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二语习得角度分析儿童方言的“会听不会说”现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tein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推广普通话的重视,当今的儿童可以很好地接触普通话环境,并且受到良好的普通话教学。但有部分儿童因为充分地沉浸在普通话环境中,出现了一些儿童能够听得懂方言,却无法表达方言的情况。笔者尝试从二语习得角度来分析这种“会听不会说”的现象。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表达
  作者简介:王凯南(1990.12-),男,汉族,浙江绍兴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方向。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1
  一、基本概念与分析依据
  (一)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表达”(performance)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按照乔姆斯基(Chomsky,1965)的观点,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而语言表达指的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1]7
  (二)分析依据
  Davies(1991:148-151)描述了母语者的六个特征。其中两个特征有:(1)母语者具有完备的话语产出能力,这包括短语间的停顿、巨大而完备的词汇量等。在产出和理解上,母语者都显示出完备的交际能力。(2)母语者具有解释和传译第一语言的能力。[2]228通过这两个特征,我们反推,对于“会听不会说”的儿童来说,方言并不是他們的母语。所以我们可以试着通过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来分析“会听不会说”这种现象。
  二、出现“会听不会说”现象的原因
  (一)缺少足够的语言输入
  ‘语言输入假设’是Krashen语言习得“五个假设”中的一个核心假设。首先,在Krashen看来,语言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发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其次,Krashen认为,言语的产出是语言习得的结果,而不是动因。第三,Krashen认为,有了足够的可理解输入,语言习得就会自然发生。
  因此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和语言表达的先决条件,然而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接收方言的场景不断在减少。方言学习者的语言环境主要在街头,语言输入的量小而且不自然。接收信息的工具不管是网络,电视还是广播,语言的载体都不是方言。生活中语言的使用场景多为普通话,日常娱乐中欣赏到的影视音乐作品也几乎没有方言作品。从而使方言学习者缺少足够的语言输入和学习条件, 导致很难在自然环境下习得方言。
  (二)缺少语言输出机会
  Swainde的语言输出假设认为语言产出是第二元学习者语言能力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语言产出可以迫使学习者必须对语言表达的形式进行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所以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可以使语言学习者习得更丰富的产出性词汇,对产出性词汇的运用更加熟练。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普通话的普及,现在儿童的父母都已经流利地掌握了普通话,儿童在家庭中也都适用普通话与父母交流。在学校里,因为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已一律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同样在日常购物等生活行为中也都更习惯使用普通话。这使得方言学习者失去了一個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开口”的机会。
  (三)学习动机不足
  在Schumann(1978)的文化适应模式中提到了语言习得的心理距离。其中的学习动机指出了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原因。学习动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融合型动机,另一种是工具型动机。一般认为,融合型动机比工具型动机更有利于语言的习得。
  从工具型动机角度来看,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掌握普通话的儿童已经拥有了交流和沟通的最佳工具,学习方言的动机逐渐减弱,掌握一门流利的方言已经不再是交流的必要条件。再从融合动机来看,因为普通话的实用性与重要性,再加上方言环境的减少,实用性的降低,使得儿童们渐渐减小了对方言的热情与兴趣。
  三、解决“会听不会说”现象的对策
  (一)增加语言输入
  因为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和语言表达的先决条件,所以在学校进行普通话教学与普及的同时,校园外生活可以增加方言使用的场景,地方广播、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可以有一定的方言类传播新闻。创作、增加更多的方言艺术作品,完善方言的使用环境,从而增加更多的方言语言输入,使语言输出和语言表达成为可能。
  (二)增加语言输出的机会
  作为家长,在校园外的生活场景可以有意识地多使用方言与儿童交流,引导儿童使用方言与其对话。同样老师也可以多提倡儿童在校园外多使用方言,甚至可以布置一些使用方言的作业。整个社会也应该注意对儿童使用方言的引导,为儿童使用方言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三)增强动机与感情
  在学校学习中,可以开设相关方言的课程,使儿童更加了解自己的方言。学习一些方言的知识与历史,尤其是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之处,提高儿童对方言兴趣以及认同感。增强儿童学习方言的动机,同时减少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障碍,使更多的语言输出成为可能。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同样可以有意识地提醒儿童方言的重要性,通过一些方言交流让儿童发现方言中不同于普通话的运用实例,引起儿童对于方言学习的注意与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建勤,北京.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7;111;183;185.
  [2]王建勤,北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228.
其他文献
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 MANET)是一种无固定基础设施的无中心、自组织、分布式网络。由于目前基础设施对实时变动的移动节点间通信的支持不够理想,移动自组
摘 要:避讳是封建礼制的繁文缛节在语言使用中的体现。在中国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和明确的等级观念的桎梏下,中国历史上形成了许多的避讳规定和潜在的避讳规则,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避讳文化。中国古代的避讳制度发源于中国古代的原始禁忌,伴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渐臻完善,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中国古代;避讳;文化  作者简介:李彩云(1988-),女,汉,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师范大学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密码协议用于开放网络环境中解决各种应用需求,成为许多分布式应用的基础。由于密码协议运行的复杂性,密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是非常困难的。一些
摘 要:本文分析了存现句中there所在句型的特点并大致介绍了生成语法文献中对存现句there的代表性分析方法并提出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问题。为此本文作者在分析语料的基础上,提出对there的新解释,极力达到语言分析的最简,同时也再次证明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合理性。  关键词:存现句there;格传递  作者简介:李俊霞(1991.6-),女,汉族,山西人,硕士,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为
多播是当前Internet上许多应用的基础,因此多播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安全是多播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多播安全中认证和组密钥管理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数字水印容量理论和数字水印应用算法研究与设计。主要工作如下:  1、详细研究了几乎所有的数字水印的通信模型,认识到它们应用的优势与缺陷。  2、深入分
期刊
摘 要: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动词语法是其中十分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动词的种类和意义、动词语法特征的分析以及动词语法的特征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分析,使动词语法能够更加让人们普遍接受。动词的分类在教学过程中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细致的动词分类让动词分的更加细致,给动词的语法化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动词语法;动词的种类;特征意义  作者简介:王璇(1995.5-),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
网络安全是没有硝烟的高科技数字战场。消极防御只能被动挨打,单纯依靠封堵现有的系统漏洞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目前网络安全技术如:基于访问控制的防火墙、基于密码
对密钥流生成器的设计与分析一直是序列密码研究的中心课题.该文主要分析讨论了广义自缩序列的伪随机性以及安全性.其中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序列密码的研究现状,包括生成现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