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办独立学院作为当代高等教育机制创新的产物,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因为民办独立学院的学情相对于公办高校具有特殊性,因此,如何促使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成为当前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民办独立学院 辅导员 职业倦怠 自身克服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202-02
职业倦怠即“为燃尽或耗竭个人的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疲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1]。根据全国30所民办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情况表明,80%以上的辅导员任职周期低于4年,此项问题的出现与辅导员队伍中隐含的职业倦怠问题密切相关。作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辅导员,不仅在民办独立学院的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且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骨干力量,因其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产生广泛影响,所以其素质和工作状态关系到民办高校能否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是民办独立学校辅导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从根本上说,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研究成果表明,职业倦怠的发生与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因素都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具体到不同的职业,其主要的原因各有不同。[2]就辅导员来说,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高校,辅导员发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都是由辅导员工作的特征决定的,再者就是由高校辅导员的体制形式和辅导员个人因素所决定的。
(一)组织体制不健全
当前,很多民办院校辅导员负责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已经不能达到1:200的标准配备比例,而现在高校大学生的需求却不再满足于日常性问题的解决,还有许多其他方面专业性很强的要求。例如,考研指导、心理疏导、社团指导等工作。辅导员往往更多地以学生事务服务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范围太广,职责不明晰,导致辅导员对自身角色定位模糊,有时甚至会产生因多角色冲突导致的不适,影响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化发展。[3]有关资料显示,现民办院校辅导员多数工作两三年后就转岗或考研,何种原因导致辅导员流动如此频繁?根据多方面考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高负荷低收入的现实状况,使得辅导员在同其他职业比较时产生巨大心理落差而致使辅导员选择新道路;第二,由于家庭或其他因素影响,致使许多辅导员不能做到24小时全天候待命,故而选择换一种占用时间较少或消耗精力较低的工作。对辅导员培养体制的僵化也是当前二级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应在党政合力领导下,建立系统有效的选拔、管理、培养、激励机制。
(二)个体因素
从辅导员个体发展的阶段出发,一般大学或者研究生刚毕业就投入到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工作热情都很高,而过1—2年后随着对工作的熟悉、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逐年增强,这种热情就会逐渐减退。从人格特点来看,大量研究表明,压力总是与一定的人格特质联系着并在一起影响个体。比如高期望值、低努力程度、低自信心、缺乏应对技巧等都是引发职业倦怠的个人原因。[4]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规划来看,这段时期恰恰是个人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许多人可能还没有确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有些人甚至是把辅导员作为一个职业跳板消极应对各项工作,没能把个人的兴趣与工作结合起来,因而更容易有职业倦怠情况的产生。通常都是经过一段时期多方面的思索后,一部分辅导员才会真正确定自己要长期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全身心在辅导员岗位上认真工作。[5]
二、辅导员自身对职业倦怠问题的克服方式
对于如何克服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问题,业界的一些学者和专家都提出过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意见,其中对社会及学校的呼吁最为突出,大多数学者都希望社会及学校能够积极地解决并重视有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问题。本文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想重复前人的观点和主张,而是想如何从辅导员自身着手积极应对这个职业难题,以下从明确职业定位、树立职业尊荣感以及培养职业情感三方面来阐述。
(一)明确职业定位
纵观当下民办学院辅导员队伍,绝大多数辅导员都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或是研究生,面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摆在他们面前的不仅仅是好奇与欣喜,更多的是茫然与无措。[6]在整体就业困难的形势下,许多人在找工作时并非全然按兴趣或专业选择,更多的是盲目听从家人朋友意见,或是抱着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就做什么工作的态度进行择业。而在找到工作后,又抱着得陇望蜀的态度,时时想着寻求更好的工作,试想以这样一种心态工作怎么可能会做好。事实上,这样的工作态度不仅是对所任职单位的不负责,同时也是对个人职业发展的不负责。人生是短暂的,每一个时刻都是一去不复返,因此才会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传世名言。尽早明确职业方向和职业理想,才能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且只有定下心之后,才能踏实工作,而踏实工作是应对职业倦怠的前提。
