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判词中的丫鬟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晴雯与袭人是《红楼梦》中两个非常特殊的人物。她们虽然身份低微,但作为贾宝玉的大丫鬟,书中的许多情节都与她们有关。通过阅读她们的判词,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两位人物的情感态度,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判词 晴雯 袭人 《紅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中塑造了大量经典的人物,在这些经典人物中,晴雯与袭人是最为特殊的人物。她们虽出身低微,但在小说第五回中有她们的判词。
  判词的作用很大,可以介绍人物形象,交代情节,也可以暗示人物的命运结局。在《红楼梦》中,凡是有判词全文的女子均是小说中较为重要的女子。作为丫鬟的晴雯与袭人也有判词的全文,足以显示出两人在书中的地位。阅读两人的判词,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两位人物的情感态度,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晴雯与袭人的判词都在金陵十二钗的又副册中,是小说第五回最早出现的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羨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袭人判词)
  细读两人的判词内容,除了了解到两人的外貌特征、身份地位、性格品质外,我对判词有了更多的思考,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风流灵巧”是形容一个人聪明美丽,心灵手巧。具有这一特点的人本应该是招人喜欢的,但晴雯的判词中却为什么写到“招人怨”呢?
  第二,晴雯的判词中写道:“寿夭多因毁谤生。”谁要毁谤晴雯?为什么要毁谤晴雯?
  第三,“温柔和顺”与“似桂如兰”都是褒义词,都是形容美好的性格与品质。但为什么在袭人的判词中会在这两个词前用“枉自”“空云”这样带有否定含义的词语?从中可以体现作者怎样的创作意图?
  第四,晴雯与袭人的判词中都提到了公子,一个是“公子空牵念”,一个是“公子无缘”,这是为什么呢?
  要解决这四个问题,就必须将晴雯与袭人的形象特征与性格特点分析清楚,在书中的情节中寻找线索。
  语言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两人的对话也最容易体现说话双方对彼此的态度。小说中,晴雯与袭人分别与王夫人有过一次对话。小说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袭人主动找王夫人谈话。小说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前,王夫人找晴雯谈过一次话。这两次对话非常精彩,也将晴雯与袭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了出来。
  “二爷是太太养的,岂不心疼?便是我们做下人的,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造化了。要这样起来,连平安都不能了!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偏偏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总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住就好了。”王夫人听了大吃一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连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王夫人听了这话……正触了金钏儿之事,心下越发感爱袭人不尽,忙笑着:“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着这样周全!……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我自然不辜负你。”(第三十四回)a
  王夫人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宝玉今日可好些?”晴雯一听便知有人暗算了他,便说:“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起,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我原是跟老太太的人。因老太太说园里空大人少,宝玉害怕,所以拨了我去外间屋里上夜,不过看屋子。我原回过我笨,不能服侍。老太太骂了我,说:‘又不叫你管他的事,要伶俐的作什么。’我听了这话才去的。不过十天半个月之内,宝玉闷了大家顽一会子就散了。至于宝玉饮食起坐,上一层有老奶奶老妈妈们,下一层又有袭人麝月秋纹几个人。我闲着还要作老太太屋里的针线,所以宝玉的事不曾留心。太太既怪,从此后我留心就是了。”(第七十四回)b
