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往往把学生的错误当成洪水猛兽,总是避之不及,却往往忽视了课堂中的错误其实是教学重要的资源.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分析、探索,找到错误的源头,在错误和正确之间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巧借错误,让课堂绽放精彩,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一重要资源?
一、正确对待错误,预设课堂精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学生的错教师要抱以宽容、理解的态度,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师生间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样学生才敢于暴露内心想法、发表自己见解,教师才能了解学生错误的根源,只要正确对待错误,并合理利用,让“错误”为“正确”铺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透彻、思维更灵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 故意出错,未雨绸缪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会不断的犯错,在一次次的错误中掌握新知、体验成长.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学中可主动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再引导学生从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改错,通过比较、判断、思考,使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真正掌握知识.从而展现出真实、精彩的课堂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不到位,所以在教学时可以主动示错,设计一道题:小明早上从面积大约是3公顷的床上起来,走到卫生间刷牙,再拿起了15平方厘米的毛巾洗脸,吃完早饭走出了120平方分米的家,来到了占地4平方千米的学校……我还没说完学生就已经在笑了,他们说单位弄错了,于是一个个很兴奋地要帮老师修改单位,接着讨论、辨析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一般适用于什么地方,这样,老师主动出示题目显示错误,让学生在议错、辨错,进一步理解知识,既控制了可能发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诱导犯错,引人深思
当错误反复出现时,学生就会意识到“此路不通”,随后就会换一个角度思考,豁然开朗.因此,教师如果能恰当的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一些类似的“陷阱”,诱导学生掉入陷阱,当他们在“陷阱”中庆贺“成功”时,立刻指出错误,给他们当头一棒,再通过辨析、验证让他们幡然醒悟,吸取教训.
比如,学习了“2、5的倍数特征”后,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可故布疑阵、设下陷阱:个位数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和5的数是5的倍数,那么个位上是几的数是3的倍数呢?学生不假思索的立刻回答:个位上是0、3、6、9的数是3的倍数.然后再举出具体的数一起验证.通过验证很快发现 “答案”是错的,看来用这个思路来找3的倍数特征是行不通的,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法.学生经历了 “掉入陷阱”,又 “脱离陷阱”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掌握,必然理解更深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二、及时捕捉错误,发现潜在价值
课堂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却又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藏着重要的价值,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并探讨错误的内在因素,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独具慧眼,不但能够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而且能灵活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让“学习错误”变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发挥错误的潜在价值,让错误折射出智慧的绚烂光芒.
1. 善待“错误”, 激活思维
数学的价值在创新.所学的东西应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创造.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错误,让学生在反思中明白出错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辙.
有一道题:爸爸把一根木料锯成4段,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锯完这根木料需要几分钟?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答:“12分钟”.对此如硬把解题方法灌输给学生,学生不一定理解,光靠死记硬背肯定掌握不好,不如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研究.教师挑衅般说:你确定是12分钟吗?谁有办法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此话一出,学生立刻动起手来了,有的画图分析,有的列表列举,有个干脆拿纸条撕了……不多久,学生就发现自己的答案是错的了,马上醒悟过来,原来锯成4段,只要锯3次就好了,因此只要9分钟就够了,通过自己的动手探索,让自己的思维豁然开朗,并得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通过一个“错误”的答案,把学生的智慧汇聚一起,激活思维,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2. 聚焦“错误” ,倡导辨析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活动,学生的思维越活跃,越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在“错误”中蕴藏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把这些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让学生探求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让教学有针对性地展开,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机智,锻炼掌控课堂的能力.
应用题教学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玩具厂要加工玩具300个,甲每天加工5个,乙每天加工6个,如果甲乙同时加工几天可以加工完这批玩具?300 ÷ 5 300 ÷ 6与300 ÷ (5 6)这两种算式,学生认为都正确.这时师可让学生求出两种算式答案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原因.最终不仅明白300÷5 300 ÷ 6是错误的,而且知道300 ÷ 5 300 ÷ 6与300 ÷ (5 6)之间看似形式上“分配”一下,实际数量关系截然不同.因此,面对学生无意中犯下的错误,不要立即指出错误,而应顺势诱导,让学生探索错误的原因.这样既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延伸.
