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二代留美新闻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使是格罗顿那种斯巴达式的困乏环境,也很难不惯坏孩子,并不足以保证统治阶层的素质。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上流社会的子弟和下层的穷孩子有同等的竞争机会。这就导致了常青藤等一流大学的不断开放,使美国的高等教育长期雄踞于世。洛克菲勒、肯尼迪等一系列大家族。也能历久不衰,通过不断地服务于社会,不断地赢得在公众中的地位。
  对于中国人来说,富二代早就不新鲜了。富二代留美,也算不上新闻。但是,大多数美国人显然没有见过这番世面。《纽约时报》5月13日刊出一篇报道《为寻求上大学的优势,中国学生来得早了》,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富二代到纽约上私立高中的情况。对于熟悉中国的人来说,里面的一切并没有什么超出想象的地方。但是,留学能够走到如此离谱的程度,即使是意料之中,也还是让你击节惊叹!
  根据国土安全部的签证信息,2012年纽约市有638位读高中的中国学生,五年前则仅有114位。《纽约时报》的报道,则集中于一所学校——莱芒曼哈顿预科学校(Le man Manhattan Preparatory School)。这所学校,两年前还叫克莱蒙德预科学校(claremont Preparatory Academy),后来被国际连锁寄宿学校梅里塔斯(Meitas)收购。一般而言,你不会把孩子交给那些被卖来卖去的学校。看看常青藤,看看美国一流的寄宿学校,你什么时候听说这些学校被转卖过?
  被世人追捧的美国私立学校,不管是大学还是寄宿高中,都是非赢利性的:大量依靠校友捐赠,学生的学费往往难以支付培养成本。赢利性的学校,顾名思义,其终极目标是赚钱,不是教育。最近几年,赢利学校在美国名声不佳,被国会调查。更何况,学校频频在市场上交易,往往意味着其经营上的问题。这本身就不是个好兆头。
  然而,在这所莱芒,目前中国学生人数达27位,占据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另有10位从其他国家来的国际学生。也就是说,外国学生的比例接近30%。这就是这些国际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纽约时报》特别指出,如今一些招生不足、财政困难的学校,特别积极寻求国际学生,乃至为了谋取人家的全额学费而网开一面,接受英语程度过低的学生。在莱芒寄宿,一年的标价高达6.8万美元。
  一个如此昂贵的学校,何以能受中国家长的青睐?因为这所学校有着富贵的包装。学生们住的地方是曼哈顿中心,在Tiffany&Company的楼上,过马路就是Trump办公楼。孩子们的宿舍属于豪宅型公寓,配有大理石卫生间,并且有服务人员提供24小时服务。到华尔街去购买正品名牌时装、修指甲、吃美食,都极其方便,必要时还有人专门陪同。中国学生的来源,主要是上海等沿海城市的大款。
  教学怎么样呢?在一个11年级的班上,老师讲美国—本小说,两个中国女孩马上拿着手中的移动式媒体寻找翻译网站。另外许多也在网上跟着中译本读。要知道,11年级的孩子,第二年就该毕业读大学了。老师承认,在班上她几乎从来不对不举手的孩子提问。录取的学生只需要最低的英语程度。我们无从知道最低能低到什么程度。但是,入校后,这些学生中有许多被分派和美国学生不同的考试、作业,用更简单的阅读材料。
  美国大学面临强大社会压力
  然而,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满意度似乎都相当高。学生们说,在这里不必对付中国式的繁重功课,能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发现了万圣节、学校舞会、戏剧,更不用说一流的购物机会。有一位母亲在女儿回上海度寒假时,发现了她身上惊人的变化:这位18岁的女孩,不仅加入了田径队,还在学习游泳,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已经不需要每天把早饭送到她的床头了!
  《纽约时报》的笔调,表面上客观中立,实则不乏春秋笔法,充满了讽刺和漫画。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富人心疼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至少想保障孩子像自己一样成功,能保住家业。为此,他们挖空心思为孩子设计一条精英教育之路。看到位于曼哈顿中心、以炫耀性的豪华气派和管理包装的莱芒学校,他们眼睛顿时亮了,以为这样就是有档次的。世界金融之心脏最气派的地方,总不会住错人吧?
