休息的服务场所共存,以及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等多样齐全。另外,可配置特色IP植入的街景牌坊、景墙、指示牌、雕塑、盆景、邮筒、垃圾箱、照明等设施或者艺术装饰设施等,以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实现环境和生态效益的融合。
2.3街面公共性
“公共”一词是指公有、公用的含义,街面的公共性是指步行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承载行人各类公共活动的一种活力要素特性。街面公共性的含义包括人可便捷到达该街面的可达性,以及人在此街面上依托街面设施进行公共活动的便利性。本文以可达性为例阐释街面公共性的作用原理。可达性这一概念最初在城市交通规划领域被提出,用以描述某一场所和周边其他场所的相对接近或分离情况。进而反映出这一场所满足人们对活动的需求的难易程度。在空间单元的角度下所研究的可达性存在于不同街面之间,是指到达不同标高的街面层的容易程度。与商业建筑类似,商业街地面层可达性最好,而随着层数增加,可达性下降,街面公共性也会随之下降。商业街中常见的竖向交通方式有步行楼梯、滚梯和直梯三种。从时间、体力成本角度而言,滚梯和直梯相对节省时间和体力。在近年来出现的立体街道模式中,街面可达性的问题逐渐凸显。在大冲回迁商业区科润路采用的“双首层”商业街设计中,二层平台需要从商业建筑中乘滚梯或直梯方可抵达,且不具备明确的导引标识,常常可见街上有询问如何到达二层商业街的行人,可达性较差;同时体量巨大的封闭连廊横跨商业街道导致平台下店面门前常年光线昏暗、空间压抑。因此该处商业街自2016年招商至今店铺开业率极低,二层商业街成为了街道空间的“累赘”。
2.4空间多样程度
按照开放性的不同,商业街空间可以分成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不同的空间对应展开不同的活动类型。私密的空间提供了较强的安全性,而公共空间提供了更强的公共性。商业街的活力依赖于街道内活动的多样性,而活动的多样性取决于街道内不同空间的多样程度。多样性的空间用途的不但可以使空间的利用变得方便、灵活,还可以满足多样化的活动在有限空间限制下的展开,同时也可以满足商业街不同时段内都有不同活动的进行。商业街必须具有多样化的空间特征为人们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场所。
结语:
研究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对于提升商业街道空间品质、规避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造成设计手法过度的问题、营造有活力的商业区街道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龙瀛,周垠.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为例[J].新建筑,2018(1):52-57.
[2]陈喆,马水静.关于城市街道活力的思考[J].建筑学报,2019(S2):121-126.
[3]刘剑刚.城市活力之源——香港街道初探[J].规划师,2018,26(7):124-127.
作者简介:
张叶兰(1983.07-),女,民族:汉,籍贯:河北保定,工程师,学士,主要工作方向公共建筑的建筑、规划、室内设计以及本土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