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民族之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阐释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解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概念和内涵,探讨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构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增强高校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基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举措。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国家战略。创新创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专业教育,有利于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为社会创造工作岗位,拓展大学生职业发展空间,增强职业竞争力。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发展现状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始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开设了“高新技术创业管理”课程。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共青团中央组办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和创业精神”。2000年和2002年,团中央、中国科协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等可折算成学分做了说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学分对接。同年,教育部宣布200所高校成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解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高校适应政府管理改革和新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建立的需要而开设的专业。1998年教育部正式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新设立的本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及其应用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艺术等行政管理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企业组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城乡社区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规划、政策研究与分析、外事交流、宣传策划、机关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高级文秘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公共事业管理是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在较高层次上的交叉、综合运用的一门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管理、经营、策划、调研、交际等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社会学》《经济学》《财政学》《法学基础》《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關系学》《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心理学》《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社会保障概论》《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应用统计》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经过20年的学科专业建设,全国现已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形成了一个从专、本科到硕士、博士生培养的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分别授予管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专业特色明显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实践性和应用型人才。
四、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足
人们传统的就业观念根深蒂固,固守陈旧的教育模式,不能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屑于顾、拒之门外,抑或不敢尝试与创造,不敢打破传统制度的束缚,缺乏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人们冠以就业率为评定一所高校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指标,大部分高校追求大学生的就业率,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己任,缺乏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未能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关联度不大,高校创业教育的普及推广率较低,创业实践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至今仍是少数人参与的活动,大多数学生在创业实践上诚惶诚恐,止步不前,不敢轻易地越雷池半步;宁可在千军万马中站队,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市场中遭遇寒冬、无极而返,也不愿尝试创业,自立门户,组建团队,从零开始,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江山基业。 (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缺失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改革发展中,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不清,目标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虽然国家要求高校在各专业中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创新创业学分,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单一、广谱、趋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所占比例偏小,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缺失,未能充分体现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独特性、优势性、科学性、实践性等,且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投入十分有限,缺乏人力、物力、财力和法律政策法规的全方位的支持,创业环境清冷,创新创业平台不足,创业基地不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三)“双师型”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匮乏
创新创业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性活动,这就对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在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操作层面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较为全面,但普遍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创业体验。当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遭遇挫折及困境时,往往纸上谈兵,避重就轻,未能切中要害,给学生开具出针砭时弊、药到病除的良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双师型”教师匮乏,在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中隔靴搔痒,以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比列偏低
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性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实习、创新创业教育等。目前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教学比例偏低。创新创业课程开设数量有限,大都仅仅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创新创业基本技能课程等,也有部分高校开设了与专业相关的创业选修课,但与专业相关的创业必选课甚微。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存在问题,创业教育并没有融入专业教育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知识体系未能体现专业特性,创新创业教育仍是以理论灌输为主,本本主义,从理论到理论,实践教学体系薄弱,严重缺乏职业性、实践性、操作性、技能性和应用性。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实践教学不够深入,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存在认识上的偏误,有些高校将学生军训、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公益性劳动也列为实践教学环节,这种认识混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性教育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育。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五)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管理不完善
实践教学在教学运行组织上的开放性对实践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安排上,存在着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和实践教学评价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实践教学效率低下,实践教学功效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实习等实践环节,有些高校基本上处于无人监管,任其发展的状态。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缺乏院校领导和组织的监管与评价,缺乏一系列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极为有限,形式趋同、单一,不能充分吸引和调动广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管理不完善,师生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评价普遍不高。
五、创新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一)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我國高校要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理念创新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至关重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将科学的教育观念融入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融合,在教育、体育、文化、科技、卫生、公共住房、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公共环境、公共资源、公共安全管理等专业领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适应性,满足社会的需要。改变传统就业的思维模式,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岗位接受者,更是岗位创造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以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创业者。(见图1)
(二)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高校的学科门类多,专业差异大,各学科、各专业均有自身的实践能力要求,构建起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生活和生存能力。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创新创业等构成,通过校内外不同的实践教学场所的培养,达到各专业具体的实践能力标准。(见图2)
