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2008—2016年翡翠岛气象观测数据、渤海海冰监测、人工监测沙丘流量等资料,应用风沙物理学原理、沙漠气象学、MICAPS 3.1地理信息系统及国内沿海沙丘动态特征分析等方法,探讨沙丘环境变化特征,为当地生产生活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翡翠岛沙丘监测;海陆沙源循环;风动力因子;海冰因素;河北秦皇岛
中图分类号 P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2-0217-01
秦皇岛昌黎黄金海岸位于渤海西海岸带中部区域,海岸线全长52.1 km,历经千年风、潮汐、海流及河流的作用,形成一条长40 km、宽4 km的新月形沙丘和沿海数道沙堤组成的沉积地貌,为中国海岸带沙丘最高峰,分陆域和海域2个部分,渤海四级河流入海分布及翡翠岛一带沙丘,2008年实景航拍测得峰高约36 m。因此,翡翠岛沙丘变化特征分析需要采取最新监测资料补充或订正。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以2008—2016年翡翠岛人工监测沙丘流量及影像资料为线索,查询同步气象观测数据、渤海海冰船舶监测与卫星遥感等资料。本着时间与空间匹配原则,估算翡翠岛沙丘环境变化特征,探讨地理特征、气象因素及海洋环境等不同要素因子对沙丘变化的影响。
1.1 气象监测资料
选取翡翠岛气象站2008—2016年10 m风资料,及2015—2016年山海关造船厂码头、秦皇岛港2号码头气象站盛行风,分析优势风动力效应,并对比昌黎站风速差值与上游站海区大风和海冰资料,对比沙丘同步监测资料,探讨其中机理及新的研究结论。
1.2 2008—2016年海冰监测资料
秦皇岛海区船舶监测与FY-3A气象卫星遥感:分析重冰期外缘线、冰厚、冰型、冰情等,与出现偏东大风次数、气压场、海温及岸基最低气温时段匹配,确定同步资料链接节点。
1.3 沙丘监测资料
翡翠岛沙丘动态监测为2008年10月至2016年6月,分为3类数据:①2008—2016年航拍及实景照片;②2008年10月至2013年12月每年气象监测站7×7×h体积重量,坡度10~20°,距离35 m;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7×7×h体积重量,坡度20~30°,距离40 m;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逐月分别为2个不同坡度0.4×0.4×h体积重量,坡度30~40°,距离40~45 m。沙粒度资料来源于中科院地理所。
2 翡翠岛地理、气象及海洋因素分析
2.1 地理与沙源变化
昌黎翡翠岛海岸是中国北方沿岸沙丘发育最典型的区域。沙丘分布范围北起洋河口,南至滦河口北,其中滦河北至七里海岸段沙丘发育最为典型[1]。此段沿岸主沙丘为加积型横向沙丘链,自北向南沙丘高度逐渐减小,主沙丘内侧向陆方向依次分布多列新月形沙丘链、灌丛沙丘、沙席,多呈准固定状态[2-3]。
2.2 气象因素影响
影响沙丘变化的气象因素较多。如边界层风场对流沙的动力因素,盛行风与优势风的相互作用,冬季优势风比岸基昌黎站风速量级明显偏大3~5 m/s。春季蒸发量大,干沙层在出现西南大风时易形成局部扬沙天气;夏季降水量是全年集中时段,沙丘整体含水量大,有固沙作用;秋季为冷暖空气转换时段,干沙层逐渐增厚;沙丘变化活跃期在冬季,渤海北部被大陆冷高压控制,东北季风盛行,平均每月有4~5次冷空气侵袭,每次均造成6~7级偏北大风,有时达9~10级,风向逆时针变化,即由E→N→W方向变化,持续1~2 d,在秦皇岛近海及翡翠岛海岸带还可出现11~12级偏东大风,且持续2~3 d。近30年秦皇岛沿海站平均风速3.0~3.5 m/s,盛行季风主要为西风、西南风及东北风,春季(3—5月)为风速的大值时段,平均为3 m/s,冬季次之。
2.3 海洋环境因素
2.3.1 影响近海海区沙源水动力条件。潮汐、海流、海浪相互作用,在入海河流沙流量逐步递减因素下,自我修复近海3~5条沙带,偏西大风沉降近海风沙也混合在沙带中,在夏季东风涌浪作用下向海岸带输送表层细沙,维持翡翠岛海岸沙带平衡总量。
2.3.2 重冰期渤海海冰影响。海冰是渤海特有海洋灾害现象,一般为3个月冰期,12月为初冰期以岸基冰为主,1月至2月上旬为重冰期,2月下旬至3月初为融冰期。根据冰情综合监测结果又分为3~4个量级,在重冰期海冰外缘线>20 km时,把海岸线水平方向整体扩展37.04 km,在海冰摩擦系数小和海陆温差作用下导致水平气压梯度加大,使偏东风风速在海岸带脉动迅速增强,并把偏西大风沉降在冰面浮沙又吹回岸基沙丘,成为翡翠岛冬季流沙新的动力因素之一。海冰低于A类标准参照上述定义为0.10。
