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3日,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徐州工作,在新起点上进一步明确了徐州的发展定位。徐州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战略部署,打破梯次转移、跟随发展的思想观念,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更高层次上吸纳要素资源、更大范围内汇聚发展能量、更大力度补齐发展短板,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转型提升发展之路。
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为突破口,走出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的新路子。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鲜明导向,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做好增量带动和存量提升两篇文章,以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一是着力打造一批在世界有知名度、在全国有地位的主导产业。以国际化、高端化为方向,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知名度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二是着力培育一批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新兴产业。紧盯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促进“四新经济”茁壮成长,力争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尽快成长为支柱产业。三是着力壮大一批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的现代服务业。抓住用好徐州列入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重点突破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服务外包等业态。
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龙头,走出功能型城市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加快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集聚辐射力。按照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标准,顺时应势、超前布局,扎实推进徐宿淮盐铁路、徐连客专、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加快完善公共交通、防洪排涝、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二是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实现由“靓丽徐州”到“品质徐州”的跃升。深入实施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挖掘城市人文内涵,彰显楚韵汉风特色,使城市有神有魂、有品位有魅力。三是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城镇化质量。坚持以点带面,抓好新型中心镇、特色小镇、新型社区、美丽康居村庄试点,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社会治理等“八个一体化”,释放新型城镇化的巨大潜力。
以参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为牵引,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一是高起点制定实施生态空间规划。围绕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示范区,加快实施“2+2+10+20”生态空间规划,建设生态景观、新型城镇、经济发展、综合交通、文化旅游“五大走廊”。二是高强度推进“263”专项行动。以省环保督察为动力,狠抓“两减”严控污染物排放,狠抓“六治”实施多领域治污,狠抓“三提升”构建长效保护机制,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污染问題。三是高标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继续抓好采煤塌陷地、工矿废弃地综合整治,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以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为引领,走出后发崛起、弯道超越的新路子。聚焦改革开放创新,大力吸引要素集聚、加速动能转换,增强全面振兴转型的内生动力。一是倾力构建辐射周边的创新高地。集中资源打造江苏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潘安湖科教创新区等高端产业科技平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彭城英才”计划,加快产业研发、产业化发展、创新产业孵化、高层次人才“四个集聚”。二是全力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去彻底、降到位、补精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同步推进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农村土地制度等关键领域改革。三是大力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打造综合保税区、铁路口岸等“十大开放平台”,推进各类开发园区提档升级,抓好全产业链、专业化、精细化招商,构建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开放高地。
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为突破口,走出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的新路子。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鲜明导向,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做好增量带动和存量提升两篇文章,以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一是着力打造一批在世界有知名度、在全国有地位的主导产业。以国际化、高端化为方向,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知名度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二是着力培育一批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新兴产业。紧盯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促进“四新经济”茁壮成长,力争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尽快成长为支柱产业。三是着力壮大一批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的现代服务业。抓住用好徐州列入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重点突破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服务外包等业态。
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龙头,走出功能型城市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加快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集聚辐射力。按照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标准,顺时应势、超前布局,扎实推进徐宿淮盐铁路、徐连客专、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加快完善公共交通、防洪排涝、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二是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实现由“靓丽徐州”到“品质徐州”的跃升。深入实施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挖掘城市人文内涵,彰显楚韵汉风特色,使城市有神有魂、有品位有魅力。三是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城镇化质量。坚持以点带面,抓好新型中心镇、特色小镇、新型社区、美丽康居村庄试点,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社会治理等“八个一体化”,释放新型城镇化的巨大潜力。
以参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为牵引,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一是高起点制定实施生态空间规划。围绕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示范区,加快实施“2+2+10+20”生态空间规划,建设生态景观、新型城镇、经济发展、综合交通、文化旅游“五大走廊”。二是高强度推进“263”专项行动。以省环保督察为动力,狠抓“两减”严控污染物排放,狠抓“六治”实施多领域治污,狠抓“三提升”构建长效保护机制,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污染问題。三是高标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继续抓好采煤塌陷地、工矿废弃地综合整治,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以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为引领,走出后发崛起、弯道超越的新路子。聚焦改革开放创新,大力吸引要素集聚、加速动能转换,增强全面振兴转型的内生动力。一是倾力构建辐射周边的创新高地。集中资源打造江苏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潘安湖科教创新区等高端产业科技平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彭城英才”计划,加快产业研发、产业化发展、创新产业孵化、高层次人才“四个集聚”。二是全力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去彻底、降到位、补精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同步推进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农村土地制度等关键领域改革。三是大力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打造综合保税区、铁路口岸等“十大开放平台”,推进各类开发园区提档升级,抓好全产业链、专业化、精细化招商,构建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开放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