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理念下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god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治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依法治校是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体现,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良法与善治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理性前提,守法与学风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良性保障,依法治校理念下校园建设有着和谐诉求,需要通过制度保障来加强依法治校理念下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法治理念; 依法治校; 思想政治教育; 和谐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6-0077-03
  中国的法治进程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在高等教育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们,已经强烈地感觉到了法院离他们的工作其实并不远——一个大学的校长甚至教育部长成为被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一些高校管理工作者甚至政府官员不仅感觉到了法治的“威胁”,而且正在为诉讼事务的缠身而烦恼。[1]可见,法治离高校并不遥远,法治建设是何等重要,在依法治校的理念下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该说意义重大。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治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是对法律精神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法律价值的精确解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体现了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而依法治校是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体现,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依法治校的理念下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則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方面,也有利于实现把高校建设成和谐校园这一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
  一、良法与善治: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理性前提
  良法与善治是法治的精髓。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法治的内涵包括:其一,人们所遵守的法律应该是制定良好的法律,其二,这一法律被人们所普遍认可、接受与遵循。[2]哈耶克也认为,法治理论包括法律保护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规制政府权力等。[3]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法治,虽不比作为治国方略的法治高度,但贯彻依法治校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和谐校园建设的理性前提。依法治校是推进我国全民素质教育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系统依法治校的整体水平,维护广大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增强学校领导、教师和广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按照“依法治校”的学校管理目标,积极实施普法规划,组织领导干部及师生员工认真学习与高等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做好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建立普法宣传员队伍,及时了解掌握各部门普法工作动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指导。在学生活动层面,通过送法进社区、法律文化节、法制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积极展开法律辩论赛、模拟法庭等形式,使高校学生群体的法治意识加以提高,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学法、用法、普法”之风推广,让“公平、公正、正义”之精神传遍校园,为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做贡献。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而这一切都需要在依法治校的理念下进行。
  二、守法与学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良性保障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的守法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一问题又与高校良好的学风建设相辅相成。我国古代有句名言:“教不严,师之惰”,因此从严要求学生,增强其守法意识、培养良好学风,是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也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良性保障。
  1.强化法律意识,做好思想指引
  当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件处于日益上升的势头。这些问题的产生尽管有多种因素,但法律意识淡薄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做好思想上的指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所主导的特殊教育形式,它必须引领受教育者在面对多种价值体系时进行正确的选择,也必须为受教育者设定应有的行为规范”[4]。而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的价值在其能够担负青年大学生引领的重任,其积极意义明显,也为大学生走向社会起到一个思想指引的作用。而在思想指引中积极进行法律教育、增强法治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无疑将有利于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2.完善相关机制,加强学风建设
  在守法的前提下,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树立良好学风,引导和提高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风建设要从大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入手,完善学风建设的工作体系。建设一支品学兼优、群众基础好、活动能力强的学生骨干队伍,发挥学生骨干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构建优良学风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学生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及时沟通、完善学生学业失败预警机制,降低学生违法犯罪率、降低学生学业失败率。
  3.严肃学风管理,增进思政实效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应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全过程。其一,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理念,严格课堂秩序,对迟到早退、课堂散漫的情况批评教育;其二,在完成学业任务方面,严把质量关,严格作业质量,做作业,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三,严格考场纪律,倡导诚信,杜绝考试作弊情形。考试不仅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个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从学校良好学风的培养做起,这也是为学生走上社会、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所做的良好铺垫。
  在教师自身方面,也要争做守法与良好学风建设的典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典范。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同一学科教师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打破学科壁垒与偏见,改变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走综合型教师发展之路。在教师和谐互动的正向氛围中,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发展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都关系到渴求发展的每一个学生。   三、内涵与目标:依法治校理念下校园建设的和谐诉求
  从依法治校的理念出发,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最终落脚点是针对和谐校园的建设。依法治校理念下校园建设的和谐诉求,体现了其应有的内涵和目标。
  1.和谐校园建设表现为大学理念的和谐
  大学的和谐发展理念重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大学教育使社会成员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其二,要促进大学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这一点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有所体现。[1]其三,大学系统自身运行要协调有序。大学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良性运行的关系,和谐的环境是大学教学运行良好的保障。其四,大学校园的主体本身将和谐理念深入内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营造和谐而贡献力量。
  2.和谐校园建设表现为管理制度的和谐
