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与美学从来是不分家的,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可以运用美学的观点来分析,尤其是对于诗歌、散文,从美学的角度进行赏析更是必不可少。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语文基础已经较好,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学习语文已经不再满足于字面的分析,而是要从美学的角度去品鉴一篇散文。本文将从审美的角度分析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新突破。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散文阅读 审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38
很多学生在阅读一篇散文时往往会出现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感觉整个人已经融入进了散文当中。但很多学生无法形容这种阅读中出现的令人陶醉的状态,只能用“优美”来形容这篇散文。事实上,这样的形容并不算错,很多作家独具匠心,写出了很多十分优秀的散文,对于这样的散文,也只能用“美文”来形容。其实这就是散文阅读的审美,即是在教学过程中从美学的角度对这类散文进行分析,将散文分析得更加透彻,学生也能更好的把握相关散文。阅读散文和阅读杂文、小说有很大的区别,支撑一篇散文的全靠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而小说却有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大量的故事。因此阅读散文也就成了学生的学习难点,甚至很多老师自身水平不够,对于一篇散文也难以完全把握,讲解水平也就值得质疑。一篇好的散文所表达的内容几乎可以用“乌托邦”来形容,即其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把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乌托邦”,所以同样一篇散文,每个学生的理解都不同。
一、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审美困境
(一)散文阅读的审美过程中老师的限制过多
在散文阅读过程中,涉及到相关问题,很多老师会提供标准答案,从而根据标准的答案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但实际上,文科类的大多数题目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答案只能作为参考。散文阅读的审美过程更是如此,审美即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那么对于一篇散文而言,每个学生的理解不同,他们进行审美的角度也就不同,那么得出的审美结果自然不同。但当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总是忽略学生的观点,而是将老师自己的审美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总是告诉学生,对一篇散文的审美分析就应该从这几个角度来进行,并且得出的观点只能是无限接近老师提出的观点。更有部分老师并不会自己去进行散文的分析,而是根据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来设立审美标准,这样的教学就更加乏味。
(二)阅读中对审美要素的把握不足
何为审美,简单讲就是对一篇文章进行分析,分析其中的巧妙之处。但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注重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意图的分析。然而事实上,作者在创作时很可能只是一时有感而发,并没有很复杂的写作意图,那么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就显得多余。因此在对一篇散文进行审美时,最主要的不是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而是通过散文当中的一些细节来进行分析。名篇之所以成为名篇,就是因为文中对细节的把握恰到好处,很多散文当中,对细节的处理很可能是经过作者的仔细斟酌的。比如“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的佳话,虽然只是修改了一个字,作者却经历了许多次的修改,最终成为经典。散文亦是如此,文中的很多细节之处是经过作者反复修改得来的,如果能够对这些细节进行推敲、分析,对学生的语文水平的帮助才是最大。
(三)审美过程中缺乏个性
散文阅读没有固定的模式,对于散文的审美分析也不应该存在套路和标准。对一篇散文、诗歌的解读,会与读者的阅历、文化背景、内涵有很大的关联。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学生在解读文章时的感受和体會是不同的,老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想法。但实际上,当前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忽略了尊重学生的不同的观点,对于学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甚至会批评。这就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在语文课上学生也不敢再有更多的思考。
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审美困境的突破
(一)老师以引导为主,不给散文审美设定标准
同样一处风景,在不同的人眼中是不同的。同样一个微笑的表情,很多人认为是微笑,有的人却认为是嘲讽。这就是人的心性决定了对事物的态度。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对于任何一篇散文的解读,每个学生和每个老师的看法都应该是有所区别的。老师的阅历、知识都较深,老师在进行散文审美分析时想到的内容就相应的较多,也更加深入。而学生缺乏生活阅历,无法真正体会散文当中的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这些事对于学生而言,仅仅只能通过想象来进行审美。但无论如何,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没有正确错误之分,每一种观点都值得老师认真对待。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以引导为主,不给散文阅读的审美设定标准。
(二)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细节进行审美
对于一篇散文的把握,最重要的不是散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更多的应该是对散文中的细节的把握。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高中教材中的散文,史铁生的文章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可能不容易掌握。但如果对其中的细节进行把握,同样也可以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比如文章中有一句话为“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这句话在文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具体是出了什么样的“难题”呢,文章并没有进行介绍,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分析,直到后文的一个细节,这个“难题”才跃然纸上,其细节是作者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这园子这么大”,于是想到自己的母亲在园子里小心翼翼找自己的艰难。到了这里,文章的母爱、对母亲的怀念都得到了体现。
(三)尊重每位学生的审美观,强调个性化审美
在教学中,许多学生的观点可能在老师眼中是比较幼稚的,很多老师因此不屑一顾甚至批评。老师要尊重每位同学的观点,对于每位学生的个性化的审美观点,老师也要予以肯定与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想法,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就在对散文的个性化的揣摩之中得以提升。
三、总结
散文存在的价值最为重要的就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享受之余,读者还能够从散文的美中看出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态度、观点。可以说文学的各体裁中,散文是较为难掌握,最为灵活的一类。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已经较高,对于部分学生而言,他们的语文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可能超过了老师的水平,因此对高中学生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不应该停留在传统的对散文字面意思的分析上,而是要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散文审美观,发现散文中的美,在散文的美中学习知识,释放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散文阅读 审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38
