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殷墟妇好墓371号圆雕玉人的身份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25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器既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精神。商代的玉器典雅而凝重,是神话、宗教和巫术是玉器所表现的主要对象。1976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的小屯村发掘了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有755件,玉雕人物有13件,其中圆雕人物有6件,最为引人注意的是371号玉人。此玉人造型独特,身后附有一柄形器。通过对371号玉人的造型研究,对中国玉文化的拓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371号玉人的造型进行解析,浅析玉人的身份。
  【关键词】:妇好墓 371号圆雕玉人;玉器;造型;身份
  一、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
  1976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的小屯村发掘了殷墟妇好墓,其是商代君王武丁的配偶“妇好”的墓地。妇好墓位于殷墟的宫殿宗庙区内,是到现在为止唯一保存完整的墓穴。墓中出土的玉器有755件(一些穿孔玉髓小圆片和玉器残片没有计入),约占随葬品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九。这是迄今为止出土商代玉器最多的墓穴,对研究商代玉器有重要的意义。
  这批出土玉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多样,品种也十分的齐全。其中有三百多件玉器经专家的鉴定,大都是软玉,而新疆玉所存在的数量超过半数。这也就说明和田玉是商代王室的主要用玉材料。玉器的颜色主要是绿色,有茶绿、墨绿、浅绿等;其次是棕褐色和黄褐色;而灰色、白色和黄色非常的少;黑色最少,只有4件。这批出土玉器品种齐全,包括仪仗、礼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类。
  二、妇好墓371号圆雕玉人
  玉人共13件,其中圆雕人像和人头5件,浮雕人像和人面7件,人兽合体头像只有一件,另外有圆雕石人2件。
  “标本371,黄褐色,圆雕。跪坐,双手扶膝,长脸尖颔,细长眉,双目视前方,大鼻小口,小耳。头梳长辫一条,辫根在耳后侧,往上盘至头顶,由头顶绕至左耳后侧,又由左耳侧伸向右耳,辫梢与辫根相接。头上戴圆箍形 ‘頍’,用以束发,‘頍’前连有卷筒状饰。顶露发丝,上有左右对穿小孔,似作插笄用,靠前又有一小孔。身着衣,交领垂于胸,长袖至腕,袖口较窄。腰束宽带。衣下缘似及足踝。衣上饰云纹。腹前悬长条形 ‘蔽厀’,下缘及膝部。似着鞋(因未露脚趾)。要左侧插一宽柄器,上端作卷云纹,下端弯曲,似蛇头,柄一面饰节状纹和云纹,与衣纹不连,可能是武器或具有某种含义的器物。。”[1]
  1、发式及头饰
  (1)发式
  殷墟妇好墓出土玉石人中,就有五种发型。分别是辫发、披发、发髻、剪发和双角状。其中371号圆雕玉人的发式属于辫发的一类,头上梳一条长辫,辫根在耳朵后面,向上盘到头顶,由头顶绕至左耳后边,又由左耳侧伸向右耳,将辫梢压在辫根下面。同时期出土的376号玉人也是用这种辫发。我们还可以在商代遗址的广汉三星堆中找到同样的辫发,青铜人头像K22:83:“为圆头顶,有发辫盘于头上,也是长辫式盘发。”[2]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辫发在商代时期的普遍程度。
  (2)头饰
  371号玉人头带圆箍帽状的:“頍”形冠,“頍”形冠前有一横筒状“武”冠。《礼记·玉藻》:“缟冠玄武,子姓之冠也。”郑注:“武,冠卷也。”或许这里的横筒状卷饰指的就是文献中的“武”冠。[3]有学者认为,前面带有筒形饰物的冠是“卷冕”。在古代的史籍中“冠”和“冕”是同义词。《说文解字》:“冕,大夫以上冠。”《礼记·明堂位》:“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禕立于房中。”《白虎通》:“麻冕者向?周宗庙之冠也。”这些史籍都可以证明,筒形式的冠就是这种“卷冕”。
  从武梁祠堂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上古帝王多戴冠。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妇好墓出土的这尊玉人,它的地位应该商王王后这个级别的。
