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溪
在北高山之阳,去孝感井二十步,溪至小,以井为原,予家其北。溪之南有水如带,通谓之梅溪,溪名旧矣,莫知所自,予植梅以实之。
我向梅花溪上家,几看清浅浸横斜。
手栽木已如人老,雪鬓萧疏对雪花。
我顺着这条以王十朋的别号“梅溪”命名的溪流顺流而下,再次来到王十朋的家乡——四都梅溪。
其实对于王十朋,我并不陌生。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听爸爸讲起过他。那时真觉得王十朋好厉害呀,出生在四都这么一个山旮旯里,都能创造状元奇迹,我一定要和他一样努力学习。
小学时,我对王十朋的认识也仅限于此,直到上初一的时候,那年是王十朋诞辰九百周年,在老师的引导下,我第一次接触王十朋的诗歌,并且为了评选“美德少年”,准备了一篇以王十朋为题材的演讲稿。我开始第一次通过各种文献深入了解王十朋,看到他除了学术上的成就之外,还重视孝道,且为政有方。
今日,我决定徒步行走在梅溪溪畔,寻找王十朋的足迹。
梅溪溪畔之景与我想象中碧水长流,潺潺有声的模样大相径庭,接近三分之二的河道都已经被乱七八糟的杂草占领,略显浑浊的梅溪隐隐可现,偶尔可见漂浮其上的塑料袋。此情此景,让我如何能联想到九百多年前南宋大贤王十朋在梅溪溪畔吟诗作画的唯美画面呢?估计王十朋若是看到今日的梅溪,定是欲哭无泪吧!
前行,复前行……让人欣慰的是,梅溪溪水相比于前一段时间干净了许多,如果没记错的话,梅园马上就到了,但很可惜现在不是梅花盛开的季节。园子后人为了纪念王十朋特意建造的,梅园里立了许多镌刻着王十朋爱国诗篇的碑文,若是到了花开季节,一棵棵镶嵌着朵朵乳白色、粉红色花儿的梅树围着石碑盛开,无疑是一道值得大家驻足的风景线。梅的气质最符合王十朋如梅花一般高洁傲岸的品性。步入仕途后,他力排和议,并以怀奸、误国等八大罪状弹劾主和派代表,甚至不惜将自己的官职也搭上,依旧坚持己见,直言不讳,一心为国,并经常以红梅托物言志:“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逛完梅园,我穿过状元桥来到梅园的对岸——王十朋纪念馆。这是一处仿古建筑,纪念馆的主厅里介绍了王十朋的一生。政治上,他主张抗战,力排和议,并以怀奸、弹劾主和派代表,遭主和派排斥,却依然化悲愤为力量,在泉州、饶州任职时一心为民,以至于卸任之时,百姓不停地挽留。在文学上,他寄情山水,尤其爱到雁荡山游玩。他写了大量有关雁荡的诗,留下了许多让后人赞不绝口的佳作,他也时常有感而发,创作了很多爱民忧民、寓含教育之作。
离纪念馆不远处是梅溪书院——这是王十朋中状元前,在家乡教授学生的地方。虽然是后人重建,但依然完美地保留了那一股古香古色的书卷味。大门正对面是梅溪书院的主讲堂,以红木为原料的讲台以及学生的座位整齐地摆放着,墙壁上贴的是王十朋用他一百二十名学生的名字所做的诗,以激励学生认真学习。若时光重回九百多年前,我定要看看站在讲台上的王十朋带领着学生,摇头晃脑地背诵诗文的画面。院子两侧都是卧房大厅之类的设施,除此之外,书院四周的景致丝毫不逊于书院里的书卷气味。大院里栽培了许多树木,进入里院,一棵百年古树,一座凉亭,又是怎一个“雅”字了得。如此风雅的环境,如何不能孕育出王十朋这样的人才呢?
