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幻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类型,从诞生之初就备受关注。与好莱坞科幻电影相比,国产科幻电影产量匮乏,在类型性与主题上也与之存在差异,国产科幻电影的数量和质量的缺失既有文化根源上的原因,又与电影从业人员科学素养的低下、科幻氛围薄弱有关。
【关键词】国产科幻电影;好莱坞科幻电影;成因
在《电影艺术词典》中科幻电影的全称为“科学幻想片”,即“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其内容既不能违反科学原理凭空臆造,也不必拘泥于已经达到的科学现实,创作者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基于科幻电影这一界定,以下三点需要注意:1、有科学元素不等于科幻电影。2、科幻电影不等于科学。3、科幻电影不等于魔幻、奇幻电影。
一、国产科幻电影与好莱坞科幻电影对比
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产业十分庞大,它经历了成长、成熟、繁荣、电脑特技大规模涉入以及高科技全面繁盛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大量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载入电影史册。中国自1905年电影诞生至今,总产量数万部,其中科幻片的产量仅三四十十部。中国科幻片在中国电影产业中的比重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与好莱坞科幻片生产总量相比,相差十分悬殊。
国产科幻电影与好莱坞科幻电影还存在类型性差异。首先,好莱玛科幻电影杂糅的类型广泛,几乎囊括其他所有类型,但侧重动作、灾难、战争、恐怖/惊悚,中国科幻电影则侧重于喜剧及儿童片。其次,好莱坞科幻片的想象延伸至当今科技前沿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生物遗传学、脑神经科学、网络信息技术、能源科技等尖端前沿科技。相比之下,中国科幻片大部分还局限在传统科学门类,以时空穿梭、外星生物、人工智能、化学污染、物理武器等为主要表现内容,所涉及到的科学技术比较原始和粗朴,大多基于眾所周知的、科普层面上的科学理念,普遍离现实太近,所以给观众带来的认知性和陌生化快感的强度不大。最后,好莱坞科幻片运用高科技技术,营造超乎想象的视觉奇观,展现出电影的影像魔力,吸引全世界的观众。由于历史上中国电影技术的落后,早期的一些国产科幻电影在制作上略显粗糙。最近几年的科幻作品如《机器侠》、《未来警察》、《全城戒备》、《不可思议》,虽然制作资金投入增加,特效技术有所提升,但总体上仍落后于好莱坞,缺乏形式上的美感与震撼。
在主题上,国产科幻电影与好莱坞科幻电影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包括外星人、科技未来、生存环境、人工智能、时空穿梭,但好莱坞科幻电影更多的体现了科学反思精神、理性精神,对人类未来、文明危机与文化命运的忧患意识,甚至是“末世情怀”,含有一种人类对自我和科技理性的反思。而中国科幻电影大多是“借科幻说事”,或“搭科幻的台,唱别的戏”,很少有贯穿始终的科幻叙事,科幻只是一层外衣,许多国产科幻电影主题表达上围绕的依旧是友情、爱情这些传统的命题。
二、国产科幻电影现状成因分析
中国的传统哲学体系主要由儒家、道家等倡导和谐、中庸的思想构成,这些传统的哲学体系反对抽象的思辨,反映到个人的行为中则表现为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无神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致使中国哲学没有形成西方哲学中主客体二分的概念,也很少把自然当做与主体相对立的客体去探索和发现。中国文化对伦理秩序的尊崇,对诗书礼义的严格规范,也不鼓励中国学术发展科学所重视的理性和怀疑精神。另外,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使我们思想保守,注重现实,所以我们的头脑里就少了那种光怪陆离的想象。在20世纪的前半叶,中国积贫积弱,内外交困的现实环境决定了中国电影关注现实、远离幻想的基调。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突飞猛进,但人们对于现代化、现代科技的理解往往比较正面,对当今科技的发展通常秉持一种推崇、自豪的态度,缺乏对科技的批判、反思精神。
与国外的科幻探索精神和热情相比,中国电影人的成长年代和环境使他们不具备这些素养。中国的导演编剧大多是科班出身,虽然受过非常系统的影视教育,但他们大部分偏文艺,而由于中国实行文理分科,他们基本没有系统深入的“科学”知识,而且他们更缺乏的是对科学知识探索的好奇与热情。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已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某些领域甚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电影从业人员科学素养有限,很难利用当前的科技理论和科技成果为科幻电影提供素材,更何谈在理论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科幻电影的奇观景象。
虽然好莱坞科幻大片在国内的票房连连爆棚,但这很可能并不代表多数的人对科幻有多么热爱。实际上,除了小部分科幻影迷外,影院中大多数的观众消费的恐怕都不是“科幻”,而只是“视觉特效”罢了。在中国,纯粹的科幻小说目前仍然属于极其边缘化的小众读物。而反过来,所谓的“科幻迷”也似乎并不太追求别人的认同,许多人还乐得用“技术细节”、“硬科幻”等高级门槛将大多数人拒之门外。因此长期以来,中国的科幻界形成了一个自娱自乐的小圏子,和主流人群几乎完全隔绝。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表示“主流影视圈还不具备科幻情怀”。
此外,中国科幻片的成长需要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内政策环境,审查过程的不宽容、不理解也是中国科幻电影缺失的原因之一。
结语
国产科幻电影经历数十年坎坷的发展,依旧未成气候,与好莱坞相比更是相距甚远。尽管国产科幻电影的缺席令人遗憾,其发展也面临很多羁绊,但引进中国的国外科幻大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一大批喜爱科幻电影的新锐观众,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科幻电影的审美能力,科幻也再次点燃了众多影视从业者的热情。当然,稚嫩中的国产科幻电影还需要大众给予更多的呵护、宽容与时间。
参考文献:
[1] 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18.
