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实验活动是一种融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能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在实验中,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知识,而且能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一、唤起幼儿对科学实验的情感,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一)分享和实验活動有关的科学小故事
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把同幼儿日常生活有关的实验现象融入科学小故事中,幼儿可以通过科学小故事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再结合所做的科学实验了解现象。在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活动中,可以为幼儿讲述《乌鸦喝水》《雨的形成》《小雨滴旅行记》等。在这些故事的感染下孩子的实验兴趣越来越浓厚,需要注意的是科学小故事不能太长,以免造成幼儿关注故事忽略对实验的观察和探索的现象。
(二)教师用好奇心感染幼儿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好奇心能带动幼儿对实验的兴趣,老师和幼儿一起发现有趣的科学现象,并用科学实验的方法验证结果,用自己的好奇心感染孩子。如,大班实验活动《沉与浮》中,橡皮泥是重要的实验材料,老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使橡皮泥浮起来,一鸣小朋友把橡皮泥捏成球放进水里,沉了下去。老师把橡皮泥压成薄片放进水里,也沉下去了。一鸣把橡皮泥捏成长长的条放进水里,依然沉了下去。“这可怎么办呢?还得继续想办法。”这时,老师假装不甘心,鼓励一鸣继续自己想办法。一鸣把橡皮泥揉成小米粒放进水里,还是沉了下去。老师用一张纸折成盒子放进水里,盒子浮了起来。一鸣恍然大悟,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放进水里,橡皮泥终于浮了起来。他高兴地叫了起来“老师,橡皮泥小船太神奇了!”
二、注重实验材料的适宜性,激发幼儿参与实验的热情
《指南》中指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在实验中,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材料的重要性
(一)注重实验材料的充足性和多样化。幼儿的发现来自于他们自己的擺弄与操作,因此,能操作、多层次、多功能的实验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小实验“溶解”,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盐、糖、奶粉、颜料水、木头、石子、铁钉、油、洗洁精等物品。孩子们通过在水中搅拌这些物品,能准确无误地知道哪些物品是可以溶解的,哪些物品是不能溶解的,然后让幼儿在游戏中比较,得出使物品溶解的最快的方法,最后让幼儿将不能在水中溶解的物品,想办法尝试借用某些条件让其溶解。
(二)注重实验材料的生活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制约着我们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应该生活化,为幼儿提供的实验要材料接近他们的生活。如纸片、积木、磁铁玩具、盐、糖、皮球、轮胎、竹筒等。选用生活中各种各样不同材料可以做实验,也可以选用同一种材料做不同的实验。如,《沉与浮》活动中。为每个幼儿提供了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让幼儿想出辨别生熟蛋的办法。有的孩子把蛋打开进行验证;有的把蛋放在盐水里观察蛋的沉与浮;有的把蛋放在醋里。在亲自试验中,孩子们知道了辨别鸡蛋生熟的办法。
(三)注重实验材料的安全性。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以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使用过程的安全以及材料的卫生保证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实验材料中如有废旧材料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在进行小实验的时候更要注意安全,时刻提醒幼儿不可随意吃实验中的材料。如,试管口不可以对着同伴和自己;不可单独用火做实验等。再就是实验前教师必须做准备性实验,以防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如提前把实验中的铁片磨成圆角,在玻璃片的四周贴上胶布等。
三、选择适宜的实验内容,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的科学实验活动应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能够重复地做某种实验。尽量选择同孩子们生活有关的实验,科学、有趣、浅显的内容易于幼儿接受,大大提高了科学活动的有效性。如小实验“好玩的水轮机”,幼儿尝试用水冲击水轮机,使它转动,并观察水轮机转动的快慢。从而使幼儿知道流动的水有力量,叶轮转动的快慢与水的多少、水位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通过亲自制作“不倒翁”,使幼儿知道了上轻下重站得稳的科学常识;通过“拆装万花筒”知道了万花筒是利用镜子重复反射的原理制作出来的。这些生活中常常会看到、碰到的小实验,能让孩子们既不陌生又感兴趣,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科学现象,获得直接经验,体验周围的科学世界。
四、巧用实验记录,鼓励幼儿乐于分享
《指南》中是这样解读的: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如鼓励并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在我们的活动中,实验记录的运用,不仅提供了幼儿对实验进行验证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观察幼儿表现提供了依据。教师要给予孩子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符号记录实验结果,让他们独自思考或者小组讨论,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回想探究的过程,验证自己的猜测,从而强化幼儿原有的认识或者建立新经验。
(一)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猜想和解释。在科学实验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的猜想和解释。幼儿在实验之前或许已有了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幼儿创造猜想的时间和条件,支持鼓励幼儿猜想的情况和实验结果等。