(二)树立职业尊荣感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谈到在国外旅行用餐时的见闻。该国的餐馆服务员在介绍菜品的时候,神态和语气就像是在博物馆里为参观者进行艺术讲解一样,那份自信不亚于学者教授。偶尔,他们还会和顾客开个适度的玩笑,调节一下气氛,这份充沛自如的职业自豪感的确让人心生钦敬。按照平常人的看法,一个餐馆的打工者能有多少开心事?工作繁忙脏乱不说,也许还会遭遇吃客的挑剔和白眼,又哪来这般从容的态度和不卑不亢的展现?我想,这一方面是工作章程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根植于工作人员心理的平等意识以及职业尊荣感的体现和流露。同样,由于民办院校的特殊情况,必然会导致辅导员工作压力大、成就感低这一现实状况,而绝大部分的辅导员也因此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无论是比照普通高等院校的辅导员,还是同在二级学院的其他工作人员都是低人一等的,并没有什么职业尊荣感。实际上,每一个职业人都应该享有职业尊荣。虽然人们的职业或有差异,但只要付出劳动的人,都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对于劳动者来说,职业收入和待遇的不同也许会在心理造成落差,但只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只要敬业守信,就会得到合理的报酬与尊敬,收获作为一个从业者的踏实与自信,我想这种职业尊荣感便是克服职业倦怠最有效的手段。
(三)培养职业情感
虽然说职业倦怠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却能够做到始终如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什么原因使这部分人员能够一直坚守岗位呢?据有关调查分析,上述人员中的绝大部分对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有很深的职业情感。这种情感不是单纯的习惯,而是热爱,也可以理解成是不可或缺。正因为对所从事职业的热爱,使他们能够坚持在一个岗位上不懈努力,始终奋斗。也许有人会说,这对于辅导员这一职业来讲基本是不现实的情况,原因是辅导员工作的低成就感,尤其是民办院校的辅导员,甚至可以说付出与所得都不成比例,又何谈热爱呢?其实每个职业都有为旁人所不知的辛苦和不合理因素,这是必然的现象,也是人为所不能改变的。同样,每个职业也都有不为旁人所理解的愉悦与收获,作为一名辅导员,比任何人都更接近学生,学生的信任、理解,是我们最欣慰的事;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取得的成绩,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学生对我们的爱戴和拥护,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想到这些,作为一名辅导员,不觉得很甜蜜很幸福吗?成日的抱怨与不满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打擊我们的工作热情。客观条件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唯有从主观即自身入手方能积极改善问题,克服职业倦怠对我们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苏素美.美国教师的“职业倦怠”之探讨[J].教育资料文摘,1995(3).
[2]梁芹生.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之探析[J].教育评论,2003(4):26-28.
[3]陈道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7(2):28-29
[4]罗涤,姚木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6):84-86.
[5]王民忠.辅导员要努力提高开展深度辅导的能力[J].北京教育·德育,2010(2):4-6.
[6]曲建武,吴云志.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建设问题研究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6(4):38-42.
责任编辑:武聪
[关键词]民办独立学院 辅导员 职业倦怠 自身克服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202-02
职业倦怠即“为燃尽或耗竭个人的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疲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1]。根据全国30所民办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情况表明,80%以上的辅导员任职周期低于4年,此项问题的出现与辅导员队伍中隐含的职业倦怠问题密切相关。作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辅导员,不仅在民办独立学院的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且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骨干力量,因其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产生广泛影响,所以其素质和工作状态关系到民办高校能否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是民办独立学校辅导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从根本上说,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研究成果表明,职业倦怠的发生与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因素都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具体到不同的职业,其主要的原因各有不同。[2]就辅导员来说,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高校,辅导员发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都是由辅导员工作的特征决定的,再者就是由高校辅导员的体制形式和辅导员个人因素所决定的。
(一)组织体制不健全
当前,很多民办院校辅导员负责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已经不能达到1:200的标准配备比例,而现在高校大学生的需求却不再满足于日常性问题的解决,还有许多其他方面专业性很强的要求。例如,考研指导、心理疏导、社团指导等工作。辅导员往往更多地以学生事务服务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范围太广,职责不明晰,导致辅导员对自身角色定位模糊,有时甚至会产生因多角色冲突导致的不适,影响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化发展。[3]有关资料显示,现民办院校辅导员多数工作两三年后就转岗或考研,何种原因导致辅导员流动如此频繁?根据多方面考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高负荷低收入的现实状况,使得辅导员在同其他职业比较时产生巨大心理落差而致使辅导员选择新道路;第二,由于家庭或其他因素影响,致使许多辅导员不能做到24小时全天候待命,故而选择换一种占用时间较少或消耗精力较低的工作。对辅导员培养体制的僵化也是当前二级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应在党政合力领导下,建立系统有效的选拔、管理、培养、激励机制。
(二)个体因素
