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的计算机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计算机专业综合职业能力,能从事计算机专业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基本设置方向应该以从事计算机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和培训综合的职业素质为目标。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课;师资队伍
计算机基础课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理念等,均已经到了改革创新的时候了,它们都已不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需要,也不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教学中无论是课程设计方面还是教学方法都应该与就业紧密结合。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学得轻松愉快,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一、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
1.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很“清楚”,但对主板、CPU、显卡等实物不认识,或者虽然认识,但对如何组装一台电脑,却无从下手。
2.专业设置
学习计算机的人都知道,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包括组装、电子电路知识、显示原理、打印原理、扫描仪等多种知识。软件包括编程开发、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多种知识。并且,计算机知识更新快,中职学生利用二年或三年的时间,就想全面地学习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知识根本是不可能的。
3.学生综合素质
有些计算机专业学生埋头苦学专业知识,忽视了团队精神、个人情操、个人修养、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教育教学模式的对策
根据计算机技术应用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推行以“能力本位”、“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1.采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为导向,强调计算机技术应用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以达到该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重视及时反馈,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个别化教学。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2.实施项目教学
以计算机技术中的具体工作任务为对象,先由教师对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进行选择与优化,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过程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学生融入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小组组长的管理能力得到锻炼,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培养为最高成就目标。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009年1月1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包括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完全不能与企业需要相衔接,缺乏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实地操作能力。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弥补了单一学校教育的缺陷。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知识技能的情况下到单位企业实地实习,在工作实习中发现自己技能的缺陷,以便更能自主、积极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让学生完成学校学业的同时,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校外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施学生学校学习与工作实践交替进行,学、用紧密结合;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具有两种教育教学场所;学生具有企业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这种模式努力破解毕业生社会适应周期长的难题。
通过为企业职工培训、聘请企业专家和骨干为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等措施,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实现校企人才的双向流通;通过科研合作,开发新的工艺和产品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实现技术双向互通;通过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搭建物资交流平台,实现校企物资双向互通。
4.评价模式改革
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必定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这势必冲击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进一步打击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坚持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学生、家长、企业、学校及社会等多方参与、多元评价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专业文化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形成过程性资料,作为结果性评价的参考资料。综合专业课程笔试成绩,数字媒体技术取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技能竞赛水平,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及社会对学生的评价形成结果性评价资料,结合过程性评价,得出对学生的整体评价。
三、师资队伍改革
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计算机教师队伍,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促使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历提升,采用校本培训、结对帮扶、行业实践、技能竞赛、继续教育及外出考察交流学习等措施,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应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逐步走向强大。职业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应针对社会需求,与实际衔接,注重学以致用,问题必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华康清、程宝山著.职业中学办学思想与实践[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4
[2]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
[3]肖胜阳.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课;师资队伍
计算机基础课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理念等,均已经到了改革创新的时候了,它们都已不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需要,也不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教学中无论是课程设计方面还是教学方法都应该与就业紧密结合。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学得轻松愉快,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一、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
1.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很“清楚”,但对主板、CPU、显卡等实物不认识,或者虽然认识,但对如何组装一台电脑,却无从下手。
2.专业设置
学习计算机的人都知道,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包括组装、电子电路知识、显示原理、打印原理、扫描仪等多种知识。软件包括编程开发、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多种知识。并且,计算机知识更新快,中职学生利用二年或三年的时间,就想全面地学习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知识根本是不可能的。
3.学生综合素质
有些计算机专业学生埋头苦学专业知识,忽视了团队精神、个人情操、个人修养、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教育教学模式的对策
根据计算机技术应用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推行以“能力本位”、“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1.采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为导向,强调计算机技术应用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以达到该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重视及时反馈,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个别化教学。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2.实施项目教学
以计算机技术中的具体工作任务为对象,先由教师对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进行选择与优化,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过程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学生融入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小组组长的管理能力得到锻炼,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培养为最高成就目标。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009年1月1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包括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完全不能与企业需要相衔接,缺乏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实地操作能力。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弥补了单一学校教育的缺陷。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知识技能的情况下到单位企业实地实习,在工作实习中发现自己技能的缺陷,以便更能自主、积极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让学生完成学校学业的同时,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校外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施学生学校学习与工作实践交替进行,学、用紧密结合;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具有两种教育教学场所;学生具有企业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这种模式努力破解毕业生社会适应周期长的难题。
通过为企业职工培训、聘请企业专家和骨干为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等措施,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实现校企人才的双向流通;通过科研合作,开发新的工艺和产品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实现技术双向互通;通过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搭建物资交流平台,实现校企物资双向互通。
4.评价模式改革
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必定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这势必冲击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进一步打击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坚持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学生、家长、企业、学校及社会等多方参与、多元评价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专业文化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形成过程性资料,作为结果性评价的参考资料。综合专业课程笔试成绩,数字媒体技术取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技能竞赛水平,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及社会对学生的评价形成结果性评价资料,结合过程性评价,得出对学生的整体评价。
三、师资队伍改革
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计算机教师队伍,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促使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历提升,采用校本培训、结对帮扶、行业实践、技能竞赛、继续教育及外出考察交流学习等措施,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应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逐步走向强大。职业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应针对社会需求,与实际衔接,注重学以致用,问题必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华康清、程宝山著.职业中学办学思想与实践[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4
[2]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
[3]肖胜阳.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