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伦敦登上的这一列火车,只有四节车厢,开向
英格兰东南方向的小镇法纳姆(Farnham)。如果不是去和女摄影师安娜·福克斯(Anna Fox)碰面,这个叫法纳姆的地方,大概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光顾。
法纳姆刚下过雨,地面带着些许潮湿的反光,映照着昏暗的天色。走出小站台,往镇上走,和伦敦比起来,英国小镇有着出奇的安静。走在街上的大多是老人,他们带着那种跟自己相处时才有的随意表情,步伐缓慢。
安娜是英国法纳姆创意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Creative Arts)摄影硕士课程的教授,她所在的办公楼正在装修,访谈中,办公室门外一直在敲敲打打。但是,聊着聊着,嘈杂之音竟也被忽略了。
英国风格
作为1980年代英国彩色纪实摄影先驱,安娜因其作品《工作站》(Work Stations)系列而在英国摄影史上占得一席之位。
《工作站》是受伦敦博物馆和 Camera Work 杂志共同委托的一个项目,为了完成这个项目。1986年至1988年间,安娜一直在伦敦的各办公室间穿梭,记录当时上班族的多样姿态。1980年代,撒切尔执掌着一个大衰退期的英国,她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精简公共部门,削减财政开支,打破国有体制,削弱工会权力,从根本上将英国从福利国家改变为新自由主义经济体。伴随着改革,当时伦敦正逐渐向全球金融中心转变,都市人的工作和生活形态都在发生改变。伦敦的办公室新形态,以及员工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的表现,都在《工作站》中被呈现。
这组作品带有明显的1980年代英国“新彩色纪实”风格,利用色彩消融了时间和距离,将人们在办公室的瞬间情景直接带到观者面前;更重要的是,其影像不仅呈现当时英国政治经济的改变,还对当时办公室文化滑稽的一面进行娴熟的嘲讽。
其实,这并不是安娜第一次拍办公室。大学毕业的最后一年,在拍摄《贝辛斯托克》(Basingstoke)系列作品时,她就曾多次出入贝辛斯托克小镇的办公室。
贝辛斯托克是法纳姆附近的一个小镇,居民大都是政府在1960年代从伦敦贫民窟迁出的贫民。“我的拍摄基本上可以分成几个类别:居民的家;购物,那里有非常大的购物中心,这在那个年代很少见,因而购物成为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办公生活在那时也很蓬勃。”
在《贝辛斯托克》系列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和马丁·帕尔(Martin Parr)对安娜的共同影响:除了运用中画幅相机、彩色负片、便携式闪光灯等拍摄方法外,在运用彩色摄影对当下进行即刻反映,运用嘲讽的影像语言进行表达以及关注日常生活等拍摄风格上,都明显带着老师的影子。
当时,安娜还是她现在所执教大学的一名学生,法纳姆创意艺术大学是英国最早开设摄影课程的五所学校之一,而她当时的老师,便包括马丁·帕尔和保罗·格雷厄姆。1986年,结束拍摄《贝辛斯托克》后,安娜前往伦敦拍摄其成名作《工作站》系列。同年,马丁·帕尔也出版了他摄影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最后的度假胜地》(The Last Resort)。无论是在拍摄过程中对摄影达成的共识,还是他们之后所呈现的相似影像语言风格,都让安娜成为1980年代英国新彩色纪实摄影师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员。
今年5月,安娜的《度假胜地 II》(Resort II)刚刚出版,和此前不久出版的《度假胜地 I》(Resort I)一并,均由英国连锁度假村公司Butlins委托拍摄。Butlins公司1930年代成立,是一个主要面向工人阶级家庭的度假营地,“现在他们想改变品牌形象,希望吸引更多的中产阶级,我受委托拍这个项目。”
安娜的《度假胜地 I》拍摄普通家庭的度假休闲,而《度假胜地 II》则大有不同,其出发点为Butlins公司想要扩大经营领域的愿望。“周末会有成人派对,很多男人会打扮成女人,有人打扮成Amy Winehouse(艾米·怀恩豪斯,英国已故女歌手),有一大批打扮成猫王的,也会出现各种古怪的装束。”