  在《殷墟玉器》一书中提到在“頍”前加一筒状饰,这是一种身份的标注。
  2、服饰
  商代是奴隶制社会,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所以着衣的形象也会不一样。根据当时的殉葬俑可以分出几种身份不同的人:一、奴隶—社会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二、较小部落的奴隶主和战败后成为俘虏或者等待卖取的人质。三、常常在大奴隶主身边服务当差的比较信任臣妾和供娱乐的大臣。四、作为当时祭祀的前一代古人。五、大奴隶主或者是其亲近血缘的亲属。[4]
  371号玉人衣装整齐讲究,身着衣,束宽腰带,穿戴“蔽厀”,双足似穿鞋。《礼记》:“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从资料中可以了解到深意的特点。“其具有上衣和下赏的连属,交领或方领,有衣缘,不通裁,腰束宽带,被体深邃。”[5]而371号玉人所着的服饰已经具备了深衣的特点,三星堆的铜人立像也具备深衣的特征,所以我们可以肯定,“起源于原始社会我晚期的深衣,至迟在商代已经完全形成了。”[6]
  “蔽厀”是垂在腹部前面,用来遮挡大腿到膝盖的服饰。当时的裤子是没有裤裆的,裤腿分别套在腿上,再用绳子绑在腰间,而“蔽厀”就起到了遮挡的作用。古代奴隶社会和前期的封建社会都把“蔽厀”象征权威,用不同的质料色泽和花纹来分等级。
  尤仁德先生认为,玉人所佩戴的腰带是丝绮[7],所以它的服饰可能是丝织物。甲骨文中就有与“丝”相关的文字,如系、蠶、帛等,并且妇好墓的出土玉器中就有玉蚕,可想而知商代丝织品和桑丝业的发达。商王、后妃和贵族的服饰,一定是丝织品。《说苑·反质》:“锦绣被堂,金玉珍玮。”《太平御览》:“夏桀殷纣之时,妇人锦绣文绮之坐席。”《帝王世纪》:“多发美女,以充倾宫之室,妇女衣绫纨者三百余人。”腰带的产生跟衣服一样古老而悠久,是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阶级社会以后,腰带的功能除了实用之外,还具有区分等级地位标志的作用。
  3、纹样
  玉人身上采用双钩阴线的雕刻线纹。双钩线纹是商代后期玉器上普遍出现的线纹。它是利用小型勾砣旋刻而成的两条平行的阴线组成。因为两条线之间的距离非常的小,所以视觉上容易给人一种两线之间起阳线的效果,这种效果也被称为“双阴挤阳”。圆雕玉人身上使用了大量的勾云纹,在两肩处有对称的“臣”字形的动物纹饰,在左腰侧的柄形器中有蛇纹以及龙纹。商代的勾云纹和红山文化的勾云玉佩一样,都是在模仿天上的白云并将其图案化。在其右腰侧也有蛇纹,在蛇纹上还有龙鳞纹。   “‘目’字眼作为动物、人物类玉器上表现眼睛的纹饰形状,是玉器上眼形纹饰的总称。商代出土玉器上的‘目’字眼,俗称‘臣’字眼,是‘目’字眼形纹饰中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8]371号圆雕玉人的眼形纹饰属于双眼角内勾型,其特点是前后两个眼角均呈现尖角状向内收,整个眼形像是倒着的元宝。
  4、跪坐姿势
  商文化的来源是东夷文化,包括龙山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和苏皖一带的淮夷文化。东夷人的生活习俗本就有蹲踞式坐姿。《目知录·杂事·坐》:“古人之坐,皆两膝着席,有所敬,引身而起则为长跪矣。”“商人的跪坐式,当源于东夷的蹲踞式,因为蹲踞后如将身体重心前移,双膝并拢向下着地,臀部随之下落于足跟,即变成了跪坐式。”[9]李济先生在其研究中说:“蹲踞与箕踞,不但是夷人的习惯,也可能是夏人的习惯,而跪坐是尚鬼的商朝统治阶级的起居法,并且演绎成为了一种供奉祖先、祭祀天神和招待宾客的礼貌”[10]
  5、柄形器
  殷墟妇好墓中371号玉人左腰侧的柄形器一直是是人们关注的对象。它是一件简单的配饰还是玉人身体的一部分?这都是我们值得注意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玉人背后的柄形器是鸟尾,商人相信自己是的祖先契是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笔者认为这过于的片面,虽然柄形器的上饰有勾云纹,但是他们遗漏了蛇纹。在同时期出土的玉器中,我们并没有发现带有蛇纹的玉鸟。
  笔者认为,这个柄形器是由两条尾巴组成的,一条是蛇尾一条是龙尾,蛇纹连接在玉人身上有两只眼睛。龙尾与同时期出土的龙形玉器有相同之处,龙尾身上用勾云纹装饰。在新石器时期,万物皆有灵,云也是一种天神。《易·乾卦》中有“云从龙”义相合。龙是中国远古时期神灵崇拜的产物,而商代又是敬鬼事神祭祀之风相当炽热的时期,所以龙依然是人们祭祀的神灵。又根据《山海经》:“有蛇,一首两身”,[11]可以猜测这个柄形器是一头两身的蛇。
