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意向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peip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存在设计方式碎片化、设计内容单调、设计对象片面化的问题。本文借鉴城市意象的分析方法,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探讨优化道路景观的策略。以武义县莹乡路为案例,总结了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并对要素设计要点进行初步梳理,强调设计应重视整体化、人性化与特色化,以期形成适合道路景观设计的新方法。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城市意象;整合
  城市道路作为车辆与行人来往的专用通道,是城市的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空间要素,它构成了城市结构的基本框架,不僅承担着城市的交通与运输功能,而且是体验城市的视觉窗口,是人认识城市的重要媒介。作为城市环境与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景观受到了公众、设计师与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1、道路景观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道路景观设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以绿化为主体的道路景观设计进一步精细化,特色化。城市道路绿化在树种、绿化层次、绿化结构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形成了树丛与树林结合,乔木、灌木、草坪相配合的多层次绿化景观体系,极大地提升了道路的景观[1]。然而,随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广泛实践,相关问题也不断凸显:(1)设计方式过于碎片化。城市道路穿越不同功能的片区,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格局,部分道路景观设计割裂了道路与城市片区之间的联系,未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认知道路景观;(2)设计内容单调乏味。不少城市道路采用精细化的绿化方式,对道路绿化、道路设施及道路铺砖的研究较为深入,景观的内涵与表现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绿化方面,对视线内所能涉及的景观安排不足;(3)设计对象物质化。道路景观设计多以道路本体、绿化栽植、沿路建筑、道路设施等沿道路行进时可见的视觉元素为设计要点,忽视了城市文脉、人际交流、土地经济性等非物质层面对于景观的引导与推动作用[2]。
  这些问题的出现,源于道路景观设计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由于自然条件、城市功能、城市空间的多样性,使得道路景观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3]。因此,从道路景观整体认知的角度出发,结合区域特色与景观的构成要素,探索以人为本、层次丰富、景观协调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十分必要。
  2、城市意向的引入——道路景观设计理论支撑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景观”一词作了解释: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包括自然、经济、文化诸方面[4]。城市道路景观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给人以流动、连续、快速的景观感受,不同行进方式的观察者对于道路的观景感受也不相同。
  对于构成景观的城市道路而言,在地形、经济、政策、社会分工等因素的作用下,道路景观空间变化层次多,物质要素组成复杂,视觉变化丰富。观察者对道路的景观感知分为视觉感知与人文感知两类,视觉感受是对城市景观运动性和时序性的感知,人文感知是对视觉感知的提炼与升华,是对不同地段所体现的城市文化、街巷肌理、天际线等要素的总结与提炼,成为了观察者对城市认知的一部分。