1.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注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增加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比重;设立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讲座和模块;如:创新创业认识与职业生涯规划模块、管理领导才能与心理素质构建模块、公共事业管理知识模块、实验教学中心模拟演练模块、创业实践软件模拟演练模块、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模块、创新创业实践岗亭实战模块等;开设思想性、方法类课程,以解决目前重知识、轻方法的问题。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管理技术、创业技能。(见图3)
2.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三课堂”联动体系
构建“三课堂”,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充分地融合,将创新创业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第一课堂除实验、实训外,还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论文、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含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第二课堂包括学生社团、俱乐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和创新能力。第三课堂指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产学合作教育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见图4)
3.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案例式、学徒式、观摩式等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强通识教育,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实践教学方式,更具创造性地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双师型”队伍建设
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师资力量的建设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通过现有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国内外进修学习、承担科技项目、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进行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双师”结构优、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较为薄弱,应增强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一些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人才,聘请知名教授、专家、技术员为兼职教师,全面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水平;建立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有计划安排教师到政府、公共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挂职锻炼或培训,支持教师参加行业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鼓励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引导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指导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等,切实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
(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组织领导机构,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纳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积极建设创新创业教学基地、实验基地、实习基地等,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体系,以管理创新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构建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明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的责任,各部门形成合力、通力合作,为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驾护航,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官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105/xxgk_120174.
[2]陈华平.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发展难题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6(1).
[3]李国艳,田鸣.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基于就业导向视角的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5).
[4]刘献君,李培根.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5]教育部官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EB/OL].http://www.moe. edu.cn/s78/A02/zfs__left/s5911/moe_619/201512/t20151228_226196.
[6]郑春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7]唐毅谦,杨明娜,胡屹,彭长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途径探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7).
[8]王高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9]刘大可.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6.
[10]梅友松.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机制改革与实践[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11]全程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于实践项目组.精致设计,创建体系——全程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6。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基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举措。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国家战略。创新创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专业教育,有利于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为社会创造工作岗位,拓展大学生职业发展空间,增强职业竞争力。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发展现状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始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开设了“高新技术创业管理”课程。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共青团中央组办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和创业精神”。2000年和2002年,团中央、中国科协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等可折算成学分做了说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学分对接。同年,教育部宣布200所高校成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解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高校适应政府管理改革和新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建立的需要而开设的专业。1998年教育部正式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新设立的本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及其应用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艺术等行政管理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企业组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城乡社区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规划、政策研究与分析、外事交流、宣传策划、机关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高级文秘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公共事业管理是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在较高层次上的交叉、综合运用的一门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管理、经营、策划、调研、交际等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社会学》《经济学》《财政学》《法学基础》《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關系学》《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心理学》《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社会保障概论》《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应用统计》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经过20年的学科专业建设,全国现已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形成了一个从专、本科到硕士、博士生培养的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分别授予管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专业特色明显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实践性和应用型人才。
四、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足
人们传统的就业观念根深蒂固,固守陈旧的教育模式,不能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屑于顾、拒之门外,抑或不敢尝试与创造,不敢打破传统制度的束缚,缺乏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人们冠以就业率为评定一所高校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指标,大部分高校追求大学生的就业率,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己任,缺乏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未能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关联度不大,高校创业教育的普及推广率较低,创业实践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至今仍是少数人参与的活动,大多数学生在创业实践上诚惶诚恐,止步不前,不敢轻易地越雷池半步;宁可在千军万马中站队,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市场中遭遇寒冬、无极而返,也不愿尝试创业,自立门户,组建团队,从零开始,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江山基业。 (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缺失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改革发展中,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不清,目标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虽然国家要求高校在各专业中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创新创业学分,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单一、广谱、趋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所占比例偏小,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缺失,未能充分体现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独特性、优势性、科学性、实践性等,且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投入十分有限,缺乏人力、物力、财力和法律政策法规的全方位的支持,创业环境清冷,创新创业平台不足,创业基地不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三)“双师型”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匮乏
