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的分析与研究

来源 :中国房地产·市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ljdhnaliuh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牌是一个集成性的复合概念,关于品牌的定义,国内外专家都有不同的描述。西方广告传媒“创意大师”——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是错综复杂的象征,是商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形式的整合”。我国经济学家杨欢进先生在其著作《名牌战略的理论与实践》中,对品牌给出了最直接的定义,“毫无疑问,品牌是商品的牌子,是商品的商标”。无论如何定义,品牌都是可以被感知的,是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无形资产。房地产企业品牌,就是一种社会公众对企业战略、行为、品质和价值的感知,是由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建筑开发、产品销售、物业服务等经济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塑造、更新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进而由公众对其产品形象、企业形象自发自觉形成的感性和理性认知。
  一、房地产品牌的意义和作用
  当前,从总体来看我国房地产业已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市场竞争逐步演变为全方位的综合较量,品牌已成为房地产企业市场经营的旗帜和资源投入的载体,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特别是2015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迎来一系列利好政策,掀起了新一轮的行业竞争。要保证房地产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打好品牌建设的攻坚战。具体来说,房地产企业品牌的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从消费需求看,实物产品是固化的,而品牌是有血有肉的、富含感情的。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业,房地产产品使用和投资的风险较大,“有品无牌”的企业除了口头和契约承诺,难以在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中给予情感化、个性化承诺,难以形成口碑相传的产品辐射力。唯有品牌才能形成供需间的“隐性契约”,不仅使消费者得到产品,也获取了蕴含于产品的情感与文化,从而带给消费者心理支撑,削弱其对风险的疑虑。
  二是从产品溢价看,消费者总是自愿为信守承诺、提供优质产品的企业支付溢价。房地产“白银时代”是获取高附加值的阶段,品牌建设重点在于提升产品溢价、扩大市场份额等。据统计,万科、保利、恒大、碧桂园、中海、绿城、融创、招商、龙湖、金地等十家国内“标杆房企”2015年上半年在一、二、三线城市的销售溢价率,分别达38.96%、39.95%和24.22%,优秀品牌带来的溢价能力不言而喻。
  三是从资本运作看,在资本逐利性的作用下,品牌优势较强的企业,经常能以较低的投入和成本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特别是在债券、股权融资等方面,品牌房企凭借长期以来对土地价值的提升作用,更易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例如,2015年恒大地产在年中短短两月内即发债200亿元,并创下了企业的最低发债利率纪录;中海地产3月份完成配股融资达428亿港元,并在境外以低至1.75%的票面利率发行了6亿欧元的公司债。
  四是从市场周期看,房地产业总是围绕供求两端,在“复苏—向好—繁荣—下行—低迷”之间做周期性变化。市场低迷时,有效需求下降,消费心理趋于观望,只有依靠品牌才能深度挖掘消费潜力,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吸纳社会资源;市场向好时,品牌可进一步坚定消费信心,保障投资回报,成为引领企业乃至行业发展的“助燃剂”。
  二、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深入调整,业内一批标杆企业积极放大品牌效应,以无形资产的积累撬动业绩增长。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2015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报告》显示,中海、万科、保利三家房企品牌估值分别达到397.59亿元、395.62亿元和361.48亿元,稳居全国三甲,同比上年分别增长16.1%、15.8%和17.8%,强势的“领导品牌”地位进一步彰显。在品牌集散作用的助推下,三家房企主要经营指标全面提升,中海地产净利润同比增长21.7%,连续12年高于20%;万科全年实现销售额2151亿元,同比增长25.9%;保利地产净利润同比增长19.95%。除了“领导品牌”和“标杆房企”,国内大多数房地产企业也相继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力求在百花齐放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综合目前房地产业品牌建设的实践,主要归纳为三个特点。