  然而,在这样档次的学校镀金后,他们的孩子真能在申请大学时先声夺人吗?恰恰相反。《纽约时报》这篇没有夹杂什么评论的报道,等于让这些孩子上了大学录取办公室的“黑名单”。我不能想象,哪个像样的大学办公室,在读了这篇报道后,会接受这样的孩子。
  目前,美国的大学面临着强大的社会压力,大力招揽弱势阶层的学生。常青藤的问题最为突出。美国不仅是贫富分化过大,而且通过学区制,在教育上造成了贫富的隔离,使得中高产子弟在义务教育阶段占尽优势,穷孩子很难在申请大学时与之平等竞争。常青藤的学生家庭背景,有越来越富的趋势,招致各方的批判。所以,大学录取办公室,在申请人成绩相当的情况下,大多把机会给那些弱势学生。有时在SAT上会给出几百分的“照顾”。
  《纽约时报》最近还刚刚发表了一篇报道,讲申请大学的作文,并举出几篇范文。在美国,越是精英的大学,越注重申请者的作文。录取办公室希望直接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判断你的素质。其中,一位18岁的女孩申请普林斯顿,被要求谈一谈对普林斯顿在国家服务以及为所有国家的服务方面的意见。这种题目出自普林斯顿也不足怪。毕竟,普林斯顿以强调公共服务著称,有着大名鼎鼎的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而这位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劈头一句就说:“我一直在想:普林斯顿是否应该穷一些。”她整篇文章,是批判普林斯顿这样的象牙塔成了西方文化的精英泡泡,高高在上,脱离了真实的世界,为富家子弟主宰。
  最终,她并没有被普林斯顿录取,去了另一所常青藤盟校康奈尔。她承认,自己的分数不够高,大概达不到普林斯顿的标准。但她的作文则被《纽约时报》追捧,记者还逼问普林斯顿录取办公室为何不录取她。普林斯顿坚守无可奉告的原则。《纽约时报》最后引述专家意见,称放走这样的学生乃普林斯顿之失。这一出“小戏剧”,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整个美国精英教育正在面临的压力:怎么包容更广泛的社会阶层,特别是弱势阶层。   美国教育体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社会责任和社会服务。申请好大学,不仅要看你的成绩,还要看你从事了多少义务工作。富家子弟为了克服养尊处优的不良形象,在社会服务上更要不遗余力,乃至小小年纪就会跑到第三世界为艾滋病患者建立医院。有时,这种竞争过分激烈,反而招致批评:只有富裕家庭出得起钱让孩子去非洲服务一年。
  这岂不是让他们在申请大学中占了更大的优势?这里面的是非,可另当别论,但至少体现了一个价值:富家子弟不该比穷人的孩子占有更多的机会。不仅如此,对富家子弟必须有更高的标准,他们必须有更大的使命感,特别是要显示出突破自己狭隘优裕的生活圈子,为下层社会服务的热情和能力。
  将孩子送去只认学费的学校?
