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nyG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农业经过55年的发展,粮食生产能力从200亿斤增长到700亿斤以上,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推进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强省建设,是黑龙江省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加快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强省建设,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首要任务
  
  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客观需要。我省是全国耕地最多、土质最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省份,是潜力最大的粮食安全后备基地。2004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627亿斤,比上年增产100多亿斤,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40元。据专家测算,我省粮食增产中农机贡献率达到35—40%。
  二是粮食主产区解决历史形成的“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1949—1995年,我省累计调拨出省粮食1180亿斤(农民累计交售粮食4580亿斤)。农民人均出售粮食居全国第1位。按超过全国人均占有水平计算的商品粮输出量也居全国第1位。低价出售粮食是“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历史积累的问题已经到了解决的时机。我省乡村总人口1808.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7.4%。乡村从业人员827.7万人,占就业人口的51.3%。大部分农村人口滞留在土地上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按照实现小康社会的城镇化水平达到40%的目标要求,加大乡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必须要有较高水平的农业机械配备。发展农业机械化也是促进劳动力转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是发展标准化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客观需要。没有标准化的产品就没有国际化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的产业。我省农业生产跨越五个积温带,无霜期短,进入农时的每个环节工作量大、依靠手工劳动无法完成,必须实现机械化作业。
  四是提高抗御灾害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我省春旱发生频率达80%,易旱耕地近7000万亩,全省具有灌溉能力的耕地不足20%。从实践看,大型农业机械深松土壤,表土耕层每加深1厘米,每亩增加2吨蓄水能力,相当于蓄存3毫米降雨。每万亩耕地一次性机械投资需60万元,是万亩水利有效控制面积投资400万元的1/7。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每年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2个百分点。同时整地中能加大根茬和秸秆还田力度,每亩耕地每年减少土壤流失40—50公斤,有机质含量增加0.04个百分点。
  五是加快农机工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省是全国最大的农机销售市场,2004年从国外进口农机额高达3亿元,从外省购进农机产品约10亿元。从发达国家看,凡是农业发达地区,也是农机工业发达地区。我省农机工业始建于1946年,在国家发展东北重工业基地政策的支持下,建设了一批农机生产、科研和流通单位,涵盖了动力机械、配套农具、收获机械等行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机工业体系。尽管目前受市场和机制等方面影响,大部分农机制造企业处于停产状态,但农机工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重新启动起来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潜力大的特点,是极富后发优势的产业。
  
  二、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落后,是生产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慢的根本原因是一直以低生产力水平生产的廉价粮食、畜产品等农产品换取国外、省外的农机装备,同时省内农业机械制造业受体制转变和行业利润水平低、投入不足的影响,难以形成集团化的产业群体。
  一是农用生产机械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压力大。目前全省农用大中小型拖拉机84.5万台,其中50马力以上的有4.6万台,与实际动力机需求量要求相差2.4万台(以50马力以上机械为标准)。现有配套农具86万台套,配套比为1∶1,与合理配套比1∶3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而且配套农具科技含量低,很难适应先进农业技术的要求。同时全省农业机械严重老化,更新改造不足。目前,全省有近3000个村没有大型农业机械提供作业服务,农民迫切要求大型机械整地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机械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迟缓。由于诸多因素影响,2004年以前,我省农业生产一直增产不增收。在农民自我投入严重不足的同时,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机械化投入与实际需求相比也明显不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生产能力提高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受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已经取得成功经验并被广大农民接受的农业机械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迟缓。
  三是农机制造企业生产基础设施老化落后。黑龙江省农机工业发展时间长、历史包袱重,主要企业的设备严重老化,技术陈旧,长期以来未得到系统改造。因此,农机制造业产品精度低、附加值不高、能源消耗大、浪费严重,生产和经营成本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目前,农机制造厂大部分转为民营企业,生产规模缩小,发展能力受限。
  四是农机产品技术升级和新产品研发投入较少,科技成果转化较慢。多数农机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结合不够紧密,造成新式农业机械形成批量生产转化成生产力速度缓慢。农业机械科研设施和手段落后,急待加强科研投入。同时科研及技术服务人才流失严重。
  
