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鳜鱼正肥时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ie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老家在洪泽湖畔,招待客人的主菜多是鱼类。一般人家吃鱼是草、鲢、鲤、鲫,大户人家以昂刺鱼、银鱼、黄鳝居多,有时会吃到鳜鱼。
  鳜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鳜鱼对生长环境要求高,成活率低,逮到鳜鱼对渔民来说可遇不可求,再加上鳜与“贵”谐音,吃鳜鱼意味富贵有余,因此吃鳜鱼也是身份的象征。
  我对鳜鱼的恋恋不忘缘于小时候在姑姑家的一次吃鱼。表哥的爷爷是当地有一定文化的铁匠,听说念过私塾。由于经常帮人打造鱼叉、船锚,所以在他家会吃到各种各样的魚。有一天吃饭时姑姑端上一条鳜鱼。
  “孩子,这可是好东西呀,皇帝喜欢吃的。”爷爷夹起边上花一样的东西分给我们哥俩儿。丢进嘴里很好吃,一股滑滑的糯糯的感觉。
  “爷爷,这是什么呀?”带着不解,我边吃鲜美的鱼肉边问。
  “这叫鳜花,是鳜鱼最好的部分。和你们老陈家有关哟!”饭后,爷爷慢吞吞地给我们讲起故事。
  相传康熙皇帝在位时励精图治,巡察黄河河工时驻跸桃源(泗阳时称桃源县),由于鞍马劳顿,不思茶饭。当时的陈家祠堂作为临时行宫负责皇帝膳食起居。为了取悦龙颜,族长想方设法弄到一条八两左右的鳜鱼,让厨师剖洗干净,斜划几刀,用盐略加腌渍,摆在盘子里,浇上黄酒、酱油,撒上姜丝、葱丝、蒜蓉,把鳜花放在鱼嘴附近。上笼清蒸以后,再浇上熬制好的高汤端到桌上。康熙皇帝一看这道菜清清亮亮,鱼肉到嘴滑而不腻,甚是喜欢。
  “此乃何鱼,嘴边又是何物?”因为北方菜系多以红烧为主,很少见到鳜鱼真身,康熙帝手拿玉箸问道。
  “圣上,此乃当地最鲜美的鳜鱼,不易捕捞,一般是有贵人出现才有机会。前朝李时珍谓之水豚,味比河豚呀!”一旁的大学士陈廷敬不失时机地拍着马屁,“嘴边之物叫鳜花,乃此鱼全身精华所在,具有解乏提神之功效,只有主客才有食此美味的殊荣。”陈廷敬可不敢说这是鳜鱼肠子的一部分。
  “好啊,桂花长在桂鱼身呀!”经过此番介绍,康熙皇帝不禁龙颜大悦,顿感精神焕发,欣然赐下“桃源桂鱼天下肥”几个大字。从此在桃源一带就把鳜鱼说成桂鱼,主客吃桂鱼花的习惯也慢慢流传下来。清蒸桂鱼成为宫廷的一道名菜。
  据说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每次路过桃源都要住陈家祠堂的行宫,吃一顿本地的清蒸桂鱼,还留下“桃源桂鱼天下肥,花开时节味最美,若非天下苍生故,忘却早朝不思归”的诗句呢。
其他文献
听说雪落北方  记忆中的事物突然白了起来  人在海南,仿佛那雪  隔着几千里  径自落在了我的心中  静谧中,故人的吟唱  犹如雪人融化的声音  听着,听着  忽然明白了  这一瞬,我好想与雪一起  回到家乡  静静地走在大街上  像走在无数温暖的往事中  上庄三村即景  土崖上一对红嘴幼鸟  已经长大,土崖下的野草  正朝着秋天的高处生长  农家小院里  有人在为玉米脱粒  人间已是初秋  一些
期刊
在地球的这个偏僻角落里,有一座落魄的院子,院子里有棵奄奄一息的老芒果树,每天我都会不自觉地,搬把椅子背靠着它斑驳的老树干坐着,让强烈的阳光,被一层层稀疏的枝叶揉碎了,肆意地砸在我瘦骨嶙峋的脊背、我枯槁的头发和弯弯曲曲的胡须上,还有卧在树下的,那条老黄狗黯淡的鼻尖上。  我就那样静静地坐着,偶尔有鸟儿从头顶飞过,我说不出它们的名字,因为看不见它们的身影,只听见发出凄惨的叫声,一声声,渐行渐远。我的目
期刊
我打开窗户,看到许多白云在远山缭绕。突然心血来潮,想知道山野里的果实,是否正溢出纯朴的芳香。  李子、梨子、桃子,一枚枚果子像是歷史的见证者,它们连同成长的模式都是相似的。  不管是生还是死,它们都能在一个地方整天整天地打坐。将脸贴近沉默的本质,这样简约的入世规则,它们遵循得很好。  不像一堵墙,除了面壁就是思过。  它们进入山中,便会登高望远;它们进入餐盘,便会把灵魂和肉身,奉献给食客。  而人
