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国在于活人”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的几部重要著作,诸如《无极之路》、《智慧风暴》、《中国新教育风暴》、《贫穷致富与执政》等,早已播种在广大读者的心田。“八一”建军节前夕,我拜读完王宏甲与刘标玖联袂合著的《吴孟超传》,掩卷凝思,那“最可爱的”吴孟超老人,“特殊材料制成的”肌体中饱含一切为人民的“基因”,传承着中国知识分子“位卑不敢忘忧国”的品格,铸就了当代中国军人的魂魄,是模范共产党員的生命写真。
  宏甲先生在《吴孟超传》的序言中,六个自然段落的开头都是用同一句设问句——“为什么写这部人物传记,是为吴孟超而写吗?”作家的答案是——为中国人的健康而作!
  这个“结论”是理性的,抽象的,看似“空洞”,可是当你读完全书后,那“结论”跃然而升腾,丰满而充实,只因吴孟超的故事鲜活、生动、感人,一部“命运交响曲”勾住了“知音”读者的灵魂。我读《吴孟超传》的N个落泪处,既有悲哀、愤懑、委屈,但更多的是振奋、欢愉、鼓舞,而吴老“命运交响曲”的末章,没有休止符,又是那样的令人为之倾倒欣慰!我真希望能把这个“大时代”的故事讲给我们沉浸迷惘在“小时代”的年轻朋友们听。
  如果从写作风格上看,宏甲先生的《吴孟超传》与昔日著作相比,更多了些具有文学色彩的形象思维。那娓娓道来讲述的真实故事,读罢有挥之不去绕梁三日的效果。“橡胶树下”的童年时代,“读书救国”的少年岁月,“上大学的日子里”,多的是催人泪下的心酸;“外科医生”入门,遇见“恩师”的崇拜,“向肝脏外科进军”的执着,更多的是励志的情结;救治“公社社员陆小芬”,“黄土高坡大课堂”,乃至“心灵风暴”和“康宾楼”的意义,继承的是国医“医本仁术”的大爱宗旨。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些描绘和叙述中,作家旁征博引地引用名家的箴言,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孙中山先生为光华学校题写的对联——“求知求义最重实践,做事做人全凭真诚”——今日读来仍撞击耳骨振聋发聩。
  《吴孟超传》的重点,或者说回答作者提出的“为什么写这部人物传记,是为吴孟超而写吗”的设问,是在全书的后五章。
  我们对当代“大家”吴孟超的感人事迹早已有过清晰的了解: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胡锦涛主席为他颁奖;2010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第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2011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发文号召向吴孟超同志学习;2012年2月,当选中央电视台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至今吴孟超已经做了1.4万多例肝脏手术,成功率达到98.5%,90初度仍作为术者站在手术台旁主刀手术。
  宏甲先生在《吴孟超传·序言》中,充满景仰之情,用厚重的笔触提到诞生于东汉时期享有“神医之誉”和“外科鼻祖”之称的华佗,“他是个想尽各种办法去解决生民痛苦的医生,所以一生不愿做官,愿奔走民间,行医客旅,拯救了无数生命”。宏甲还重笔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药王”孙思邈,“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留下巨著《千金药方》,把《妇人方》和《少小婴孺方》列在卷首,为中医妇科和儿科奠定基础。无独有偶,孙思邈也曾谢却唐太宗、唐高宗两代皇帝的入仕邀请,然而“对求治的病人,从未拒绝。他亲手疗治的麻风病人就有600例之多,“莫不一一抚养”。读到这里,让我联想起享誉“医中之圣”雅号的张仲景,这位与华佗同时代的名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流传千古,所论述的“理、法、方、药”严谨的辩证论治体系,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在宏甲纵论古代名医的启发下,我蓦地想起胡德平先生在《改革放言录》中的一篇大作——《活国在于活人》。2013年1月8日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37周年之际,胡德平先生在江苏淮安举办“第三届富民感恩华佗论坛”上的发言中,也就是在“全党楷模”、共和国“第一名相”周总理的家乡淮安,“发思古之幽情”,有一段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的论述,谈古而思今,爰录于后:
