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基础教育课程之一,是学校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围绕体态律动为主的课堂有效性进行分析,以实际案例为指导,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并對实施此教学法的教师提出要求,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以良好情绪投入教学中,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更好地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音乐 体态律动 运用
瑞士音乐家、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是瑞士作曲家、20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创始人。他的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因为独创性和科学性,早已被人们公认为是非常有效的音乐教育手段,并成为独立的学习领域。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的“一支粉笔,三尺讲堂,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并且以欣赏课和歌唱课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将体态律动融入音乐教育当中,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结合世界著名教学体系对课堂进行创新,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相互合作互动式的课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情绪的起伏,做有韵律的动作,调动身体各部分的感官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用这样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加强了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就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当中的体态律动发展及演变等方面进行论述,就课堂体态律动实践做了简要的描述,提出很多教师教学经验方面的建议,促使其理论体系的完善。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简介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起源
1892年,达尔克罗兹担任音乐学院的音乐课程教学时发现学生经过练习可以有着很高的演奏技巧和技术,但是却无法很好地感受和体现音乐的美感。一些学生对音乐中节奏的理解仅仅是一种死板的机械反应,感受不到节奏的流动感和表现力,没有灵动性,这些现象让他逐渐意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并尝试创造了一种通过各式的体态律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快慢、强弱等。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脱离了以往传统死板的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他的方法能提升学生的感受力,有助于他们自然地表达音乐中所抒发的感情,整个过程既生动有趣,又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在国内的发展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体系建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他的教育思想理念对其他许多教育思想理念及改革方向都有着很深的影响。目前,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体系都在学习实践着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教育者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推进这一教学体系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它,使得这一教学体系的教育理念、方法及应用不断地向前发展。
达尔克罗兹的理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目前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得到了许多音乐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认可,在教育的其他领域中,也可以看到该体系思想的运用。1986年,德赖维尔编著、高建进翻译《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入门》的这本书,是中国引入体态律动理论的开端,1999年,杨丽梅、蔡觉民编写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入门》,详细地讲解了该理论体系,举出了大量实践的例子来证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理论的有效性。在国内有不少书籍和文章介绍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法,如李德隆编著的《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吴跃跃主编的《新版音乐教学论》,黄晓明主编的《音乐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研究》;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中等师范音乐教材编委会编的《小学音乐教学法》等。这些书籍都介绍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内容和方法、音乐教育思想、教学法的形成等。
现如今,我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对该理论体系的实际运用总结出一套新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根据不同地域及学情进行各种探索实践,在各个领域各方面教育中都展现出了不错的成果。
(三)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的教学目标与相互关系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分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活动三个部分,其中,体态律动是核心,这三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关系。
体态律动的教学目标首先是发展身体对力度变化、对时间、空间细微变化的领悟和表现能力,然后再是在节奏运动中的集中注意能力、分析能力和即兴的表演能力。视唱练耳的教学目标是将体态律动应用于听音和视唱教学,在身体节奏感和节奏听觉的基础上获得各种能力。即兴创作音乐活动的目标是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把体态律动、视唱练耳中获得的音乐能力应用于各种学习内容中去。
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的音乐活动具有相互渗透的关系。聆听音乐时,用身体律动去感受和再现音乐中的速度、节奏型、节拍、时值、力度、旋律线、音区变化等,并对所听到的音乐加上即兴的肢体动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感情地表现出来。在节奏运动中,渗透着音乐听觉和即兴能力的发展,使音乐的音响即兴地转化为身体运动的音乐意识和行为的发展。视唱练耳和即兴创作是体态律动的外延和补充,许多练习伴随着一种律动形态,有些即兴创作本身就属于一种律动形态。
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案例
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与身体律动之间存在着相对应的表现要素,根据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各种律动都可以用来感受和表现音乐,并能够创造出许许多多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同的音乐,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呈现。
(一)运用指令律动,组织音乐教学
教师通过弹奏乐器演奏不同类型的音乐片段,教师用视唱练耳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分辨各种音乐片段,根据音乐的高低、时值、节奏快慢、间断、连贯等形式引导学生用肢体表达出来感受到的音乐情绪。比如,教师可以弹奏一段行进为上行的旋律或者琶音,引导学生理解教师的音乐律动指令,并展现出从坐在地上到站起来这样的一个过程。相反,同样一组从上到下的级进旋律或琶音也可以引导学生呈现从站起来到坐下去这样的过程。学生在一开始的时候,对这样的旋律会表现得很不熟练,但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一听到这样的旋律,身体就会自然而然地根据音乐指令做出相应的律动。在课堂中长期使用律动音乐,不仅能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而且还能使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而有序。 (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组织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活动
由于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情绪特征不断发展,因此,通过音乐表演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可以选择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乐曲来进行律动教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要选择一些富有创造性并有鲜明特点的律动来进行教学。
