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的建筑奇观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bt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坑院又称“天井院”,无论叫哪个名字都非常形象,从地平面往下看,是为地坑;从院落里向上望,是为天井。
地坑院与大地相通,内部装饰极具豫西民居文化魅力,无不体现着当地百姓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和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

  当我问起地坑院为什么建造在这一带时,张大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知道陕在哪里吗?”在人们的印象中,提起“陕”字,那就是陕西。但张大爷却告诉我:错了!事实上,“陕”应该在河南三门峡一带——三门峡古称“陕州”,今天的陕州区也在其境内,从此处再往西,就是今天简称“陕”的陕西。陕,在古代含有险崛奇特之意,正好概括了黄土塬突兀高耸的地貌特色。黄土塬上多粘土,几乎不含任何杂石,土壤结构深厚而坚实,适宜建造生土建筑。与其他西北地区相比,豫西这一片黄土高原,地势平坦,没有太多山崖可以依靠,缺少自然垂直地形开凿靠山窑,于是人们因地制宜,在黄土塬上挖出一个个深坑,隔热隔音、防风防尘的地坑院随之应运而生,“坑居”的生活方式也代代流传了下来。

拓在雪地上的方形印章陕州人的生活记忆


  晴好的冬日,温暖澄净的阳光把树影投射在地坑院的墙上,看上去像是定格的皮影画面。几个穿棉衣、戴棉帽的老人来找张大爷,他们靠墙一字排开,或蹲或坐,眉飞色舞地闲聊起来——在地坑院里晒暖儿,是老人们打发闲暇时光的最好方式。深居地下,冬日肆虐的风再狂暴,到了这里也都没了脾气,打个旋儿就偃旗息鼓了。日久天长,寒来暑往,富有地域特点的地坑院,就这样承接着上天的旨意,庇佑着一方子民。
  但随着岁月流转,曾经红红火火的地坑院,已悄然走向败落。现在,地坑院里多是老人居住,他们或许是出于一种难以舍弃的乡土情结,因为那院里的一碾一树、一砖一瓦,以及因光阴而褪色的门楣、被岁月斑驳的窗格,都会让人想起岁月深处的喜气盈盈和红火时光。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很多古老的地坑院渐渐被人们填平,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地面上搭建砖瓦房。当地有这样的习俗,儿子娶媳妇时,女方家通常会要求男方在地面上盖一座房子。但土地是有限的,在没有新地可用的时候,有些人就会选择填平自家的地坑院。聊到这里,张大爷叹了口气说道:“我们村,曾经是一个地下村落。那个时候,全村多数人都住在地坑院中。现在剩下的地坑院不多了,留存下来的,也因为年久失修,大部分都快不行了。”
  这座地坑院现在只住着张大爷老俩口,孩子们有的在城里买下房子,有的在村里盖起了房子,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看看,尽尽做儿女的孝心。两位老人担忧地说:“也许,等我们百年以后,他们就再也不会到这地坑院来了。”老人的担心不是没有原因的,现在的年轻人,连农村都不愿待,谁还会到地坑院来?从张大爷的讲述中,我深深感受到,地坑院虽然是普通的民居,但它体现了人民的创造力,包含的是一种独具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
  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地坑院的保护工作被当地政府提上工作议事日程。为保护好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政府开始联合当地的居民,搞保护性民俗特色旅游产业,陕州地坑院营造技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时至今日,在陕州区三大黄土塬上,集中连片的地坑院村落仍有200多个,其间散布着大大小小约1.2万座地坑院,其中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院子已走过300多个春秋;张大爷所在的庙上村有53座保存完好的院落,其他20座经过整修,面貌也已焕然一新;北营村地处庙上村以北,其附近的地坑院群落已被开发为旅游景区,每年会接待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从空中俯瞰,冬日地坑院,仿佛拓在雪地上的方形印章,又如雕刻在大地上的一个个“回”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地坑院带着“回家”之意,是一个能让人泛起乡愁的地方,它深入大地弥散着浓浓的泥土气息,孕育和留存下了悠遠的生活记忆,展露出多彩多姿的民俗风情。可以说,地坑院的历史,就是陕州人的生活变迁史!
其他文献
