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姬 用一生演一部洒脱豪情戏

来源 :优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yub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解:王姬《新原野》演出剧照
  初见王姬,是在成都锦城艺术宫的后台,那时她在成都有两场《新原野》的话剧演出。而那两天,她得了重感冒,采访的时候还发着烧,直到演出结束还未痊愈。与她对话的过程中,一头浓密的长发以及潇洒不羁的举止,无处不流露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而王姬对自己的评价亦是如此。她自称自己是一个立场很坚定的女人,从不去附和谁,也不会去讨好谁,不会回避也不中立。
  


  小标题:洒脱地离开又归来
  80年代初,王姬考进了北京人民艺术学院,成为了科班话剧演员。四年的时间,让王姬看到了昔日演员体制的不堪,仿佛昭示她的未来——像一些老演员一样,泡杯茶,上午排练下午回家,日复一日。在人藝的那些年,王姬始终未得志。那时人艺的舞台对她来说太小了。25岁时,受到出国潮的感染,踌躇满志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开启了她十余年的“美漂”生涯。
  只身赴美的她身上只揣了60美元,理想远大,而经济压力却很真实,她不得不选择靠打工来维持生计。摆地摊、当编导、广告销售、小旅馆的值班经理、商人……能吃的苦不能吃的苦,她都尝遍了。在美国当地的华人电视台做播音工作时,除了播音,还要自己下载剪辑做一些技术工作,时常忙得连饭都没时间吃。但这样的生活也带给她丰富的阅历,成就了“女强人”的洒脱。“过去我对世界的认知比较狭隘,通过在美国的那些年,我清楚地看到了外国跟当时的中国的不同,开阔了自己的三观。我觉得值,吃的那些苦是一笔财富。”
  然而她心里始终割舍不下演艺事业,即便当时愤然地离开了人艺,说到底内心深处还是很热爱表演的。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出演了《北京人在纽约》,并凭借这部作品荣获第1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也借着这部戏,她重新返回中国的演艺圈。
  小标题:不像话的影视圈
  90年代末21世纪初是王姬演艺事业的巅峰时期,电视上常常能看到她的作品。通过那些电视剧,观众自然而然地对她植入了女强人的印象。她的演技众所周知、无可非议,但面对现在80、90后对她的不熟悉,王姬说“我这人不争,不急功近利,何况我也到了演妈妈演婆婆这个年龄了。戏的主角基本上都是以年轻人为主,能够给到我个年龄演主角的机会不多,但是我不在意这些,我现在就想把自己的戏演好,再做一点制作,改一些戏就心满意足了。”
  谈及中国影视圈的现状, “中国的影视圈市场很奇怪,小鲜肉小萝莉主导市场,其实在国外很多都是中老年的资深演员在做中流砥柱。在这些被吹捧被炒作的小年轻里,并没有几个称得上是真正的演员,也没有用心努力地演戏,却拿那么多片酬,这些都是很不正常的状态。而购片方和电视台也在幕后操纵,买粉丝买收视率,误导观众,这群人在利益面前不负责任,不管后果。我们这个行当被做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是很悲哀的,现状如此,需要时间去调整。”
  作为身处其中的人,王姬能感受到演艺圈里暗流汹涌的利益纠葛,但她不想趟这浑水,也不想跟谁争名夺利。用她的话说,好好儿演戏,让自己心安理得地过好每一天就行了,争那些虚无飘渺的东西没意义。“我可不会跟一些演员一样,都六七十岁了还在这个圈子里不知死活地争。”这些话你很难从一个圈里人嘴里听到,她并不圆滑,甚至在旁边人看来她说这些话并不显得聪明,但她无所畏惧,内心坦荡,始终觉得自己就是一名演员,不管青年还是中年,演员认真努力地演戏才是对演艺事业和自己最大的尊重。
  小标题:70岁时,再出一本书
  现在王姬的生活,基本上是排排话剧,有合适她的戏就演,没事的时候自己去制作一些戏。不给自己设限,一路随缘,想做事正好也有事做,而且还有很多人来邀请她演戏,若是哪天碰到一部特别适合自己的戏,她肯定也会卯足精神地挑大梁。前两年接了一部挑大梁的戏,她自己很满意,预览过这部戏的人也连连称赞。很不幸,剧组中有女演员吸毒被曝光,导致那部戏被遥遥无期地挂那儿不敢播。
  她打算再过一两年退休,回去陪母亲和儿子。她怕如果母亲在世的时候如果不时常陪伴,有一天老人不在了会后悔。“我现在每天要跟我妈妈聊视频,打电话。演艺生涯也就这样吧,没必要非得往‘演而优则导’这个方向发展。”
  