很多学生在阅读一篇散文时往往会出现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感觉整个人已经融入进了散文当中。但很多学生无法形容这种阅读中出现的令人陶醉的状态,只能用“优美”来形容这篇散文。事实上,这样的形容并不算错,很多作家独具匠心,写出了很多十分优秀的散文,对于这样的散文,也只能用“美文”来形容。其实这就是散文阅读的审美,即是在教学过程中从美学的角度对这类散文进行分析,将散文分析得更加透彻,学生也能更好的把握相关散文。阅读散文和阅读杂文、小说有很大的区别,支撑一篇散文的全靠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而小说却有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大量的故事。因此阅读散文也就成了学生的学习难点,甚至很多老师自身水平不够,对于一篇散文也难以完全把握,讲解水平也就值得质疑。一篇好的散文所表达的内容几乎可以用“乌托邦”来形容,即其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把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乌托邦”,所以同样一篇散文,每个学生的理解都不同。
一、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审美困境
(一)散文阅读的审美过程中老师的限制过多
在散文阅读过程中,涉及到相关问题,很多老师会提供标准答案,从而根据标准的答案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但实际上,文科类的大多数题目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答案只能作为参考。散文阅读的审美过程更是如此,审美即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那么对于一篇散文而言,每个学生的理解不同,他们进行审美的角度也就不同,那么得出的审美结果自然不同。但当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总是忽略学生的观点,而是将老师自己的审美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总是告诉学生,对一篇散文的审美分析就应该从这几个角度来进行,并且得出的观点只能是无限接近老师提出的观点。更有部分老师并不会自己去进行散文的分析,而是根据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来设立审美标准,这样的教学就更加乏味。
(二)阅读中对审美要素的把握不足
何为审美,简单讲就是对一篇文章进行分析,分析其中的巧妙之处。但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注重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意图的分析。然而事实上,作者在创作时很可能只是一时有感而发,并没有很复杂的写作意图,那么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就显得多余。因此在对一篇散文进行审美时,最主要的不是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而是通过散文当中的一些细节来进行分析。名篇之所以成为名篇,就是因为文中对细节的把握恰到好处,很多散文当中,对细节的处理很可能是经过作者的仔细斟酌的。比如“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的佳话,虽然只是修改了一个字,作者却经历了许多次的修改,最终成为经典。散文亦是如此,文中的很多细节之处是经过作者反复修改得来的,如果能够对这些细节进行推敲、分析,对学生的语文水平的帮助才是最大。
(三)审美过程中缺乏个性
散文阅读没有固定的模式,对于散文的审美分析也不应该存在套路和标准。对一篇散文、诗歌的解读,会与读者的阅历、文化背景、内涵有很大的关联。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学生在解读文章时的感受和体會是不同的,老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想法。但实际上,当前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忽略了尊重学生的不同的观点,对于学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甚至会批评。这就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在语文课上学生也不敢再有更多的思考。
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审美困境的突破
(一)老师以引导为主,不给散文审美设定标准
同样一处风景,在不同的人眼中是不同的。同样一个微笑的表情,很多人认为是微笑,有的人却认为是嘲讽。这就是人的心性决定了对事物的态度。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对于任何一篇散文的解读,每个学生和每个老师的看法都应该是有所区别的。老师的阅历、知识都较深,老师在进行散文审美分析时想到的内容就相应的较多,也更加深入。而学生缺乏生活阅历,无法真正体会散文当中的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这些事对于学生而言,仅仅只能通过想象来进行审美。但无论如何,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没有正确错误之分,每一种观点都值得老师认真对待。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以引导为主,不给散文阅读的审美设定标准。
(二)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细节进行审美
对于一篇散文的把握,最重要的不是散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更多的应该是对散文中的细节的把握。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高中教材中的散文,史铁生的文章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可能不容易掌握。但如果对其中的细节进行把握,同样也可以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比如文章中有一句话为“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这句话在文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具体是出了什么样的“难题”呢,文章并没有进行介绍,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分析,直到后文的一个细节,这个“难题”才跃然纸上,其细节是作者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这园子这么大”,于是想到自己的母亲在园子里小心翼翼找自己的艰难。到了这里,文章的母爱、对母亲的怀念都得到了体现。
(三)尊重每位学生的审美观,强调个性化审美
在教学中,许多学生的观点可能在老师眼中是比较幼稚的,很多老师因此不屑一顾甚至批评。老师要尊重每位同学的观点,对于每位学生的个性化的审美观点,老师也要予以肯定与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想法,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就在对散文的个性化的揣摩之中得以提升。
三、总结
散文存在的价值最为重要的就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享受之余,读者还能够从散文的美中看出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态度、观点。可以说文学的各体裁中,散文是较为难掌握,最为灵活的一类。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已经较高,对于部分学生而言,他们的语文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可能超过了老师的水平,因此对高中学生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不应该停留在传统的对散文字面意思的分析上,而是要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散文审美观,发现散文中的美,在散文的美中学习知识,释放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