  (一)品牌建设投入稳定增长
  提高品牌建设投入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感知度,进而转化为销售增长点。近年来,房地产企业持续加强品牌建设投入,2014年全国和区域性房企的品牌传播投入均值分别达到16.7亿元和4.3亿元,同比增长26%和24.8%。201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尚处在相对低迷状态,在此情况下知名房企依然高度重视品牌建设。
  (二)品牌建设成本得到科学管控
  以往很多房地产企业在品牌建设中只注重产品本身,不计投入地塑造“明星楼盘”,广告费用居高不下。如今,随着品牌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房地产企业不再流于短期的“快餐式”营销,取而代之的是用于定向精准营销、完善客户关系、开展个性体验活动等成本的合理上升。特别是“互联网+”与房地产的结合,让企业对传统广告的投入更为减少,“自媒体”和移动终端平台式的品牌传播成为趋势。
  (三)互动化推广方式渐成主流
  有远见的房地产企业以智能化、互动化技术应用,开展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维护,全方位提升品牌满意度。例如,龙湖等房企一方面对传统社区服务模式进行精细化改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其线上服务平台,建立“社区生态系统”,依靠快捷的社区服务为业主提供一站式生活解决方案,提高业主对品牌的“粘性”。
  三、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ab)”发布的201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主营行业为地产的品牌仅入选10个,依然是恒大、万科、绿城这些“老面孔”,远低于主营行业为食品饮料(75个)、建材(43个)、轻工(43个)的入选品牌。这说明,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房地产品牌建设还处在探索、初创阶段,主要存在四个问题。
  (一)品牌认识存在偏差
  一些房地产企业在品牌认识上比较片面,认为打品牌就是“做广告、搞营销”,品牌建设缺少内外兼容、由此及彼、多方协同的系统性。以至于很多消费者只记得某个项目的名称或大致情况,却说不清项目由哪家企业运作、企业的特点如何等。   (二)品牌策略模糊不清
  当前,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在实施集成化发展,在住宅、商业、综合体等产品布局上多点出击,力求满足各层次消费群体需求,但是这种模式可能导致企业定位、品牌策略模糊,消费者也经常搞不清某家企业的主攻方向在哪里、最擅长做什么产品。
  (三)品牌文化内涵较少
  突出品牌的个性化理念,应把企业文化融入品牌建设,因为文化是企业历经多年锤炼形成的,是最不可替代、最具差异性的特质。由于我国房地产企业大多成立时间较晚,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尚未形成企业文化体系,致使品牌缺乏文化内涵。
  (四)品牌形象容易脱节
  对于多区域布局的房地产企业来说,不同项目在品牌建设上往往缺乏统一性,导致品牌形象脱节。即便在同一区域,某些集团化的房地产企业也面临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品牌建设缺乏一致性,无法形成“同一个集团、同一种声音”的良好效果。
  四、房地产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的建议
  加强房地产品牌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应保持常态化、长效化,依靠正确的工作方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统一的规划体系,倡树起科学、系统、有价值、有前瞻性的企业品牌形象。
  (一)完善工作体系,突出品牌建设的操作性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指出,“品牌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仅仅依靠品牌自身的历史价值企业难以持续发展,品牌应该是企业、产品等最新成果的体现”。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塑造需要完善与行业特点相适应、相匹配,并由产品、服务、创新和宣传体系紧密相连的品牌建设框架。
  一是在产品体系方面。产品始终是首位的,没有产品就没有发展的先决条件。房地产企业应遵循时代导向、市场导向和消费导向,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尽量避免无序克隆,减少消费者“似曾相识”的模糊感,这样才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质量是企业信誉的基础,也是品牌建设的后盾。除了价格、区位,消费者对房地产产品比较关心的就是质量问题,房地产企业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严格落实国家及行业的标准性要求,树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特别是加强对总包企业等关联单位的管控,不断提升建筑质量和配套设施水平。