期刊
一、直面荒诞  余华的《第七天》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七天的见闻,故事的主线,是一个男人死后寻找安宁的旅程,而这故事的复线,则缠绕承载着各种人物的人生,以及多件曾经的社会热点新闻。常有人说,人生而平等。而余华为我们描绘的,是一群生前不能平等、死后也不能平等的人,死无葬身之地,连将自己火化都要排队摇号,分普通、贵宾和豪华等级的故事。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
期刊
生在弄船人家,很小便随外公外婆在长江和松滋河上行走,7 岁发蒙上学后,节假日大多也在船上度过。  弄船人吃的力气饭。走下水安逸,有风无风,挂不挂帆,顺流东下,一人把舵,不屑划几桨,三天准到安乡。上水难行,水流浪急,撑一篙船倒退三尺,不背纤怎么着?当然也可张帆,但得有风。溯流西上的那天,在晓雾弥漫、满江浮荡橹歌的一大早,外公打开船,把一张打满补巴的褐色大帆撑了起来,手中的帆索时松时紧,细心捕捉河面山
期刊
老家筹洋,隶属古田大桥镇。乡村以“洋”为命名,大都有地势平缓之意。从古田到宁德的一路上,就有诸多带“洋”的乡村,如沂洋、吉洋、卓洋、杉洋。与之相比,以“岭”命名,则多半陡峭,如半岭、牛头岭。  老家筹洋村不在公路边,而是与公路边的吉洋村相隔一座山。在车道打通之前的上世纪60 年代,父亲靠着双脚翻山越岭到吉洋,再搭车到当时的大桥公社(如今的大桥镇)去读书,最后考上了南平师范。南平师范毕业之后,父亲没
期刊
半塔是皖东来安县的一个古镇,很有些规模,也很有些超预想的繁华,街巷长且纵横,人流多而喧闹。  半塔的街道,说不上那种刻意模式化的整治,但横看竖看,满是人情味与烟火气。这是一种带有地方历史文化积淀的场景与氛围,对半塔人,具有天然的认同与亲和;对我们这些懵懂的初来者,释放的是素面相对的坦诚与妙意。两位大妈,一位小媳妇,围坐在街边一棵行道树下,从大大的纸箱里,挑拣出一朵一朵小小的塑料花,插接到另只手握着
期刊
在衡阳县西南,有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叫长乐。长乐,地处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大云山脉。这里山峰翠绿,峰峦叠嶂,云雾萦绕。一条武水河沿着大云山脉蜿蜒东下,先入织女湖,再汇蒸水河。  提起长乐,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长乐的红薯粉条,长乐的十里长冲,长乐的井头江,长乐的关帝庙,还有历史悠久的长乐九哨四十八寨,以及长乐老街“天地人和”四街坊。  由于地处大云山区,长乐没有大垄大町,只有山岗、山岭,只有两山相对的
期刊
哑巴来到这个村子有五十多年了,别人说他就像一块石头,不会说话,也不会流泪。他从小就生活在寂静的世界里,啥也听不见。  至于他是如何被带到村里的,老人们也说不清楚,就像来自混沌的远方的某个谜团。  哑巴有自己的世界,他不识字,只会打一些自创的手势,与人简单交流。哑巴几乎没有朋友,年轻时靠力气在车间干活儿,曾经有别有用心的人闯入他的情感世界,他一激动和颤抖,最后连多年的积蓄都没了。上天为他关上一扇门后
期刊
一条河流遇上了一座山  大海仍是它执着不变的追求  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河流  在分享秘密中,互换身体  人们喜欢跟河流傾诉  也乐意将烦扰丢给它处理  可一条河的肩膀,早已无法  承载世人半生的悲喜  流动的记忆记不住任何东西  只有那个远方,催使它不断前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