  细读这两段对话,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两人态度的不同。袭人说话更加温和,她完全是站在王夫人的立场上,说王夫人所想之话,处处为王夫人着想。袭人与王夫人对话中出现最多的称呼词是“太太”,这是非常典型的主仆之间的对话。反观晴雯,她的对话中出现的称呼语都是“老太太”。老太太是贾母,是王夫人的婆婆,算是王夫人的上级。晴雯似乎是想用王夫人的领导来向王夫人施压,看上去像对王夫人满不在乎。他们之间的对话不像是主仆之间的对话,倒像是两位地位相当的人之间的对话。
  从两段对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袭人的性格正如她判词中写到的“温柔和顺”,晴雯的性格则有些孤傲不驯。在抄检大观园时,两人的表现也不同:袭人“自己先出来打开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检”;晴雯则“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袭人遵守统治者的要求,积极配合,甚至逆来顺受。她的性格温柔和顺,恭敬从命,正如判词中“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叙述。而晴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不满,向贾府统治者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正是她判词“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真实写照。晴雯孤傲不驯,锋芒毕现,虽是丫鬟,却自命不凡。
  不同的性格会导致不同的为人处世之道,进而会影响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再回到上面的两段对话,我们发现晴雯与袭人在与王夫人对话时体现出来的态度,也影响了王夫人对她们的态度。
  面对处处为自己着想的袭人,王夫人的动作和语言就表现出她的态度:“忙拉了袭人的手”“我的儿”“我自然不辜负你”,这些动作和语言足以表现出王夫人对袭人的态度是非常信任的。王夫人对袭人有着很高的评价:“你们那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比我的宝玉强十倍!宝玉果然是有造化的,能够得他长长远远的服侍一辈子,也就罢了!”不仅是王夫人,贾府上上下下对袭人的评价都很高。薛姨妈就评价袭人“行事大方,刚硬要强”,林黛玉戏称袭人为“好嫂子”。大观园中的小丫鬟顽皮,有不服别人的,但没有听说过有不服袭人的。可见袭人在贾府广受欢迎。   同样是丫鬟,晴雯就与袭人不同。在同王夫人的对话中,我们明显感受到王夫人对晴雯的仇视:“冷笑”“轻狂的样子”“揭你的皮”,这些词语完全表现了王夫人对晴雯的态度是厌恶。王夫人曾这样评价晴雯:“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丫头。我心里很看不上那个轻狂样子。”水蛇腰、削肩膀本是漂亮的,但王夫人看到的却是轻狂,这也就不难理解晴雯判词中“风流灵巧”却“招人怨”的原因了。
  袭人在贾府广受欢迎,而晴雯在贾府因为常常会骂小丫头,人缘不是很好。两人判词中都提到的公子贾宝玉,对待两个人的态度和评价是否与众人都一样呢?
  贾宝玉的一段话暴露了他对于两人的真实态度。在小说第七十七回,当晴雯抱病被逐出大观园后,贾宝玉对袭人说过这样一段话:“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这段话很耐人寻味。贾宝玉说这段话的口气绝不是开玩笑的语气,而应该是质问的语气。与贾宝玉关系最密切的丫鬟便是袭人、晴雯、麝月、秋纹四人,现在唯独晴雯被赶走了,贾宝玉肯定会怀疑。王夫人不喜欢晴雯,所以要赶她走,但王夫人不常去怡红院,却知道晴雯许多不好的地方。王夫人是怎么知道的呢?那一定是有人告密了。贾宝玉不敢问王夫人,只能质疑自己的丫鬟。贾宝玉在晴雯去世后创作的《芙蓉女儿诔》则更进一步表现出他的态度。
  《芙蓉女儿诔》是《红楼梦》中最长的一篇文章,极力赞扬了晴雯,从品质、心地、才智、容貌等角度形容了晴雯的美好:“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娣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惠德。”同样在《芙蓉女儿诔》中,贾宝玉借物喻人,表达了自己的怨愤:“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茝兰竟被芟鉏。”
  在贾宝玉心中,晴雯是美好的象征。晴雯去世,贾宝玉只能留下《芙蓉女儿诔》表达自己的情感,晴雯判词中的“多情公子空牵念”便是指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从各个角度歌颂了晴雯,赞美了晴雯。晴雯的个性觉醒与反抗意识是一种勇敢的、正义的精神诉求,不仅有着难能可贵的悲壮,更兼具超越封建时代的前卫的精神内涵。c贾宝玉对此非常赞赏,认同晴雯的这些做法,视晴雯为自己的知己。晴雯臨终前,贾宝玉不顾自己的身份,来到晴雯家探望她,足见贾宝玉对晴雯的态度。但贾宝玉在文章中厌恶的人是谁呢?贾宝玉质疑过袭人,袭人的判词中也有“公子无缘”,那么贾宝玉厌恶的人会是袭人吗?毁谤晴雯的那个人会是袭人吗?