(二)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方法。幼儿不断尝试着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也可以尝试在操作不成功的时候用同伴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善于观察引导,还应该鼓励支持并提供多种条件,让孩子在操作感知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方法。
一、唤起幼儿对科学实验的情感,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一)分享和实验活動有关的科学小故事
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把同幼儿日常生活有关的实验现象融入科学小故事中,幼儿可以通过科学小故事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再结合所做的科学实验了解现象。在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活动中,可以为幼儿讲述《乌鸦喝水》《雨的形成》《小雨滴旅行记》等。在这些故事的感染下孩子的实验兴趣越来越浓厚,需要注意的是科学小故事不能太长,以免造成幼儿关注故事忽略对实验的观察和探索的现象。
(二)教师用好奇心感染幼儿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好奇心能带动幼儿对实验的兴趣,老师和幼儿一起发现有趣的科学现象,并用科学实验的方法验证结果,用自己的好奇心感染孩子。如,大班实验活动《沉与浮》中,橡皮泥是重要的实验材料,老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使橡皮泥浮起来,一鸣小朋友把橡皮泥捏成球放进水里,沉了下去。老师把橡皮泥压成薄片放进水里,也沉下去了。一鸣把橡皮泥捏成长长的条放进水里,依然沉了下去。“这可怎么办呢?还得继续想办法。”这时,老师假装不甘心,鼓励一鸣继续自己想办法。一鸣把橡皮泥揉成小米粒放进水里,还是沉了下去。老师用一张纸折成盒子放进水里,盒子浮了起来。一鸣恍然大悟,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放进水里,橡皮泥终于浮了起来。他高兴地叫了起来“老师,橡皮泥小船太神奇了!”
二、注重实验材料的适宜性,激发幼儿参与实验的热情
《指南》中指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在实验中,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材料的重要性
(一)注重实验材料的充足性和多样化。幼儿的发现来自于他们自己的擺弄与操作,因此,能操作、多层次、多功能的实验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小实验“溶解”,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盐、糖、奶粉、颜料水、木头、石子、铁钉、油、洗洁精等物品。孩子们通过在水中搅拌这些物品,能准确无误地知道哪些物品是可以溶解的,哪些物品是不能溶解的,然后让幼儿在游戏中比较,得出使物品溶解的最快的方法,最后让幼儿将不能在水中溶解的物品,想办法尝试借用某些条件让其溶解。
(二)注重实验材料的生活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制约着我们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应该生活化,为幼儿提供的实验要材料接近他们的生活。如纸片、积木、磁铁玩具、盐、糖、皮球、轮胎、竹筒等。选用生活中各种各样不同材料可以做实验,也可以选用同一种材料做不同的实验。如,《沉与浮》活动中。为每个幼儿提供了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让幼儿想出辨别生熟蛋的办法。有的孩子把蛋打开进行验证;有的把蛋放在盐水里观察蛋的沉与浮;有的把蛋放在醋里。在亲自试验中,孩子们知道了辨别鸡蛋生熟的办法。
(三)注重实验材料的安全性。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以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使用过程的安全以及材料的卫生保证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实验材料中如有废旧材料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在进行小实验的时候更要注意安全,时刻提醒幼儿不可随意吃实验中的材料。如,试管口不可以对着同伴和自己;不可单独用火做实验等。再就是实验前教师必须做准备性实验,以防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如提前把实验中的铁片磨成圆角,在玻璃片的四周贴上胶布等。
三、选择适宜的实验内容,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的科学实验活动应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能够重复地做某种实验。尽量选择同孩子们生活有关的实验,科学、有趣、浅显的内容易于幼儿接受,大大提高了科学活动的有效性。如小实验“好玩的水轮机”,幼儿尝试用水冲击水轮机,使它转动,并观察水轮机转动的快慢。从而使幼儿知道流动的水有力量,叶轮转动的快慢与水的多少、水位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通过亲自制作“不倒翁”,使幼儿知道了上轻下重站得稳的科学常识;通过“拆装万花筒”知道了万花筒是利用镜子重复反射的原理制作出来的。这些生活中常常会看到、碰到的小实验,能让孩子们既不陌生又感兴趣,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科学现象,获得直接经验,体验周围的科学世界。
四、巧用实验记录,鼓励幼儿乐于分享
《指南》中是这样解读的: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如鼓励并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在我们的活动中,实验记录的运用,不仅提供了幼儿对实验进行验证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观察幼儿表现提供了依据。教师要给予孩子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符号记录实验结果,让他们独自思考或者小组讨论,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回想探究的过程,验证自己的猜测,从而强化幼儿原有的认识或者建立新经验。
(一)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猜想和解释。在科学实验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的猜想和解释。幼儿在实验之前或许已有了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幼儿创造猜想的时间和条件,支持鼓励幼儿猜想的情况和实验结果等。
(二)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方法。幼儿不断尝试着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也可以尝试在操作不成功的时候用同伴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善于观察引导,还应该鼓励支持并提供多种条件,让孩子在操作感知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