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16年春,清朝进士姚莹接任福建漳州平和县知县。当时,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除了深沟险壑,就是湍急的溪川。由于不便交流,逐渐形成以家族为单位的各个族群,相互间矛盾错综复杂又十分尖锐,县令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
姚莹到任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信、廉、威、恩的四字工作法。要立信,必须先从清理案件入手。面对累积的陈案、疑案,他不急不躁,天还没亮,便开始升堂办公,一件件的来,一个个的办,谁想听都行,然后问大家这样处理公不公。他的形象和作风很快见到成效,有人开始主动找他反映情况,甚至提出意见和建议。他特别注意深入到百姓之中,一律自带干粮,边吃饭,边了解民情。他每到一地,必召集百姓开会,讲遵纪守法的好处,践踏法律的危害,到会者必有奖赏,而一旦得到有人违法犯罪的真凭实据,迅即严惩,决不姑息。他还大力倡办文化和教育,移风易俗。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平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气都有了明显的改观,百姓们从心眼里敬服这位廉正清明的姚知县。
由于治绩突出,姚莹被调往漳州府的首县龙溪任知县。依例,首县要与上级府治同城办公,再加上漳州地位十分重要,因此,他将与总兵、道台、知府三个婆婆比邻而居。这么多的上司衙门,光理顺关系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龙溪的治理比平和难度更大。这里的百姓习于械斗,结社甚多,结怨甚深,掳掠视为常事,一天能出十几条人命,官府人多则一哄而散,官府人少则群起而攻之,这个龙溪首县的考卷姚莹能够通过吗?
事实证明姚莹确不一般。首先,他亲自率领县衙捕快,深夜突入势力最大、影响最为恶劣的大“社”,一举将首恶分子拿下,迅速审明其所犯的一桩桩重罪,于城门处向百姓公布其罪状,然后召开万人大会就地正法。这个霹雳手段震慑效应确实够大,境内不法之徒,闻风丧胆,潜行匿迹;其次,发布公告,对有悔过表现的从恶者给予自新机会,劝谕他们立即改邪归正,胆敢继续顶风作案者必将严惩不贷。如果哪个有冤情欢迎到县衙申诉,公平地给予裁决。然后,他又亲自接见乡间富有威望和号召力的族长和乡绅,劝他们约束子侄,使侵夺他人土地和产业的,各自归还;烧了别人房子的,负责给人修葺好,并适当赔偿;对因斗狠失去男人的寡妇孤儿,发动族人给予养恤;对凡是有人命案子的,官府不再抓捕,而是由他的家长自己捆送到县衙,这可以视为自首可适度从宽量刑。
姚莹的胆识、魄力和干练,使一团乱麻般的龙溪迅速稳定下来,儿童开始读书,各家筹谋桑农,一派安居乐业景象。漳州知府大为赏识,不时向他征求施政方面的意见,闽浙总督也是钦佩不已,推他为“闽吏第一”,凡有赴漳州任官者,都指示他们向姚莹学习:“究应如何为官施政,可去问龙溪姚令!”两年后,朝廷决定调姚莹任台湾县兵备道,加按察使衔。漳州士民舍不得让他走,遂纷纷上书要求留下姚知县。为了尊重民意,这个任命略作调整,姚莹再在龙溪呆几个月,转年春再赴台湾,因为那里更需要他这样的官员。
责任编辑:高 斌
姚莹到任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信、廉、威、恩的四字工作法。要立信,必须先从清理案件入手。面对累积的陈案、疑案,他不急不躁,天还没亮,便开始升堂办公,一件件的来,一个个的办,谁想听都行,然后问大家这样处理公不公。他的形象和作风很快见到成效,有人开始主动找他反映情况,甚至提出意见和建议。他特别注意深入到百姓之中,一律自带干粮,边吃饭,边了解民情。他每到一地,必召集百姓开会,讲遵纪守法的好处,践踏法律的危害,到会者必有奖赏,而一旦得到有人违法犯罪的真凭实据,迅即严惩,决不姑息。他还大力倡办文化和教育,移风易俗。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平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气都有了明显的改观,百姓们从心眼里敬服这位廉正清明的姚知县。
由于治绩突出,姚莹被调往漳州府的首县龙溪任知县。依例,首县要与上级府治同城办公,再加上漳州地位十分重要,因此,他将与总兵、道台、知府三个婆婆比邻而居。这么多的上司衙门,光理顺关系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龙溪的治理比平和难度更大。这里的百姓习于械斗,结社甚多,结怨甚深,掳掠视为常事,一天能出十几条人命,官府人多则一哄而散,官府人少则群起而攻之,这个龙溪首县的考卷姚莹能够通过吗?
事实证明姚莹确不一般。首先,他亲自率领县衙捕快,深夜突入势力最大、影响最为恶劣的大“社”,一举将首恶分子拿下,迅速审明其所犯的一桩桩重罪,于城门处向百姓公布其罪状,然后召开万人大会就地正法。这个霹雳手段震慑效应确实够大,境内不法之徒,闻风丧胆,潜行匿迹;其次,发布公告,对有悔过表现的从恶者给予自新机会,劝谕他们立即改邪归正,胆敢继续顶风作案者必将严惩不贷。如果哪个有冤情欢迎到县衙申诉,公平地给予裁决。然后,他又亲自接见乡间富有威望和号召力的族长和乡绅,劝他们约束子侄,使侵夺他人土地和产业的,各自归还;烧了别人房子的,负责给人修葺好,并适当赔偿;对因斗狠失去男人的寡妇孤儿,发动族人给予养恤;对凡是有人命案子的,官府不再抓捕,而是由他的家长自己捆送到县衙,这可以视为自首可适度从宽量刑。
姚莹的胆识、魄力和干练,使一团乱麻般的龙溪迅速稳定下来,儿童开始读书,各家筹谋桑农,一派安居乐业景象。漳州知府大为赏识,不时向他征求施政方面的意见,闽浙总督也是钦佩不已,推他为“闽吏第一”,凡有赴漳州任官者,都指示他们向姚莹学习:“究应如何为官施政,可去问龙溪姚令!”两年后,朝廷决定调姚莹任台湾县兵备道,加按察使衔。漳州士民舍不得让他走,遂纷纷上书要求留下姚知县。为了尊重民意,这个任命略作调整,姚莹再在龙溪呆几个月,转年春再赴台湾,因为那里更需要他这样的官员。
责任编辑: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