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老师=激情演说家
  有一次在市里听演讲比赛,听到中途,有感而发,信手在记录上写下了:满腔的激情+明净的语言+新颖的内容=演讲的成功!当时只是觉得激情对于演讲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没有激情的演讲就像一块没有经过发酵的面包,一杯没有加入佐料的白开水,怎么能吸引人呢?
  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让我感受到:一位好的语文教师也应该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演说家,在课堂上以情感吸引学生,以情感打动学生,以情感激励学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的是十二三岁时的周恩来初到沈阳市的所见所闻。由此周恩来感悟到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曾经读过周恩来的有关传记,为他的博识,为他的机智,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加之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授课时我不由自主地就穿插介绍了一些课外的知识。如讲到“外国租界地”时,我就语调沉重地叙述了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鸦片战争,八国联军进北京,火烧圆明园,割香港,让澳门……学生听得如痴如醉,继而义愤填膺,纷纷发言:“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东西为什么要给别人?我们的地盘为什么要借给别人?……”我又愤慨地讲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中国还不够富强的现状。学生的面容一个个严肃起来。在讲到文章记叙的第三件事——周恩来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学生不由自主地有感情感的朗诵起了课文。小结全文时,我提出了两个问题:学了全文,你懂得了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纷纷举手来抢答,连最不爱回答问题的紫妍都举手说:“我要学习周恩来,我要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同学们也齐声应和:“对,我们要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那坚定的神态,那铿锵的语调,让人为之动容。
  教完本课,掩卷深思,颇有感触: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不应该只做传授知识的匠人,《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会学生什么,我们就只教什么。教案要求我们怎么教,我们就怎么教。我们应该做一个激情澎湃的演说家,把课堂当成我们人生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尽情诠释知识,演绎自己,去哭,去笑,去展示,用自己的情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进而启迪学生。
  让我们语文教师都来做充满激情的演说家吧,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飞扬着激情与感动。
  语文课≠思想品德课
  听完某位老师的汇报课,我们语文老师聚在校长办公室评课。大家一一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语速稍快,板书凌乱,齐答太多,学生独立生成的东西太少等等。我总觉得还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可又说不出来。身为语文专家的校长一语惊醒梦中人:语文课不能上成思想品德课!
  是啊,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对语文的界定。注意:工具性是列于人文性之前的。
  细细品读新的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我们就会发现大多数规定是对语文知识,语文素养的具体要求,只有少数几条中提到了思想教育,但还强调了“在语文学习中”等字眼。
  校长还告诉我们:语文课是教孩子们怎样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能上成故事情节加思想教育的课。语文课中可以有思想教育的渗透,但不能太多,不能顾此失彼,削减了语文的工具性。可纵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哪一节中没有思想升华的内容,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而已。记得10年前我初登讲台的第一节汇报课,讲的是《我爱故乡的杨梅》。因为慌乱,我把事先准备的热爱家乡的教育环节给丢掉了。评课时,每位资格比我老的教师都对我这点疏忽一一进行了批评,使我深刻地领悟到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以后每回备课,我都要在此方面大下功夫,有些文章,如《松鼠》之类,我也得挖出点“爱护小动物”的内涵来。自己都觉得有点画蛇添足之嫌,可看到领导一次次颔首点头,我原先的不安逐渐消散了。
  我想我的成长经历绝不代表的是我个人,我由原来的一名中专毕业生成为市级骨干教师,我的经历应与众多老师有着相同之处。
  航标错了,船就驶离了岸,不是吗?
  很庆幸,在我依旧年青之际,在“高人”的指导下,我把我的教育之舟又扳回了正确的航道。与哲人谈话,确实时时有收获,只要你用心。
  给自己,也给所有的语文老师提个醒:语文课是教孩子们感受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与深邃,是教孩子们接过一代代文学家手中的接力棒,去自然、真实地感悟、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语文课不是不可以渗透思想教育,但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能东施效颦。
  也快把自己的语文教育的小舟扳回来吧,让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完美的统一。
其他文献
新教材安排了许多“认识课”,如认数、认图形等,这些数学知识常常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并且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知识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认识要求。由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决定了小学生有较强的认识需求和求知欲望,而此阶段学生的认识水平又常常处于认识表层,而且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时而会呈现出认识上的迷惘、缺口、疑惑等状态,这些认识状态已使学生形成了一种认识习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
期刊
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和学习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犹如德育海洋中的一颗明珠,散发着着耀眼光芒。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感恩,正是一个正直人的起码品德,对学生进行感恩这个基础道德教育,可
期刊
【摘 要】在初中阶段,德育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丝毫不能忽视!本文根据自身工作实际体会,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何使学生自尊、自信和怎样挽救违纪失足学生等内容,说明了现阶段初中德育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初中 德育 论文    德育是各育之首,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在现阶段,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个性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现把
期刊
摘要:词汇学习一直是语言学习的基石,英语词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最大限度的扩充词汇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项联系记忆法;英语词汇;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即对于任何一门语言
期刊
读好对话,有助于体验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利于领悟文章情感主旨。因而,研究对话的朗读具有重要的意义。远离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对话,是朗读的难点,应加强指导。    一、王者说——君临天下,浩大  如潮。    君临天下、场面宏大的王者之说,说者为至高无上的君王,听者为成千上万的民众。孩子们缺乏在大场合说话的经验,难以把握威严、响亮、缓慢的语气。创设情境,使孩子们获得“现场感”是关键。  从 现 在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应用欧姆定律,学习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了解灯丝(钨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连接电路、测量及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兴趣。    二、学生分析    学习了电路基础知识,学生产
期刊
内容提要:本论文在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分析党的新的领导集体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说明和阐述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不仅是理论上指导思想,而且必须实现的战略。  关键词:以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    把人的本质规定为“类”是费尔巴哈在其人本主义哲学中最最提出的一个观点,在费尔巴哈看来,人与动的本质区别在于
期刊
【摘要】:本文对哈萨克谚语以其民间谚语的来历发展、特点、种类及题材等几方面进行了具体地阐述,它充分表现了哈萨克人民的社会观、文化观、世界观、美学、道德及伦理标准。并以不同角度展现了谚语是哈萨克语言艺术中的丰富宝藏,说明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哈萨克谚语; 语言艺术; 宝藏    Talk about the proverbs of kazak  Abstract:This paper
期刊
【摘要】本文我将通过小学大队辅导员工作实践案例的分析,通过对“辅”“导”的理解,说明只有将二者相结合,只有用爱心、细心、耐心、进取心这“四心”搭建少先队工作平台才能做好大队辅导员的各项工作,开辟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关键词】“辅”;“导”;少先队员;工作;实践;“四心”平台  爱孩子就要走入他们的内心,承载更多的责任与信任,犹如一名深具魅力的魔法师,使尽浑身解数变出花样繁多的“礼物”给孩子们带来
期刊
摘要:导数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工具,它为高中数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导数方法的基础工具性作用,凸现了它在整个教材和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导数是新课标下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主要是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和最值等,这些年来也是高考的重点.基于导数在高考大纲多项式函数中一元三次函数的重要地位,本文着重于对一元三次函数的图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