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你一个生字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师范学校读书时,老师反复叮嘱我们:“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因为这句话,我一直很用功,毕业时踌躇满志,但被分到学校里,有个老教师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别看你有‘硬本子’,总有你不认识的字,我教你一招,假如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就说我与老教师商量一下。”
  村里人大都听说学校分来一个有“硬本子”的教师,而且只有十八岁,“像个初中生”,便跑到我的办公室来看我。他们看了之后还不放心:“怎么这么小?这样怎么镇得住那些‘猴子’?”弄得校长发了火:“你们懂什么,泥菩萨,肚子里全是烂稻草;而人家小先生肚子里全是墨水,够你们喝上八辈子呢。”
  “小老师风波”很快就过去了。
  平时我很喜欢坐在宿舍门口看书,有一个高年级的学生总在我宿舍门口晃来晃去。只要我抬头看他,他就躲起来。再后来我又发现了他好几次,我叫住他,他走过来吞吞吐吐地说:“我想请教你一个字。”我说:“什么字?”他就拿出写有我貌似认识却不认识的“劢”字的一张纸,字写得很好看,有棱有角。我问他是不是他寫的,他先是点了点头,接着摇了摇头。
  我的确不认识。面对他诡异的眼神,我只好说不认识这个字。看到这个学生脸上一闪而过的得意,我终于想起那个老教师的话,我脸上有点儿发烫:“这个字我不认识,待我和老教师商量后再告诉你。”我以为他会走,没想到他却说:“念‘迈’,音同豪迈的迈。”说完就像老鼠一样窜走了。本来我还想看一会儿书,可一点儿心情也没有了。
  后来有个老教师就问我:“听说你连‘劢’字都不认识,是吧?”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消息怎么传得这么快?可事实就是这样,我一开始就出了个大洋相。这个老教师说:“你等着,他还会来问你‘鬯’字,这个字念‘畅’。那个‘老酸菜’就会这几个字。”我问为什么,那个老教师笑而不答。到了第二天,那个高年级的学生又递给我一个字,字条上是那熟悉的笔迹,果真是“鬯”字。我念出了这个字,他很失望,无精打采地走了。
  隔天一上班,老教师就问我:“他有没有问你?”我点点头。那个老教师说:“果真是‘老酸菜’,认了几个字,总喜欢用生僻字考人。”后来我在一次家访时见到了这个“老酸菜”。他是一个落魄的乡村知识分子,眼睛眯着,一脸不屑一顾的样子,我见到他时他正在训斥一只在路边乱拱的猪,训斥得非常文雅——我想起了孔乙己。
  我不知道那个孩子与这个“孔乙己”是什么关系。不过后来我被校长提到高年级教课,那个问我生字的学生居然被分到我带的班,看得出,他很不好意思。当我在第一节班会课上宣布由他担任宣传委员时,他不好意思地伏在了桌子上,不过他没法把自己两只涨得通红的招风耳藏起来——像两朵鲜艳的红蘑菇,聆听着这布谷鸟乱叫的初夏。
  (晨 夕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小先生》一书,小黑孩图)
其他文献
共伞的日子  我们的笑声就未曾湿过  沿着青桐坑的铁轨  向矿区走去  一面剥着橘子吃  一面計算着  由冷雨过渡到喷嚏的速度  这首小诗意象单纯,语言浅近,情感则淡中见浓,别有兴味,近乎唐人绝句的手法。诗写于1981年,但诗中的事件则发生在1961年,时隔20年才得以成诗,这份情感为何能蕴藏那么久,连我自己也说不清。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当时我的确有过那么一段宁静而温馨的生活。  那时结婚不到半
期刊
方大曾自战地寄给母亲的照片  方大曾,1912年7月13日出生在北京。他的父亲方振东毕业于京师译学馆法文专业,后在外交部工作。方大曾从中学时代起开始喜欢摄影。当时的方家在北京协和胡同有老宅子,家境殷实,生活比较富裕。方大曾用母亲给的7元钱买了一架相机。  1935年,方大曾从中法大学毕业,到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工作,后转任北平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发表作品时常常以小方署名。他常离家外出旅行,带着折叠式的相
期刊