(三)运用节奏、音乐律动,优化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尤其是小学课堂教学当中,歌曲节奏与身体节奏的律动同时在音乐与教学当中得到运用。比如在低学段学生中,教师喊了很久的“请安静”都不如一句“123坐坐好”有用。
欣赏课《糖果仙子舞曲》中,教师先用说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这首音乐的背景,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然后聆听音乐,并在引子部分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像猫一样静悄悄地走路,并跟着音乐的强弱调整步伐。在对第一段音乐的理解中,教师引导学生用从高到低的身体律动表现这一段音乐中钢片琴到单簧管从高到低的音色变化;在第二段音乐中,学生用跳跃的动作、拍击板凳的声音,或者突然拉纸的声音表现乐曲中出现的重音。
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效果和有效应用的建议
(一)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效果
1.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增添音乐美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创造性融入审美教育过程中并且将“审美”当作音乐教学的中心点。经过多次的课堂实练,使用乐器或身边的物品表现各种声音并在音乐课堂中加入律动这一类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用各种乐器表现声音的高低、强弱及音色,并用带有节奏的身体动作来表述对音乐的感受。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教导学生,通过律动引发学生情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内容之丰富,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肢体动作准确地表现出来。
2.简化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律动教学法是把音乐的复杂理论知识简单化分解,教学形式从传统式教学转变成新式教学,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多样化。音乐理论知识的讲授往往理论性内容偏多,如果将音乐教学当中比较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采用律动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让学生在快乐当中学习音乐知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3.具有趣味性,利于提升课堂效率
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律动教学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注意力,大大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比较短,容易对学习产生烦躁、焦虑的心态。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大提升了教学课堂效率,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同时也增强了老师的亲和力,有效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二)体态律动教学的建议
1.设计合理的律动教学,提高音乐的审美体验
体态律动强调的是学生用肢体运动或姿态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肢体节奏感及听觉的节奏感。教师在进行律动活动方案设计时,要注意体态律动应从音乐自身特点出发,设计的肢体动作要与音乐有相应的联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音乐与律动动作之间的协调性。
2.提升学生专注力,有的放矢进行律动教学
由于小学生兴趣广泛,性格活泼,但他们专注力不持久,所以律动教学活动要以小学生性格特点为抓手,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活泼生动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专注力及音乐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学习中感受和了解音乐,引导学生在律动中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再引入相关理论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律动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保持良好的情绪,饱满的热情和激情,适时地为学生做出示范,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审美和乐感。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音乐环节,并将律动动作设计表现得更加规范合理,引导学生增强创新能力,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在实践中探索,力求取得完美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 体态律动 运用
瑞士音乐家、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是瑞士作曲家、20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创始人。他的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因为独创性和科学性,早已被人们公认为是非常有效的音乐教育手段,并成为独立的学习领域。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的“一支粉笔,三尺讲堂,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并且以欣赏课和歌唱课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将体态律动融入音乐教育当中,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结合世界著名教学体系对课堂进行创新,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相互合作互动式的课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情绪的起伏,做有韵律的动作,调动身体各部分的感官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用这样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加强了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就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当中的体态律动发展及演变等方面进行论述,就课堂体态律动实践做了简要的描述,提出很多教师教学经验方面的建议,促使其理论体系的完善。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简介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起源
1892年,达尔克罗兹担任音乐学院的音乐课程教学时发现学生经过练习可以有着很高的演奏技巧和技术,但是却无法很好地感受和体现音乐的美感。一些学生对音乐中节奏的理解仅仅是一种死板的机械反应,感受不到节奏的流动感和表现力,没有灵动性,这些现象让他逐渐意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并尝试创造了一种通过各式的体态律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快慢、强弱等。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脱离了以往传统死板的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他的方法能提升学生的感受力,有助于他们自然地表达音乐中所抒发的感情,整个过程既生动有趣,又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在国内的发展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体系建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他的教育思想理念对其他许多教育思想理念及改革方向都有着很深的影响。目前,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体系都在学习实践着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教育者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推进这一教学体系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它,使得这一教学体系的教育理念、方法及应用不断地向前发展。
达尔克罗兹的理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目前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得到了许多音乐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认可,在教育的其他领域中,也可以看到该体系思想的运用。1986年,德赖维尔编著、高建进翻译《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入门》的这本书,是中国引入体态律动理论的开端,1999年,杨丽梅、蔡觉民编写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入门》,详细地讲解了该理论体系,举出了大量实践的例子来证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理论的有效性。在国内有不少书籍和文章介绍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法,如李德隆编著的《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吴跃跃主编的《新版音乐教学论》,黄晓明主编的《音乐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研究》;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中等师范音乐教材编委会编的《小学音乐教学法》等。这些书籍都介绍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内容和方法、音乐教育思想、教学法的形成等。
