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班级管理的水平关键取决于对“后进生”的管理,怎样对待这些“后进生”是班主任、学校管理层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后进生”;爱心;转化;教育
新一轮中、高考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改革聚焦“素质教育”“学科素养”,改革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1],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老师不能只关注少数学习成绩优秀、听话的好学生,而应尽职尽责尽心尽能地多关心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每所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后进生”,作为增城区的龙头学校——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也存在一些“后进生”,他们行为控制能力差,遇事冲动、鲁莽,不爱学习,操行不符合中小学生规范,无论是在室内文化课、实验课还是室外活动课,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学生宿舍,经常有意无意制造形形色色的问题,如迟到、早退、不做作业、不交作业、课堂睡觉、上课玩手机、欺负同学、侮骂同学、打架斗殴等。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老师上课,破坏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班级和学校的危害很大。怎样对待这些“后进生”是班主任、学校管理层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笔者依据多年教育教学和当班主任的经验,谈谈自己是怎樣教育“后进生”的。
一、用爱心温暖“后进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后进生”,把更多的爱献给“后进生”,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从而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作为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犯错是其成长中的必然,是可以谅解的,应本着一定能点燃他们思想进步的火花的信念,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平时多呵护这些学生,多了解他们,诚挚对待他们,用机会和爱心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抓住“闪光点”,让其看到自身价值,再根据学生性格、特征、爱好、兴趣、专长进行耐心教育转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逐步根除其自卑感,不断激发其进步的欲望、良好的行为动机。比如,我班有一学生肖某,他中考成绩不错,但进入高一后整天蒙头睡觉,无心学习、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作业抄袭、字体不清,作为体育委员集队不认真负责,让班级多次受到学校批评,多位科任老师向我反应这一问题,我也想撤销他体育委员职务。为了教育这位学生,我曾多次找他谈心。在交谈中,了解到他对篮球特别感兴趣,打篮球的水平也不错,初中三年一直是体育委员。于是我让他担任小组纪律组长,管好本组自习纪律,常去篮球场捕捉精彩瞬间并在班会课上展示播放,特意与兄弟班级组织篮球赛,以展示其高超的篮球技能和出众的球队组织力、号召力,他深深感到自己这方面被认可、被欣赏,完全能给班级带来荣誉,他也逐渐体验到受人欣赏的喜悦、成功的快乐,越来越自信。我顺势引导,鼓励他要发扬自己的优势、特长,做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校运会期间,他组织全班同学参加体育比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体会到为班级增光添彩的喜悦。慢慢地,他自己意识到,不能只偏重体育,而要全面发展。在后来一段时间,他纪律各方面都有了明显好转。紧接着,他意识到老师和同学都更喜欢积极上进、纪律性强的学生,开始发奋学习。在第二阶段考中,成绩进步一百多名,尤其是我教的化学科目成绩更是突飞猛进。
“后进生”因学习成绩差或其他原因,不但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相反得到更多的是批评、奚落、斥责,被人瞧不起,受人冷言冷语,有的甚至被老师“打入冷宫”,放弃对其进行教育转化。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不能放弃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尊重是人类个体基本的精神需求。正如杜威所说:“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和发展,要用爱心寻找一切机会,让“后进生”积极参与活动,切实施展才华,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体验受人尊重的美感。从而使“后进生”从心理上根除“我不如人”“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2]。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老师的爱心,感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的教育转化才会取得预期效果。
二、用平等心感化“后进生”
平等对待“后进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后进生”或因操行不规范,或因成绩差、缺点多,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心灵深处极易自卑,甚至自暴自弃,通常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但其自尊心却异常强大,他们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与关怀、同学的理解与接纳、家长的温暖与关心,非常希望受到平等对待。根据“后进生”的这些心理,作为老师就应该多鼓励他们、信任他们,对他们要和对其他同学一样,做到一视同仁,而不应先入为主地另眼对待。遇到问题,应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树立他们一定能进步成才的信心。