  三、农业机械化强省建设任务和目标
  
  用3—5年的时间,把黑龙江省建设成为农业生产机械应用和农业机械制造大省,到“十一五”末期,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到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350亿公斤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达到4公顷,生产标准化到位率达到95%以上;80%的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0%的农机产品通过专业合作组织采购和销售。
  (一)农业机械应用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到2007年底,全省新组建1000个标准高、规模大的股份制农机作业合作社。实现5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4.8万台,农具配套比达到1∶3;联合收获机械达到3万台;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1.6%。第二步是到2010年底,全省农机作业合作社达到3000个。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主要建设任务是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步伐。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规模经营、强化农民生产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功能,分别在大豆(小麦)、玉米、水稻和青贮饲料产区组建不同规模、不同机械配置的农机作业合作社。为此,明确农业生产机械化的主要任务是:
  一是积极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创新。近两年来,我省在大豆(小麦)、水稻、玉米和杂粮产区都开展了农机作业合作社试点工作,建立了68个规模大、标准高的农机作业合作社。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机作业合作社,武装大型农机装备,为农民开展代耕服务,每个合作社服务面积2万亩左右,并以合作社为核心,大力推进连片种植、规模生产、标准化作业、市场化经营,促进粮食规模化生产和劳动力转移。规划“十一五”期间,全面建设推广这个模式。
  二是在没有大型拖拉机的村中选择重点扶持其建设农机作业合作社。在全省3000个无机村中选择土地规模大的村建设农机作业合作社1250处。重点建设2—4万亩的旱作农业生产区600处,亩增产粮食100斤以上,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200万亩。装备650处1.5万亩以上的水田生产区,亩增产粮食200斤以上,水田机械化耕作面积达1300万亩。两项合计机械化作业面积超过2500万亩。2005—2010年,每年新建农机作业合作社200处左右。
  三是在600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拖拉机村选择1750个进一步完善。根据各村耕地规模、依据区域产业发展定位,通过以农机作业合作社为载体建设四类农业生产机械化村。第一类为松嫩平原粮食主产区以玉米、大豆为主的机械化生产村,重点补充完善中耕机械和整地机械,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500处;第二类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过渡带的以豆、麦生产为主的机械化生产村,重点补充完善整地机械和收获机械,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500处;第三类为在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流域以水稻为主的机械化生产村,重点补充完善播种和收获机械,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500处;第四类为其它区域以玉米、水稻等为主的综合类机械化生产村,重点武装整地机械和收获机械,提高播种机械装备质量和水平,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250处。
  (二)农机工业生产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从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谋划农业机械工业的发展,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我省农机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黑龙江省农机工业振兴的途径是,以农具制造起步、振兴农产品加工设备制造,强盛农机动力制造,达到起步快,见效快。到2006年底,全省形成20个年产值4000万元以上的农机制造企业。到2007年底,全省形成5个农机制造企业集团。从现在起到2010年底,重点建设任务是:
  一是农机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农机工业以加快科技革新步伐为支撑,依托企业龙头和科研龙头,通过兼并、收购、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对停产、破产和缺乏生机活力的企业进行重组和改造,构建农机制造企业集团。
  ——扶持名优农机企业重组壮大。实施技改和兼并重组等措施,以优势企业和科研单位为龙头,组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和小型“巨人”农机制造企业,促进农机制造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能力。全省形成小型拖拉机、小型农具、大型农具、畜牧机械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方面的5大农机制造企业集团,发挥集团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和名优产品的市场份额。
  ——扶持拥有国内名优产品的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改善生产条件、增加生产能力。对10个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农机制造企业,从生产基础设施,包括厂房、设备等方面进行改造,武装数字化机加【下转第19页】【上接第28页】设备和具备相当生产能力和科技含量的生产线,扩大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增加名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扶持一般农机制造企业改进产品制造水平。对有稳定农机产品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年产值在500—2000万元的10个农机制造企业,扶持其改进生产技术,加强产品检验,保障其产品向名优产品发展。
  二是扶持农机科技研发,提高农机产品科技含量。
  ——鼓励省内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投入到农机装备研发的主战场。加快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制造业加工设备全面实现数字化和生产过程的程序化、自动化。实施以信息化技术为主导的先进制造技术计划,并将其纳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加快我省新型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速度,针对保护性耕作、复式作业机械、玉米收获机械等适合我省农业生产需要的农机科研攻关项目给予大力扶持,特别是进口先进农业机械的国产化研究以及农村100马力以上拖拉机和垦区160马力以上拖拉机的配套农具研发。保护农机科研部门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对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分别给予相关单位必要的政策支持,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批量生产。
  ——促进强强联合,资源重组,扶持农机制造企业自身研发水平。促进农机研究院所与我省主要农机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快产品开发,扩大产业化规模,并向集团化、集约化发展。通过向企业扩散技术和产品,将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生产能力,并培育5个以上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大中型企业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我省农机制造业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上效益的发展目标。加强20个农机制造企业的科研力量,从研发手段建设和研发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引导和扶持,推动企业产品升级换代,适度扩大企业产品的种类,提高产值。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一些企业由于房屋存在渗漏问题,从而遭到业主的投诉。因此房屋渗漏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地位,防渗漏施工技术应得到足够重视,且予以广泛使用。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渗漏问题,且探索相应的防渗漏施工技术,确保房屋建筑达到较高的质量。  【关键词】防渗漏技术;房屋建筑;应用施工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屋建筑的改革,使得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中,且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
期刊
2017年以来,在国家粮食局的领导下,河北省军粮供应工作按照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大力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坚持“以兵为本”“军民融合”的思路,认真落实军粮供
期刊
一、2005年农村经济形势rn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继续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确的政策措施,支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大
[摘 要]大学生党员成长过程可以分为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为预备党员,从预备党员再转为正式党员两个重要阶段,通过两评两制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分阶段评估,探索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针对不合格大学生党员进行再教育、再塑造,构建以达到合格共产党员标准为目标的动态跟踪教育管理机制,以期努力提高大学生党员队伍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分阶段评估;退出机制  [中图分类号] D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各行各业都在平稳有序的发展,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各种行业密切配合,有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清洁行业,有技术密
粮食信息化是提升粮食行业管理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国家粮食局关于规范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1+1+4体系”)等要求,结合青海省实际,按照“统一规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