  “东夷部族将蛇视为图腾,在他们眼里,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死而不僵,僵而不死,是永恒生命的象征。”[12]龙蛇本是同源异形的图腾,龙最初的形象是蛇。商文化的来源是东夷文化,所以商人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蛇崇拜的。
  三、371号圆雕玉人的身份
  《殷墟的发现与研究》:“如衣冠或衣较讲究的玉石人,像是奴隶主,也可能是该墓主人的‘肖像’。”[13]《夏商社会生活史》:“衣饰华丽,神态倨傲,为一贵族妇人形象。”[14]《中国玉器发展史》:“他或许是被商人神话了的某位祖先神,或许是具有某种特定身份的宗教人物。”[15]
  张光直先生在《美术、神话和祭祀》一书中提到:“商周艺术中的动物是巫觋沟通天地的主要媒介,那么对带有动物纹样的青铜礼器的占有,就意味着对天地沟通手段的占有。”[16]因此在祭祀鬼神之时,使用铸有兽面纹的人和穿着饰有动物纹样服饰的人,只能是以王为首的统治集团。穿上绣绘有动物纹样的衣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表示对天地神灵和祖宗的崇敬,来达到神人共通的目的;二是统治者对等级制度的维护,通过在隆重场合中展现等级地位的高低,来加强统治者的威严气度。
  同时期出土的玉器376号石跪坐人像,与371号玉人有着相同的造型,不同的是,376号石人躶身,赤足,因此两尊玉石人在地位上就有很大的区别,明显前者地位低下。
  妇好是武丁的妻子,庙号“妣辛”,她的名字多次出现在卜辞中。妇好不但是武丁的配偶,还参与国家大事,特别是在各种征战中。她多次担任将领,亲自带兵打仗。妇好是一名战功卓著、开疆扩土的女将,她多次受到商王的赏赐——土地封赐,还代表商王主持祭祀的待遇。“妇好死后,武丁为她举行了厚葬,进行了各种祭祀,并按照当时的习俗,将她许配给天神和已死的祖先做妻子,称之为‘冥妇’,这是一种很高的礼遇。”[17]由此可以表明,殷墟妇好墓371号圆雕玉人是妇好本人的肖像。其后面的柄形器是她沟通天地的器物,玉人身上的衣纹也表明了她代替武丁祭祀的身份。
  结束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371号圆雕玉人可能具有更加神秘的身份。从其独特造型、配饰、纹饰,可以肯定其是商代贵族无疑。笔者认为,该柄形器或许与伏羲女娲有关,两条蛇尾交缠在一起,伏羲女娲是兄妹通婚。在郑慧生的《妇好论》[18]中就表明商王武丁与婦好也是同父同母的兄妹,这与伏羲女娲的神话传说不谋而合。由于材料有限,加上本人学识不足,定有失偏颇之处,期待后世有更多的考古发现来佐证。
  注释: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妇好墓[M].文物出版社.198:151.
  [2]四川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考古研究所.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发掘简报[J].文物.1987(10).
  [3]王潇慧.古代人形玉器研究[D].山西大学,2010.
  [4]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32.
  [5]刘莉.商代的日常服饰文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7.
  [6]袁建平.中国古代服饰中的深衣研究[J].求索.2000(2).
  [7]尤仁德.商代、两周玉雕龙纹的造型与纹饰研究.玉器(一).第180页-207页
  [8]张峥.商代出土玉器上“目”字眼形纹饰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9]尤仁德.古代玉器通论[M].紫禁城出版社.2002:100.
  [10]李济.跪坐、蹲踞与箕跪.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4本
  [11]朱彦民.商代社会的文化与观念[M].南开大学出版社,
  [12]范立舟.伏羲、女娲神话与中国古代蛇崇拜[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4).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的发现与研究[M].科学出版社.1944:340.
  [14]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上册)[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575.