  二是在服务体系方面。企业应注重提升软实力,从房产开发商逐渐转为城市和社区服务商,打破对土地、资金等“有形资源”的依赖,从更高层面特别是服务层面,整合品牌、口碑等“无形资源”。应坚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并重,在建立统一的、精细化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的基础上,拓展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为业主提供更优质的消费体验。
  三是在创新体系方面。针对房地产产品“千篇一律”的窘况,企业应把准市场脉搏,积极推行产品和业务创新,因地制宜地打造创新点,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例如,“3·30”“9·30”新政和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势必带动更多的三居、四居等改善型需求释放。企业应瞄准此类需求,适当增加大户型、多户型住宅比例,推出适销对路的创新产品,使企业拥有水到渠成的品牌优势。
  四是在宣传体系方面。应以“更精确的表述、更完美的表现、更简洁的表达”为原则,设计出展示企业战略定位、发展规划、理念精髓的多元化宣传载体。当前社会信息传播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内容的影像化、平台的社交化和终端的移动化,房地产企业可尝试通过移动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发布企业新闻、项目介绍,甚至楼盘位置导航、预约看房选房等内容,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引导作用。此外,品牌的形成不能只单一宣传某个项目,而需要同时宣传项目和开发企业,两者不可偏废,从而提升品牌建设的综合效能。
  (二)凝炼企业文化,丰富品牌建设的内涵性
  文化与品牌唇齿相依,文化支撑品牌的底蕴,品牌展示文化的魅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品牌的扩张就是文化的扩张。房地产业“领导品牌”万科主张“关注普通人”:住宅开发企业必须顺应市场变化,关注普通消费群体需求。从万科的品牌主张就能看出其传递的鲜明文化气息。2010年,万科的品牌口号升华为“让建筑赞美生命”,既有近距离的亲切感,也有面向未来的使命感,正是这种个性的文化基因铸就了万科成功的基石。又如,保利的品牌文化一直围绕“和谐”二字,1999年倡导“和谐、自然、舒适”的理念,2002年又提出“和谐生活、自然舒适”的品牌主张,2010年升华为“和者筑善”,凸显了保利一贯大气沉稳、坚守责任的经营之道。
  因此,房地产企业应将文化作为品牌建设的内核,将其贯穿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中、渗透于企业的经营行为中。具体来说,就是采取自下而上、由内及外的方式构建企业“文化品牌”,及时把企业发展历程中沉淀下来的、能够影响员工思想和行为的精彩亮点进行搜集整理,并从企业愿景、企业使命、经营理念等方面着手,丰富价值理念,并制定与价值理念相一致的经营发展战略。同时,全面实行企业CIS(企业识别系统)战略,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种途径,使社会公众直接感知企业,形成对企业特质的深刻印象。此外,无论是品牌建设,还是文化建设,都应倡导全员参与。企业员工既是生产经营的参与者,也是品牌价值的转播者。员工的技术素养、职业道德乃至仪表服饰等,都是企业品牌信息最广泛、最直接的表象。房地产业的产业链较长,参与的人员众多,创树品牌必须依靠企业全员的群策群力。
  (三)做好整体规划,增强品牌建设的统一性
  房地产品牌分为企业品牌和项目品牌。其中,企业品牌反映企业的整体形象,包含企业的实力信誉、创新能力、环境品质和社会责任等内容,是企业个性的综合集成;项目品牌侧重反映特定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二者是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企业品牌拉动项目品牌的成长,项目品牌为企业品牌提供支撑。因此,应统筹兼顾地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坚持企业品牌与项目品牌相结合的“母子式”发展模式。依托统一的企业品牌创建项目品牌,使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凝结到项目上。同时,依靠项目个性化的规划设计、高标准的工程质量和全方位的居住体验,增进消费者对项目品牌的情感,进而增强其对企业品牌的认同,最终使企业品牌与项目品牌在设计和建设上同向同行、同频同步。
  作者系天津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
其他文献
2016年4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1467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45%,涨幅较上月收窄0.45个百分点。从涨跌城市个数看,71个城市环比上涨,25个城市环比下跌,4个城市持平。与上月相比,本月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增加11个,其中涨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30个,较上月增加4个;本月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减少13个,其中跌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3个,较上月减少6个。同比来看,全国