  美国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提出“城市意象”概念,认为城市意象由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五要素组成。城市意象的研究侧重于城市环境与观察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展现了观察者在其中的感受以及对物质空间感知的组合关系[5]。城市道路景观由客观存在的“象”和主观提炼的“意”组成,按照城市意象理论对城市道路景观进行设计,具有以下的优势:(1)能够较好地体现景观与人的互动关系,从观察者的视角加深对景观的理解;(2)较好地体现城市道路、环境、建筑、景观之间的空间联系,从道路景观整体进行整合规划;(3)加深景观的“印象性”,凸显道路景观的适宜性与独特性,展示城市特色与文化。
  通过对城市道路景观的解析,道路景观意象可以分为物质意象和非物质意象两部分[6]。物质意象是城市道路景观的实体部分,对城市空间形态起着控制和引导的作用,城市道路的物质意向由区域格局、道路路径、道路边界、道路节点和标志物构成;非物质意象是道路景观与观察者相互作用并产生精神共鸣的结果,它是观察者通过深入体验当地文化特色、城市特色,通过提炼与总结形成的城市印象,非物质意象在空间上依附于人与物,是人类活动与文化传承的体现。城市道路景观的非物质意象包括社会活动与城市文化。
  3、城市意象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实践
  3.1 项目概况
  莹乡路是武义县城区西侧的主干道,串联武义江、壶山北、万亩茶园三条开放绿线,连接白洋新城、北岭新城及黄龙工业区,是武义县北大门的入口。在总体规划中,将莹乡路的定位为“城区迎宾道,城郊风光廊”,起到交通运输、空间引导、景观展示的作用。莹乡路景观设计充分运用了城市意象的思维,从道路景观的物质意象、非物质意象对景观构成要素进行解析,设计吸取了中国画的理念,通过用地及空间形态的控制整合景观要素,创造活力空间。
  3.2 莹乡路景观意象
  3.2.1区域格局
  区域是具有同质性的城市范围,观察者通过观察建筑立面、建筑形态、植被绿化等连续性的空间要素来辨析区域,当区域的多功能分布零乱且无规律时,辨识度会下降,给予观察者混乱的感受[7]。因此,在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中,需要整合途径路段的功能分区,强化区域给人的主观印象,提升城市区块的辨识度。
  莹乡路景观设计采取中国画“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理念,以“三开三合”组织建设组团和开放空间。以武义江、壶山北、万亩茶园三条开放绿脉为底,结合白洋新城、北岭新城、黄龙工业园区三大建设组团,形成以坡郊风光为主的道路景观。按地形地貌和用地特征,将莹乡路沿线景观分为莹乡秀水、北岭新颜、麓影仙踪、茗香绿业四个各具特色的片区。
  莹乡路景观设计还采用建筑色彩管理的方式,增强城市功能区块的识别性。现代风格的公建,以浅暖色为主调,局部点缀饱和的彩色;新江南式公建,以黑白灰为主调,辅以木本色;居住社区以浙江人喜好的米可色为主调,局部点缀重色;工业区以浅灰色为主调,管理单元形成暖色对比。统一、协调的建筑色彩不仅可以增强道路景观的美感,而且与城市功能相呼应,强化了观察者对于区块的感受。   3.2.2 道路路径
  路径是城市物化环境的景观的主导元素,使景观获得联系和连续的关系,在道路上行驶时,人们通过道路两旁的要素比较感知道路的长度和距离。在道路路径的设计中,需要明确路径的方向,使其结构特征具有连续性,道路景观应不断变化,形成“移步异景”的景色特征。
  莹乡路道路城区段长11.5公里,东起金丽温调整公路出口,西至古马山莹乡路与上松线交叉口,道路宽40米,为六车道双向道路。莹乡路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对周边的道路系统进行了优化,完善路网布局,并打通断头路,增强了城市道路的连续性。道路整体依托地形和建筑高度,形成了“西高東低、北高南低”的道路景观格局。
  3.2.3 道路边界
  边界不仅在形成空间上的边界,还形成了“心理界标”,道路的不同景观会使人形成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道路景观边界设置应和两侧用地功能联系紧密,反映用地功能的特征,实现环境的整体优化。
  莹乡路道路界面主要由由周边绿栽植被构成,设计强调与周边用地功能、车流强度、人流强度紧密结合,形成开闭界面:(1)对于山体、水体、农田及湿地等用地,道路绿化以开敞布局将外围绿景引入,体现大地风景的纵深感,形成开敞界面。开界面绿化种植以灌木、地被植物为主,提供开放的视线空间以引入周边山体、农田,茶园、水域等绿景,适量点缀乔木,增加道路空间的丰富性;(2)经过建设组团的路段道路景观则是以闭界面为主,对于工业、市政设施及村庄用地,道路绿化注重遮挡,以“上闭下闭”体现绿色防护功能;对于临路商住、商业、公共设施等用地,道路绿化 “上闭下开”,增加活动空间,体现生活景观功能。闭界面绿化种植以密植乔灌木、竹林等对两侧有碍风貌的建筑、围墙等进行遮挡。
  3.2.4 道路节点
  节点是城市结构空间及要素的连接点,也是不同程度上城市意象的汇聚点,是不同结构的连接的转换处,往往承担休闲活动或者其他的功能。
