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墓留下的9个谜团

来源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Kil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前259年,一个小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的创立者秦始皇。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开始了他一生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岁出兵击败了六国最后一个诸侯国,俘虏了齐王建,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接着他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他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境),结束了他的一生。
  家喻户晓的秦始皇,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千古,因实施暴政遭千古骂名。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可皇帝制度、皇帝意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不仅始皇帝的身世、生平、功过引人注目,连坐落在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也因众多未解谜团而倍受关注。
  
  巨大陵寝神秘莫测
  
  千百年来,围绕着秦陵地宫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人关,曾以30万人盗掘秦陵。在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几百年,三国时期,宝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给张善,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始皇陵……这类神奇的传说更是给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坐落在骊山脚下的那座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坟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宫。封土北侧有寝殿礼仪建筑群、饲宫建筑群,封土外有两道长10公里的内外城垣,封土周围及东、西、南、北侧分布着数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园封土、地宫、内外城垣形制及其礼仪建筑和布局都不同于先秦任何一座国君陵园。这座帝陵陵寝规模恢宏、设计奇特。陵园丁程之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问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位记录秦始皇陵的是史学大师司马迁,他在《史记》中记载始皇陵“坟高五十余丈。”1982年,8383部队工程兵对陵墓封土再次进行了测量,测得结果是坟高55.05米。可见2000余年来的水土流失,封土高度比原来下降了二分之一多。封土底边为长方形。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占地面积近25万平方米。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秦王宝座时,陵园工程也随之开始了。
  秦始皇陵园丁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为陵园一翻呈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的规模和基本格局。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35年,这9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
  经过9年多、数1O万人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主体工程。自秦始皇35年到秦二世二年冬,历时3年多是工程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事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工作。尽管陵墓工程历时三十七八年之久,整个工程最后仍然没有竣工。当年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领袖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千米的戏水附近(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面临大军压境、威逼成阳之势,只好由章邯直接率领修陵大军回击周文起义军。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不得不中止。
  秦陵工程设计者不仅精心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对陵园总体布局的设计更是颇具匠心。
  秦始皇陵园以高大的封冢为中心,封冢外有两道回字形夯土城垣,外城垣四面各置一门。东门位于封土正中的东西轴线上,门阙规模最大.内城除北墙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们。尤其内城南门遗址至今仍屹立于封冢之南,蔚为壮观。
  几千年过去了,秦陵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冢仍然屹立于骊山脚下,当年那长达10千米的内外夯土城垣早已残缺不全。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内城西墙残存的一段城墙。那一座座宏伟的地面建筑早在2000多年前就遭到项羽的焚烧。在残存的废墟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陵寝建筑群遗址,规模宏大,集中分布于封土北侧、内城西半部。在封土西北的内外城垣之间还发现一处地面建筑群。
  20世纪60年代之前所有关于秦始皇陵的推测只能停留在文献记载与传闻的基础上。1974年3月29日,当下河大队西杨村生产队的几位农民一镢头惊醒了沉睡的兵马俑之时,它们立刻震惊了世界。这一惊人的发现,也撩起了秦陵神秘面纱的一角。
  当年无论是打井的农民还是参与勘探试掘的考古人员,谁也想不到兵马俑坑会有那么大的规模。当一号俑坑全面勘探试掘不久,又在一号坑北侧20米处发现二号兵马俑坑、三号兵马俑坑和一座甲字形大墓。单就兵马俑陪葬坑而言,它占地达20000多平方米,有真人真马相仿的陶俑马8000余件,青铜兵器数十万件。这件规模宏大的陪葬坑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陵寝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此后20余年来秦始皇陵园考古发现接连不断,陵园东侧发现了百余座马厩陪葬坑,17座陪葬墓。陵园西侧发现了31座珍禽异兽陪葬坑,一座曲尺形马厩陪葬坑和6l座小型墓坑。10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木车马则位于地官之西,原封土之下。近年来又在始皇陵北发现了一座较大的动物陪葬坑.在东内外城垣之间发现了铠甲坑、百戏俑坑……
  陵园地上地下精心设计、安置的这一切不正足一个理想的地下王国吗?
  
