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遗余力推广体育文化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a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平云先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体育文化推动者,是大埔体育会的创会会董之一,是一位充满活力、精力充沛的长者,是一名简单做人、踏实做事的无私奉献者。他三十年如一日,为大埔体育会不求回报、不遗余力地付出心血,培育了一大批体育健儿,参与把龙舟竞赛打造成一年一度的盛会,同时打造了渡海泳、十公里长跑等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准的赛事,极大地丰富了大埔居民的体育生活。同时他看重内心的富足与收获,对大埔有着很深的家乡情结,无怨无悔地做联接村民与政府间的“桥梁”。
  
  【人物简介】
  王平云先生,香港大埔原住民,1979年参与创办大埔体育会,三十年来为推广体育文化、培训体育人才而竭尽全力,担任大埔体育会副会长、大埔区龙舟竞赛委员会主席(2004-2007年)、六乡村公立学校校监、大埔区文艺协进会副主席、大埔六乡村公所副主席、大埔乡事委员会执行委员、大埔六乡金竹排新村代表、新界区体育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不求回报无私奉献
  
   王平云先生早早地踏上了为大埔居民做贡献的道路,是内心使然的驱使,是社会环境的造就,抑或是他自己所创造的机会?不管最初的原因是为何,重要的是他在这条路上,目标不偏不倚,热情丝毫未减,贡献与日俱增。
   1979年,是大埔居民在体育方面有重大进步的一年,因为王平云先生等一批热心人士在这一年里筹建了大埔体育会,为大埔居民提供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以及丰富的体育设施。1980年,大埔体育会正式注册为非牟利有限公司,旗下拥有李福林体育馆、赛马会、壁球中心等多个设施完善的场馆。其中李福林体育馆占地二千七百平方米,为综合性体育馆,近三十年来极受大埔居民的喜爱和欢迎。
   本着“推广体育文化、培育体育人才”的创会宗旨,大埔体育会举办了多个规模大、水平高、人数多的大众体育赛事,如每年十月份举办的渡海泳,经常能吸引几千人参加,成为爱好游泳者一展身手的绝佳机会;从2007年开始举行的十公里长跑比赛,是为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所举行的活动,也是香港市民生活中的一个盛大节日。同时,大埔体育会为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为香港培育更多的体育人才,发掘有潜质的运动员,增强香港体育的整体水平,一方面设置了多种体育训练课程,另一方面,致力着重推广幼儿基本体操、普及体操、精英体操及弹纲,为香港幼稚园小朋友及中小学生提供专业系统的训练。
   王平云先生在大埔体育会兢兢业业三十年,从最初的创会会董开始,担任过会里的司库、连续四届主席,至目前的副会长职务,种种职务是他为会务呕心沥血的象征。抱有一颗为体育奉献的心,他所服务的领域涉及多个体育相关组织,如由大埔体育会领头的大埔区龙舟竞赛委员会,并担任了2004—2007年大埔区龙舟竞赛委员会的主席,成功举办四届大埔区龙舟竞赛。
   2007年6月19日,在香港大埔区举办了“龙舟竞赛贺回归十周年”活动。当时的场面激动人心、蔚为壮观,竞赛选手们动作整齐、节奏分明、合作连城,只见百桨齐发、水珠飞溅,条条龙舟体态轻盈、神态悠美,而观看台也未曾闲着,呐喊声、助威者响成一片,热闹非凡。王平云先生表示:“十年来,香港市民增强了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今年将特别邀请内地龙舟队伍参加‘回归杯省港澳邀请赛’。”
   发展至今,大埔区龙舟竞赛的规模仅居于由香港政府承办的国际龙舟赛事之后,是香港民间举办的最大的龙舟竞赛活动。
   回顾过往,王平云先生感叹着说,“以前我们做得很艰难,什么都没有。不过现在有了大改观,我们组建了委员会和基金,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上了轨道。譬如建造龙舟,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基金来承担。”
   “目前,我们大埔体育会拥有许多资源和经验,能够在体育上进行投资,拥有举办大型活动以及持续培训的能力,这是目前相关社团所不能比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会更加积极地去做,不断地培训人才。”对于大埔体育会未来的发展,王平云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愿景,“希望能够举办更多的大型体育运动,使更多的香港市民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享受更多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构建桥梁沟通你我
  
