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中分子毒物的分离鉴定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xin_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72年Babb等[1]提出中分子假说以来, 人们做了很多努力去分离鉴定尿毒症中分子毒性物质. Chu等[2]通过凝胶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发现来自尿毒症患者血清和正常人尿液的A-3亚峰物质均含有6种成分, 分子量分别为839.69, 873.69, 1 007.94, 1 106.67, 1 680.28和2 015.16. 该组分在病人尿液中明显缺失, 说明A-3亚峰物质可能是正常人通过尿液排出, 肾衰病人难以通过尿液排出, 导致在体内积累的物质; 也说明来自尿毒症血清及正常人尿液的A-3亚峰具有相
其他文献
针对国电浙江北仑电厂烟气脱硫装置运行现状,通过对浆液循环泵、氧化风机、吸收塔pH值等进行优化试验,以脱除单位SO2相对成本最小为目标,得到最优运行方式,取得了显著经济效
对煤中微量元素的丰度和赋存状态进行了论述,综述了燃煤烟气中重金属汞的排放、形态转化及分布情况,并重点论述了燃煤烟气中汞的监测和控制方法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燃煤电厂在汞控
应用活性炭纤维(ACFs)进行了NO的低温吸附氧化试验,分析了NO转变为NO2的机理,讨论了氧含量、反应温度、NO起始浓度、水分等因素对NO吸附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氧含量
运用^1H NMR,^13C NMR,2D NOESY-NMR及2D ROESY-NMR等多种波谱技术联合表征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典型水溶性非离子大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聚乙二醇(PEG)间
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石,信息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及核心。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资源建设重复及浪费;关键技术的制约;知识产权的挑战;吸收外
通过对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16号50 MW机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的除尘性能分析,研究脱硫装置的除尘机理,找出影响FGD除尘性能的主要因素,为烟气脱硫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阐述了脱硫灰渣排放方式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就如何从环境和经济角度出发,开发利用脱硫灰渣提出了建议.
本文采用野生植物资源与民族医药调查的方法,结合化学分析与文献研究,对四川重点自然保护区民族医药植物进行初步的调查与整理。结果显示,四川野生与引种栽培的药用植物有287科1
在走访和会展现场进行参展企业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性质企业在增加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投入占GDP比重、科技机构数、了解新的技术等主要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
介绍了目前中国燃煤电厂锅炉烟气微细粒子的污染状况,提出了对微细粒子排放采用袋式除尘的控制技术,并在河南焦作电厂220MW机组上成功运行20000h。实践表明,直通均流式脉冲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