  什么样的学校会录取那些反其道而行之,躲在富人世界里挥金如土,到18岁时最大的人生成就是不必让人把早饭送到床头的孩子?恐怕只有那些只认学费不管教育的学校。其实许多赢利学校,只要市场价值合适,连学校本身都可以卖掉。中国的大款们即使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至少应该有点基本常识,但如今他们无意中让孩子登上《纽约时报》招摇,等于上了败家子的“黑名单”。
  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恐怕在于当今世界已经难得一见的价值颠倒。看看中国到处都是大款班、淑女班就知道:拼爹不是耻辱,财富是要拿来炫耀的。但美国的精英教育,则建立在相反的原则上。比如,19世纪末,恩迪葛·皮博迪(EndicottPeabody)模仿英国的公学,建立了格罗顿学校(Groton School)。这是一所坐落在波士顿以西50多公里外荒郊处的寄宿学校,旨在为当时的盎格鲁一撒克逊白人清教徒上流社会培养子弟。
  这最终成为美国最顶尖的寄宿学校之一,也是罗斯福总统的母校。一大批上流社会的巨室大族,纷纷把子弟托付到这里。而格罗顿的环境,是“斯巴达式的困乏”:学生宿舍是一间间简易的小格子,几乎没有隐私;淋浴是冷水;每周的零花钱是25美分,其中5美分必须捐给星期天的教堂服务。如今的格罗顿,早已从白人上流社会的男孩儿俱乐部转化为多种族、多国家的男女合校。但学生的宿舍,还是那种斯巴达式的小格子。美国的许多一流大学,学生宿舍照样没有空调,甚至学生们把豪华生活设施当作“二流”的风格来讥讽。
  不过,即使是格罗顿那种斯巴达式的困乏环境,也很难不惯坏孩子,并不足以保证统治阶层的素质。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上流社会的子弟和下层的穷孩子有同等的竞争机会。这就导致了常青藤等一流大学的不断开放,使美国的高等教育长期雄踞于世。洛克菲勒、肯尼迪等一系列大家族,也能历久不衰,通过不断地服务于社会,不断地赢得在公众中的地位。
  素有“富不过三代”的中国大款们,居然想不明白:中国的教育再不好,至少还能让自己的孩子和普通工薪阶层的子弟共处、竞争,帮助他们认识—下真实的生活。这比把他们送到曼哈顿中心的豪宅中关起来是好得多的教育。如今,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们,如同被关在金丝笼里的丑角,被展览给全世界逗乐,居然还不自知。
  (作者系美国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其他文献
期刊
心里总期盼着能有一次迷路的经历。哪怕只有一次。或者是古老得像迷宫似的巷子里,苔痕遍染的青石板路面,徘徊踯躅着我的身影。或许临街的某扇雕花的窗子里会探出一张慈祥而温
期刊
改革永远是一个用新利益来改革旧利益的过程。也就是说,改革永远是一个新旧利益之间的博弈过程。也很显然,把上海自贸区置于中国通过对外开放促内部改革的发展模式的内容中,就比较容易理解其背后的政治理性。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从提出方案到开始运作,只花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确定下来,这一过程本身就表明中国的执政党和新领导层巨大的改革决心和动力,改变
期刊
许多上辈人小时候梦寐以求的独立房间,如今的独生子女们早已经轻松拥有。不仅如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并不满足于此,在满足基本居住的前提下,又开始费尽心思
最近的两则新闻,读后让人不禁五味杂陈。一是云南某地发生矿难,当天的值班领导并未带班下井,事发后,该矿领导才匆忙下井,并把脸涂黑,伪装井下逃生的假象。
摘 要: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大学生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关乎社会安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立系统的创新创业体系,建立完善的学生创业孵化支持体系,为创新创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经济贸易类学生中,大约每年有5万人应届毕业生走向社会,他们走向各行各业。高等教育大众化必将继续持续高速的发展,高校将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人
毕竟他还是躺在维多利亚山看云,刚才他所注视的那一群云朵,正在通过山的凹处,一朵一朵有秩序地飞进去,不知道为什么跟在最后的一朵竟离开云群有些远了,等到所有的云都通过山
期刊
82岁的爱丽丝·门罗成为第13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同时也是加拿大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委员会给门罗的颁奖理由只有八个字: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在40余年的文学生涯中,门罗始终执著地写作短篇小说,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她有很强洞察力、怜悯以及广泛抓住人物特点的能力,而对笔下的人物又不会带有个人评价,因此门罗被誉为“现代契诃夫”。  主妇气息与“现代契诃
期刊
新生入学,某大学校园的报到处挤满了在亲朋好友簇拥下来报到的新同学,送新生的小轿车挤满了停车场,一眼望去好像正举行汽车博览会。  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人出现在保安的视野中。那人在人群里钻出钻进,粗糙的手里拎着一只发黑的蛇皮袋,神色十分可疑。正当他盯着满地的空饮料瓶出神的时候,保安一个箭步冲上去,揪住他的衣领,已经磨破的衣领差点被揪了下来。  “你没看见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要捡破烂改日来,不要破坏
环保,在当前的装修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儿童房来说,尤其显得重要。通常情况下,一个孩子每天约有7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与此同时,儿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