期刊
2011年二手房市场领导者链家地产在北京成立“自如友家”,专营品质长租公寓;2012年面向现代青年的连锁生活社区YOU+公寓在广州正式营业并迅速获得雷军顺为资本A轮融资;2015年2月,万科通过村屋改造推出了“万科驿”第一代产品——位于广州的“万科·天河软件园店”公寓;同年4月一群来自腾讯、万科等互联网、地产开发商的前员工创立了“warm+公寓”并获得资本市场数千万Pre-A轮融资……蘑菇公寓、寓
期刊
2015年以来,由于货币政策的宽松与调控政策的刺激等因素,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销售量价表现良好,基本面的快速好转导致房企在规模化上更上一层楼,甚至有部分品牌房企提前完成销售业绩指标,并且有的房企进一步上调销售业绩指标。从2015年房企销售业绩表现来看,有7家房企销售金额过千亿,其中万科、绿地和恒大这三家房企销售金额超2000亿元。此外,2015年销售金额超过100亿元的房企也超过了百家,房企销售
期刊
在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大型城市综合体和高端豪宅地标建筑不断涌现,地标建筑对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力将愈发突出。  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在总结过去11年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中国建筑的发展特点,对全国7大区域100个城市的样本项目进行筛选,初步选出600个符合要求的样本项目,分别从功能性、标识性两大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2015-201
期刊
许朝辉,2009年2月加入景瑞地产集团,2015年被任命为景瑞天津分公司总经理。一位文质彬彬的北京人,出任天津的区域总,用许总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亲历者,每天坐高铁上下班,他在用脚步丈量着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也切身感受着这一战略的实施为京津冀三地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微妙变局。  对于许总的采访,便从京津冀一体化开始。我们曾想当然地以为,景瑞在天津宝坻、北辰的项目是出于前瞻性考量,而许总
期刊
建筑新地标因其聚集着一个城市高端的商业、写字楼等业态,因此所属区域必将成为城市的核心商务区,挺拔壮观的建筑高度成为建筑新地标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并且持续注入最前沿的国际商业元素,引领城市形象积极向“上”,彰显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文化精神。  “中国十大建筑新地标”多位居大中城市核心区位,建筑高度均保持在300米以上,从建筑外形、服务功能、社会意义等方面反映出当前中国城市建筑的整体发展水平,充分展
期刊
综合体新地标不同于建筑新地标,其典型特征是建筑规模体量宏大,具有多业态复合功能、商业优势突出等重要特征,城市综合体的建设与发展对推动产业进步、拉动内需、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2015-2016中国综合体新地标”从建筑规模、服务功能、硬件设施等方面集中体现了中国前沿的城市经济发展理念与商业运营管理的较高水平,成为城市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见表1)。  一、建设规模宏大,十大综
期刊
我们今年在夯实案场上花费了最多的精力,所有资源向案场一线倾斜。原因在于,在互联网时代,销售案场在地产营销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是削弱了,而是变得更重要了。  重要性之一,在于案场要实现临门一脚、去化回款的任务。如今每一个客户都来之不易,好的销售团队能实现最大化的转化率和销售指标。在如今总体供过于求、产品差异性不大、策划概念式微的时代,案场销售团队的战斗力可能直接决定项目营销的成败。  案场做转化的任务始
期刊
数字  “两千亿”  今年前10月,万科实现销售额 2041.2亿元,同比增加19.3%,并成为今年首个“两千亿”房企,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418亿元  上海链家市场研究部监控数据显示,11月全国300城市土地市场共成交建筑面积8317万平方米,出让金总计2418亿元。其中,一线城市的建筑面积为729万平方米,环比10月涨幅101.2%,同比涨幅56%,出让金为1053亿元,环比10月上涨
期刊
2015年11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899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46%,涨幅较上月扩大0.16个百分点。从涨跌城市个数看,41个城市环比上涨,56个城市环比下跌,3个城市持平。与上月相比,本月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减少7个,其中涨幅在1.00%以上的城市有8个,较上月减少9个;本月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增加4个,其中跌幅在1.00%以上的城市有15个,较上月减少6个。同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