创新创业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性活动,这就对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在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操作层面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较为全面,但普遍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创业体验。当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遭遇挫折及困境时,往往纸上谈兵,避重就轻,未能切中要害,给学生开具出针砭时弊、药到病除的良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双师型”教师匮乏,在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中隔靴搔痒,以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比列偏低
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性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实习、创新创业教育等。目前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教学比例偏低。创新创业课程开设数量有限,大都仅仅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创新创业基本技能课程等,也有部分高校开设了与专业相关的创业选修课,但与专业相关的创业必选课甚微。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存在问题,创业教育并没有融入专业教育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知识体系未能体现专业特性,创新创业教育仍是以理论灌输为主,本本主义,从理论到理论,实践教学体系薄弱,严重缺乏职业性、实践性、操作性、技能性和应用性。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实践教学不够深入,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存在认识上的偏误,有些高校将学生军训、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公益性劳动也列为实践教学环节,这种认识混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性教育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育。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五)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管理不完善
实践教学在教学运行组织上的开放性对实践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安排上,存在着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和实践教学评价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实践教学效率低下,实践教学功效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实习等实践环节,有些高校基本上处于无人监管,任其发展的状态。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缺乏院校领导和组织的监管与评价,缺乏一系列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极为有限,形式趋同、单一,不能充分吸引和调动广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管理不完善,师生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评价普遍不高。
五、创新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一)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我國高校要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理念创新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至关重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将科学的教育观念融入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融合,在教育、体育、文化、科技、卫生、公共住房、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公共环境、公共资源、公共安全管理等专业领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适应性,满足社会的需要。改变传统就业的思维模式,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岗位接受者,更是岗位创造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以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创业者。(见图1)
(二)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高校的学科门类多,专业差异大,各学科、各专业均有自身的实践能力要求,构建起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生活和生存能力。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创新创业等构成,通过校内外不同的实践教学场所的培养,达到各专业具体的实践能力标准。(见图2)
1.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注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增加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比重;设立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讲座和模块;如:创新创业认识与职业生涯规划模块、管理领导才能与心理素质构建模块、公共事业管理知识模块、实验教学中心模拟演练模块、创业实践软件模拟演练模块、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模块、创新创业实践岗亭实战模块等;开设思想性、方法类课程,以解决目前重知识、轻方法的问题。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管理技术、创业技能。(见图3)
2.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三课堂”联动体系
构建“三课堂”,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充分地融合,将创新创业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第一课堂除实验、实训外,还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论文、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含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第二课堂包括学生社团、俱乐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和创新能力。第三课堂指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产学合作教育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见图4)
3.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案例式、学徒式、观摩式等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强通识教育,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实践教学方式,更具创造性地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双师型”队伍建设
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师资力量的建设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通过现有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国内外进修学习、承担科技项目、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进行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双师”结构优、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较为薄弱,应增强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一些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人才,聘请知名教授、专家、技术员为兼职教师,全面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水平;建立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有计划安排教师到政府、公共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挂职锻炼或培训,支持教师参加行业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鼓励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引导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指导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等,切实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
(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组织领导机构,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纳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积极建设创新创业教学基地、实验基地、实习基地等,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体系,以管理创新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构建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明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的责任,各部门形成合力、通力合作,为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驾护航,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官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105/xxgk_120174.
[2]陈华平.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发展难题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6(1).
[3]李国艳,田鸣.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基于就业导向视角的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5).
[4]刘献君,李培根.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5]教育部官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EB/OL].http://www.moe. edu.cn/s78/A02/zfs__left/s5911/moe_619/201512/t20151228_226196.
[6]郑春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7]唐毅谦,杨明娜,胡屹,彭长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途径探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7).
[8]王高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9]刘大可.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6.
[10]梅友松.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机制改革与实践[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11]全程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于实践项目组.精致设计,创建体系——全程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