“错误”是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失误和偏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然无法避免,我们就不必整天为学生的出错而苦恼,教师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冷静地分析错误产生的原由,有效地挖掘错误中隐藏的创新因素,帮助学生冲出思维障碍,引领学生灵活地改正错误,不断地从“错误”走向“正确”,走向成功,让“错误”点亮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一、正确对待错误,预设课堂精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学生的错教师要抱以宽容、理解的态度,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师生间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样学生才敢于暴露内心想法、发表自己见解,教师才能了解学生错误的根源,只要正确对待错误,并合理利用,让“错误”为“正确”铺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透彻、思维更灵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 故意出错,未雨绸缪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会不断的犯错,在一次次的错误中掌握新知、体验成长.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学中可主动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再引导学生从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改错,通过比较、判断、思考,使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真正掌握知识.从而展现出真实、精彩的课堂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不到位,所以在教学时可以主动示错,设计一道题:小明早上从面积大约是3公顷的床上起来,走到卫生间刷牙,再拿起了15平方厘米的毛巾洗脸,吃完早饭走出了120平方分米的家,来到了占地4平方千米的学校……我还没说完学生就已经在笑了,他们说单位弄错了,于是一个个很兴奋地要帮老师修改单位,接着讨论、辨析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一般适用于什么地方,这样,老师主动出示题目显示错误,让学生在议错、辨错,进一步理解知识,既控制了可能发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诱导犯错,引人深思
当错误反复出现时,学生就会意识到“此路不通”,随后就会换一个角度思考,豁然开朗.因此,教师如果能恰当的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一些类似的“陷阱”,诱导学生掉入陷阱,当他们在“陷阱”中庆贺“成功”时,立刻指出错误,给他们当头一棒,再通过辨析、验证让他们幡然醒悟,吸取教训.
比如,学习了“2、5的倍数特征”后,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可故布疑阵、设下陷阱:个位数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和5的数是5的倍数,那么个位上是几的数是3的倍数呢?学生不假思索的立刻回答:个位上是0、3、6、9的数是3的倍数.然后再举出具体的数一起验证.通过验证很快发现 “答案”是错的,看来用这个思路来找3的倍数特征是行不通的,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法.学生经历了 “掉入陷阱”,又 “脱离陷阱”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掌握,必然理解更深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二、及时捕捉错误,发现潜在价值
课堂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却又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藏着重要的价值,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并探讨错误的内在因素,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独具慧眼,不但能够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而且能灵活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让“学习错误”变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发挥错误的潜在价值,让错误折射出智慧的绚烂光芒.
1. 善待“错误”, 激活思维
数学的价值在创新.所学的东西应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创造.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错误,让学生在反思中明白出错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辙.
有一道题:爸爸把一根木料锯成4段,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锯完这根木料需要几分钟?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答:“12分钟”.对此如硬把解题方法灌输给学生,学生不一定理解,光靠死记硬背肯定掌握不好,不如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研究.教师挑衅般说:你确定是12分钟吗?谁有办法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此话一出,学生立刻动起手来了,有的画图分析,有的列表列举,有个干脆拿纸条撕了……不多久,学生就发现自己的答案是错的了,马上醒悟过来,原来锯成4段,只要锯3次就好了,因此只要9分钟就够了,通过自己的动手探索,让自己的思维豁然开朗,并得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通过一个“错误”的答案,把学生的智慧汇聚一起,激活思维,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2. 聚焦“错误” ,倡导辨析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活动,学生的思维越活跃,越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在“错误”中蕴藏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把这些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让学生探求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让教学有针对性地展开,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机智,锻炼掌控课堂的能力.
应用题教学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玩具厂要加工玩具300个,甲每天加工5个,乙每天加工6个,如果甲乙同时加工几天可以加工完这批玩具?300 ÷ 5 300 ÷ 6与300 ÷ (5 6)这两种算式,学生认为都正确.这时师可让学生求出两种算式答案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原因.最终不仅明白300÷5 300 ÷ 6是错误的,而且知道300 ÷ 5 300 ÷ 6与300 ÷ (5 6)之间看似形式上“分配”一下,实际数量关系截然不同.因此,面对学生无意中犯下的错误,不要立即指出错误,而应顺势诱导,让学生探索错误的原因.这样既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延伸.
“错误”是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失误和偏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然无法避免,我们就不必整天为学生的出错而苦恼,教师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冷静地分析错误产生的原由,有效地挖掘错误中隐藏的创新因素,帮助学生冲出思维障碍,引领学生灵活地改正错误,不断地从“错误”走向“正确”,走向成功,让“错误”点亮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