  退休以后的事,她为自己作了打算,不去甘涉子女的生活,不去给儿女铺路,女儿18岁以后王姬便不再干涉她的选择了,让她自己考虑闯荡自己的人生。唯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那个天生患有自闭症的儿子。“我希望能够让他顺顺当当、平平安安地能活到老,不惹事生非、没有痛苦。我不能像人家去望子成龙,我只望子平平安安就满足了。”
  儿子的病是王姬心里的痛,但她并不忌讳谈起。生活让她尝尽了酸甜苦辣,也给了她辉煌与灿烂,这些经历让令其人生足够精彩。“35岁那年,我出过一本书,讲述了我前半生的生活。等70岁时,我还会再出一本书,说说我的后半生。”
  GRACE对话王姬谈《新原野》:
  因为是万芳老师创作的作品,当时王姬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话题《新原野》。比起无数人都演烂了的《老原野》,她是《新原野》的第一任女主角。“做第一个挺好,没有参考,没有比较,你创造的就是你。”《新原野》成为了她觉得最累人、最费神的一部剧,而这部剧也着实把她的身体累垮了——重感冒、发烧、破嗓接踵而来,上台前萎靡不振地在台下打着点滴,上了台立刻变身。好的意志力对于从事表演的人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品格。
  作为人艺科班出身的话剧演员,再一次回到暌违多年的话剧舞台,王姬百感交集。她曾经一年365天有350天在舞台上,没有休息、四五部戏每日轮着演,那时的舞台让她怨恨,表演对她来说也是不得不完成的工作,消磨着她的意志与时间。而现在,比当初自由,也更加感恩、更深沉地爱着这个舞台,因为能如此这般轻松自如地跟观众来交流,是理想的回归,也是作为一位演员最完美的状态。
  GRACE:这部戏讲了一个怎么样的一个故事?
  “讲的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20年里,一个农村普通农村妇女与丈夫自初婚后便两地相隔,伴着名存实亡的婚姻与婆婆在乡下陈腐的封建意识里,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由此引发女主人公郭六团的抗争与绝望的故事。在那个年代离婚是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尤其对女人来说,那是丢几家人脸的事。所以,为了保持住颜面,为了遵循封建遗风。一听到离婚就觉得天塌了的女主人公,就这样拖着耗了十几年,婚没离成,都把对方给耗死了。"
  GRACE:你所扮演的女主人公有哪些象征意义?
  “郭六团代表了那个年代中国最普通的北方农村妇女形象,没知识、没文化,憨厚有余,聪慧不足。如果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她就是蠢、笨,什么都不会,只会干农村活,也不认字。按现在来讲,男主角冲破封建迷信,追求自己的幸福就是对的,但在那个年代,则认为你既然娶了我,却又要立马休掉我,心里难以接受。所以,自己沿着这个角色的心路历程去行为,最后导致杀掉自己的婆婆。她的生活环境,决定了她的意识。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水灵灵,对世界充满了求知的欲望,而最后却被生活的压力一步一步逼上杀人的不归路。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我外婆的影子和她们那一代人的生活,这也是我接这部戏的原因。”
  


  GRACE:你认为这部戏有什么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解放60多年,我希望年轻人能够通过这部戏看到中国的变化天翻地覆,妇女的地位天翻地覆,人们对婚姻、对家庭、对婆媳关系的认知也天翻地覆。了解过去的那个年代,你才会感恩和珍惜现在的生活,那段历史不容忘记。有一个90后的姑娘看了我们的戏说‘回去可得对我婆婆好一点,旧社会的女人太可怜了。’”
其他文献
和远在上东区的带有厚重历史感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基调相差甚远,MoMA显得更加轻便、亲切而大胆。  什么才算艺术品?从小玩到大的“俄罗斯方块”?每天跟朋友发的emoji表情?至少在MoMA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看来,这些都算。在MoMA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里,emoji表情也被作为艺术品列入馆藏,甚至还专门举办了一场emoji展览。“俄罗斯方块”和“模拟城市2000”等14款经典游戏也一并被列入
