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古人智慧 潜心教书育人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唐代散文家韩愈所写的《师说》,虽然因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其间有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厚古薄今的"糟粕",但也有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挖掘、去吸收的精华,我们做教师的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受到鞭策和启发。
  韩愈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职责的认识局限,把教师的职责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授业解惑"。做教师理应充分挖掘这六个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富有的新含义:教师不但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多种技能技巧,而且更要注重向学生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的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这些,仍旧没能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重知识灌输,轻思想教育,不能自觉地将德育工作的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里,糅合到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有的教师重谩骂、"武斗",学生答不出问题,不是帮助其找原因,引导找方法,而是顺口甩出"猪"、"木头"、"死人"等一类粗俗话语;学生有点过错,不是谆谆教诲,循循善诱,以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而是采取罚站、罚跪,甚至拳脚相加,轰出教室等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怎么能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呢?教师又怎么真正履行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呢?
  我认为在教育方式上,我们做教师的应采用:蹲下来同学生在一个高度上谈话,同学生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又体现了教师对待问题认真又亲切的态度。同时,教师可以轻声细语地耐心说服教育,而不是自上而下,更用不着大声呵斥。
  采用这样的教育方法,能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同教师是平等的,自己是受到尊重的人;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帮助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和缺点,也为学生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也","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这些民主、开明、开放的治学治教思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至今仍使我们得到借鉴和启迪。
  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我们自己也应该以学生,以人民大众为师终身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局限于"一桶水",而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长流水。
  作为教师,当自己上课时,出现读错、写错的字,或学生在做题时,有比教师讲解的更简便、更合理的解法,当学生指出来时,应虚心接受,并表扬、鼓励学生,而不要感到颜面尽失,脑羞成怒,而大发雷霆。要承认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这样,就使学生感到这样的老师容易接近,对你上的课既感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反复品读《师说》一文,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应创造性的秉承人类优秀文化中的智慧,并积极地将之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牢固树立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终生学习的观念,自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力。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一要求为小学生习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教师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的要求,结合阅读教材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练笔。这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作文时“无米之炊”问题,更能有效地发挥
期刊
一、案例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12课《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是一篇蕴涵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课文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课文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师: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是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期刊
摘 要:比喻类作文因其对思维考查的要求较高,在写作训练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依托教学实践,着力研究一套切实可行且完整的训练方法,溯其本义,成其深度。三个层次的阶梯式训练,有助于学生达成正确的认知,拓展思维的深度。六个训练单项涉及高考对此类作文的各类要求,能有效提高学生比喻类作文的水平。  关键词:比喻类作文 审题 立意 实战训练    纵观各年高考作文试题,从2004年江苏卷“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期刊
作为一种新的教辅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与电脑连接,将它和PC相连接,PC上的内容就可以利用投影机投影到它的屏幕上,有专门的应用程序相支持,可以创设出大屏幕、交互式、新型的教学环境,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协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在白板上进行操作时,鼠标可以用特定的定位笔代替,任何应用程序都可以轻松地运行,如对文件进行注释、编辑、保存等。可以说,利用键盘和鼠标在计算机上的任何操作,都可以同样进行。总而言
期刊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引起学生一定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其核心在于激发情感、启迪思维、提升素养。  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领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走进文本,与作者、与许多饱满的人物形象沟通、交流,提升语文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形成阅读期待  问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
期刊
中国历史悠久,很早就形成了民族色彩,例如中国红等。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材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对于化学来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组织好课堂教学是关键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形成技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组织好课堂教学,特别是第一堂课的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其次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
期刊
学校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两大突出矛盾。一是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现实之间的矛盾;二是数学课程内容总量偏多与探究教学在客观上存在的费时较多之间的矛盾。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指导——探究"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指导-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
期刊
所谓班集体就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已经具备集体特征的班级。班集体是小学教育的前沿阵地,班主任是这个前沿阵地的组织者和指挥着,对班集体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建立一个健全的班集体不仅是班主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借以进行教育的手段,而且对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1 班集体概念    班集体是服从于学
期刊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课本是万题之源,一切试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迁移。要提高政治题的答题效率,必须首先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明确市场经济、唯物辩证法、国家制度的核心地位,努力建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知识体系。  高考政治试题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它以时政热点、社会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及事关国计民生的持续性热点,新观点等作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