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几乎每个题组都提供了相应的“图表信息语言”,每个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所给图表信息的判断分析,可以说是达到了“图行天下”的地步。考查的着力点在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及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地理图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别:
下面重点分析几种主要的地理图表的破解方法。
一、统计图表
统计图表是借助数学工具(统计图、统计表等)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数量特征(如比例、分布等)、相互关系、发展变化等。
(一)直角坐标图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它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
【破解方法】分析坐标曲线试题一般采取“读轴、看线、抓点”三个步骤。
1.“读轴”即明确横轴(自变量)和纵轴(因变量)各是什么,弄清它们的含义,做到“读轴识变量”。
2.“看线”即看曲线的变化趋势,弄清自变量是如何影响因变量的,影响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应如何控制,从而领会曲线表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做到“看线理关系”。
3.“抓点”即抓住曲线上的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折点、起止点等,这些特殊点通常是解题的突破口,因此要充分领会其含义,做到“抓点求突破”。
【例1】(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
【解析】按解答坐标曲线试题的三个步骤:(1)“读轴”,明确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径流量。(2)“看线”,四条曲线的走势有起伏,说明洪水过程线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3)“抓点”,即把曲线上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与出现的时间对应排列先后,以确定与题干相符合的事实。第(1)题,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包括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人类活动对城市的地面影响很大,因为路面成为硬化地面,使降雨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修建水库后对洪水有延缓、调节作用,可以削峰补枯,由此可知①曲线洪峰出现最早最高,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③曲线洪峰出现最迟最低,是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第(2)题,防治城市内涝,就是加快城市内地表水快速顺利流出城市,结合选项可知疏浚河道和完善排水系统满足要求。答案:(1)A 、C (2)B、D。
(二)斜角坐标图是直角坐标图的变形。
【例2】根据图2气候资料判断其气候类型。
【判读方法】判断方法与直角坐标图相同。以时间为横轴,气温和降水量均看作纵轴,气温和降水值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读出该地区最冷月(7月)气温0℃以上,年降水量较丰富,具有冬雨夏干的特点。气候类型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三)三角坐标图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条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即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破解方法】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个步骤: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例3中的箭头①、②、③。
2.如例3,过图中的点(在图中为“﹡”)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例3】图3中“*”表示某地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请读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数据。
【解析】按上述三个步骤先作图(见图4),在图中读出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即待求点“﹡”的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答案:0~14岁为23﹪,15~46岁为73﹪;65岁以上为4﹪。
(四)玫瑰图和雷达图都是在二轴和三轴坐标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变换形成的变式坐标统计图。风玫瑰图是以“玫瑰花”的形式表示各方向上气流状况重复率的统计图形,其类型一般有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风向玫瑰图又称风频图,是将风向分为8个或16个方位,在各方向线上按各方向风的出现频率,截取相应的长度,将相邻方向线上的截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的闭合折线图形。
【破解方法】
1.玫瑰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圆表示频率,频率高低与同心圆的大小成正比关系,坐标中心点频率为0,离中心处越远频率越高。
2.呈辐射状分布的线段表示方向。
3.根据风玫瑰图形的轮廓线与方向线的交点,就可读出不同风向出现的频率,通过比较就可确定最大风频风向和最小风频风向。
【例4】 图5为某城市的风向玫瑰图(全年各月平均风向频率)和雨量与风向关系图(某风向期间的降雨量),读图回答(1)~(2)题。
(1)某地风向与雨量的相关情况,正确的是()
A.吹西风和东风时,雨量最多
B.吹北风和南风时,雨量最少
C.吹东南风和西南风时,雨量最少
D.吹南风和东南风时,雨量最多
(2)该城市建设火电厂,最佳区位在城市的()
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D.西北地区
【解析】从两图中可知,吹南风和东南风时,雨量最多;该地最小风频为东北风,为了减少大气污染,火电厂应建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即该城的东北地区。答案:(1)D,(2)A。
二、区域综合分布图
地理学科能力的考查大多是建立在区域地理的基础之上的;区域综合分布图则能以区域地理为基础,为综合自然与人文知识、原理规律与区域事实、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问题提供前提条件。因此掌握区域综合分布图的读图技巧是解答区域地理的基础。
【破解方法】
(一)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即读出图所反映的区域“在哪里”。定位的方法很多,如经纬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借助主要的事物特征定位等。
(二)提取信息及解读。即读出图中“有什么”。①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表的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②解读信息要准:从题干、地图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其隐含信息。③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路畅通、敏捷。
(三)实现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间的内在链接。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地理思维重新组合、迁移转化,进而建立一条承接式思维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通道。
【例5】(2011年高考全国卷)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6。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1)~(3)题。
(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3)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解析】此图是美国部分区域图,图上有河流、湖泊、运河、矿产、城市等地理事物。解题除了提取图中信息外,还要注意题干中文字信息。第(1)题,结合题干中信息“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可知芝加哥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是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第(2)题,20世纪之前,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还没有形成钢铁工业基地。所以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第(3)题,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运输,可以通过河运运输煤炭和利用五大湖运输铁矿石,芝加哥本身没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钢铁工业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答案:(1)D ,(2)A ,(3)B。