  莹乡路景观设计采用景点与片区相结合的模式,典型节点主要由绿地、广场、景观入口组成。依据道路的自然条件与山水格局,保留现状水塘、果园、田埂,增加休闲场地和脉状水系,打造绿色滨水休闲空间;在山水格局凸显的地区,利用现状低洼地,营造富有对比的山水景观节点;在城市建成区,依靠广场、景观入口、道路交叉口等开放空间,增强道路的识别性与趣味性,营造丰富的道路景观风貌。
  3.2.5  道路标志
  标志是点状参照物作为一种地标,是观察者进入空间内部的外部参照重点,能够帮助观察者进行定位与方向辨析,并且在整个环境中是独特的。对于城市道路而言,除了指向的道路标识外,标志更多的作用是城市特色和城市符号的塑造。
  莹乡路途径北岭新城建设组团是最出彩的武义新城核心区,核心区以高层建筑为主,在其余地段都以短板式多层建筑为主,高层建筑由于其独特的外形,突出的高度,能够给予观察者深刻的印象;入口节点、商贸节点、商务节点、文娱节点均有设置标识,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流线引导,丰富城市道路界面;沿主要道路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为交通提供明确流线引导,展现良好的城市形象;同时根据武义的人文特点,结合用地功能分区,设置 “莹石之乡”、“物华天宝”、“崛起记忆”、“温泉之城”四个主题的雕塑小品。
  3.2.6 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是指人参与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或者依托社会进行的活动,它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行为。由于城市道路途径多个建设区与村庄,道路两侧又设置有部分人员密集场所,社会活动也自然成为了城市道路景观意象之一。
  莹乡路景观设计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利用区域的景观特色与资源优势,深度开发区域内的绿色产业,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品牌,以更广的视野、错位发展的思路进行绿色产业策划,将文化创意、景观旅游、大众建设、餐饮休闲融入县域的绿色产业链中;道路两侧设置了绿地、广场、景观入口等交往空间,并通过绿带进行连接,加强了人员之间的交流,营造充满活力的道路空间。
  3.2.7 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特色的体现,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与特征,良好的城市文化能够提升居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8]。城市道路景观既是展现城市风貌的平台,也是传播城市文化的媒介。
  莹乡路景观设计设置了多个文化展示空间,结合旅游规划、道路景观风貌、城市开敞空间,确定了文化展示空间类型和分布区域,形成多段文化带。设计突出“交通性、生态性、生活性”三种空间文化展示特征,交通性文化展示空间分布在莹乡路与城市主干道的交叉点,通过设置雕塑、浮雕,强调道路视觉的对景,突出城市核心文化特征,并具有良好的可识别性;生态性文化展示空间分布在自然生态区和需要遮挡两侧建筑的道路段,以突出武义自然资源文化的特征,考虑步行尺度景观,在绿地中点缀街道小品;生活性文化展示空间分布于人流集中的公建用地边,通过活动策划与产品展示,突出居民丰富的生活情景和城市的魅力。
  小结:
  通过对城市道路的城市意向的研究,分析城市意象要素在城市道路景观风貌中的体现,探讨了设计元素的构成。在物质意象层面上,整合不同类型的空间意象,从道路区域、道路节点、道路路径、道路边界、标志物五要素的角度进行系统设计,并将意象之间有机融合,形成开闭有序、意象清晰、富有趣味性的道路景观,尽可能地凸显了城市特色;在非物质意象层面,结合城市道路景观与城市特色,提升道路附近区块的产业结构,推进业态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通过对城市文化底蕴的挖掘,展示城市特色,唤起观察者的共鸣与心理归属感。
  结语:
  本文在总结城市意象与道路景观的基础上,研究道路景观意象的构成要素,挖掘道路景观的设计元素和设计方法,追求富有特色、以人为本、整体协调的景观设计目标。通过研究城市意向在景观设计中的指导意义,希望能对道路景观建设工作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梁凯.引入城市设计理念的道路景观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4.
  [2]刘静.速度与景观——汽车时代西湖景区多重景观尺度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9.
  [3]汪蓉,王磊.新开发道路城市设计中的类型学思维——以清远市清远大道城市设计为例[J].规划师,2009,7(25):57-62.
  [4]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5]凯文·林奇.城市意向[M].华夏出版社,2001.
