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一种漂洋过海的新食材

来源 :阅读(科学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ian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也叫土豆,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它是一道最寻常不过的食材,但事实上,马铃薯在人类文明的进程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说到“改变世界的新大陆食材”,再也没有什么比马铃薯更具代表性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是大航海时代“物种大交换”中的一员。大约在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人为了寻找印加帝国的黄金,来到了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虽然同样地处南美洲,但那里不像亚马孙河流域那样的热带雨林,空气湿润,物产丰富,而是气候异常干冷。因为安第斯山位于高海拔地区,那里几乎都是不毛之地,别说玉米之类的谷物不能生长,就连矮小的灌木也无法存活。然而,在这样气候、环境如此恶劣的高山地区,马铃薯却能大量繁殖。西班牙人和当地人一样,便以马铃薯为食,解决了粮食问题。
  1565年,统治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回到欧洲,将马铃薯当做贡品献给国王腓力二世,这便是马铃薯登陆欧洲最早的文字记录。最初,马铃薯只是被当做观赏植物,种在植物园内,人们对其食用价值几乎一无所知。100多年以后,马铃薯被引进到西班牙,再之后在意大利、法国等地逐渐推广普及。人们发现,这种“观赏植物”的营养成分是谷物的双倍。
  一个叫帕蒙蒂耶的法国药剂师,因为在普鲁士的牢狱中吃到了美味的土豆牢饭,而成为土豆的拥趸,在他的推广下,土豆被端上了法国人的餐桌。在玛丽皇后倡议下,马铃薯很快成为欧洲人餐桌上的主食。
  马铃薯之所以令人难以抗拒,首先因为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每食用100克土豆,便能获得2克蛋白质。每位成人每天只要食用5.5千克的土豆,就能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了。除了维生素A和维生素D之外,土豆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每一种重要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它含有的维生素C还能防治当时不易治愈的坏血病。
  马铃薯之所以能够得到欧洲人的高度重视,还因为它便于藏在地下,以躲开战争和征税期间的搜查。当时,欧洲农民是根据自己长在地里的庄稼收成情况来决定交税多少。饱受战乱侵袭的欧洲农民们发现:马铃薯很难被征税,也很难被人夺走。马铃薯长在地下,很容易藏起来,等到要吃的时候再一颗颗挖出来就行了。这种采收方式使马铃薯可以躲过征税者的目光,在战争时期还可以保护农民的食品供应。
  当时的精英阶层和军事策略家也都注意到了这一点。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便命令政府四处传播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希望农民们在敌军入侵时仍有食物可吃。其他国家也效仿了这一做法。马铃薯很快就解决了欧洲人的饥荒问题,一时间欧洲人口迅猛增长,在1750年至1850年的100年间,增长了将近一倍。大约从1750年起,由于廉价而又有营养的马铃薯得到广泛种植,欧洲农民便很少受制于经常发生的糧食灾荒了。等到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爆发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储备。
  因为马铃薯不仅改变了世界饮食文化,甚至给世界历史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为彰显马铃薯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使人们认识到土豆这种“不起眼的块茎”在农业、经济和世界粮食安全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
其他文献
烧烤食物是不宜多吃的,它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烧烤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苯并芘。  苯并芘是一种化学物质,它是一种多环芳烃类的化合物,是由一个苯环和一个芘分子结合而成的。目前已经检查出的400多种主要致癌物中,一半以上属于多环芳烃类的化合物。多环芳烃类的化合物对人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其中,苯并芘则更是一种强致癌物,对人身体危害更大。  苯并芘是怎样产生的呢?烧烤时,一般用煤、木柴或木炭
期刊
格蘭特船长的儿女(十三)
期刊
大家对“不翼而飞”这个成语不陌生吧,它的字面意思是没有翅膀却能飞,用来形容消息传播得很快或者东西突然消失。但在地球上,不翼而“飞”却真实存在,这种“飞”其实就是滑翔。滑翔跟飞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飞翔可以在天上任意转换方向,而滑翔只能借助风力和惯性从一个点滑向另一个点,方向也只能略微进行调整。在自然界中,有很多擅长滑翔的动物。那动物们都是怎样滑翔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滑翔者的王国,去看看动物们的滑翔
期刊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启动北斗系统研制以来,北斗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跨越,服务定位精度、系统稳定性、功能全面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全面支撑了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0年6月23日,我国最后一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部署全面完成,这意味着,中国北斗正式走向世界,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定
期刊
橡皮泥,牙簽,一元硬币。
期刊
同学们,相信你们对“热”都很熟悉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夏天会感觉到热;在太阳光下、篝火边也能感觉到热。很多人会说:“热,不就代表了温度高嘛!”其实,关于“热”的知识有很多,科学家们一直在思考研究“热”到底是什么,并且先后提出了“热质说”和“热动说”,其代表人物分别是普利斯特里和伦福德伯爵,当然还有他们各自的支持者。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之间展开的辩论。  普利斯特里:大家好!我是来自18世纪英国的一位
期刊
科学原理: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個物体对前一个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当我们松开手后,气球向后喷气,会对后方的空气产生一个力,空气也给气球一个反作用力,气球就是因为这个反作用力才能向前飞行。
期刊
星期天,妈妈准备做蛋糕給我吃。做蛋糕之前要把原材料准备好,妈妈就让我帮她去冰箱里拿了几个鸡蛋。她拿起鸡蛋在碗上轻轻一磕,蛋清和蛋黄就慢慢流进了碗里。我拿起做蛋糕的小册子问道:“妈妈,书上写着做蛋糕的时候要把蛋黄和蛋清分离,你是不是做错了?”妈妈说:“别急,你看我怎么把蛋黄和蛋清分离。”  只见妈妈拿出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然后用力挤压矿泉水瓶,再把瓶口对着蛋黄,妈妈松手后,蛋黄一下就被吸入了瓶子中!
期刊
植物也会“犯困”,它们也要睡眠。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科学家们进行了研究与实验。起初他们提出:有些植物的睡眠是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所致,但后来否定了这一说法,觉得植物的睡眠运动是植物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如合欢树、酢漿草、红三叶草等,就是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间关闭开始睡眠,当遭受到大风暴的侵袭时,叶子也会逐渐合拢,防止柔嫩的
期刊
有些鱼是有“胡子”的,准确地说叫“口须”。口须是鱼的外形特征之一,也是分类学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依据。有口须的鱼多为淡水鱼,且多生活于中下水层。目前已发现的鱼的口须,从1对至5对不等。常见者多为2对,如鲟鱼、鲤鱼和鲶鱼。  鱼的口须多在上颌、下颌和口角处,也有分别生于上颌和下颌者,如鲶鱼、泥鳅。口须最多的要数泥鳅了,它共有5对口须。一般来说,口须的长度与鱼的体重成正比。口须内部有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