  [15]常素霞.中国玉器发展史[M].科学出版社.第122页
  [16]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17] 李婵.上古三代秦汉玉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
  [18]郑慧生.妇好论[M].南方文物.1994(2).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馆,或者说群众艺术馆是发展公共文化、繁荣群众文化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肩负着服务与教化的功能,在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文化馆的工作从来都具有特殊性,因为与群众文化打交道,所以文化馆的职能一直游离在“专业”与“业余”之间,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只有兼顾两者,文化馆才能顺利的开展工作,更好的服务群众文化。本文着重从文化馆在群众文化事业中的职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成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俄汉语词组结构的对比分析也是如此。本文主要从俄语词组和汉语词组的概念、结构分类的角度入手来比较俄语词组和汉语词组的异同。  【关键词】:俄语词组;汉语短语;对比;异同  一、俄语词组与汉语词组概念对比  1.俄语词组的概念  词组这个术语首先是沃斯托柯夫开始使用的。可是多年来,语法学家对词组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有些语法学家从字面
期刊
【摘要】:群文文化的内省修养和外在形态其实是相互作用的。内省修养是一种精神想象,是社会生活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机械的模仿,是一种能动的反映。外在的形态是感性的,是存在文化本身气质所表现出来的形态。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修养;精神;表现形式  群文文化的内省修养与外在形态关系和他们的相互作用,我们该如何认识呢?  群文文化的内省修养特点  群文文化的内省修养特点是感性的,
期刊
【摘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国画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笔墨文化元素也是我国文化中一种富有特色的表现形式,在国画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可以称之为国画创作中极为关键的文化元素,长期以来,都受到了国画创作者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文章将对笔墨文化及其在国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笔墨文化元素;国画创作;应用  引言:笔墨不只是国画当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国画中各
期刊
【摘要】:易砚是中国著名的古砚之一,其凭借优质细腻的石材,浑然天成的斑纹,雕刻技术的精湛,从而被众人熟知。易砚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萌生于春秋,开始繁盛的时期是在唐宋,时至今日已有千年的历史,有“南端北易”之称。  易砚本身有其顽强的发展势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它的砚雕艺术拥有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使得它屹立于中华文明的史册中。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新的书写工具慢慢地取代传统的书写工具,而
期刊
【摘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的学生读书较晚,学习汉语的时间也较晚,在语言方面接触的也少,表达能力差,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上,学生自己想像的和说出来、写出来的就不一样。因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我们就应该更加努力的让学生学好汉语,加强语文表达能力。我认为我们应当首先让学生养成说汉语的习惯,其次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再在学生面前做好“说”的示范,最后再将“说”的技巧讲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
期刊
【摘要】:在我国文学相关的座谈会议中,就曾提出过有关中华美学精神的话题讨论。在当今社会文化发展中,中华美学精神为文学艺术的建设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业。虽然,我国对于中华美学精神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其内涵。但是,在中华美学精神中所蕴含的历史沉淀与价值理论是最有文化价值的。那么,谈到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质,就要追溯到其长久以来的发展历史,通过理解与分析中华美学精神的历史发展过程,来分析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
期刊
【摘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简约又醒目的扁平感和动态化的标志设计在多媒体时代多元化的标志设计中已经成为了趋势。在纷繁复杂的各种视觉形式中一个简单的视觉形式的标志往往更加能脱颖而出。民众在这些眼花缭乱的装饰效果浓烈的视觉形式中看到时尚简洁风格的标志往往更加能留下深刻印象,这些简洁风格的标志往往要通过层层提炼用最精简的元素去表现品牌最丰富的内涵,用以简胜繁的方式去表现品牌形象中的本质。  【关键词
期刊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相传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日遇七十二种毒,后食茶而得以解毒。从茶的发现到成为饮用的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早的饮茶的方式和煮菜汤差不多,将采摘的新鲜茶叶放到釜等炊具中煎煮。三国时期,古荆巴间,人们不再直接食用新鲜茶叶,而将鲜叶制成饼状,晒干或烘干,在饮用时碾末冲泡,加葱、姜、橘皮等佐料一起煮饮。到东晋、南朝时期,带托的青釉盏的出现
期刊
【摘要】:职工文体活动是我国群众文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从剖析新时期积极开展职工文体活动研究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学院教职工文体活动开展过程中集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相关对策,建议通过有效途径丰富文体活动内容和类型,提高活动层次,为社会主义文体事业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关键词】:文体活动;高校教职工;组织形式;管理制度  职工文体活动作为我国群众文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构建和谐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