期刊
從山林里揣走一包怪石头,去海边捡走几袋贝壳,对于自然界的馈赠我们总是如获珍宝。艺术家Thirza Schaap从荷兰搬到了南非,发现自己还是改不掉沿海边捡东西的习惯,不过这次捡的是难以自我降解的塑料垃圾,它们被人们随手一丢,这很糟糕。Thirza开始采取行动,进行艺术项目Plastic Ocean(塑料海洋)的创作,试图通过制造画面观感与画面主体之间的矛盾,让人们被画面的梦幻感吸引靠近,而细看后产
期刊
在法国萨西马夫的圣拉里维埃村教堂中藏着一个神秘的隐喻:一个女人在200年前的一场风暴中死亡,“风大教堂”中的十字架就是对这位女性死亡的纪念。教堂围绕十字架搭建出一个建筑空间,引领我们思考人类與自然世界的关系。
期刊
哪怕是跨过几个时代和行业,有趣的灵魂也总是能够相互碰撞,然后迸裂出绚烂的T台火花。  编辑:李子沫 图:本刊资料  建筑师  “作为一名建筑师,无论获得多少支持,你总是感觉自己一人在前线战斗。”      对于建筑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其实不是某个人,而是一种境遇:大多数掌握大量财物和权力的人對中国文化没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这导致中国出现许多庸俗的建筑。  廖一梅  编剧 《恋爱的犀牛》《琥珀》《柔软》
期刊
汤巧巧,诗人,四川大学文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讲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中国现当代诗歌。  我就很喜欢折磨我自己,我不喜欢稳定,我喜欢破坏,去更新。  “我小时候喜欢写童话,没有想到要写诗。因为之前大家接受的教育都是古典诗,对现代诗没有很多的认识。后面是因为恰好碰到了一群爱好写诗的人,所以自己就有去尝试。”  
期刊
黝黑的大眼睛,迷人的腮紅,美丽的衣裙......这些手工制作的布偶娃娃,或羞涩,或可爱,或冷漠。2005年,马来西亚玩偶艺术家Yeo Mei Ying开始制作布艺玩偶,并推出了个人品牌——evangelione,希望通过制作玩偶来表达和找到自我。而凭借着可爱的布艺玩偶,她不仅收获粉丝无数,也将自己的事业和爱好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
期刊
昆明,這个城市随手可用的自然素材极为丰富,自幼生长在这座城市的周凤仪把落叶残缺不全的样貌看成一种美,在其绘画作品中尽量保留物品的朴实和真实,她选用的色彩来源于女性性格中最柔软的那部分,用粉黄蓝等明媚颜色构建画面的宁静与高雅,体贴地关照自我的内心与她温和的性格达成默契。浅淡无奇的画面背后其实有多次的反复琢磨,不断地打破,直至找到那隐藏在平面之后的真实物像。
期刊
出生于波兰的80后艺术家Gosia目前居住在多伦多。自2013年投入雕塑创作,她的作品便巡展于加拿大和美国的多个地区,屡获关注。迄今为止,这位自学成才,作品温婉动人并具灵性的艺術家,已经创作了水 · 月 · 红 · 生等系列雕塑。她的作品运用多种视觉符号来暗示某种内心情感的来源,将对于世界与社会的认知和期待融于其中,穿过或朦胧黑暗又或肮脏的表象,直抵天真、美丽和纯净的灵魂。仅需简单的一撇,你便能感
期刊
“美丽与完美是相同的,但他们从未发生过幸福。” 艾格尼丝·马丁的许多作品看起来柔和又温婉,并且还有着很积极的名字如“我爱整个世界”等,但这些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美丽背后,却是隐藏着长期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痛苦与挣扎。    编辑:李子沫 图:本刊资料  水晶粉、静谧蓝、草木绿、烟粉色、高级灰,大小格子、粗细条纹,所有眼下或者未来时兴的配色与纹案,在艾格尼丝·马丁的作品中都能窥得一二。在看惯了21世纪街头
期刊
与陆地上的花朵不同,水中的花朵没有失去原本一丝一毫的娇艳,反而增添了朦胧之感。荷兰艺术家兼设计师Anne ten Donkelaar 将鲜花放入水中,拍摄了一组如“寂静的舞蹈”般的图片。这组摄影作品名为“水中的芭蕾”。为了做出这样奇异美丽的画面,艺术家利用绳子和小螺丝把鲜花固定在水缸底部。 “我喜歡长花茎的花,这样的花更美,就像要飞起来一样。”除此之外,Anne也曾做过其他和鲜花有关的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