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学习与科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a36354684566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而美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课业非常直接地体现着这种直观性。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欣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本身要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积极的审美意识并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地设计教学过程把握好教学环节首先是我们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教育
  一、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
  由于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作为美术教师也不太清楚美术大纲上的精神要求及对教材的片面理解,在一遇到欣赏课时就一跳而过,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一些中外美术名作。既使上,也只是繁琐地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平淡的介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的很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整节欣赏课由老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讲得平淡乏味,学生听了反应淡漠,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做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镜。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审美意识的兴趣又表现在方方面面。现在学校的整体环境布置充斥着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的名人名言,其实不然,一幅好的国画、一座抽象的雕塑、一张精美的照片,它们对学生的诱导往往是有过之而不及,这是一种美的升华,是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再塑,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审美的教育目的。
  二、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就拿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和印象派画家莫奈来说,拉斐尔是写实主义画家,他的画完全真实地表现人类的喜怒哀乐,再把大自然的鲜活物体定格在画框中,人们在观赏他的画时,无不被他精准的画技所折服。而印象派画家莫奈,他的画看上去画面简洁,笔触随意,色彩张扬,似一幅未完成的作品,但细细品味莫奈的画,你就会觉得大师是在用心作画,他的画表现了人心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一种追求,一种向往。而美的东西往往又是没有标准的,美在于心,而非在于形。美是没有定律的,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写实主义,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几个代表人物,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會的美,帮助学生提示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三、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在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积累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做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如此反复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评论有序进行,避免出现随意的现象。
  总之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线,切忌把教学变成“蜻蜓点水”,不深不入。应把审美教育提到一定的高度,因为这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是我们每位美术教师应该负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潘红.艺术概论[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
  [2] 殷谦.心灵真经[M].安徽: 黄山书社.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今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数学教学中逐步改变传统的机械式教学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模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实现,也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所以,
期刊
摘 要:高效课堂的含义是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的课堂教学现象。通过新课改标准的实行,教育部对数学课堂的高效性也做出了要求,因此,在实践开展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形式,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从而实现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
期刊
摘 要:小学低年级写话训练至关重要,但是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原因在于学生受自身语言能力限制,总是不知要写什么,不能将自己所想的准确表达,对写话存在着一定的畏惧。绘本图画精美,语言精炼,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深受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好,有助于丰富语言和活跃写话思维,阅读中学会组织语言和表达情感,激发写话兴趣,培养语言再创造能力,提高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效性。本篇文章深入分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现状和问题,
期刊
摘 要:小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各项教学活动都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与认知造成影响。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设计等等方面都要加以注意,从而减少教学问题出现,保证教学有效性。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以期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宝贵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热点问题;对策  目前数学学科在小学教育重点的主要
期刊
现在网络的微课资源,大部分有老师设计制作的,也有一些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制作的,用这种新颖的形式,让老师把每一节课的知识点拆分开来。学生只要有设备例如电脑、手机、IPAD,连接上网络以后就可以很方便的找到这些微课资源。而且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整堂课整堂课的去看,可以就某一个知识点点击学习。在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的时候,学生都可以针对自己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去看,这样到了课堂上就可以很好的吸收老师的知识。提高课
期刊
摘 要:德育教育是小学管理工作中逐渐规范化的教学活动,也是独具艺术性的管理活动,需要开展多角度的管理工作。小学教师强化教学管理的效果可以给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注入更多的推动力,也给稳定运行提供更多的支持,需要关注到教学管理的价值。基于这样的教学需求,教师应该开展高水准的德育管理,根据之前德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这样能营造更加健康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
期刊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阅读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切入,对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代文  语文是学习进行其他学科的基础和支撑,而阅读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初级手段,学生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及行文规范都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感悟能力至
期刊
摘 要:进入初中后,由于数学学习难度相对小学陡然增加,不少学生由于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很快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在这种情态下,教学的质量、效率就很难保证。教师需要抓住初中学生的兴趣取向与数学学习的契合点去设计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质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激发  初中数学知识比小学的难度大,这是自然的。不少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对数学知识难度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很快就会因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型,从只关注学生成绩到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可以说将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其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高中化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前言: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难度升级,内容增加,给学生带来不小的挑战。如果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全然指望老师教授,会学得
期刊
摘 要:地理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内容极广,包含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经济、人文等内容,具有研究对象的联系复杂性、空间多维性、地域广阔性,时间漫长性等特点,这些因素的综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概念、发展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困难。尤其对初中学生而言更是存在由于知识结构不够完整,而导致对这些地理事物缺乏形象、直观的理解。而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编制成交互性、实用性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