  小说虽未明写,但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还是暗示了答案。
  袭人与晴雯的人生遭际大致相似:两人幼年时家庭都不富裕,自小来到贾府做丫鬟。她们二人都出身低贱,身世坎坷。最初她们都是贾母房中的大丫鬟,后来一起被贾母安排到贾宝玉的房中照顾贾宝玉的起居。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生活了很多年,按常理两人关系应该是很好的,但在晴雯遭受屈枉之灾,被逐出大观园时,袭人并无恻隐之心。在王夫人驱逐病中的晴雯时,她一声不吭,见死不救;连宝玉对晴雯的一点念想,她也存心搅和。d她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为什么袭人不为晴雯求情呢?小说第七十七回袭人的一句话直接反映了她内心的真实想法。
  晴雯死后,怡红院的半棵海棠树死了,贾宝玉觉得海棠树的死与晴雯的死一定有联系。袭人知道后很不开心,她说:“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了。”袭人的这句话把她的心思完全表露了出来。从袭人的话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她认为晴雯抢了她怡红院第一丫鬟的地位,使她在贾宝玉心目中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她必须捍卫自己的地位,对于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她要不留情面地打压。
  这一回不仅将袭人真实的想法表现了出来,更将一个真实的袭人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时的袭人已经不是那个人人称赞的袭人,而是一个尖酸刻薄、心机很重的袭人。贾宝玉与袭人朝夕相处,对袭人有着最全面的认识与了解,贾宝玉的质疑更能说明他对袭人的真实态度。贾宝玉看到表面上“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袭人背后真实的样子,自然会在精神上疏远袭人,袭人自然也就“与公子无缘”了。
  袭人与晴雯是《红楼梦》中两个具有独特性的人物形象,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富有光彩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她们判词中关键词句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对这两个人物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更可以串联出整本书的故事情节,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思想情感,进而对《红楼梦》这本书有更加全面的分析与鉴赏。
  a 胡文彬:《胡文彬谈红楼》,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页。
  b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27页。
  cd 李希凡、李萌:《〈红楼梦〉人物论》,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版,第337页,第379页。
  参考文献:
  [1] 何永康,沈新林.红楼梦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2] 胡文彬.胡文彬谈红楼[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3] 李希凡,李萌.《红楼梦》人物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7.
  作 者: 吴圣哲,文学学士,南京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学语文教学。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
其他文献
摘 要:《女勇士》是美籍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讲述了从母亲那里听来的家族历史和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具有强烈的神话色彩和个人特色。这部回忆录体现了作者非常规的人格特征。本文从卡伦·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出发,借助心理学对其进行跨学科研究,分析了这部作品中展现的汤亭亭的神经症人格表征,包括理想化意象、攻击型人格以及作者的身份焦虑。并探究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从而深入理解以汤亭亭为代表的二代美籍华裔群体的内
期刊
摘 要:李斯的《谏逐客书》被认为是秦一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公认的古代公文的典范之作。李斯正是凭借此文使秦王收回逐客令,更是挽救了自己的仕途。关于秦王逐客的起因、客之何人等问题则是众说纷纭。本文根据《史记》等文献记载,推断出秦王逐客的实际目的是为了针对吕不韦势力,而李斯上书的直接目的则是表示对秦王的忠心,获取秦王的信任。  关键词:《谏逐客书》 李斯 吕不韦 客卿  正如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所