  幽深地宫谜团重重
  
  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宝?地宫内有没有防盗机关?地宫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铜棺石棺还是棺木椁?始皇帝的尸骨是否完好无损……这一系列的悬念无不困扰着专家学者。目前只能根据现有考古材料结合有关历史文献作初步的探讨和推测。
  神秘莫测的秦陵地宫在司马迁笔下仅留下极为简略的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专家们以此为线索,努力寻找着能揭开秦陵地宫之谜的种种蛛丝马迹。
  
  谜团一:幽幽地宫深几许?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
  神秘的地宫曾引起了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兴趣。他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研究撰文,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假定地宫挖至1000米,它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测渭河之间的落差。那样不仅地宫之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 地宫的危险。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
  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谜团二:地宫设有几道门?
  2002年9月17日,人们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考古学家探测金字塔内部空间的过程。当考古学家从第一道石门洞口将机器人放进去之后,想不到机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门。举世瞩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搁浅。金字塔地宫可能不只两道门。那么,秦陵地宫当年建造了几道墓门呢?
  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史记》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
  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陪葬品。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辩驳。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中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大石门。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谜团三:“上具天文”作何解释?
  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出自《史记》,其含义是什么?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像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像,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的灵魂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
  
  谜团四:地宫埋“水银”之谜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
  现代科技的发展,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他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
  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
  
  谜团五:地宫珍宝知多少?
  “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一语出自司马迁笔下。早于司马迁的大学者刘向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深切感叹:“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么,这座神奇的地宫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宝呢?
  《史记》明文记载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他还有什么稀世之宝谁也不清楚。不过20世纪80年代末考古丁作者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之前,考古工作者还发掘出土了一组木车马,除车马、御官俑为木质外,其余车马饰件均为金、银、铜铸造而成。地宫外侧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随葬品,那么,地宫内随葬品之丰富、藏品之精致是可想而知的。
  
  谜团六:秦始皇使用铜棺还是木椁?
  秦始皇使用什么样的棺椁?《史记》、《汉书》均未明确记载。司马迁只留下一句“下铜而致椁”的含糊记录。于是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但从文献记载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铜棺。《史记》、《汉书》明文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小可胜原”这里“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能是木质了。如果是铜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漆涂其外,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上漆。
  
  谜团七:地宫有没有空间?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宫为竖穴式、墓内可能有“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如果是竖穴木椁墓,墓道及木椁上部都以夯土密封。这样一来,墓室内外严严实实,不会再有空间。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
  李斯这段话如果记载无误,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由于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亲自主持过陵墓工程,对地官的构造了如指掌。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断秦陵当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宫。不然,怎么会“叩之空空”?又怎么会“烧之小燃”?
  按文献记载推理地官是空的,且有较大的空间,但由于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宫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宫内部究竟是虚是实目前还是个谜。
  
  谜团八:自动发射器
  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指的足这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器。
  秦代曾生产过连发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宫的暗弩当是一套自动发射的弓弩。当外界物体碰到弓便会自动发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产如此高超的自动发射器?也足一大谜。
  