记得2016年做初三(4)班主任时,班内发生一起失窃事件,班里同学议论纷纷,怀疑是本班一男生赖某所为。因为该男生常与社会“混混”在一起,以往多次在班内违纪逃学,经常迟到,不做课间操,从不做作业,一身名牌,经常出入歌舞厅,甚至夜不归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找到这位男生个别谈心。为了消除他的紧张心理,我没有开门见山提及此事,而是从日常小事谈起,再慢慢引出话题。在谈话中,他以诚恳的语气向我保证不是他干的,没做课间操只是看看小说而已。虽然他是同学们怀疑的对象,事情也没有完全调查清楚,所以我没有责备是他干的,而是充分信任他。当他知道我信任他时,心情平静了许多,并对以前的违纪作出了深刻反思。我抓紧时机,对他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教育他要做一个关心、爱护集体的学生。后来经过调查,这件事确实不是他干的。但是经过这次教育后,他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始认真学习、做一些选择题与简单的填空题,迟到逐渐减少,纪律明显好转,成绩稍有提高。试想,如果我一开始就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批评他、漠视他、怀疑他、歧视他,他是否还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
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承担着育人的责任。育人的关键是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以真正平等的心态与学生沟通,传递和谐的理念,不断感化“后进生”,以助其消除自卑、建立自信、真正“站”起来。
三、借用力量共育“后进生”
调动各种力量,共同教育“后进生”。万事皆有因果,有的“后进生”因交友不慎,有的因受不良网络信息影响,有的因家庭教育不当而养成不良习惯、形成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导致“双差”。“知子莫如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3]。班主任应多与家长沟通,多了解“后进生”在家的情况,寻找“后进”原因,探讨最佳教育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以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
对“后进生”的教育,班主任应挑起重担,科任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与学生接触频繁,懂得学生的心理,对“后进生”的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应多与科任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后进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和情绪,争取各科任老师的配合,对“后进生”的教育做到步调一致,形成最大教育合力。让学生真正在家、在校都能感受到大家的关心和爱护,抓住一切可以教育的机会进行教育,以达到最好的转化教育效果。
“洒向学生都是爱”,只要我们齐心合力,满怀信心,充满爱心,坚持恒心,通过耐心教育,“后进生”也会变成让家长放心、老师省心的好学生,离开校门,进入社会也会成为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曲慧敏.研究和转化“后进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题[J].小学各科教与学,2001(1).
[2]郑新生,周莉莉.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和转化基本模式探讨[J].中小学教育,1997(11).
[3]赵晓菲.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验研究[D].鲁东大学,2012.
编辑 王亚青
关键词:“后进生”;爱心;转化;教育
新一轮中、高考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改革聚焦“素质教育”“学科素养”,改革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1],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老师不能只关注少数学习成绩优秀、听话的好学生,而应尽职尽责尽心尽能地多关心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每所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后进生”,作为增城区的龙头学校——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也存在一些“后进生”,他们行为控制能力差,遇事冲动、鲁莽,不爱学习,操行不符合中小学生规范,无论是在室内文化课、实验课还是室外活动课,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学生宿舍,经常有意无意制造形形色色的问题,如迟到、早退、不做作业、不交作业、课堂睡觉、上课玩手机、欺负同学、侮骂同学、打架斗殴等。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老师上课,破坏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班级和学校的危害很大。怎样对待这些“后进生”是班主任、学校管理层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笔者依据多年教育教学和当班主任的经验,谈谈自己是怎樣教育“后进生”的。
一、用爱心温暖“后进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后进生”,把更多的爱献给“后进生”,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从而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作为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犯错是其成长中的必然,是可以谅解的,应本着一定能点燃他们思想进步的火花的信念,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平时多呵护这些学生,多了解他们,诚挚对待他们,用机会和爱心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抓住“闪光点”,让其看到自身价值,再根据学生性格、特征、爱好、兴趣、专长进行耐心教育转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逐步根除其自卑感,不断激发其进步的欲望、良好的行为动机。比如,我班有一学生肖某,他中考成绩不错,但进入高一后整天蒙头睡觉,无心学习、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作业抄袭、字体不清,作为体育委员集队不认真负责,让班级多次受到学校批评,多位科任老师向我反应这一问题,我也想撤销他体育委员职务。为了教育这位学生,我曾多次找他谈心。在交谈中,了解到他对篮球特别感兴趣,打篮球的水平也不错,初中三年一直是体育委员。于是我让他担任小组纪律组长,管好本组自习纪律,常去篮球场捕捉精彩瞬间并在班会课上展示播放,特意与兄弟班级组织篮球赛,以展示其高超的篮球技能和出众的球队组织力、号召力,他深深感到自己这方面被认可、被欣赏,完全能给班级带来荣誉,他也逐渐体验到受人欣赏的喜悦、成功的快乐,越来越自信。我顺势引导,鼓励他要发扬自己的优势、特长,做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校运会期间,他组织全班同学参加体育比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体会到为班级增光添彩的喜悦。慢慢地,他自己意识到,不能只偏重体育,而要全面发展。在后来一段时间,他纪律各方面都有了明显好转。紧接着,他意识到老师和同学都更喜欢积极上进、纪律性强的学生,开始发奋学习。在第二阶段考中,成绩进步一百多名,尤其是我教的化学科目成绩更是突飞猛进。