2.3.3 重冰期渤海海冰对偏东大风的影响个例。2008—2016年渤海共出现2次重冰年,2013年和2016年从翡翠岛沙丘变化监测,明显看出比轻冰年沙流量多40%~60%。风沙物理学给出启动速度,海洋学给出风与浪对应关系,气象学给出动力学机理。单一学科难以给出冬季突然增多的成因,通过重冰期典型大风个例综合分析初步得出其动因。
3 结论
(1)西部海区入海河流沙源量自然减小后,潮汐、海流、海浪相互作用,自我修复近海3~5条沙带存沙量,在渤海中部、东部北上的台风、渤海气旋造成的风暴潮及>3 m的长波涌浪效力更加显著,维持近海至海岸线沙带平衡总量。岸基沙丘盛行风与优势风相互作用,不同高低沙丘流沙处于微环循状态,维持海岸带至沙丘之间总量及形态平衡[4]。
(2)有利于翡翠岛沙丘风沙启动和增加高度在冬季12月至2月,渤海北部被大陆冷高压控制,东北季风盛行,平均每月有5~6次冷空气侵袭,造成由偏东转为西北大风6~7级,有时达9~10级,持续1~2 d;冬季优势风比岸基昌黎站风速量级明显偏大3~5 m/s。春季蒸发量偏大,西南大风易形成局部扬沙天气;夏季降水天气偏多,短期固沙效益显著。
(3)在优势风和盛行风作用下,偏东风从海岸线—监测站50 m×50 m流沙移动平均量80 t/年,主要月份为12月至翌年2月;偏西风从沙丘后部边缘线—监测站50 m×50 m流沙移动平均量50 t/年,主要月份为3—5月;其他月份不显著。
(4)2008年以来渤海海冰高度变化与重冰期相关,海冰是渤海特有海洋灾害现象,一般冰期为3个月,1—2月上旬为重冰期,当海冰外缘线>20 km时,海岸线水平方向整体扩展了37.04 km,在海冰摩擦系数小和海陆温差作用下导致水平气压梯度加大,导致偏东风风速在海岸带脉动迅速增强,成为翡翠岛冬季流沙新的动力因素之一。
4 参考文献
[1] 高善明.滦河口北岸海岸沙丘的形成时代[J].海洋湖沼通报,1983(3):29-32.
[2] 董玉祥.中國温带海岸沙丘分类系统初步探讨[J].中国沙漠,2000,20(2):58-64.
[3] 王为,吴正.华南海岸沙丘岩形成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的关系[J].地理学报,2009,64(9):1126-1133.
[4] 李志文,李保生,王丰年.海岸沙丘发育机制之研究现状评述[J].中国沙漠,2011,31(2):357-366.
关键词 翡翠岛沙丘监测;海陆沙源循环;风动力因子;海冰因素;河北秦皇岛
中图分类号 P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2-0217-01
秦皇岛昌黎黄金海岸位于渤海西海岸带中部区域,海岸线全长52.1 km,历经千年风、潮汐、海流及河流的作用,形成一条长40 km、宽4 km的新月形沙丘和沿海数道沙堤组成的沉积地貌,为中国海岸带沙丘最高峰,分陆域和海域2个部分,渤海四级河流入海分布及翡翠岛一带沙丘,2008年实景航拍测得峰高约36 m。因此,翡翠岛沙丘变化特征分析需要采取最新监测资料补充或订正。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以2008—2016年翡翠岛人工监测沙丘流量及影像资料为线索,查询同步气象观测数据、渤海海冰船舶监测与卫星遥感等资料。本着时间与空间匹配原则,估算翡翠岛沙丘环境变化特征,探讨地理特征、气象因素及海洋环境等不同要素因子对沙丘变化的影响。
1.1 气象监测资料
选取翡翠岛气象站2008—2016年10 m风资料,及2015—2016年山海关造船厂码头、秦皇岛港2号码头气象站盛行风,分析优势风动力效应,并对比昌黎站风速差值与上游站海区大风和海冰资料,对比沙丘同步监测资料,探讨其中机理及新的研究结论。
1.2 2008—2016年海冰监测资料
秦皇岛海区船舶监测与FY-3A气象卫星遥感:分析重冰期外缘线、冰厚、冰型、冰情等,与出现偏东大风次数、气压场、海温及岸基最低气温时段匹配,确定同步资料链接节点。
1.3 沙丘监测资料
翡翠岛沙丘动态监测为2008年10月至2016年6月,分为3类数据:①2008—2016年航拍及实景照片;②2008年10月至2013年12月每年气象监测站7×7×h体积重量,坡度10~20°,距离35 m;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7×7×h体积重量,坡度20~30°,距离40 m;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逐月分别为2个不同坡度0.4×0.4×h体积重量,坡度30~40°,距离40~45 m。沙粒度资料来源于中科院地理所。
