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49-02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师为了使学生素质有所发展,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我将自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大家交流。
第一,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这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
“以史为鉴”,“读史明智”指出了历史学的现实指导作用和对个人、对民族、对人类的启示和帮助。李大钊认为,“立在过去的世界上,寻出来的新世界,是真的,实的,脚踏实地可以达到的”。他把历史比作“时”在人生世界上建筑起来的一座高楼,登之愈高,无限的未来世界才能被看得愈加清楚。史学对于人生修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史学能够陶炼人们尊疑、重据的科学态度。史学这种求真的态度“熏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以这种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这种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在教学中,各种生动的事例、名人、名言都可以用来告诉学生,在当今社会,对于一个国民,学习好历史,才能明理,才能懂得如何做人;对于一个民族,只有重视历史,她才具有高度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胸怀宽广,视野开阔,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这是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PPT、投影、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形象地重现历史原貌,让学生重温历史,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上《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插图《时局图》,在分析了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等多种手段,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后,向学生指出图上鹰、蛇、熊、狐狸等动物所指代的殖民侵略者,以及它们肆虐横行的地域范围,从而使学生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要善于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联系现实为了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如可联系现在的分裂国家言论,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中原与西藏、新疆的史实,通过全方位的历史学习,可以无可辩驳地指出台湾、西藏、新疆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利于学生认清台湾问题、藏独、疆独分裂分子的的实质,使学生觉得运用历史知识对解决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学生又怎能不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第三,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这是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
这里所谓创新,不是完全弃旧,而是要把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中学教学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的知识量可能在某些方面还要超出教师的水平,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认为教师不应该只是历史学科的“传声筒”,学生也不是被动的“录音机”,二者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提出的一些经个人思考或探索未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是完全相反的问题,这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应重视和保留学生这种探索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激活点,巧妙地、适时地利用课堂有利的条件和同伴学习、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解决学生个人思考中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如在学习“工业革命的作用”时,教材中对其进步的作用已十分明确,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工业革命就没有负面的作用吗?于是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同学们得出了较合理的答案。有的学生说,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先进的科技创造了先进的武器,展开了对外侵略和掠夺,造就了先进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世界格局;有的说,工业革命使部分人的价值观念走向了拜金主义;还有的说,由于工业革命和大机器的使用,使人类对资源开始进行掠夺性开发,会直接造成能源枯竭;类似的还有人认为,环境污染、社会阶级斗争严重等等。都是伴随着工业革命浪潮而来的负面问题。如此,学生们懂得了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既能掌握工业革命的进步作用,也能较好地关注其负面影响,对它们的评价也要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这样,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同学们慢慢就会理解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比较生硬的概念或理论,同时也在讨论中增加了对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其他学科来解释和说明问题也十分有效。例如,在学习“启蒙运动”时,很多学生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一运动与思想要以“启蒙”来命名,那么我们就可以介绍“启蒙”的英文单词“enlighten”,从字面上看,其意为“使……光明”,这样学生对启蒙运动反对黑暗(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追求光明(即追求自由、民主)的本质,就很容易把握了。另外,“文史结合”也是历史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再现历史现象,探讨历史规律,阐明历史概念,本身就离不开“文”。同时,文学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对人的道德、思想和审美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划段落、分层次、归纳大意、写出提纲和要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场景和情节等要素,再现历史的过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历史原因、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及历史文物,则采用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这样一来又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
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史学讲演、小组讨论、历史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利用情境教学法、多元思维教学法、串联知识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新思路和新空间,只要能启发学生自主独立思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给学生自由探讨和研究的空间,我们都可以大胆地采用。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们自身应抱着对社会、对民族、对学生终生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师为了使学生素质有所发展,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我将自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大家交流。
第一,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这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
“以史为鉴”,“读史明智”指出了历史学的现实指导作用和对个人、对民族、对人类的启示和帮助。李大钊认为,“立在过去的世界上,寻出来的新世界,是真的,实的,脚踏实地可以达到的”。他把历史比作“时”在人生世界上建筑起来的一座高楼,登之愈高,无限的未来世界才能被看得愈加清楚。史学对于人生修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史学能够陶炼人们尊疑、重据的科学态度。史学这种求真的态度“熏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以这种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这种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在教学中,各种生动的事例、名人、名言都可以用来告诉学生,在当今社会,对于一个国民,学习好历史,才能明理,才能懂得如何做人;对于一个民族,只有重视历史,她才具有高度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胸怀宽广,视野开阔,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这是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PPT、投影、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形象地重现历史原貌,让学生重温历史,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上《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插图《时局图》,在分析了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等多种手段,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后,向学生指出图上鹰、蛇、熊、狐狸等动物所指代的殖民侵略者,以及它们肆虐横行的地域范围,从而使学生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要善于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联系现实为了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如可联系现在的分裂国家言论,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中原与西藏、新疆的史实,通过全方位的历史学习,可以无可辩驳地指出台湾、西藏、新疆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利于学生认清台湾问题、藏独、疆独分裂分子的的实质,使学生觉得运用历史知识对解决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学生又怎能不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第三,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这是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
这里所谓创新,不是完全弃旧,而是要把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中学教学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的知识量可能在某些方面还要超出教师的水平,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认为教师不应该只是历史学科的“传声筒”,学生也不是被动的“录音机”,二者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提出的一些经个人思考或探索未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是完全相反的问题,这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应重视和保留学生这种探索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激活点,巧妙地、适时地利用课堂有利的条件和同伴学习、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解决学生个人思考中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如在学习“工业革命的作用”时,教材中对其进步的作用已十分明确,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工业革命就没有负面的作用吗?于是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同学们得出了较合理的答案。有的学生说,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先进的科技创造了先进的武器,展开了对外侵略和掠夺,造就了先进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世界格局;有的说,工业革命使部分人的价值观念走向了拜金主义;还有的说,由于工业革命和大机器的使用,使人类对资源开始进行掠夺性开发,会直接造成能源枯竭;类似的还有人认为,环境污染、社会阶级斗争严重等等。都是伴随着工业革命浪潮而来的负面问题。如此,学生们懂得了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既能掌握工业革命的进步作用,也能较好地关注其负面影响,对它们的评价也要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这样,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同学们慢慢就会理解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比较生硬的概念或理论,同时也在讨论中增加了对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其他学科来解释和说明问题也十分有效。例如,在学习“启蒙运动”时,很多学生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一运动与思想要以“启蒙”来命名,那么我们就可以介绍“启蒙”的英文单词“enlighten”,从字面上看,其意为“使……光明”,这样学生对启蒙运动反对黑暗(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追求光明(即追求自由、民主)的本质,就很容易把握了。另外,“文史结合”也是历史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再现历史现象,探讨历史规律,阐明历史概念,本身就离不开“文”。同时,文学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对人的道德、思想和审美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划段落、分层次、归纳大意、写出提纲和要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场景和情节等要素,再现历史的过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历史原因、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及历史文物,则采用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这样一来又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
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史学讲演、小组讨论、历史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利用情境教学法、多元思维教学法、串联知识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新思路和新空间,只要能启发学生自主独立思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给学生自由探讨和研究的空间,我们都可以大胆地采用。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们自身应抱着对社会、对民族、对学生终生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