  说到神医华佗,让我不由得想起另一位神医张仲景,历史上称他为医圣。他的医书《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同时,他还做过东汉的长沙太守。有人为他写过一副著名的对联:
  阴阳有三,辨病还需辨症;
  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
  上联的意思是中医讲人体的阴阳分三种:表里、寒热、虚实,看病一定要把握清楚病症何在,才能对症下药;下联的意思是名医和名相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名相要治国,名医要治病,治国治病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活人”,让人能健康、幸福。有尊严地生活在世上。
  胡德平先生是历史学家,古为今用独具慧眼。他对“活国在于活人”之新解,不仅是传道、授业,更在于解惑。让我对宏甲《吴孟超传·序言》中反复设问的“为什么写这部人物传记,是为吴孟超而写吗”有了不言而喻的“悟道”只见,那就是“知天命”之年后的吴孟超,他在“治病救人”的大爱行动蕴含着“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神圣使命,由“救人为重”已然升华为“悬壶济世”!《吴孟超传》的后四章之所以更为精彩,只因“耳顺”之年后的吴孟超,已经充分体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为了这个自信的“道路”,吴孟超的视野已经扩展到“未竟事业”的“未来世界”。
  “医学,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吴孟超的答案是:“我看是人文科学。我们并不是跟仪器打交道,是跟活生生的人沟通,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离开了对病人的关怀,就没有医学、没有医生。”吴老的门诊病人条件都是最差的。“差”者,一是病很重,二是病人很穷。如果说吴老60岁初度创办“康宾楼”的意义在于救治特殊病人的话,那么他70岁开办的“星期二门诊”,解决的多是“非技术”问题。吴孟超对“拦路求医”的病人一贯“来者不拒”,因为大多数是穷人,“为贫者医”,不分贵贱,仁爱救人,吴老继承和传承的是中华医德。他对当下一些向富人和贵人倾斜的“优质服务”不以为然。
  在“不仅仅是导师”的一章里,吴孟超有一段真情道白,“一个医生,如果只知道埋头开刀,开一辈子,只能做个‘开刀匠’。说到底,一把刀,最多只能一次拯救一个病人;一套理论,却能挽回千万条生命。”鉴于基础研究和药物开发两大领域落后的局面,64岁的吴孟超着眼于培养这两大领域的研究人员。披挂上阵捉刀斧正弟子丛文铭“病理学”方面的论文,在业界获得专家评审的称赞,荣获一等奖,不过是小试锋芒!   吴孟超放眼世界,重视一流人才培养,在世界的医学棋盘中巧妙布局。他深知欲克肝癌须在基础研究、药物研究和外科手术三大领域拥有足够的实力。王红阳是吴老“放到德国的一枚棋子”,她的课题是专攻“癌基因和和抑癌基因”。郭亚军则是吴老“放到美国的一枚棋子”,攻克的是“肝癌免疫治療”。结果令人刮目相看,几年以后,王红阳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德国学业有成,回国不到一年,再次发现并克隆出一个新的基因,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公布,获得国际专利。新的基因以王红阳命名,收录在世界人类基因库里。郭亚军在肿瘤疫苗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论文在《自然医学》杂志发表;同时,利用该项科研成果进行的肿瘤疫苗研发已经在中、美、德、英、法等六个国家展开。
  为了解决顶尖人才培养的特殊问题,吴孟超与他旗下的学子们,特别是“放到美国的一枚棋子”郭亚军,因地制宜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哑铃模式”。所谓“哑铃模式”,就是“联手”的模式,而“联手”正是美国人在信息时代创造的制胜法则,通过“联手”达到“资源共享”,这正是信息时代的典型特征。最是令人感动的,吴老在世界棋盘上布局的这两枚“棋子”,起到了“特种兵”的作用,“在美国以基础研究为主,在中国以临床实践为主”,开启了中外合作的新途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吴老一声令下,吹响了归队的“集结号”,“特种兵”有吴老遗传的“军人的职责是服从命令”的基因,因之“打起背包就出发”!