安娜通过对英国人休闲活动的拍摄,挖掘了英国的国民性以及深层的英国文化。这与1980年代马丁·帕尔在《最后的度假胜地》中对撒切尔执政时代及英国中产阶级的嘲讽有别。此外,即使作为1980年代的彩色纪实摄影的一员,她在日后的拍摄中,并没有完全遵循老师们的工作形态,“马丁·帕尔和保罗·格雷厄姆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拍摄对象没有什么实际接触。我不觉得这有错,但自己做不到。我基本上都要和拍摄对象交谈,如果拍之前没能聊上,拍之后也会去交谈,除非对方直接走掉。我的拍摄方式是要接近拍摄对象,那样的话,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在相机前进行表演,这就在照片中创造了戏剧感。”
即使《工作站》给了安娜在英国摄影界一个清楚的定位,但从她日后的大量创作来看,她已逐渐从社会纪实转向探索自身的内在。
让自己成为被摄对象
对安娜来讲,摄影和文学、电影一样,是讲故事的手段。她的拍摄,正是在对日常生活的不断探索中,拓展故事的叙述方法,以抵达日常表象之下的核心,“我把自己看作纪实摄影师以及讲故事的人,我总是朝这两个方向上走。我的拍摄有一种类似小说的叙事性,这一点很重要,同时我也指向现实。”
安娜一直在努力突破纪实摄影,她的一系列自我探索的作品,都在反映纪实摄影中真相与虚构的关系,“我不认为影像完全就是真相,但故事总有真实的内核,就像小说作家,可以通过构建故事来触及真相。”
《蟑螂日记》(Cockroach Diary)是安娜从1996到1999年间拍摄的一个项目,这个系列早已不再是社会纪实,而是关于她和朋友们在年轻时的私密回忆。
今年54岁的安娜,除了大学毕业后的十几年时间住在伦敦外,其余时间都住在英国的乡村里。在伦敦工作期间,她在北伦敦买了一栋维多利亚式的房子,因为经济原因,她将房子分租给一些朋友。“当时我们都很年轻,二三十岁。在伦敦居住很昂贵,所以我们都挤在一幢房子里。整条街都差不多,都是各种年轻人、移民。”而某种程度上,这群游离在伦敦边缘的年轻人,被现在的安娜视为“一群无用的人”,《蟑螂日记》里的照片,“有种尊严感,是献给所有在那里住过的人的。”
英格兰东南方向的小镇法纳姆(Farnham)。如果不是去和女摄影师安娜·福克斯(Anna Fox)碰面,这个叫法纳姆的地方,大概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光顾。
法纳姆刚下过雨,地面带着些许潮湿的反光,映照着昏暗的天色。走出小站台,往镇上走,和伦敦比起来,英国小镇有着出奇的安静。走在街上的大多是老人,他们带着那种跟自己相处时才有的随意表情,步伐缓慢。
安娜是英国法纳姆创意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Creative Arts)摄影硕士课程的教授,她所在的办公楼正在装修,访谈中,办公室门外一直在敲敲打打。但是,聊着聊着,嘈杂之音竟也被忽略了。
英国风格
作为1980年代英国彩色纪实摄影先驱,安娜因其作品《工作站》(Work Stations)系列而在英国摄影史上占得一席之位。
《工作站》是受伦敦博物馆和 Camera Work 杂志共同委托的一个项目,为了完成这个项目。1986年至1988年间,安娜一直在伦敦的各办公室间穿梭,记录当时上班族的多样姿态。1980年代,撒切尔执掌着一个大衰退期的英国,她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精简公共部门,削减财政开支,打破国有体制,削弱工会权力,从根本上将英国从福利国家改变为新自由主义经济体。伴随着改革,当时伦敦正逐渐向全球金融中心转变,都市人的工作和生活形态都在发生改变。伦敦的办公室新形态,以及员工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的表现,都在《工作站》中被呈现。
这组作品带有明显的1980年代英国“新彩色纪实”风格,利用色彩消融了时间和距离,将人们在办公室的瞬间情景直接带到观者面前;更重要的是,其影像不仅呈现当时英国政治经济的改变,还对当时办公室文化滑稽的一面进行娴熟的嘲讽。
其实,这并不是安娜第一次拍办公室。大学毕业的最后一年,在拍摄《贝辛斯托克》(Basingstoke)系列作品时,她就曾多次出入贝辛斯托克小镇的办公室。