   大埔的乡村,隐藏于繁华都市的背后,自然风光悠美,拥有天然的环境以及不少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大埔的村民,具有优良的传统,国家民族观念浓厚,村与村之间拥有团结祥和的氛围。
   王平云先生是其中爱国爱港爱乡的一份子,他与许多同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果,加强了区内居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社会的归属感。
   经村民的一致推荐,王平云先生担任六乡村公立学校校监、大埔区文艺协进会副主席、大埔六乡村公所副主席、大埔乡事委员会执行委员、大埔六乡金竹排新村代表等一系列职务,处理区内细碎繁锁但又紧系民生福祉的事务,忙碌在各个乡村之间。
   “村代表起着沟通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主要负责协调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和谐解决双方在环境、交通、城建、土地资源等多方面的问题,使其双方保持良好、畅通无阻的沟通。每当政府部门向村民征地时,村民们都非常紧张,这时就需要我们从中调解;同时我们村虽然只有八百多原住民,但其中有五百人移居国外,我们就要负责与这些人的联系;当政府有政策发布时,也会通过我们下发等等。”王平云先生介绍道。
   尽管身为村代表等职务都是义务劳动,但王平云先生工作起来都非常卖力,在他的脑海里,为村民服务的宗旨是不变的。正因为有着像王平云先生这样一群为各乡村甘为孺子牛的服务者,大埔区的发展势必会更加美好。
   目前,大埔区大厦林立、车水马龙,已慢慢地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闹市。然而在市中心的外围,各乡村仍然保存着传统的面貌,古木参天,祠堂庄严,宁静优雅,跟繁华大相径庭,和平共存。
  
   简单做人诚心做事
  
   一路铿锵前进的行程,都是王平云先生人生中的赞歌,做着服务大众的事,有着一颗简单磊落的心,其生命中强劲有力的声音,响彻他力所能及的区域。
   “大埔体育馆如今能有这样的规模,如渡海泳及十公里长跑成为新界甚至香港一年一度的大节目,而且龙舟赛由大埔体育会领头以来,目前几经发展,与元朗天后宝诞、长洲会景飘色合称为‘新界三大盛事’,拥有平静而深水的比赛场地、宽敞而舒适的观众看台、穿梭区内主要地点的交通配套。我觉得这是一个安慰,最起码是对整个社区的交待。”王平云先生细数起这些成就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往往在会里担任的职位越高,其所付出的就越多,面对三十年如一日的付出,王平云先生说出了使人敬佩的一番语言,“在大埔生活了这么多年,彼此都十分熟悉,为自己的家乡做事,就是在服务家乡人,这一点是应该的。但如果能把事做好,给大家带来方便和快乐,即使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我会非常开心,有成就感。特别是像我七十多岁的人,如果不去做事,生活会过得很颓废,没有乐趣。所以对于我来说,肩负责任去做一些对大家有益的事情,能使我的生活充满目标和活力,使我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衰老得慢一些。所以,我没有什么要求,多做一些无所谓,做人就是这么简单。”
   是的,王平云先生做人就是这么简单,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他三十年来付出的精华之处:多付出,少索取。就是这种孜孜不倦、忘我付出的背后,沉淀和铸就了大埔体育会的今日,使更多的人有了理想的体育场所和健康的娱乐节目。
   王平云先生,这样一位精力充沛的长者,其所坚持的是许多人不能坚持,其所信仰的是许多人所尊重的,其所做的是许多人所希冀的,其所拥有的是许多不曾有的,其所付出的也是许多人未曾想象的。
   大埔区体育会就如同他的舞台,成就了他的多彩人生。而他,使大埔体育会走向一个更高的高度。诚然,王平云先生一生中做成功了许多事,如果说他对自己最为满意的,那么其中之一即是:为推广体育文化不遗余力。
其他文献
刘中民先生一心为善,“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对于别人的苦难,他感同身受,他不仅是一位游泳健将,更是一位拯溺英雄、善心仁者。二十三岁,对于运动员来说,已经算是高龄了,而这个时候,他却刚开始跳进泳池,学起游泳来,五年之后,他二十八岁,此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位拯溺教练,到如今,在深水埗区的游泳场馆里,90%的救生员都是他的学生,拯溺工作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刘中民先生,香港拯溺
期刊
梁永强先生儒雅的外表下藏着刚毅,坚强地担当着生活的苦楚,在苦难的岸边,他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折成一只船,载着自己,渡过了苦难;他化苦难为彩虹,享受着人生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收获。当他在事业上达至一定的高度的时候,他改变了航向,驶往服务的一岸,最终将奉献当做了他的兴趣、他的信仰、他的第二份事业。他说:“能为社会做点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一句“奉献是快乐”,将他那份帮助人的热情无限地放大,也让他成为了
期刊
  