  力量源于信仰的坚定和品格的魅力。弘道养正,意在传承。吴孟超年轻时主刀的第一例肝脏手术,就是在“恩师”郑宝琦教授的“让刀”故事中完成的。所谓“让刀”就是为培养学生,导师承担风险和责任,让学生踩着自己的肩膀冲顶。50多年过去了,吴老谈起自己第一次主刀手术仍充满感激之情,“我怎么也没想到郑宝琦老师会在那个时候把主刀的位置让给我,那是一种多大的胸怀、气度和胆魄啊!”吴孟超在以后的工作和教学中,无论是把护士长“小不点”程月娥推上大讲堂,抑或把学生推荐到业界的学术顶端,都是“让刀”精神的发扬光大。钱其军在吴老指导下读博士后,最早萌生了“肿瘤基因——病毒治疗新策略”的创意。吴老用他的“哑铃模式”思维,把钱其军推荐到香港大学,与港大临床肿瘤系主任岑信棠合作成立一个基因治疗中心,进行“肿瘤基因——病毒研究”。哑铃的两端,相得益彰,两全其美,钱其军的“美丽梦想”得到证实,在国际上率先倡导这一方法,成为该领域的先行者之一。
  “关心最是后争先 ”。 90高龄的吴老“不知老之将至”,呼唤后来人。自从1963年吴孟超发明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后,告别了传统的“低温麻醉法”,被业界誉为“吴氏刀法”,已经有千余名传人,“吴氏刀法”的成功率世界领先。可是吴老思考最多的却是“基础研究领域”和“药物研究领域”。他的学生沈锋,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进修,在老师面前坦言道:在手术方面我们居世界领先水平。在基础研究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各有所长。在药物方面,可以说在药物研究方面与美国差距不大,但是,在药物开发方面差距很大!于是,在2006年1月6日发生了“七院士上书”故事,一个主题——恳求能设立和启动“集成式研究乙型肝炎、肝癌的发病机理与防治”的重大专项,开展全国范围的跨部门、跨学科的肝癌协作公关。于是,“世界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中心”已经孕育躁动在祖国母亲的腹中;是年,吴老正向“米”寿迈进。
  吴孟超在荣誉面前,谈定如水,是那样的真诚!请听一个吴长者的真情道白:
  “回想我走过的路,非常庆幸自己当年的四个选择:选择回国,我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选择从医,我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选择跟党走,我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选择参军,我的成长有了一所伟大的学校。
  “岁月真是不饶人,我快90岁了。可我觉得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抓紧去做。特别是当前,我国肝癌治疗主要靠手术,基础研究、药物研究还有许多难关,迫切需要突破。只要肝癌这个人类健康的大敌存在一天,我就要和我的同行与它斗争一天。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是我入党和从医时做出的承诺,我将用一生履行这个承诺!”