梅溪溪畔,我寻梅溪,寻到了他坎坷、充实、丰富、传奇的一生。
在北高山之阳,去孝感井二十步,溪至小,以井为原,予家其北。溪之南有水如带,通谓之梅溪,溪名旧矣,莫知所自,予植梅以实之。
我向梅花溪上家,几看清浅浸横斜。
手栽木已如人老,雪鬓萧疏对雪花。
我顺着这条以王十朋的别号“梅溪”命名的溪流顺流而下,再次来到王十朋的家乡——四都梅溪。
其实对于王十朋,我并不陌生。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听爸爸讲起过他。那时真觉得王十朋好厉害呀,出生在四都这么一个山旮旯里,都能创造状元奇迹,我一定要和他一样努力学习。
小学时,我对王十朋的认识也仅限于此,直到上初一的时候,那年是王十朋诞辰九百周年,在老师的引导下,我第一次接触王十朋的诗歌,并且为了评选“美德少年”,准备了一篇以王十朋为题材的演讲稿。我开始第一次通过各种文献深入了解王十朋,看到他除了学术上的成就之外,还重视孝道,且为政有方。
今日,我决定徒步行走在梅溪溪畔,寻找王十朋的足迹。
梅溪溪畔之景与我想象中碧水长流,潺潺有声的模样大相径庭,接近三分之二的河道都已经被乱七八糟的杂草占领,略显浑浊的梅溪隐隐可现,偶尔可见漂浮其上的塑料袋。此情此景,让我如何能联想到九百多年前南宋大贤王十朋在梅溪溪畔吟诗作画的唯美画面呢?估计王十朋若是看到今日的梅溪,定是欲哭无泪吧!
前行,复前行……让人欣慰的是,梅溪溪水相比于前一段时间干净了许多,如果没记错的话,梅园马上就到了,但很可惜现在不是梅花盛开的季节。园子后人为了纪念王十朋特意建造的,梅园里立了许多镌刻着王十朋爱国诗篇的碑文,若是到了花开季节,一棵棵镶嵌着朵朵乳白色、粉红色花儿的梅树围着石碑盛开,无疑是一道值得大家驻足的风景线。梅的气质最符合王十朋如梅花一般高洁傲岸的品性。步入仕途后,他力排和议,并以怀奸、误国等八大罪状弹劾主和派代表,甚至不惜将自己的官职也搭上,依旧坚持己见,直言不讳,一心为国,并经常以红梅托物言志:“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逛完梅园,我穿过状元桥来到梅园的对岸——王十朋纪念馆。这是一处仿古建筑,纪念馆的主厅里介绍了王十朋的一生。政治上,他主张抗战,力排和议,并以怀奸、弹劾主和派代表,遭主和派排斥,却依然化悲愤为力量,在泉州、饶州任职时一心为民,以至于卸任之时,百姓不停地挽留。在文学上,他寄情山水,尤其爱到雁荡山游玩。他写了大量有关雁荡的诗,留下了许多让后人赞不绝口的佳作,他也时常有感而发,创作了很多爱民忧民、寓含教育之作。
离纪念馆不远处是梅溪书院——这是王十朋中状元前,在家乡教授学生的地方。虽然是后人重建,但依然完美地保留了那一股古香古色的书卷味。大门正对面是梅溪书院的主讲堂,以红木为原料的讲台以及学生的座位整齐地摆放着,墙壁上贴的是王十朋用他一百二十名学生的名字所做的诗,以激励学生认真学习。若时光重回九百多年前,我定要看看站在讲台上的王十朋带领着学生,摇头晃脑地背诵诗文的画面。院子两侧都是卧房大厅之类的设施,除此之外,书院四周的景致丝毫不逊于书院里的书卷气味。大院里栽培了许多树木,进入里院,一棵百年古树,一座凉亭,又是怎一个“雅”字了得。如此风雅的环境,如何不能孕育出王十朋这样的人才呢?
梅溪溪畔,我寻梅溪,寻到了他坎坷、充实、丰富、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