下面重点分析几种主要的地理图表的破解方法。
一、统计图表
统计图表是借助数学工具(统计图、统计表等)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数量特征(如比例、分布等)、相互关系、发展变化等。
(一)直角坐标图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它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
【破解方法】分析坐标曲线试题一般采取“读轴、看线、抓点”三个步骤。
1.“读轴”即明确横轴(自变量)和纵轴(因变量)各是什么,弄清它们的含义,做到“读轴识变量”。
2.“看线”即看曲线的变化趋势,弄清自变量是如何影响因变量的,影响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应如何控制,从而领会曲线表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做到“看线理关系”。
3.“抓点”即抓住曲线上的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折点、起止点等,这些特殊点通常是解题的突破口,因此要充分领会其含义,做到“抓点求突破”。
【例1】(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
【解析】按解答坐标曲线试题的三个步骤:(1)“读轴”,明确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径流量。(2)“看线”,四条曲线的走势有起伏,说明洪水过程线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3)“抓点”,即把曲线上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与出现的时间对应排列先后,以确定与题干相符合的事实。第(1)题,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包括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人类活动对城市的地面影响很大,因为路面成为硬化地面,使降雨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修建水库后对洪水有延缓、调节作用,可以削峰补枯,由此可知①曲线洪峰出现最早最高,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③曲线洪峰出现最迟最低,是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第(2)题,防治城市内涝,就是加快城市内地表水快速顺利流出城市,结合选项可知疏浚河道和完善排水系统满足要求。答案:(1)A 、C (2)B、D。
(二)斜角坐标图是直角坐标图的变形。
【例2】根据图2气候资料判断其气候类型。
【判读方法】判断方法与直角坐标图相同。以时间为横轴,气温和降水量均看作纵轴,气温和降水值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读出该地区最冷月(7月)气温0℃以上,年降水量较丰富,具有冬雨夏干的特点。气候类型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三)三角坐标图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条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即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破解方法】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个步骤: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例3中的箭头①、②、③。
2.如例3,过图中的点(在图中为“﹡”)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例3】图3中“*”表示某地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请读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数据。
【解析】按上述三个步骤先作图(见图4),在图中读出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即待求点“﹡”的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答案:0~14岁为23﹪,15~46岁为73﹪;65岁以上为4﹪。
(四)玫瑰图和雷达图都是在二轴和三轴坐标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变换形成的变式坐标统计图。风玫瑰图是以“玫瑰花”的形式表示各方向上气流状况重复率的统计图形,其类型一般有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风向玫瑰图又称风频图,是将风向分为8个或16个方位,在各方向线上按各方向风的出现频率,截取相应的长度,将相邻方向线上的截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的闭合折线图形。
【破解方法】
1.玫瑰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圆表示频率,频率高低与同心圆的大小成正比关系,坐标中心点频率为0,离中心处越远频率越高。
2.呈辐射状分布的线段表示方向。
3.根据风玫瑰图形的轮廓线与方向线的交点,就可读出不同风向出现的频率,通过比较就可确定最大风频风向和最小风频风向。
【例4】 图5为某城市的风向玫瑰图(全年各月平均风向频率)和雨量与风向关系图(某风向期间的降雨量),读图回答(1)~(2)题。
(1)某地风向与雨量的相关情况,正确的是()
A.吹西风和东风时,雨量最多
B.吹北风和南风时,雨量最少
C.吹东南风和西南风时,雨量最少
D.吹南风和东南风时,雨量最多
(2)该城市建设火电厂,最佳区位在城市的()
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D.西北地区
【解析】从两图中可知,吹南风和东南风时,雨量最多;该地最小风频为东北风,为了减少大气污染,火电厂应建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即该城的东北地区。答案:(1)D,(2)A。
二、区域综合分布图
地理学科能力的考查大多是建立在区域地理的基础之上的;区域综合分布图则能以区域地理为基础,为综合自然与人文知识、原理规律与区域事实、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问题提供前提条件。因此掌握区域综合分布图的读图技巧是解答区域地理的基础。
【破解方法】
(一)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即读出图所反映的区域“在哪里”。定位的方法很多,如经纬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借助主要的事物特征定位等。
(二)提取信息及解读。即读出图中“有什么”。①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表的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②解读信息要准:从题干、地图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其隐含信息。③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路畅通、敏捷。
(三)实现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间的内在链接。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地理思维重新组合、迁移转化,进而建立一条承接式思维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通道。
【例5】(2011年高考全国卷)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6。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1)~(3)题。
(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3)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解析】此图是美国部分区域图,图上有河流、湖泊、运河、矿产、城市等地理事物。解题除了提取图中信息外,还要注意题干中文字信息。第(1)题,结合题干中信息“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可知芝加哥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是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第(2)题,20世纪之前,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还没有形成钢铁工业基地。所以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第(3)题,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运输,可以通过河运运输煤炭和利用五大湖运输铁矿石,芝加哥本身没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钢铁工业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答案:(1)D ,(2)A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