一个朋友跟我说,你喜欢拍照就去尼泊尔吧,到那里你就像进了天堂。真的,我去了尼泊尔,去了我梦想中的天堂。我们一行6人自助去尼泊尔,其他5人都是享乐派,就我一人背着沉重的器材去为拍照:一套禄徕(Rolleiffex)120相机,机身禄徕6003,镜头40mm F/3.5、80mm F/2.8各一支;一套135数码单反相机,机身佳能(Canon)EOS-1D MarkⅡ,镜头16~35mm F2.8、7
这是来自于英国工业设计公司Alloy的一套移动通信解决方案,名为Couple-IT这套方案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麻烦,手机使用率极高,但屏幕小,操作远没有笔记本电脑方便,笔记本电脑使用感受绝对超过手机,但毕竟没手机便携,再者拿个笔记本电脑打电话,是小是太壮观了一点?因此,Couple—IT解决方案由手持端和桌面端组成两个终端使用同一套SIM卡从运营商接收到的信息也是完全一样。用户在外手机可以及时接
从MP4随身看来到地球上的第一天起,你就在不停寻找那个最适合你的“完美情人”。回放效果、硬盘容量、兼容格式、特殊功能……无一不是你考量的重点。但符合这上述所有条件的MP4,也都未必是喜欢外语片的你心目中的Miss(maybe Mr.)Right。外挂字幕也许是你心中永远的痛,但在邂逅JNC SSF-M30i(以下简称M30i)之后,“寻情记”终于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虽然早已听说三星打算推出闪存笔记本电脑,但谁也没有想到这项技术走出实验室的速度竟有如此之快。在2006年微软硬件工程大会(WinHEC 2006)上,三星电子展出了2006年6月上旬将在韩国上市的无硬盘笔记本电脑Q30-SSD和Q1-SSD。这两款机型配备了以NAND闪存作为存储介质的“SSD(Solid State Disk,固态磁盘)闪驱”。为了便于替换原来的硬盘,SSD闪驱采用了与原有笔记本
七喜H787手机    320万像素摄像头,2.2英寸QVGA触摸式显示屏,高品质立体声扬声器……这一系列配置本是主流多媒体手机的标准配置,但是拥有这一切的七喜H787手机却给自己冠上了一个“炒股手机”的名号。没办法,谁让今年的股市这么火呢?H787内置有《投资通》炒股软件,功能齐全,覆盖了全国的优质券商,让手机用户通过H787就能方便地完成行情观察、股票的买卖委托,且完全避免到夏日炎炎、人头攒动
▲马格德堡水桥位于德国马格德堡,因其主要供船只通过,将运河和桥梁结合起来形成水桥的特殊建筑形态而闻名于世。它联通了米特兰德运河与易北-哈维尔运河,也使得马格德堡成为德国最重要的交通樞纽之一。  桥,从出现之始就在人类的道路交通工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是一种凝聚人类创造力的建筑形态。随着历史变迁,桥的形态更为丰富,现代人创造出了铁路桥、水桥这样奇妙的桥梁形态。水桥指的是可过水
“卡尔·蔡司”(Carl Zeiss)是一个让所有摄影人心跳的名字,即使在数码影像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几近完美的光学设计和传统精细的制作工艺依旧让人着迷就像一个成熟的男人在经过岁月洗礼之后,举手投足都流露出淡定和从容,一抬眼间的锐利眼神却让人不敢对视因此,当蔡司最经典的85mm/1.4镜头和索尼(Sony)α100天衣无缝地组合在一起,你会不自觉地被它深邃的“大眼”所吸引,继而在其内敛中沦陷……
每个刚买到数码摄像机的朋友,在刚拿到爱机的那一刻,总是兴奋莫名。左拍拍,右拍拍,恨不得连吃饭、洗澡、睡觉都抱着它。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的那种新鲜感一过,数码摄像机也便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平时将其束之高阁,只在节假日才拿出来偶尔拍些家人吃饭时的画面,这似乎对你的爱机有些不太公平。此时,不妨适当地改换思路,多研究爱机的其他功能,也许你会重新爱上你的数码摄像机。在电视上一些拍摄风景片段的画面中,我
金士顿Erite Pro CF卡    随着佳能的顶级数码单反相机1D MarkIII的连拍速度达到了11fps,专业拍摄对存储卡的高速读写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金士顿(Kingston)的Erite Pro CF卡便是为满足专业摄影师的需求而生,让连拍的写入速度不再成为瓶颈。ElitePro CF卡的读取速度达到25MB/s,写入速度达到20MB,s(133x),最高容量达到16GB,让专业摄影师及
这篇文章的由来,如果给它一个比较光鲜的理由,便是《新潮电子》一干人等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习惯,一定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弄个清楚;如果说难听点,则是我们爱“钻牛角尖”的毛病又犯了,还犯得不轻:为啥摩托罗拉(MOTOROLA)z6明明是滑盖机,却非要冠以音乐手机MOTOROKR的名头而非其滑盖产品线惯用的名头MOTORIZR——最起码在稿件最初的成形阶段我们一直在用MOTORIZR,后来得到摩托罗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