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地球去流浪

来源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0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的开端从躲避太阳氦闪引起的灾难讲起,这个催生了流浪计划的氦闪,是否真的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太阳之所以能成为一颗比银河系85%的恒星都要亮的明星,氢功不可没。每秒钟,都有6.2亿吨的氢通过核聚变反应变成氦,但总有一天,太阳上的氢会燃尽,当核聚变不再发生,我们的太阳最终会变成红巨星,“巨”直观体现在直径变为原来的200倍。如果地球还在原来的轨道,地球的地表温度就将超过1200℃,被那时的太阳“烤”成一个熔岩红球。如果太阳在变成红巨星的过程中,突然在几分钟内,释放出了相当于年轻时代释放的所有能量总和的巨大能量,这就是氦闪。地球在那时会瞬间被汽化。


流浪地球分几步?


  1.用行星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刹车时代);
  2.全功率开动行星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逃逸时代);
  3.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先流浪时代);
  4.掉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后流浪时代);
  5.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新太阳时代)。

太阳:我膨胀了


  故事的开端从躲避太阳氦闪引起的灾难讲起,这个催生了流浪计划的氦闪,是否真的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太阳之所以能成为一颗比银河系85%的恒星都要亮的明星,氢功不可没。每秒钟,都有6.2亿吨的氢通过核聚变反应变成氦,但总有一天,太阳上的氢会燃尽,当核聚变不再发生,我们的太阳最终会变成红巨星,“巨”直观体现在直径变为原来的200倍。如果地球还在原来的轨道,地球的地表温度就将超过1200℃,被那时的太阳“烤”成一个熔岩红球。如果太阳在变成红巨星的过程中,突然在几分钟内,释放出了相当于年轻时代释放的所有能量总和的巨大能量,这就是氦闪。地球在那时会瞬间被汽化。

飞得最远的人造天体


  引力弹弓理论最早是在1918年由苏联科学家尤里提出的。1977年,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恰巧出现在太阳的一侧,此时发射一颗人造卫星过去的话,可以依次利用这四颗行星的引力弹弓效应逐步进行加速,如果错过这一良机将再等176年。于是NASA发射了卫星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它们是目前飞得最远的人造天体。

把地球弹出去


  于是,电影中的人类开始了长达2500年的“流浪地球”计划。
  地球是个庞然大物,半徑6371公里,重达59万亿亿吨。人类造出了庞大的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进到逃逸速度(16.7km/s),但这个速度还远远不够。比邻星距离地球4.3光年,如果按照逃逸速度航行,需要7.7万年才能抵达,这实在是太漫长了!用化学的能量推动物体前进,实际上就像人类在大航海时代用木桨来划船一样,人们只有掌握了风力,才能缩短找到新大陆的时间;引力弹弓就像风力,人类只有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提升速度,才能尽快到达比邻星。

引力弹弓来帮忙


  引力弹弓一般发生在一对重量相差悬殊的天体之间。木星的质量比太阳系其他行星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大两倍,大约是地球质量的300多倍。
  1. 地球以速度V靠近木星,而木星在轨道上以速度U运行。
  2. 足够靠近后,地球被木星引力抓住,牵引,优雅地转体半周,然后像掷铁饼那样被甩出去。
  3. 感谢木星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地球获得了木星的轨道速度U,叠加上原有的速度V,速度增加到了U+V。地球获得了更快的速度,却没有消耗更多燃料,就奔着新家园去了。
  但如果变轨时离一颗巨大行星太近的话,这趟“借力旅行”可就要不怎么愉快了。

洛希极限


  影片中,地球想和“旅行者”号一样,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来给自己加点速,可人类突然遭遇了巨大危机——数千台行星发动机遇到故障熄火了,全球地震,火山爆发,岩浆吞没了地下城……为什么灾难都赶在这个时候来凑热闹呢?一切的根源就是“洛希极限”。简单地说,这是两个天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一旦小于这个极限,小天体受到大天体的引力就会不均匀,进而可能被撕碎。实际上,洛希极限还与小天体本身的构成有关。比如一个岩质行星就比气态行星结实一些。所以,直接问某天体的洛希极限是不对的。比较规范的说法是:地球离木星多近的时候会触及地木刚体洛希极限?
  我们用一个茶杯举例子,在沿着杯壁向下倒水时,水滴本身是完整的一滴;当水滴受到地球的重力以及杯壁的摩擦力时,它会被逐渐拉长,直至到达某一个位置后,成为一个纺锤形,如果再向下滑一点,这滴水就会被分裂开,那么这个极限位置,就是水滴对于地球的“洛希极限”。

