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利用藏戏资源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fu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藏戏种类繁多,具有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藏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适时利用藏戏资源来开展语文教学,发挥出优秀文化资源的作用。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利用藏戏资源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西藏自治区的学生从小就受到藏文化的熏陶,对当地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喜好,做到以生为本。具体来说,教师在语文课上可以适时渗透优秀的藏文化,营造良好的氛围,让藏族地区的学生进入自己熟悉的领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帮助藏族学生学习语文,笔者深入研究了藏族的优秀文化,如藏戏。藏戏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极好地丰富了藏族人民的精神生活。教师将藏戏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朗萨雯波》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利用藏戏资源,引导学生欣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藏戏。《朗萨雯波》取材于民间传说,讲述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故事:一名花季少女原本过着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却被一支象征着订婚的五彩箭给射中了。
  从此,她坠入了深渊,得不到尊重,得不到关爱,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希望,甚至连命也没有了……这篇课文赞美了劳动人民的善良、朴实与勤劳,批判了封建农奴制度的黑暗与残酷。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难以与文中的主人公共情,无法深入体会到少女当时的绝望。此时,教师就可以播放藏戏《朗萨雯波》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走进文本,与主人公共情。
  视频中的少女朗萨雯波非常美丽,正如课文中所写的一样:“脸庞就像十五的月亮,头发就像马兰一样青又长,身材如同翠竹一样窈窕……”朗萨雯波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还是劳动能手。可是,她却在15岁那年被山官查巴查钦看中了。看到朗萨雯波被强权所逼,看到她婚后的悲惨生活,学生们心痛不已。欣赏完藏戏,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说道:“这个山官可真可恶!可怜的朗萨雯波怎么不知道反抗呢?”有的学生则说道:“在封建农奴制社会,朗萨雯波该如何反抗呢?她也没有办法啊!如今,藏族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再贫苦,不再受人欺压,我们要感谢祖国,感谢党!我们要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欣赏了藏戏,学生对课文《朗萨雯波》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能与文中的人物共情了。
  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师利用藏戏资源开展语文教学,除了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他们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在双语学校,教师既要带领学生学习藏语,又要带领他们学习汉语。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
  比如,在讲解戏剧单元的课文《文成公主》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京剧·藏戏《文成公主》,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京剧·藏戏《文成公主》是由中国京剧院和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合作完成的一部大型京剧·藏戏。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藏戏与京剧的唱腔在声腔体系上完全不同,该剧却将藏戏中常见的乐器鼓和钹融入到了京剧的乐队里,非常巧妙。此外,剧中还出现了京剧里常见的水袖、厚底、龙袍、锦缎,以及藏戏里极具特色的服装、饰品。在欣赏京剧·藏戏《文成公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课文,而且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真正触摸到了汉、藏文化交流的情感温度,切身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利用藏戏资源,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让他们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其综合素养。
  本论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藏戏在双语类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以合作市高级中学为例》(批准号GS【2020】GHB1684)階段性成果之一。也是2020年度合作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藏戏剧叙事研究——基于合作市高级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批准号 HZS【2020】14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法律翻译历史悠久,但法律翻译研究进程尤为缓慢。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法律翻译中不应揉入译者的个人色彩,一切法律翻译工作应以原文为依据,但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法律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Cheng&Sin 2008:33;Cheng,Sin& Cheng 2014:20),与其他翻译领域一样,法律翻译应该是以受众为导向的(?ar?evi?2000)。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语料库翻译研究发展为翻译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分支,该领域以真实语料为基础,借助数据统计的方法,系统地分析翻译现象、翻译本质和翻译过程,这标志着翻译学的
在“新高考”“新教材”的指引下,如何设计教学任务,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语文课堂成为“唤醒人的课堂”,是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谈一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设计任务。  一、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  在设计教学任务之前,我们必须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方向。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首先,我们要比较一下这首词在新旧教材中的位置,细读其
期刊
创伤与战争往往密不可分,创伤表现也是战争书写中的重要内容。伊战小说中的创伤书写既承继传统,又有所突破与发展。《黄鸟》是诗人凯文·鲍尔斯写作的第一部小说,取材于其亲身经历。小说借助美国伊战老兵巴特尔的叙述视角,通过战争和回国两条并行线索,用诗化的语言讲述了其从施暴者到受害者的战争创伤体验。
  本论文基于国内外最新近的相关研究,综合运用创伤话语和叙事批评理论,从小说对个体创伤的表现出发,对这一伊战叙事进行深入分析,关注人物的创伤化体验,阐释在隐含作者操控下,叙述者巴特尔眼中的美国老兵及其家人群体、伊方
赖特作品的激进抗议式主题使他长期被贴上“抗议作家”的标签。他的小说总是交织着对黑人文化的疏离和美国黑人生活中的冲突和暴力,他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谋杀、背叛和暴力。也正因此他作品中的伦理关怀和超越二元对立的对平等和谐的追求常常受到评论界的忽视。本论文主要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结合精神分析学理论的相关内容,以理查德?赖特作品中的黑人家庭伦理关系为研究对象,对赖特小说中的父子伦理、母子伦理、性别伦理和婚姻伦理进行挖掘和阐释。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种族意识的作家,赖特在作品中对黑人家庭伦理关
社会学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已有时日,但有影响有实质性推进作用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翻译如何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如何在冲突和战争中构建合法性,促使冲突方获得主动权和优势地位、获取战争取胜的能量,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明确回答。本研究选取的时间和现场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延安根据地,研究对象是《西行漫记》复社版中译本,使用的理论工具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象征资本概念。本研究提出三个研究问题:(1)《西行漫记》复社版中译本如何构建“红色中国”形象?(2)该译本构建的“红色中国”形象对中国共产党象征资本积累发挥了什么
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图像与文字来建立知识框  架的思维工具。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帮助他们快速理清作品的脉络,提高阅读的效率。接下来,笔者就举例谈谈。  一、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无法将各个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不能很好地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时常出现“读完就忘”的情况。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
期刊
陕西的黄土厚,有的是大唐的陵墓,仅挖掘的永泰公主的,章怀太子的,懿德太子的,房陵公主的,李寿,李震,李爽,韦泂章浩的,除了一大批稀世珍宝,三百平方米的壁画就展在博物馆的地下室。这些壁画不同于敦煌的,墓主人都是皇戚贵族,生前过什么日子,死后还要过什么日子,壁画多是宫女和骏马。有美女和骏马,想想,这是人生多得意之事!  去看这些壁画的那天,馆外极热,进地下室却凉,门一开启,我却怯怯地不敢进去。看古装戏
期刊
《我与地坛》是作家史铁生的代表作,也是他十几年来以轮椅丈量地坛的结晶。他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他被命运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只能坐在轮椅上度日。这对于他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慢慢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有了直面人生苦难的勇气,转而用自己的文字来照亮读者的心,叩响了生命的强音。本文就结合《我与地坛》谈谈史铁生是如何走出人生困境的。  一、地坛的一景一
期刊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提出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探究,培养其思维能力。接下来,笔者就谈谈在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种策略。  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帮助他们深入地理解文本。  例如,在讲解《小狗包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一段朗读音频,让学生认真
期刊
王国维先生曾提出“境界”一说,主张要写“真景物”,抒“真感情”。他在《人间词话》中称:“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大都是描写真景物、抒发真情感的佳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古诗词呢?下面,笔者就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三首宋词为例,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意象  长期受到优秀中华文化的熏陶,传统文人在创作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