  [6]林璐.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环巢湖历史街区风貌特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7]冯永鹏.文化意象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发展研究——以济南芙蓉街为例[D].河南大学,2017.
  [8]方晟.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成都市历史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其他文献
【摘要】2020年2月16日,恒大集团宣布于2月28日启动全国各大楼盘的特大优惠政策,全国在售楼盘75折销售,因为疫情的影响,消费者可以通过VR看房等方式对房屋的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在商品房交易的首付、按揭等环节,均推出不同程度优惠。该营销方式一经出台,反响热烈,于2月共实现网上认购商品房总套数99141套,位居该月行业第一。商品房降价促销中,开发商在获取营销带来的丰厚利润和现金流的同时,可能会遇到
期刊
【摘要】由武汉爆发并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本次疫情“蔓延快、涉面广、防控难”的现象,文章从城市规划视角反思,分析现阶段城市快速发展、传统规划模式、城市治理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并探讨城市规划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策略,以期对未来城市健康安全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城市规划;健康安全;城市治理  庚子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由武汉爆发,席
期刊
【摘要】商業空间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一种空间类型。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发展至今,形成了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的商业场所。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进步,各类商业活动层出不穷,消费者与商业空间之间的关系也必将引发设计师的重新思考。商业场所中所涉及的元素甚多,本文仅以空间组合方式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传统商业空间组合方式的研究以及对创新案例的分析,从而探寻商业空间更加多元的组合方式。  【关键词】商业空间;
期刊
【摘要】随着全国各地房屋建筑工程行业迅速发展,结构设计工作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还需要确保建筑物能够更好的满足居住舒适度。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优化设计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合理有效的结构优化设计工作有利于提升建筑物整体布局完善性,有利于推动施工活动顺利开展、降低施工成本和提升整个房屋建筑物的质量。本文将结合多年从事结构设计工作经验,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土地出让评估特点的基础上,梳理了各类出让估价工作中的难点并剖析其成因。最后结合相关文件规程及工作实践,提出对策建议,探讨了有效规避出让评估工作风险的思路。  【关键词】土地出让估价;招拍挂公开出让;协议出让;已出让土地补交地价款项目;谨慎原则  1、前言  相较抵押、转让等土地评估项目,土地出让评估的服务对象、社会影响和工作流程都较为特殊,估价报告的撰写应慎之又慎,主要体现在以下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项目案例,对250米高度以下超高层塔冠设计与施工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从结构体系与墙体材料,设备机房与擦窗机,屋面景观与景观屋面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阐述,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归纳。  【关键词】超高层塔冠;施工;标识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迅速,各地超过100米超高层数量明显增多。由于超高250米超高层受限于防火要求及更优的结构要求,250米左右的超高层成为性价比较高的标
期刊
【摘要】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多规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等相
期刊
【摘要】随着对房地产各项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建立起来,整个房地产市场预期回归理性,房地产企业发展进入“白银”时代。各大房企积极应对,行业越来越集中,中小房企的成长空间及市场份额进一步被挤压,地方国有中小房企更是举步维艰。本文力图从业财融合入手,寻找破解地方国有中小房企业僵局的助力。  【关键词】“业财融合;房地产;地方国企  1、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  1.1
期刊
【摘要】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道路的建设过程中,运用花境来提升绿化带的整体形象已屡见不鲜,道路景观作为城市的大动脉,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展示窗口。本文以浙江嘉兴万国路北段花境的设计进行探究,简要分析了花境在道路上的设计运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花境;设计要点  花境最早是在西方文化价值形态和审美标准下界定下来的。作为以模拟植物自然生长的状态,运用现代化艺术造景手法,将其合理搭配而成的种植群落以表现植
期刊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城市的基础建设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市政道路网日益扩大,道路所承担的运输量也不断增加。基于此,本文即在综合我国当前市政道路建设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市政道路建设沥青铺设常见的问题,并剖析了改進沥青铺设问题的有效办法,希望可以为我国市政道路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铺设;常见问题;改进办法  1、市政道路建设沥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