点燃木星有多难


  在地球即将进入木星的洛希极限点之前,吴京所扮演的宇航员刘培强驾驶着空间站在粒子流当中爆炸,将木星大红斑成功点燃,产生剧烈的冲击波,这股来自于木星的气体巨浪将地球从木星周围推走,避免了被木星引力撕碎的危险,流浪的地球才有机会继续踏上旅程。
  为什么这一想法被以色列科学家提出后,立即遭到了片中“大反派”——人工智能MOSS的反对?理由是成功概率为0。如果要想让大红斑中的氢燃烧,就需要与地球的氧气充分混合。影片中给出的解释是,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中包含有大量氧气,因此具备燃烧条件。但是需要知道,即使包含有氧气的地球大气在到达木星表面的时候,因为时间很短,难以和氢气均匀混合,所以产生大规模燃烧的可能性非常小。
  难怪MOSS会说出“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求”这样的话。不过也正是人类的这种不理智,打动了千千万万的观众。人类情感与AI理性的冲突,还会出现在未来的科幻作品中。
其他文献
战舰的世界就像一个江湖。在这个江湖中,“名门正派”遍地走,“旁门左道”也不少。不过,要是论起“玩阴的”,潜艇自称第二,绝没有人敢称第一!  于是,从潜艇出山的那天起,一个“反潜联盟”就结成了……全民公敌有冤情  说起潜艇这个门派,它既没有战列舰那般深厚的家世背景,也不像巡洋舰那样精通攻守之道,“网红”航母更不必说,粉丝数量能甩潜艇几条街!雪上加霜的是,“潜艇派”成立之初,就被贴上了“猥琐流”的标签
期刊
当今世界的鱼中霸主是谁?你可能会自信地喊出:蓝鲸!  我想正确的答案恐怕会让你失望。因为,虽然蓝鲸是地球史上体形最大的动物,但它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目前,地球上大概有5000多种哺乳动物。你知道吗?此刻,有一只哺乳动物正在阅读这篇文章。  那么,回到正题,谁才是真正的鱼中霸主呢?  现在,请你冷静一下,仔细想想。答案就是鲨鱼。  前方注意,鲨鱼来袭  鲨鱼,早在4.2亿年前就出现在海洋里,甚至
期刊
作为一名超龄儿童,丁小小这么多年来收集的玩具可真不少,每年六一,她都会例行举办“藏品整理日”活动,借着这个机会,让我们看看有什么好玩的。跑道只有一面  玩具汽车搭配赛车跑道的组合永远不会过时,但是只有一个面的跑道你见过吗?“无须翻越跑道边缘,汽车就能走完整条跑道。”丁小小自豪地介绍着,听着很厉害啊,究竟是什么呢?  这条跑道的原型叫作“莫比乌斯带”,一般来讲,人们在观察某个图形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固
期刊
2018年2月2日,我國首颗自主研发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成功发射,飞上太空。作为一颗卫星,它并不孤单,因为地球上空早就有成千上万个金属“疙瘩”在那等着它加入。但是,它的工作却非常特别,甚至能说非常重要——它要监测地震!  钻地不成就上天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张衡一号”卫星跟地震有点儿关系。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张衡还算实在人,他在地上研究地震。这“张衡
期刊
每个人都知道,士兵有时候骑马作战,但你知道,他们也骑着大象作战吗?  你可能听说过炸弹嗅探犬,但你听说过地雷嗅探蜜蜂吗?  无论是在空中、陆地还是海洋,总有一些动物凭借与生俱来的优势,完成人类完成不了的任务,成为战场上的英雄。想知道动物士兵是如何立下奇功的吗?那就开始揭秘吧!进入陆地战场  时针拨回到冷兵器时代,战争正在一座山头上进行。厮杀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昼夜,敌我实力相当,难决胜负。混战中,几
期刊
“不!”面对老卡罗抛来的橄榄枝,儿子小卡罗毫不领情。  “为啥不?来老爸的建筑公司学点手艺,将来技多不压身。”“放心吧,我报了一家机器人培训学校,明天报道!”“机器人?”老卡罗不解。  次日,老卡罗陪儿子一同报到,只见校门口的招生广告写道:  还在学挖掘机、推土机、塔吊这些传统的技术?外骨骼作业、重型机器人操作、蛇形机器人修理,才是新时代的主流!你想用大力士望尘莫及的手劲单手拎起半吨钢管,把体力活
期刊
众所周知,“焰色反应”能使火焰五颜六色!那么有啥办法,能让火焰变得奇形怪状吗?火旋风、火蝴蝶、向日葵……其实让它们“变形”的花样还真不少!在美国举办多年的“燃烧艺术大赛”,每年会评出最具创意、好看又好玩的前三甲!看着这些魔术般的怪火,你能猜出它们是怎么来的吗?  池子里的火旋风  艺术并不只是出现在画廊里,也出现在实验室里。瞧,这和“火焰龙卷风”可是两码事!后者是当空气的温度和热能满足某些条件时,
期刊
想要做个特别的实验?没问题!但你可以先看看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实验,且不说成功与否,光是脑洞大开的构想就让你直呼过瘾,说不定还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灵感呢。一个实验跨越500年  时间来到了2514年,一群科学家从英国爱丁堡大学找出了一个木箱,他们将瓶子打开,取出细菌,验证干燥细菌的长期生存能力。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500年后箱子没有遗失,爱丁堡大学还在,地球还没有开始“流浪”,科学还以某种形式存在
期刊
还记得《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17年1期,那篇《纳米车大赛GO》吗?2017年4月28日的星期五,在法国图卢兹,这场大赛如期而至!来自法国、瑞士、德国、奥地利、美国、日本的6辆赛车各就各位,直到11点整钟声敲响,格子旗在裁判的号令下挥舞起来,终于……啥事也没发生?  的确,你什么也看不见!因为我们没有坐在旗帜鲜明的F1赛场旁,而是一个布满电脑的房间内——各队赛手分别坐在电脑屏幕前,随起跑令响起的
期刊
1970年4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02:13:00,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巨大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搭载着阿波罗13号飞船腾空而起。三位宇航员吉姆·洛威尔、杰克·斯威格特以及弗莱德·海斯,在众人的欢呼和祝福中,开始了人类的第三次登月之旅。  火箭發射55个多小时后,位于休斯敦的地面指挥中心发现飞船上2号氧气罐的监测数据有些异常,于是给宇航员发出修正指示。  指挥中心:“13号,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