  建设和谐的校园,离不开学校各个管理部门的沟通互助、和谐共处。从学校到学院(系)乃至教研室、办公室等各级管理部门对整个大学的良性运行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高校管理部门和谐共处的实现,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们要遵循的法宝,所以高校各级职能部门都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校务公开,用规章制度来管人管事,规范权力运行机制,使管理工作科学、协调、高效,同时用制度预防和制约腐败。
  3.和谐校园建设表现为校园文化的和谐
  其一,要优化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梦寐以求的,优化校园环境也是一个大学精神风貌提升的体现。其二,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2]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的高校自然是一块重要阵地。高校不乏科技文化活动、不缺少艺术氛围,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增强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能提升高校的文化品位、增强文化底蕴。校园文化的和谐是和谐校园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4.和谐校园建设表现为校园环境的和谐
  其一,通过依法治校,稳定校园内外环境,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保障。要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其二,大学要在融入地方和服务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地方性院校的和谐校园建设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根据区域发展需求,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为和谐社会做好贡献。
  四、制度与保障:依法治校理念下和谐校园建设的完善机制
  我们要以法治理念为指导、坚持依法治校,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搞好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校发展。所以,依法治校还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完善机制。
  1.注重民主法治
  我们要注重民主,注重“水治”,而不能仅仅依靠“刀制”(将法治形象化为水治,将法制形象化为刀制。)。要民主,也要法治,民主法治是和谐校园最实质的要求、总的原则和制度保障。在校园管理中要注意民主法治;在学校内部事务处理上要运用民主法治;在处理学校师生关系问题上要考虑民主法治;在处理学校与其他主体的关系上要加强民主法治;总之,和谐校园的建设从根本上讲离不开民主法治。通过民主法治,克服因法律意识不强、制度松散、人为集权等可能导致的问题,从而真正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2.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和完善完备的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校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要“依法治校”,首先要“有法可依”。除了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法规之外,学校还要依照上位法的规定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制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由于规章制度具有规范功能、凝聚功能、协调功能,因此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在于以有效的规章制度来调解矛盾和冲突,降低学校运行的成本。
  3.强调严格执法
  “虽令不行”的现象是不可取的,先贤孟子在《孟子·离娄上》第一章中指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良好的政策必须与法律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建立了规章制度,严格执法是关键。严格执法是依法治校的根本保障。建立规章制度只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但如果不严格执法,依法治校则无从谈起。要严格执法,首先要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环节,师生员工自觉守法、依法维护学校利益和自身利益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基础。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依法治校的进程。规章制度不健全、有漏洞,不良分子就有机可乘;有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如果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再好的规章制度也会得不到遵守,所以还要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
  张文显教授将法治要素和机制确定为十项:社会应主要经由法律来治理、社会整合应通过法律实施和实现、立法政策和法律必须经由民主程序制定、法律必须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础之上、法律必须具有极大的权威性、法律必须具有稳定性、法律必须有连续性和一致性、法律必须以平等地保护和促进一切正当利益为其价值目标、法律应能有效地制约国家权力、防止权力的失控和异变、法律应力求社会价值的平横与互补。[5]推进向“法治”的转变,需从“革命思维”转向“建设思维”、从“政策本位”转向“法律本位”、从“效率”价值转向“公正”价值。[6]
  总之,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法治的要求,需要高校广大师生员工全面参与,加强建设性思维,不懈努力,增强权利本位意识与主人翁精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从法治的理念出发,注重公平正义、有的放矢地做好各项安排。学校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之道,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我们要倍加珍惜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一心一意谋发展,以良好的学风增进和谐,以民主法治保障和谐,把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等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注 释
  ① 参见党的十七大报告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② 参见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 秦惠民.當前我国法治进程中高校管理面临的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49.
  [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81.
  [3] [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92.
  [4] 刘效非.法治方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37.
  [5] 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61-166.
  [6] 徐显明.推向“法治”的四个转向[N].北京日报,2012-3-26(18).
  [责任编辑:庞 达]
其他文献
高新技术产业链布局优化对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南京市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之一——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为背景,研究其产业链布局
随着Web2.0的发展与成熟,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应用变得越来越流行,并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而三种类型的社交应用包括即时通信、社
藿香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人工栽培以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1藿香的栽培技术 Agastache hi warm and humi
摘 要:在志愿者队伍中,大学生志愿者是相对集中的一个群体,他们充满朝气,行动最积极,影响力非常广泛,因其所具有的文化基础和学科背景,以及高校对大学生较强的组织能力,逐渐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成效,并针对如何更好地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以更大地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大学生成才和服务社会提出发展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物理学课程不仅要全面掌握物理学知识,还要求有文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解答题目.因此,学习物理不仅能掌握物理学本身的价值,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
公共租赁住房(以下简称“公租房”)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公租房建设,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重庆市对于公租房的建设
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工程系根据汽车专业特色以及本学期的课程内容,充分利用企业微信和奥古在线学习
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属于一门兼具实验性与生活性的学科.在人类生活与生产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与化学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经常遇到的现象都是可以通过化学
本文以高中物理必修二“天体运动”的教学片段为例,在面积定律教学中借助于物理与地理两门学科共通的桥梁知识,进行了学科间横向联系的尝试,以期有助于教师巧妙利用各学科知
针对普通高中新生学习基础差的现状,本文尝试一些简单实用的做法,帮助新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