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云山”的绞泥设计和人文意境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qi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陶刻、泥绘艺术等装饰技法让紫砂焕发出新活力,紫砂绞泥技艺也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技法在经过艺人们的不断学习和临摹之后,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拘一格的艺术表现,带给我们更多的形态设计和意象,启迪我们的生活和心灵。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云山”,一个很具有诗意的名字,诠释出绞泥的形态和无穷的创意,让我们在这把壶中看到了紫砂艺人对于艺术的不断创新和执着追求,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向往和浪漫的情怀。用这样的一把壶品茗喝茶,反复地把玩摩挲之中可以看到绞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万千,令人爱不释手、感慨万千。
  关键词  紫砂壶;云山;绞泥设计;人文意境
   翻阅紫砂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传承和创新一直是其中的主要旋律,自明代紫砂滥觞以来,一代代的宜兴紫砂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不断地融合创新,在今天形成了包罗万象、百花齐放的局面,对于我们广大的壶友来说,紫砂造型可以从圆器、方器、花器和筋纹器等几个类型来分类,不同的器型带给我们的艺术视觉效果也不一样,从圆器的线条流畅到方器的刚正不阿,花器的惟妙惟肖到筋纹器的韵律十足,都让人感受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在此基础之上,陶刻艺术、泥绘艺术等装饰技法,让紫砂焕发出新的活力,紫砂绞泥工艺也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技法在经过艺人们的不断学习和临摹之后,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拘一格的艺术表现,带给我们更多的形态设计和意象,启迪我们的生活和心灵。
  1  紫砂壶“云山”的绞泥设计
   紫砂作品“云山壶”(见图1)采用了方器的设计,结合绞泥的工艺,整体看起来非常具有神秘感,同时端庄稳重的壶身也代表着作者的创作理念,为我们带来独树一帜的视觉体验。此壶壶身六方镶接而成,棱线清晰、层次感十足;壶底置足,细节的处理非常到位;壶嘴弯流,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还有着小飞的设计,圈卷自然、端握舒适;壶肩部还有棱线装饰,过渡自然,低矮的颈部和挺拔的壶身搭配和谐;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的壶钮也是方形的设计,从上到下都把六方的理念贯穿到底。此壶最为精妙的地方就在于壶身底部的一圈绞泥装饰,黄色的段泥和紫泥的纹理相互交缠,抽象而又具体地把我们生活之中常见的“云山”形态展示出来,同时又把隐士高人向往的隐居之所呈现在我们眼前。在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就是希望能够把紫砂绞泥的技艺通过一种比较恰当的方式结合起来,而方器和绞泥的融合可谓是一种艺术的创新,在成型的工艺和烧制的过程之中都非常的具有挑战性。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云山”,一个很具有诗意的名字诠释出绞泥的形态和无穷的创意,让我们在这把壶中看到了紫砂艺人对于艺术的不断创新和执着追求,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向往和浪漫的情怀。用这样的一把壶品茗喝茶,反复地把玩摩挲之中可以看到绞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万千,令人爱不释手、感慨万千。
  2  紫砂壶“云山”的人文意境
   对于“云山”二字的理解,可以看作是云和山,也可以看作是高耸入云之山,更多的想要表达的是一种“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这样和紫砂质朴的材质、低调内敛的品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唐代大诗人元稹在《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中写道:“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元代刘因在《赠狂道士》诗中也有着“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的描写,从其中可以看出云山和道教、禅味、隐士等等结合,形成了一种非常具有中国传统文人味道的意境营造,而从直接的意象來看,云虚无缥缈又确实的存在,给人以无穷的向往之情,山在我们国人心目之中有着“仁者乐山”的论述,云山可以代表我们生活的大自然,让我们徜徉其中、放松心情,也可以把酒临风、寄情畅怀,流露出浓浓的人文意境。从紫砂艺术的根本内涵来看,除了泥料、技艺为基础之外,需要升华的部分只能通过其中蕴含的文化来彰显出来,这也是紫砂受到艺术市场和藏家青睐的关键元素。这件紫砂作品“云山壶”采用了紫砂六方的经典形态,非常考验作者的传统制作技艺,特别是绞泥的加入,需要充分地考虑不同泥料之间的融合和烧制的收缩比例,对泥料也要有相当的熟悉程度才可能完成,最终才能够形成如此纹理独特,可谓是天道合一、鬼斧神工的典型代表,让我们又有一次的惊叹于作者的创新精神和独具匠心,把中国文人意境在紫砂壶上面的表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  结  语
   中国陶都,陶醉天下,许多茶友都慕名而来,在宜兴希望一睹紫砂之真面目,来了之后也感叹不虚此行。在今天机械化大生产的模式铺天盖地的时候,宜兴市丁蜀镇还有着“家家抟泥、户户制陶”的情境,2006年,宜兴紫砂陶传统制作技艺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紫砂大师们的示范引领、紫砂艺人们的匠心坚守之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紫砂艺术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参 考 文 献
  [1]陆蒋苏.中国古代朴素工艺观在造物中的生命延续——以紫砂绞泥工艺为例[J].江苏陶瓷,2020(3):5-8.