  谜团九:秦始皇遗体完好吗?
  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虽然客观上具备保护遗体条件,但秦始皇遗体是否完好地保存下来呢?
  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为了防止腥味扩散,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这样,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九月,尸骨终于运回咸阳发丧。
  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一般遗体保护须在死者死后即刻着手处理。如若稍有延误,尸体本身已开始变化,恐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能为力。秦始皇遗体途中就开始腐败,尸体运回咸阳等不到处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据此推测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以上谜团只是秦陵地宫众多谜团之冰山一角。随着我国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和高科技探测技术的实际运用,秦陵地宫终有一天将再次震惊全世界。
其他文献
能识别年龄的电脑  彭 海    我是一名八年级学生,我的许多同学都有网瘾。他们讨厌学习,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有时候还会玩通宵,这就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想发明能在电脑显示屏上辨别人年龄的视频控制器。它可以在未成年人上网时自动关闭一些不适合未成年人的网页,并控制上网的时间。这样,我的同学就不会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了。(指导教师:邹 静)    万能电子手表  吴不凡    我想发明一种万
1848年,一名考古探险家在埃及古城阿比杜斯的塞蒂神庙入口10米高的横梁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图像。当时,没有一名科学家知道那些象形图画描绘的是什么东西,就像其他许多神秘的阿比杜斯象形文字一样,这些奇怪的图像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世人忘却。  150多年后,考古学家这才震惊地发现,那些由3000年前的古埃及艺术家雕刻下来的图像,竟然是直升机和潜水艇的模型!在神庙的墙壁上,古代艺术家竟然镌刻了拥有明显螺
你飛来飞去  似曾路过我家后院  歇息在花朵上  我提着笼子举着网  想要一下抓住你  而你,却给予原谅  你飞来飞去  来到美丽的花棚  传播花粉采花蜜  花儿长得更茂盛  而你,却轻风般飞离  你飞来飞去  来到飘香的花丛  舞姿美若天仙  所有人为你鼓掌  而你,却菊花般内敛  蝶儿呀蝶儿  你是自由而高贵的精灵  我会记得  那一次你轻啜我的指尖  那一次你抵达我的心灵
1.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  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B.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c.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正确答案:B C)  试题解析:汽车拉拖车的力与拖车拉汽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汽车拉拖车的力与拖车拉汽车的力必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电脑将看穿你的秘密    人的心思是世界上最难捉摸的东西,但科技的发展正在令“人心”不再难测。据报道,美国科学家日前利用电脑模型和一种实时成像扫描系统,成功对脑神经信号进行解码,并确定了一个人刚刚看到的图片。研究人员表示,这意味着用电脑重现人脑中的梦境、想象或记忆画面成为一种可能。    超级番茄具有抗癌功效    英国科学家日前成功培育出一种转基因“超级番茄”,这种番茄产生的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消费
设计师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新世纪小学二年级 设计理念  这是一款既可爱又实用的玩具。有了小天使玩偶,我们可以随时变装,换上自己想穿的衣服,还可以召唤宠物小精灵,更妙的是可以自由飞翔,穿越到任意时空。  指导老师 劉宝莹
相信大家都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但它是怎么被发明的?都有哪些形态?这恐怕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了。  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指南针是指向仪器的总称,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名称。  说起指南针的历史,我们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神话。  相传黄帝的时候,他曾与蚩尤进行过好几次大规模的战争。蚩尤铜头铁额。神勇无比,而且还会使用妖术。在同黄帝作战的时候,蚩尤降下漫天大雾,黄帝的军队都失
小婷以前在一所普通初中读书,成绩很优秀,多次考试都在年级前几名。但自从考上市里最好的寄宿制重点高中后,小婷发现优秀的同学一大把,获得过全国性竞赛大奖和先进荣誉的同学也不少。因此,小婷在新的环境中感到很自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另一方面,小婷觉得自己很不适应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从初中步人高中,学习的课程难度加大,学习量增加,成绩明显下滑。现在,她常常觉得做事力不从心,付出了很大努力,收获却很小。
最近,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西部沙漠发现了一种奇怪的虫子,它们柄息在地下有水区域,这种奇怪生物的名字听起来更独特——冥虫。在很多神话中,死者的灵魂要渡过冥河进入冥府,而它们就是这条河里的“冥虫”。  现在,这里已成为世界上冥虫生物学家最关注的地区。因为澳大利亚被认为是地球上最不可能找到冥虫的地方。然而,正是在澳大利亚沙漠中发现最不可能出现的生物——冥虫。  如今,冥虫已成为澳大利亚矿业公司会议室讨论的热
古代锁具的发现    《奥德赛》是荷马在公元前8世纪创作的伟大史诗。诗中有一个奇特的段落。在这段诗中,荷马对奥德赛国王的妻子佩涅洛佩为了找到她的硬弓,而将宫中保险库打开的过程,作了一番描述。她手持“用青铜制作,手柄用象牙制成的弯曲钥匙”,将门打开:  她立即迅速解开紧系门环的皮索,  插进钥匙对准部位,轻易地推开了  锁闭的门闩,有如草地放牧的耕牛  大声哞叫,精美的门扇在钥匙推动下。  也这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