“后进生”因学习成绩差或其他原因,不但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相反得到更多的是批评、奚落、斥责,被人瞧不起,受人冷言冷语,有的甚至被老师“打入冷宫”,放弃对其进行教育转化。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不能放弃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尊重是人类个体基本的精神需求。正如杜威所说:“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和发展,要用爱心寻找一切机会,让“后进生”积极参与活动,切实施展才华,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体验受人尊重的美感。从而使“后进生”从心理上根除“我不如人”“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2]。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老师的爱心,感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的教育转化才会取得预期效果。
二、用平等心感化“后进生”
平等对待“后进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后进生”或因操行不规范,或因成绩差、缺点多,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心灵深处极易自卑,甚至自暴自弃,通常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但其自尊心却异常强大,他们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与关怀、同学的理解与接纳、家长的温暖与关心,非常希望受到平等对待。根据“后进生”的这些心理,作为老师就应该多鼓励他们、信任他们,对他们要和对其他同学一样,做到一视同仁,而不应先入为主地另眼对待。遇到问题,应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树立他们一定能进步成才的信心。
记得2016年做初三(4)班主任时,班内发生一起失窃事件,班里同学议论纷纷,怀疑是本班一男生赖某所为。因为该男生常与社会“混混”在一起,以往多次在班内违纪逃学,经常迟到,不做课间操,从不做作业,一身名牌,经常出入歌舞厅,甚至夜不归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找到这位男生个别谈心。为了消除他的紧张心理,我没有开门见山提及此事,而是从日常小事谈起,再慢慢引出话题。在谈话中,他以诚恳的语气向我保证不是他干的,没做课间操只是看看小说而已。虽然他是同学们怀疑的对象,事情也没有完全调查清楚,所以我没有责备是他干的,而是充分信任他。当他知道我信任他时,心情平静了许多,并对以前的违纪作出了深刻反思。我抓紧时机,对他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教育他要做一个关心、爱护集体的学生。后来经过调查,这件事确实不是他干的。但是经过这次教育后,他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始认真学习、做一些选择题与简单的填空题,迟到逐渐减少,纪律明显好转,成绩稍有提高。试想,如果我一开始就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批评他、漠视他、怀疑他、歧视他,他是否还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
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承担着育人的责任。育人的关键是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以真正平等的心态与学生沟通,传递和谐的理念,不断感化“后进生”,以助其消除自卑、建立自信、真正“站”起来。
三、借用力量共育“后进生”
调动各种力量,共同教育“后进生”。万事皆有因果,有的“后进生”因交友不慎,有的因受不良网络信息影响,有的因家庭教育不当而养成不良习惯、形成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导致“双差”。“知子莫如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3]。班主任应多与家长沟通,多了解“后进生”在家的情况,寻找“后进”原因,探讨最佳教育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以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
对“后进生”的教育,班主任应挑起重担,科任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与学生接触频繁,懂得学生的心理,对“后进生”的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应多与科任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后进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和情绪,争取各科任老师的配合,对“后进生”的教育做到步调一致,形成最大教育合力。让学生真正在家、在校都能感受到大家的关心和爱护,抓住一切可以教育的机会进行教育,以达到最好的转化教育效果。
“洒向学生都是爱”,只要我们齐心合力,满怀信心,充满爱心,坚持恒心,通过耐心教育,“后进生”也会变成让家长放心、老师省心的好学生,离开校门,进入社会也会成为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曲慧敏.研究和转化“后进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题[J].小学各科教与学,2001(1).
[2]郑新生,周莉莉.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和转化基本模式探讨[J].中小学教育,1997(11).
[3]赵晓菲.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验研究[D].鲁东大学,2012.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