〔希腊〕尤金妮娅·洛利 拼贴画  我曾渴望保持自我,  安靜,当这世界从不安静,  不是仲夏,而是第一朵花形成  之前的时刻,一切都还  没有过去的时刻——  不是仲夏,那令人陶醉的,  而是春末,草在花园边上  还没有长高,早郁金香  正要张开——  像一个孩子在门口盘旋,注视着其他人,  那些更早的,  一丛浓密的枝条,警觉于  其他的失败,公众的畏畏缩缩  用孩子对即将到来的能力的那种强烈自
期刊
杜甫写过很多首赠李白的诗,其中一首的两句:“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他写两个人的感情,一见倾心。在什么情况下杜甫跟李白一见倾心?  李白这个人很自负。大家都去参加科举考试,考三四次都考不上;有的人考到满头白发,才考上一个进士。李白不去考,他要等皇帝来请他,而他果然以诗才打动了皇帝。  李白天下闻名,所以他不用考试,皇帝就来请他了,而且亲自接见他,用很高的规格来招待他——给
期刊
晚风吹送着  在风里我听到一位小贩的叹息  一对情侣的欢笑  我听不到日子的逝去  人行天橋上走过更多的我  心藏疲倦,又携带希冀  霞光在眼里溢出来  像盐水,又像彩虹  我像一位送水工  在路灯下,扛着落日回家  (晓 枫摘自作家出版社《新的一天》一书)
期刊
“忙碌令我快乐”,真的吗  汉语的博大精深,从“忙”这个字就能体现。当我们说别人“忙”的时候,往往会积极化这个字的内涵,比如所谓的“大忙人”,言下之意是对方被很多人和事所需要;而当主语是自己时,“我很忙”又总传达着焦急、疲劳之类的负面情绪——这既是“忙”在语言层面的复杂性,也间接说明,忙碌的是自己还是别人,会影響到我们到底能不能客观看待这件事。  事实上,人类并不抗拒忙碌,尤其是主动忙碌。对当代人
期刊
苏炳添  2021年8月8日,东京奥运会正式落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以38枚金牌、32枚银牌和18枚铜牌圆满收官。除了优异成绩令国人振奋,奥运健儿多元的美丽也令人瞩目。有网友发文感叹,奥运会教人们摆脱了“贴满标签的审美观念”。  33个大项、339个小项,各种肤色和身材的运动员同场竞技,奥运会不仅没有传播身材焦虑,反而激励更多国人强身健体,践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号召。速度之美  北京时间
期刊
我们这代人,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观念,就是国家应该承担老百姓的生活福利,像医疗、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等。这个观念,一般被认为源自西方国家。其实在西方,福利制度是一种现代产物。一直到19世纪后期,德国时任首相俾斯麦才提出建立面向大众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后又经过一系列的发展,1942年,英国发布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才提出全面建设福利制度。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这套制度在西方运行才几十年,就产生了许
期刊
生命是闪耀的此刻,不是过程,就像芳香不需要道路一样。美是唯一的真实,当它到来时,一切都形同虚设。  我感觉最明澈的时候,我像成了空空的走廊,风吹过去,在另一边就产生了花朵和万物。  那是一个多好的晚上,云像鸟一样睡觉,夜深蓝深蓝。告别的时候天快亮了,高高的麦地有一层层清晖,像等待拉开的窗帘。鸟一声声叫,树一点点高,你不知道你有多美。  (楓林晚摘自河北教育出版社《顾城哲思录》一书,汪钰元图)
期刊
当善良变成一场秀  先说说作家斑马的真实经历。  斑马的同学A的母亲突患白血病,很不幸。但万幸的是,A的父母均有医保和退休金,她本人的收入也还可以,有房有车。  但是A的第一反应,不是带母亲做进一步检查,而是迅速在微信朋友圈求助,声泪俱下地讲述母女情深,恳请大家给她母亲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和A关系不错的同学立刻建了捐款群,有人带头,群里的同学立马争相发出慰问,陷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的氛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