2 翡翠岛地理、气象及海洋因素分析
2.1 地理与沙源变化
昌黎翡翠岛海岸是中国北方沿岸沙丘发育最典型的区域。沙丘分布范围北起洋河口,南至滦河口北,其中滦河北至七里海岸段沙丘发育最为典型[1]。此段沿岸主沙丘为加积型横向沙丘链,自北向南沙丘高度逐渐减小,主沙丘内侧向陆方向依次分布多列新月形沙丘链、灌丛沙丘、沙席,多呈准固定状态[2-3]。
2.2 气象因素影响
影响沙丘变化的气象因素较多。如边界层风场对流沙的动力因素,盛行风与优势风的相互作用,冬季优势风比岸基昌黎站风速量级明显偏大3~5 m/s。春季蒸发量大,干沙层在出现西南大风时易形成局部扬沙天气;夏季降水量是全年集中时段,沙丘整体含水量大,有固沙作用;秋季为冷暖空气转换时段,干沙层逐渐增厚;沙丘变化活跃期在冬季,渤海北部被大陆冷高压控制,东北季风盛行,平均每月有4~5次冷空气侵袭,每次均造成6~7级偏北大风,有时达9~10级,风向逆时针变化,即由E→N→W方向变化,持续1~2 d,在秦皇岛近海及翡翠岛海岸带还可出现11~12级偏东大风,且持续2~3 d。近30年秦皇岛沿海站平均风速3.0~3.5 m/s,盛行季风主要为西风、西南风及东北风,春季(3—5月)为风速的大值时段,平均为3 m/s,冬季次之。
2.3 海洋环境因素
2.3.1 影响近海海区沙源水动力条件。潮汐、海流、海浪相互作用,在入海河流沙流量逐步递减因素下,自我修复近海3~5条沙带,偏西大风沉降近海风沙也混合在沙带中,在夏季东风涌浪作用下向海岸带输送表层细沙,维持翡翠岛海岸沙带平衡总量。
2.3.2 重冰期渤海海冰影响。海冰是渤海特有海洋灾害现象,一般为3个月冰期,12月为初冰期以岸基冰为主,1月至2月上旬为重冰期,2月下旬至3月初为融冰期。根据冰情综合监测结果又分为3~4个量级,在重冰期海冰外缘线>20 km时,把海岸线水平方向整体扩展37.04 km,在海冰摩擦系数小和海陆温差作用下导致水平气压梯度加大,使偏东风风速在海岸带脉动迅速增强,并把偏西大风沉降在冰面浮沙又吹回岸基沙丘,成为翡翠岛冬季流沙新的动力因素之一。海冰低于A类标准参照上述定义为0.10。
2.3.3 重冰期渤海海冰对偏东大风的影响个例。2008—2016年渤海共出现2次重冰年,2013年和2016年从翡翠岛沙丘变化监测,明显看出比轻冰年沙流量多40%~60%。风沙物理学给出启动速度,海洋学给出风与浪对应关系,气象学给出动力学机理。单一学科难以给出冬季突然增多的成因,通过重冰期典型大风个例综合分析初步得出其动因。
3 结论
(1)西部海区入海河流沙源量自然减小后,潮汐、海流、海浪相互作用,自我修复近海3~5条沙带存沙量,在渤海中部、东部北上的台风、渤海气旋造成的风暴潮及>3 m的长波涌浪效力更加显著,维持近海至海岸线沙带平衡总量。岸基沙丘盛行风与优势风相互作用,不同高低沙丘流沙处于微环循状态,维持海岸带至沙丘之间总量及形态平衡[4]。
(2)有利于翡翠岛沙丘风沙启动和增加高度在冬季12月至2月,渤海北部被大陆冷高压控制,东北季风盛行,平均每月有5~6次冷空气侵袭,造成由偏东转为西北大风6~7级,有时达9~10级,持续1~2 d;冬季优势风比岸基昌黎站风速量级明显偏大3~5 m/s。春季蒸发量偏大,西南大风易形成局部扬沙天气;夏季降水天气偏多,短期固沙效益显著。
(3)在优势风和盛行风作用下,偏东风从海岸线—监测站50 m×50 m流沙移动平均量80 t/年,主要月份为12月至翌年2月;偏西风从沙丘后部边缘线—监测站50 m×50 m流沙移动平均量50 t/年,主要月份为3—5月;其他月份不显著。
(4)2008年以来渤海海冰高度变化与重冰期相关,海冰是渤海特有海洋灾害现象,一般冰期为3个月,1—2月上旬为重冰期,当海冰外缘线>20 km时,海岸线水平方向整体扩展了37.04 km,在海冰摩擦系数小和海陆温差作用下导致水平气压梯度加大,导致偏东风风速在海岸带脉动迅速增强,成为翡翠岛冬季流沙新的动力因素之一。
4 参考文献
[1] 高善明.滦河口北岸海岸沙丘的形成时代[J].海洋湖沼通报,1983(3):29-32.
[2] 董玉祥.中國温带海岸沙丘分类系统初步探讨[J].中国沙漠,2000,20(2):58-64.
[3] 王为,吴正.华南海岸沙丘岩形成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的关系[J].地理学报,2009,64(9):1126-1133.
[4] 李志文,李保生,王丰年.海岸沙丘发育机制之研究现状评述[J].中国沙漠,2011,31(2):357-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