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种素养主要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得的。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实验教学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在课前尽可能多地去预设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预设尽可能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而实验材料的有效选择对实验和成效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是科学教师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做好课前准备,因时因地取材
1.教师的准备: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要熟练地把握教材,明确实验目的,做好相关器材的准备,课前教师要试做一遍,并为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弥补方案,设计好实验记录表。
2.学生的准备: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搜集好第一手资料,以引导和教会学生在试验中观察、记录、统计和学会做统计图表的方法。其次引导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大胆推测可能出现的结论、制定实验步骤、选择方法、准备好相应的器材,设计好相应的表格和设想安全措施等。
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创新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它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探究的科學世界。如在教学五年级的《杠杆的科学》时,教师让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先让学生运用省力杠杆很容易将一捆作业本撬起来,然后教师改变支点,变成费力杠杆,再让这位学生撬起这捆作业本,这时他会感到非常吃力,甚至撬不动。让学生说出其缘由,引入本课的学习,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2.巧设悬念,促使学生去实验。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它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来源。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验愿望。
三、关注实验过程的有效性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
2.明确观察任务。在实验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任务,再根据具体的实验提出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如果教师不加指导或指导不明确,学生往往会出现无目的、漫不经心地观察情况,他们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觉新奇或有强烈刺激的现象,而放过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运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
3.实验的规范性。课前教师要试做实验,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实验的设计科学有效,全面地设计操作过程,选定基本的实验方法,注意编定具体的操作细节,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演示实验仪器要做到可见度大,实验现象清晰可辨。在日常课堂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起着示范作用。教师应严格按实验基本知识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要做到有条不紊,还要注意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如教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且要拿稳,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时,尽量屏住呼吸,因为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四、让学生亲临科学实验的乐境
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如《空中跳动的乒乓球》实验,首先让学生思考:吹风机朝上方,对着乒乓球吹风,你认为乒乓球会被吹走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让他们看实验演示:我用一只手握住吹风机,另一只手将球放在吹风机的上方。开动冷风和热风分别吹动乒乓球。结果乒乓球,没有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最后说明:无论开动冷风和热风吹风机朝上对着乒乓球吹,由于力的平衡作用,上方的乒乓球不会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学生发现实验这么有趣,学习兴趣自然会逐日加深。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应努力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地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
一、做好课前准备,因时因地取材
1.教师的准备: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要熟练地把握教材,明确实验目的,做好相关器材的准备,课前教师要试做一遍,并为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弥补方案,设计好实验记录表。
2.学生的准备: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搜集好第一手资料,以引导和教会学生在试验中观察、记录、统计和学会做统计图表的方法。其次引导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大胆推测可能出现的结论、制定实验步骤、选择方法、准备好相应的器材,设计好相应的表格和设想安全措施等。
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创新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它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探究的科學世界。如在教学五年级的《杠杆的科学》时,教师让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先让学生运用省力杠杆很容易将一捆作业本撬起来,然后教师改变支点,变成费力杠杆,再让这位学生撬起这捆作业本,这时他会感到非常吃力,甚至撬不动。让学生说出其缘由,引入本课的学习,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2.巧设悬念,促使学生去实验。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它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来源。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验愿望。
三、关注实验过程的有效性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
2.明确观察任务。在实验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任务,再根据具体的实验提出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如果教师不加指导或指导不明确,学生往往会出现无目的、漫不经心地观察情况,他们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觉新奇或有强烈刺激的现象,而放过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运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
3.实验的规范性。课前教师要试做实验,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实验的设计科学有效,全面地设计操作过程,选定基本的实验方法,注意编定具体的操作细节,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演示实验仪器要做到可见度大,实验现象清晰可辨。在日常课堂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起着示范作用。教师应严格按实验基本知识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要做到有条不紊,还要注意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如教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且要拿稳,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时,尽量屏住呼吸,因为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四、让学生亲临科学实验的乐境
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如《空中跳动的乒乓球》实验,首先让学生思考:吹风机朝上方,对着乒乓球吹风,你认为乒乓球会被吹走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让他们看实验演示:我用一只手握住吹风机,另一只手将球放在吹风机的上方。开动冷风和热风分别吹动乒乓球。结果乒乓球,没有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最后说明:无论开动冷风和热风吹风机朝上对着乒乓球吹,由于力的平衡作用,上方的乒乓球不会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学生发现实验这么有趣,学习兴趣自然会逐日加深。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应努力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地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