现如今,我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对该理论体系的实际运用总结出一套新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根据不同地域及学情进行各种探索实践,在各个领域各方面教育中都展现出了不错的成果。
(三)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的教学目标与相互关系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分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活动三个部分,其中,体态律动是核心,这三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关系。
体态律动的教学目标首先是发展身体对力度变化、对时间、空间细微变化的领悟和表现能力,然后再是在节奏运动中的集中注意能力、分析能力和即兴的表演能力。视唱练耳的教学目标是将体态律动应用于听音和视唱教学,在身体节奏感和节奏听觉的基础上获得各种能力。即兴创作音乐活动的目标是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把体态律动、视唱练耳中获得的音乐能力应用于各种学习内容中去。
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的音乐活动具有相互渗透的关系。聆听音乐时,用身体律动去感受和再现音乐中的速度、节奏型、节拍、时值、力度、旋律线、音区变化等,并对所听到的音乐加上即兴的肢体动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感情地表现出来。在节奏运动中,渗透着音乐听觉和即兴能力的发展,使音乐的音响即兴地转化为身体运动的音乐意识和行为的发展。视唱练耳和即兴创作是体态律动的外延和补充,许多练习伴随着一种律动形态,有些即兴创作本身就属于一种律动形态。
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案例
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与身体律动之间存在着相对应的表现要素,根据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各种律动都可以用来感受和表现音乐,并能够创造出许许多多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同的音乐,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呈现。
(一)运用指令律动,组织音乐教学
教师通过弹奏乐器演奏不同类型的音乐片段,教师用视唱练耳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分辨各种音乐片段,根据音乐的高低、时值、节奏快慢、间断、连贯等形式引导学生用肢体表达出来感受到的音乐情绪。比如,教师可以弹奏一段行进为上行的旋律或者琶音,引导学生理解教师的音乐律动指令,并展现出从坐在地上到站起来这样的一个过程。相反,同样一组从上到下的级进旋律或琶音也可以引导学生呈现从站起来到坐下去这样的过程。学生在一开始的时候,对这样的旋律会表现得很不熟练,但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一听到这样的旋律,身体就会自然而然地根据音乐指令做出相应的律动。在课堂中长期使用律动音乐,不仅能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而且还能使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而有序。 (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组织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活动
由于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情绪特征不断发展,因此,通过音乐表演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可以选择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乐曲来进行律动教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要选择一些富有创造性并有鲜明特点的律动来进行教学。
(三)运用节奏、音乐律动,优化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尤其是小学课堂教学当中,歌曲节奏与身体节奏的律动同时在音乐与教学当中得到运用。比如在低学段学生中,教师喊了很久的“请安静”都不如一句“123坐坐好”有用。
欣赏课《糖果仙子舞曲》中,教师先用说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这首音乐的背景,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然后聆听音乐,并在引子部分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像猫一样静悄悄地走路,并跟着音乐的强弱调整步伐。在对第一段音乐的理解中,教师引导学生用从高到低的身体律动表现这一段音乐中钢片琴到单簧管从高到低的音色变化;在第二段音乐中,学生用跳跃的动作、拍击板凳的声音,或者突然拉纸的声音表现乐曲中出现的重音。
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效果和有效应用的建议
(一)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效果
1.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增添音乐美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创造性融入审美教育过程中并且将“审美”当作音乐教学的中心点。经过多次的课堂实练,使用乐器或身边的物品表现各种声音并在音乐课堂中加入律动这一类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用各种乐器表现声音的高低、强弱及音色,并用带有节奏的身体动作来表述对音乐的感受。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教导学生,通过律动引发学生情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内容之丰富,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肢体动作准确地表现出来。
2.简化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律动教学法是把音乐的复杂理论知识简单化分解,教学形式从传统式教学转变成新式教学,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多样化。音乐理论知识的讲授往往理论性内容偏多,如果将音乐教学当中比较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采用律动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让学生在快乐当中学习音乐知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3.具有趣味性,利于提升课堂效率
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律动教学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注意力,大大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比较短,容易对学习产生烦躁、焦虑的心态。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大提升了教学课堂效率,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同时也增强了老师的亲和力,有效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二)体态律动教学的建议
1.设计合理的律动教学,提高音乐的审美体验
体态律动强调的是学生用肢体运动或姿态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肢体节奏感及听觉的节奏感。教师在进行律动活动方案设计时,要注意体态律动应从音乐自身特点出发,设计的肢体动作要与音乐有相应的联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音乐与律动动作之间的协调性。
2.提升学生专注力,有的放矢进行律动教学
由于小学生兴趣广泛,性格活泼,但他们专注力不持久,所以律动教学活动要以小学生性格特点为抓手,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活泼生动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专注力及音乐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学习中感受和了解音乐,引导学生在律动中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再引入相关理论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律动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保持良好的情绪,饱满的热情和激情,适时地为学生做出示范,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审美和乐感。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音乐环节,并将律动动作设计表现得更加规范合理,引导学生增强创新能力,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在实践中探索,力求取得完美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