期刊
黄汉光先生,2008华人慈善(南方)盛典慈善精神奖获得者。1982年,开始关注慈善事业,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个人资助龙岗镇南约村建设,包括建学校、球场、筑桥、建路等,资助总额以现市值计达100万元。近年,在深圳龙岗城龙园公园捐巨资兴建罗汉塔,塔内之收益均用作慈善用途。30年来,他已经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良多。他一直坚信:公益慈善事业是值得用心去做的事,也是他一生都会坚持的事。    【人物简介】黄
期刊
胡晓明先生是一位在事业上颇有建树的成功人士。早年,他与父、弟在商场组成“铁三角”,“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一起创业,立业,展宏图,成就了菱电发展有限公司的辉煌。如今,他已经是集团主席,独当一面继续带领公司扬帆商海,以诚为本的信条、低调行事的作风,努力创造新的辉煌。  同时,他还是一位仁心厚爱、躬行善事的奉献者。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无论是教育,还是体育,无论是普通社团工作,还是参政议政,无不彰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10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十三周年的好日子。香港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欢腾的鼓点,腾飞的舞龙,如林的彩旗,浓浓地渲染着港人节庆的喜悦。  是日,天公作美,丽日晴空,各项庆祝活动顺利进行。而一周前,香港立法会对2012年政改方案进行辩论表决时,乃连日风雨大作。在港人的期盼中,政改方案终获通过,香港政制扬帆起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当天表示,这是庆祝香港回归十三周年的一份
期刊
李碧仪小姐是一位热心真诚的人,踏出校门之后的她并没有直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而是投身到社区的服务中,走上了一条参政议政,关注社区发展,服务民众的道路。在社区里,她谦虚、热诚,她勤恳、实干,在她心中,年轻人应当多些承担,多些责任感,不必太计较付出和得失,她热情投入,热心付出,收获的是满心的喜悦和人们的赞许。    【人物简介】  【李碧仪小姐,香港湾仔区议会议员,同时担任湾仔区议会社区建设委员会副主席
期刊
龚树根先生是一名德艺双馨的医者,乐善好施,悬壶济世,所管理的参茸行和长春阁是澳门中医药之典范,成为弘扬国粹的一面旗帜;同时,他也是一位正义凛然的办报人,“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 多年来所主持的《正报》服务澳门各界,成为当地新闻界不可忽视的一股思潮;另外,他更是一位爱国爱澳的赤诚的社会奉献者和服务者,拥护祖国统一、热心社会公益、捐建林则徐纪念馆等爱国善举,让人赞叹不已!    【龚树根先生,祖籍
期刊
容启泰先生,是香港专家型、服务型的IT行业的领导者,在IT方面拥有37年工作经验;是大力推动香港信息科技业发展成员中的先锋。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香港生产促进局服务了27年。  他,淡定儒雅、谈吐不凡、热情透明,看似严肃却充满仁爱,他为香港信息科技界之可持续发展悉力以赴,为加强香港与内地及国际信息科技界联繋,为香港及国家IT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人物简介】  容启泰先生,中文大学理学士
期刊
刘志宏博士是香港资深的专业注册工程师,他是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四间著名大学的客席教授或兼任教授,是一位肩担社会责任的社会服务者。他是一座桥梁,搭建在政府与居民之间,为居民尽心尽力;他是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于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已达十年,播得桃李满天下。    【刘志宏博士,太平绅士,刘志宏建筑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英国伦敦大学土力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