贝辛斯托克是法纳姆附近的一个小镇,居民大都是政府在1960年代从伦敦贫民窟迁出的贫民。“我的拍摄基本上可以分成几个类别:居民的家;购物,那里有非常大的购物中心,这在那个年代很少见,因而购物成为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办公生活在那时也很蓬勃。”
在《贝辛斯托克》系列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和马丁·帕尔(Martin Parr)对安娜的共同影响:除了运用中画幅相机、彩色负片、便携式闪光灯等拍摄方法外,在运用彩色摄影对当下进行即刻反映,运用嘲讽的影像语言进行表达以及关注日常生活等拍摄风格上,都明显带着老师的影子。
当时,安娜还是她现在所执教大学的一名学生,法纳姆创意艺术大学是英国最早开设摄影课程的五所学校之一,而她当时的老师,便包括马丁·帕尔和保罗·格雷厄姆。1986年,结束拍摄《贝辛斯托克》后,安娜前往伦敦拍摄其成名作《工作站》系列。同年,马丁·帕尔也出版了他摄影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最后的度假胜地》(The Last Resort)。无论是在拍摄过程中对摄影达成的共识,还是他们之后所呈现的相似影像语言风格,都让安娜成为1980年代英国新彩色纪实摄影师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员。
今年5月,安娜的《度假胜地 II》(Resort II)刚刚出版,和此前不久出版的《度假胜地 I》(Resort I)一并,均由英国连锁度假村公司Butlins委托拍摄。Butlins公司1930年代成立,是一个主要面向工人阶级家庭的度假营地,“现在他们想改变品牌形象,希望吸引更多的中产阶级,我受委托拍这个项目。”
安娜的《度假胜地 I》拍摄普通家庭的度假休闲,而《度假胜地 II》则大有不同,其出发点为Butlins公司想要扩大经营领域的愿望。“周末会有成人派对,很多男人会打扮成女人,有人打扮成Amy Winehouse(艾米·怀恩豪斯,英国已故女歌手),有一大批打扮成猫王的,也会出现各种古怪的装束。”
安娜通过对英国人休闲活动的拍摄,挖掘了英国的国民性以及深层的英国文化。这与1980年代马丁·帕尔在《最后的度假胜地》中对撒切尔执政时代及英国中产阶级的嘲讽有别。此外,即使作为1980年代的彩色纪实摄影的一员,她在日后的拍摄中,并没有完全遵循老师们的工作形态,“马丁·帕尔和保罗·格雷厄姆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拍摄对象没有什么实际接触。我不觉得这有错,但自己做不到。我基本上都要和拍摄对象交谈,如果拍之前没能聊上,拍之后也会去交谈,除非对方直接走掉。我的拍摄方式是要接近拍摄对象,那样的话,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在相机前进行表演,这就在照片中创造了戏剧感。”
即使《工作站》给了安娜在英国摄影界一个清楚的定位,但从她日后的大量创作来看,她已逐渐从社会纪实转向探索自身的内在。
让自己成为被摄对象
对安娜来讲,摄影和文学、电影一样,是讲故事的手段。她的拍摄,正是在对日常生活的不断探索中,拓展故事的叙述方法,以抵达日常表象之下的核心,“我把自己看作纪实摄影师以及讲故事的人,我总是朝这两个方向上走。我的拍摄有一种类似小说的叙事性,这一点很重要,同时我也指向现实。”
安娜一直在努力突破纪实摄影,她的一系列自我探索的作品,都在反映纪实摄影中真相与虚构的关系,“我不认为影像完全就是真相,但故事总有真实的内核,就像小说作家,可以通过构建故事来触及真相。”
《蟑螂日记》(Cockroach Diary)是安娜从1996到1999年间拍摄的一个项目,这个系列早已不再是社会纪实,而是关于她和朋友们在年轻时的私密回忆。
今年54岁的安娜,除了大学毕业后的十几年时间住在伦敦外,其余时间都住在英国的乡村里。在伦敦工作期间,她在北伦敦买了一栋维多利亚式的房子,因为经济原因,她将房子分租给一些朋友。“当时我们都很年轻,二三十岁。在伦敦居住很昂贵,所以我们都挤在一幢房子里。整条街都差不多,都是各种年轻人、移民。”而某种程度上,这群游离在伦敦边缘的年轻人,被现在的安娜视为“一群无用的人”,《蟑螂日记》里的照片,“有种尊严感,是献给所有在那里住过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