从辅导员个体发展的阶段出发,一般大学或者研究生刚毕业就投入到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工作热情都很高,而过1—2年后随着对工作的熟悉、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逐年增强,这种热情就会逐渐减退。从人格特点来看,大量研究表明,压力总是与一定的人格特质联系着并在一起影响个体。比如高期望值、低努力程度、低自信心、缺乏应对技巧等都是引发职业倦怠的个人原因。[4]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规划来看,这段时期恰恰是个人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许多人可能还没有确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有些人甚至是把辅导员作为一个职业跳板消极应对各项工作,没能把个人的兴趣与工作结合起来,因而更容易有职业倦怠情况的产生。通常都是经过一段时期多方面的思索后,一部分辅导员才会真正确定自己要长期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全身心在辅导员岗位上认真工作。[5]
二、辅导员自身对职业倦怠问题的克服方式
对于如何克服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问题,业界的一些学者和专家都提出过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意见,其中对社会及学校的呼吁最为突出,大多数学者都希望社会及学校能够积极地解决并重视有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问题。本文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想重复前人的观点和主张,而是想如何从辅导员自身着手积极应对这个职业难题,以下从明确职业定位、树立职业尊荣感以及培养职业情感三方面来阐述。
(一)明确职业定位
纵观当下民办学院辅导员队伍,绝大多数辅导员都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或是研究生,面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摆在他们面前的不仅仅是好奇与欣喜,更多的是茫然与无措。[6]在整体就业困难的形势下,许多人在找工作时并非全然按兴趣或专业选择,更多的是盲目听从家人朋友意见,或是抱着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就做什么工作的态度进行择业。而在找到工作后,又抱着得陇望蜀的态度,时时想着寻求更好的工作,试想以这样一种心态工作怎么可能会做好。事实上,这样的工作态度不仅是对所任职单位的不负责,同时也是对个人职业发展的不负责。人生是短暂的,每一个时刻都是一去不复返,因此才会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传世名言。尽早明确职业方向和职业理想,才能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且只有定下心之后,才能踏实工作,而踏实工作是应对职业倦怠的前提。
(二)树立职业尊荣感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谈到在国外旅行用餐时的见闻。该国的餐馆服务员在介绍菜品的时候,神态和语气就像是在博物馆里为参观者进行艺术讲解一样,那份自信不亚于学者教授。偶尔,他们还会和顾客开个适度的玩笑,调节一下气氛,这份充沛自如的职业自豪感的确让人心生钦敬。按照平常人的看法,一个餐馆的打工者能有多少开心事?工作繁忙脏乱不说,也许还会遭遇吃客的挑剔和白眼,又哪来这般从容的态度和不卑不亢的展现?我想,这一方面是工作章程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根植于工作人员心理的平等意识以及职业尊荣感的体现和流露。同样,由于民办院校的特殊情况,必然会导致辅导员工作压力大、成就感低这一现实状况,而绝大部分的辅导员也因此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无论是比照普通高等院校的辅导员,还是同在二级学院的其他工作人员都是低人一等的,并没有什么职业尊荣感。实际上,每一个职业人都应该享有职业尊荣。虽然人们的职业或有差异,但只要付出劳动的人,都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对于劳动者来说,职业收入和待遇的不同也许会在心理造成落差,但只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只要敬业守信,就会得到合理的报酬与尊敬,收获作为一个从业者的踏实与自信,我想这种职业尊荣感便是克服职业倦怠最有效的手段。
(三)培养职业情感
虽然说职业倦怠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却能够做到始终如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什么原因使这部分人员能够一直坚守岗位呢?据有关调查分析,上述人员中的绝大部分对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有很深的职业情感。这种情感不是单纯的习惯,而是热爱,也可以理解成是不可或缺。正因为对所从事职业的热爱,使他们能够坚持在一个岗位上不懈努力,始终奋斗。也许有人会说,这对于辅导员这一职业来讲基本是不现实的情况,原因是辅导员工作的低成就感,尤其是民办院校的辅导员,甚至可以说付出与所得都不成比例,又何谈热爱呢?其实每个职业都有为旁人所不知的辛苦和不合理因素,这是必然的现象,也是人为所不能改变的。同样,每个职业也都有不为旁人所理解的愉悦与收获,作为一名辅导员,比任何人都更接近学生,学生的信任、理解,是我们最欣慰的事;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取得的成绩,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学生对我们的爱戴和拥护,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想到这些,作为一名辅导员,不觉得很甜蜜很幸福吗?成日的抱怨与不满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打擊我们的工作热情。客观条件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唯有从主观即自身入手方能积极改善问题,克服职业倦怠对我们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苏素美.美国教师的“职业倦怠”之探讨[J].教育资料文摘,1995(3).
[2]梁芹生.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之探析[J].教育评论,2003(4):26-28.
[3]陈道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7(2):28-29
[4]罗涤,姚木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6):84-86.
[5]王民忠.辅导员要努力提高开展深度辅导的能力[J].北京教育·德育,2010(2):4-6.
[6]曲建武,吴云志.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建设问题研究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6(4):38-42.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