其他文献
针对牛眼图像特征提取过程中由于梯度消失和过拟合造成的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DenseNet的牛眼图像特征提取方法。首先采用缩放指数线性单元(SeLU)激活函数防止网络梯度消失;其次通过DropBlock随机丢弃牛眼图像的特征块,从而防止过拟合,并加强网络的泛化能力;最后将改进后的稠密层进行叠加以组成改进的DenseNet(Dense convolutional Network)。在
宜兴紫砂从北宋发展至今,文化源远流长,展现了丰富的艺术魅力,品味百味生活,宜兴紫砂凭借其悠久且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传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融合了多种文艺元素,成为了紫砂匠人连接艺术与生活的纽带。紫砂矿萃取之自然,紫砂壶萃取之匠心,自然得之真,匠心得之韵,有多少紫砂匠人寄情于壶,让这看似小小的茶器散发着悠悠古韵,给人以生活的启迪与向往。
摘 要 新的时代为紫砂壶艺术的发展拓宽了空间,制壶匠人们也大胆地打开思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一杆进洞”这件作品就将紫砂壶与高尔夫球结合了起来,极富新意和趣味。这一别致的造型中包含了美好的祝愿,创作力图通过这样非常形象的艺术表现方式祝福大家都能事事顺遂、旗开得胜。  关键词 紫砂壶;一杆进洞;创意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世界中一颗耀眼的紫色明珠,它有陶的淳朴,有瓷的精美,并具有一般陶瓷茶壶所无
生态和谐建设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主题,反映了中国人的自然关怀意识。“蛙鸣祥和”这件紫砂壶作品运用多种工艺塑造出青蛙与荷叶的造型,构建起一个十分生动的生态场景。此件作品声色俱佳,工艺水准极高,本文从作品外形入手逐一进行分析,揭示了作品的艺术特色与其中的祥和世界。
为了增强三维点云人脸识别系统针对多表情、多姿态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特征提取网络ResPoint。ResPoint网络使用了分组、采样和局部特征提取(ResConv)等模块,而在ResConv模块中使用了跳跃式连接,因此所提网络对于稀疏点云有很好的识别结果。首先通过人脸几何特征点定位鼻尖点,并以该点为中心切割出面部区域,切割出的区域有噪点并且有孔洞,因此对其进行高斯滤波和三维立方插值
摘 要 紫砂陶是中华陶瓷文化的瑰宝,从民间认知到国家标准,良好的透气性是其独特属性,然而技术上一直未能测得其透气性。本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动态热平衡的测量方案,结果表明,紫砂陶的透气性与植物的蒸腾作用原理相同,是一个蒸腾扯拉力驱动下毛细孔不间断泵水的输运过程。这种输运过程颇为强烈,容量二百毫升左右的紫砂器,每分钟可排出气态水数百毫升。  关键词 气孔;多孔材料;毛细现象;蒸腾作用  基金项目:无锡市
摘 要 从紫砂的材质到工艺的制作,再到文化韵味的凸显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是需要不断地揣摩和专研才能够有收获。宜兴的紫砂艺人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之中成长,在泥凳旁边耳濡目染,在不停歇的捣泥声中代代相传,直到今天呈现出紫砂艺术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旭茂壶”,更多的细节体现在壶嘴、壶把衔接得精细处理、壶身的明针工艺等等我们最容易忽略的部分,大多数的壶友刚开始接触紫砂的时候,总
摘 要 陶瓷碎片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是陶瓷艺术创新求变的结果,其具有传统审美、创新审美、地域审美等重要的审美价值与意义和自然生态保护、满足精神需求、社会文化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陶瓷碎片;价值与意义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0年度项目《陶瓷碎片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项目编号:YS20223。   陶瓷碎片虽然在本质上属于陶瓷废弃物,但其形
摘 要 多穆壶是蒙古、藏族用以盛贮酒水、酥油茶等饮品的器皿,多穆壶出现在元代,经过元、明、清三代的不断发展,在清中期达到鼎盛,逐渐从实用器发展为礼器。多穆壶与西藏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清朝统治者对藏传佛教恩礼有加。制作多穆壶除赏赐佛教高僧以外,宫中重大场合也多有使用,这些多穆壶造型别致、材质丰富,是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关键词 多穆壶;陶瓷;汉藏交流  0 前 言   目前已知最早的多穆壶是
紫砂壶造型千变万化,不同的造型给人以不同的观感、不同的气质和神韵。一壶如一人,我认为,紫砂壶的气质和神韵和它的创作者息息相关,它是创作者情感和精神的载体,也体现了创作者的气质神韵。本文以紫砂壶“四季如意”为例,浅谈其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