[2] 胡静.浅谈中国科幻电影缺失的原因[J].文学界(理论版),2011(6):250-251.
【关键词】国产科幻电影;好莱坞科幻电影;成因
在《电影艺术词典》中科幻电影的全称为“科学幻想片”,即“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其内容既不能违反科学原理凭空臆造,也不必拘泥于已经达到的科学现实,创作者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基于科幻电影这一界定,以下三点需要注意:1、有科学元素不等于科幻电影。2、科幻电影不等于科学。3、科幻电影不等于魔幻、奇幻电影。
一、国产科幻电影与好莱坞科幻电影对比
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产业十分庞大,它经历了成长、成熟、繁荣、电脑特技大规模涉入以及高科技全面繁盛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大量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载入电影史册。中国自1905年电影诞生至今,总产量数万部,其中科幻片的产量仅三四十十部。中国科幻片在中国电影产业中的比重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与好莱坞科幻片生产总量相比,相差十分悬殊。
国产科幻电影与好莱坞科幻电影还存在类型性差异。首先,好莱玛科幻电影杂糅的类型广泛,几乎囊括其他所有类型,但侧重动作、灾难、战争、恐怖/惊悚,中国科幻电影则侧重于喜剧及儿童片。其次,好莱坞科幻片的想象延伸至当今科技前沿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生物遗传学、脑神经科学、网络信息技术、能源科技等尖端前沿科技。相比之下,中国科幻片大部分还局限在传统科学门类,以时空穿梭、外星生物、人工智能、化学污染、物理武器等为主要表现内容,所涉及到的科学技术比较原始和粗朴,大多基于眾所周知的、科普层面上的科学理念,普遍离现实太近,所以给观众带来的认知性和陌生化快感的强度不大。最后,好莱坞科幻片运用高科技技术,营造超乎想象的视觉奇观,展现出电影的影像魔力,吸引全世界的观众。由于历史上中国电影技术的落后,早期的一些国产科幻电影在制作上略显粗糙。最近几年的科幻作品如《机器侠》、《未来警察》、《全城戒备》、《不可思议》,虽然制作资金投入增加,特效技术有所提升,但总体上仍落后于好莱坞,缺乏形式上的美感与震撼。
在主题上,国产科幻电影与好莱坞科幻电影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包括外星人、科技未来、生存环境、人工智能、时空穿梭,但好莱坞科幻电影更多的体现了科学反思精神、理性精神,对人类未来、文明危机与文化命运的忧患意识,甚至是“末世情怀”,含有一种人类对自我和科技理性的反思。而中国科幻电影大多是“借科幻说事”,或“搭科幻的台,唱别的戏”,很少有贯穿始终的科幻叙事,科幻只是一层外衣,许多国产科幻电影主题表达上围绕的依旧是友情、爱情这些传统的命题。
二、国产科幻电影现状成因分析
中国的传统哲学体系主要由儒家、道家等倡导和谐、中庸的思想构成,这些传统的哲学体系反对抽象的思辨,反映到个人的行为中则表现为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无神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致使中国哲学没有形成西方哲学中主客体二分的概念,也很少把自然当做与主体相对立的客体去探索和发现。中国文化对伦理秩序的尊崇,对诗书礼义的严格规范,也不鼓励中国学术发展科学所重视的理性和怀疑精神。另外,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使我们思想保守,注重现实,所以我们的头脑里就少了那种光怪陆离的想象。在20世纪的前半叶,中国积贫积弱,内外交困的现实环境决定了中国电影关注现实、远离幻想的基调。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突飞猛进,但人们对于现代化、现代科技的理解往往比较正面,对当今科技的发展通常秉持一种推崇、自豪的态度,缺乏对科技的批判、反思精神。
与国外的科幻探索精神和热情相比,中国电影人的成长年代和环境使他们不具备这些素养。中国的导演编剧大多是科班出身,虽然受过非常系统的影视教育,但他们大部分偏文艺,而由于中国实行文理分科,他们基本没有系统深入的“科学”知识,而且他们更缺乏的是对科学知识探索的好奇与热情。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已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某些领域甚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电影从业人员科学素养有限,很难利用当前的科技理论和科技成果为科幻电影提供素材,更何谈在理论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科幻电影的奇观景象。
虽然好莱坞科幻大片在国内的票房连连爆棚,但这很可能并不代表多数的人对科幻有多么热爱。实际上,除了小部分科幻影迷外,影院中大多数的观众消费的恐怕都不是“科幻”,而只是“视觉特效”罢了。在中国,纯粹的科幻小说目前仍然属于极其边缘化的小众读物。而反过来,所谓的“科幻迷”也似乎并不太追求别人的认同,许多人还乐得用“技术细节”、“硬科幻”等高级门槛将大多数人拒之门外。因此长期以来,中国的科幻界形成了一个自娱自乐的小圏子,和主流人群几乎完全隔绝。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表示“主流影视圈还不具备科幻情怀”。
此外,中国科幻片的成长需要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内政策环境,审查过程的不宽容、不理解也是中国科幻电影缺失的原因之一。
结语
国产科幻电影经历数十年坎坷的发展,依旧未成气候,与好莱坞相比更是相距甚远。尽管国产科幻电影的缺席令人遗憾,其发展也面临很多羁绊,但引进中国的国外科幻大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一大批喜爱科幻电影的新锐观众,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科幻电影的审美能力,科幻也再次点燃了众多影视从业者的热情。当然,稚嫩中的国产科幻电影还需要大众给予更多的呵护、宽容与时间。
参考文献:
[1] 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18.
[2] 胡静.浅谈中国科幻电影缺失的原因[J].文学界(理论版),2011(6):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