期刊
摘 要:鲁迅小说与中学生的“时代隔膜”一直存在,教学中“言鲁迅必反封建”的狭隘化主题解读,致使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主题的深刻性、文本的时代性被忽视。教师应跳出固化模式,深挖文本,以全新的教学预期走向鲁迅小说。本文从浙江语文名师刘春文《孔乙己》教例出发,从文本解读的视角对鲁迅小说教学要点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鲁迅小说教学 《孔乙己》 精神批判 人性关怀  《孔乙己》作为鲁迅小说的典型代表,多次入
期刊
摘 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具有乐观自信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乘一艘孤帆在茫茫海洋上勇敢拼搏,坚持着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这一人物特征很好地体现了积极人格特质。积极人格(Positive Personality)是积极心理学建立的基础,有助于个体在困境中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从三种重要的积极人格特质入手,对老渔民圣地亚哥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在挖掘圣地亚哥的乐观、坚强
期刊
摘 要:网络剧《庆余年》以“穿越”为引使古今碰撞又辅之以科幻色彩,吸引大众眼球。王建疆教授基于中国社会现实提出的别现代理论,将前现代、现代以及后现代杂糅的社会现实而呈现出的社会现状理论概括为“别现代”。《庆余年》因穿越要素在书中世界构成了鲜明的别现代的社会奇观,在时空的具体呈现上尤为明显。本文以时间空间化理论去探析网络剧《庆余年》中的别现代社会现象,以期能够进一步揭示时间空间化对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
期刊
摘 要:解构主义策略在卡勒的思想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从其理论的两次转向对美国文论界批评方法的影响以及对法国理论传播与接受的背景分析入手,围绕卡勒如何将德里达等人的理论转化成一种阅读策略为中心,深入分析与总结了卡勒理论架构中对“结构”与“解构”关系处理的独到之处,以及解构主义策略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乔纳森·卡勒 新批评 结构 解构 女性读者  乔纳森·戴特·卡勒(Jonatha
期刊
摘 要:语言是人类表情达意、书写、交流的工具。从西方索绪尔发起的语言学革命开始,语言就拥有自己的一套独立的体系,语言与思的关系再也不是传统的思维决定语言,反而是它决定着思维的边界。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除去语言内部演变的规律因素,它也常常受到外力影响而发生不合理的演变,如语言污染。本文将用以第三帝国和现代大众媒体为例,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角度去分析语言污染何以形成,何以规训着人的思维。  关键词:语
期刊
摘 要:耶律楚材是契丹遗民,蒙元时期著名诗人、政治家。其人曾扈从成吉思汗西征,西域途中所领略的山川奇景与异俗民风,为其创作西域诗歌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纵观整个蒙元时期的诗作,楚材的西域诗无疑应属这个时期的重要文献。而其中的14首茶诗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楚材在西域的茶事生活,从中窥见这位蒙元重臣的创作心境,以及茶诗对丝路文化传播的些许影响,进一步印证了中原和西域基于“丝绸之路”的相通交往与文化交流史。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反乌托邦文学作为主流文学中的异数存在,是兼有自身特殊的美学气质和揭示人类生存处境作用的文学体裁和流派。在20世纪文坛,乔治·奥威尔以其被誉为“反乌托邦文学三部曲”之一的著作《1984》享誉世界。而我国反乌托邦文学起步相较英美国家稍晚,王小波是国内该类型文学发展至高峰的代表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白银时代》。他曾在作品里屡次提到其小说写作深受乔治·奥威尔的影响,故造成部分读者和评论家长
期刊
摘 要:作为日本五山文学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雪村友梅一直备受关注,他在元漂泊二十多年的特殊经历对其佛法的精进和汉诗集的创作都有显著的影响。因其足迹包含了大半个元朝的山水,所以《岷峨集》中所呈现的中国风景颇多,这也是他的作品区别于其他五山文学作品的最突出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基于《岷峨集》中包含中国风景的汉诗的研究,了解一个漂泊异域的禅僧笔下的中国风景,试图对雪村友梅在元时期的历程与思想获得更深的认识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