  “活国在于活人”。“人民医生”共产党员吴孟超的奋斗历程印证了这个道理。
其他文献
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么创意呢?  在北京,在这样一个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城市,你所习惯的却是车水马龙的街市和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古老的胡同与四合院在都市气息的包围下那么容易让人忽视。假如在古老的胡同中坐落些许“创意工厂”,让西装革履的企业家和商人与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在这里相遇,岂不独具一番风味?  老印刷厂的新生活  其实不用假如。在北京市东城区诸多胡同中的深院里,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从地铁5
期刊
“温故知新,谋划未来”  由资深记者魏群女士主编的《为民企立言》是一部厚重的“民营经济改革深思录”,读后先是有一种“学而时习之”的感触,掩卷凝思则又产生“温故而知新”的感悟。不仅因由“立言”者是诸如于光远、黄孟复、胡德平、吴敬琏、江平等这些学者名人,更在于这“立言者说”与党的十八大精神之契合。吴敬琏先生接受魏群采访时说,中央文献研究室付梓了《江泽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一书,江泽民寄语“解
期刊
教育创新已经越来越热。不仅中国在进行教育创新,全世界也在进行教育创新。但在全球化这个阶段,我认为,教育创新做得最好的仍然是在硅谷。硅谷的网络课程、网络教育让人们能够进行“碎片化”学习,让全世界更多人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学习。  在古代农业经济时代,儒学是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在那个四书五经时代,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老师的日常教育都是以教授四书五经等儒家书籍为主。虽然教学方式多样,有面授、
期刊
“像现在我的猫耳竖起来,表示我正在兴奋状态!如果很放松,就会垂下来。在想事情就会动来动去!好好玩!”6月的一天,台湾电视主播吴依洁在Facebook上传了头戴能感应脑波的猫耳朵新玩具的照片。  但这一玩具可不一般。该产品是根据Neurowear研制出的智能猫耳头箍Necomimi制作而成,其内置的传感器可以探测佩戴者的脑波。它与苹果iPone4S上的语音控制功能Siri、英特尔3D芯片、IBM超级
期刊
在举国上下畅谈“中国梦”的氛围中,北京海淀区发布了《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暨落实这一方案的《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方案”和“路线图”有着广泛的实践基础和权威性,据悉这是由236家企业、59位行业技术专家及14家投资机构参与编制的,几易其稿,擘画经营,务求可行。众所周知,“中关村”开启了科技体制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先河,创新是“中关村”的灵魂,
期刊
我们常常听到某些人被誉为“著名人士”、“知名人士”以及若干年前享有特称的“民主人士”、“无党派人士”等等。那些称号都是美称,而且享有这些美称的人往往是少数人,是芸芸众生中的特殊之人。  不过我要强调的是:人与士虽然区别很大,但区别却不在于头衔、地位、级别、名气,而在于一个人有无精神内质和品格特质。在高度文明的社会中,人人(至少是大多数的人)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士,关键是能否努力提高自己的德智素养。今
期刊
那年,我与好友通往山东枣庄,列车还未到站,同车一位作家就向我讲述起枣庄一带的运河史,我眼前立即出现了一幅凸显形象思维的油画:鲁南,有一条蜿蜒南下的玉带,那就是枣庄的台儿庄运河。平静的运河在漫漫史潮中,时而若贤淑淡定的淑女,时而如激情四溢的诗人,淳朴的民風与纷繁的商情常年映在古河水面,当年的战火与抗争的气势永久印在老庄深处。  那天,我赶到运河码头时,天色已经昏暗。手搭凉棚远眺,袅袅炊烟在老庄之上缓
期刊
半个世纪前,马丁·路德·金的那句“I have a dream”传遍了世界。如今,当我们提到“中国梦”的时候,不禁就会想到那个大洋彼岸的“美国梦”。  在这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梦”的精髓——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人人都有通过不懈努力而获得成功的机会——无时无刻不在唤醒我们。 “I have a dream”不仅仅是美国有,在遥远的东方,在拥有几千年传承的中国大地上,也有一个梦想
期刊
在央视举办的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发布会上,“阿里”的掌门人马云和“万达”的领军者王健林的“世纪豪赌”,让人眼球放光,爰为之博弈跟庄下注。一位资深编辑补充道:“风云突变”,现在看来赌马云必胜的结局还两说了,不用到2020年看结果,2013年末的央视财经人物颁奖会上,王健林先生已有“新说”——“今天有媒体报道称,和马云的赌约我认输了,我没有这么说过。”“其实是去年导演要求我们在台上犀利一点,没想过
期刊
中国传统春节伴随着爆竹烟花热闹来临。今年是马年,适逢去年底刚刚开过十八届三中全会,宏图大展,任重道远,中国人民正向着壮丽的“中国梦”进发,更多了一层象征意义。  “封面故事”《马化腾:策马奔腾网络江湖》,选定腾讯公司的创始人和掌门人马化腾就不是偶然的了。这位名字和公司都与马有联系的中国互联网的年轻教父,应该说是搭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快车。当然,他的聪明和勤奋是决定性因素。互联网的兴盛是中国改革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