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宣传舆论工作策略探析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200902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给公众的生命健康,社会生活的稳定造成巨大影响。特殊时期,网络空间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与疫情相关的信息获得公众的高度关注,海量的信息中“真相”与“谣言”交织,舆论形势复杂严峻。在此期间,宣传舆论工作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加强正面舆论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为凝聚战“疫”正能量,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关键词】重大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宣传舆论工作  舆论引导  政务新媒体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各地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各地在做好各自地区疫情控制的同时坚持“全国一盘棋”,派出医护人员及捐赠物资驰援湖北,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强病人的救治工作,维护好人民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特殊时期,网络空间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与疫情相关的信息获得公众的高度关注,其中也充斥着一些出于多种不同目的散播的不实、攻击等言论,加深部分公众存在的焦虑、恐惧等心理,不利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舆情跟踪研判,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强化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疫情期间宣传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实现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凝聚战“疫”正能量这一目标提出了要求。
  
  一、坚持正面报道为主  凝聚战“疫”正能量
  医护人员是病人的守护者,媒体是社会的守望者,通畅的信息传递是消除焦虑、恐惧的一剂良方,坚持正面报道为主能更有效地壮大社会舆论正能量,消除社会恐慌,增强公众战“疫”信心。此次疫情期间,中央和地方媒体奔赴战“疫”一线,带回战“疫”一线最真实的报道,后方编辑远程协同,共同将疫情情况、政府政策、真实事迹等呈现在公众眼前。主流媒体在多平台进行融媒体报道,实时传递最新信息,深入宣传、解读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部署,科普防疫卫生知识,既观全局又察细微讲述战“疫”一线的感人事迹。
  在报道中,各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形式创新,Vlog、短视频、直播、图解、歌曲等多元传播形式传递丰富内容,并搭建如谣言证实、口罩预购等各类信息聚合互动服务平台,彰显人文关怀,延伸媒体功能。人民日报客户端专门开设专题,31个省区市地方频道推出大量准确发布当地疫情信息,生动展现抗疫感人故事的原创报道;央视新闻新媒体从1月27日8时起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频以及微博、头条、快手、抖音、B站等多平台开启24小时不间断直播《共同战“疫”》;新华社“声在中国”栏目推出《挺住,武汉》《因為我们在一起》等原创MV,用音乐传递爱与信心;南方都市报整理推出的“记疫”疫情时间轴,在网络空间为疫情的每日发展、重要节点和点滴故事留下记忆。②
  此外,Vlog和慢直播在此次疫情中通过全新报道视角,增加观众参与感,激发共情心理,获得广泛关注。《武汉封城后的24小时》《战“疫”vlog》等Vlog通过使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带来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进一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同时,不同于快节奏的网络直播,慢直播以“慢”为特色,固定镜头全程记录事态发展。央视频于1月26日推出的云直播《全景直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成为网络爆款,“挖掘机天团”“云监工”等关键词冲上热搜榜,多机位全程全景直播给公众带来沉浸式、参与式观看体验。多种报道形式全程记录、全息报道,共同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疫情防控融合报道体系,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氛围。
  需要明确的是坚持正面报道为主不是只报道正面,不能只唱赞歌,过度拔高,而是以人民为中心,从事实出发进行报道,弘扬疫情中的真善美。在共同战“疫”的特殊时期,既需要媒体的正面报道提振信心、鼓舞士气,也需要媒体的舆论监督来探究事实、披露真相,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无论是对湖北省红十字会发放物资不合理问题的纠偏,还是对武汉社区转运病例混乱状况的曝光,均是主流媒体履行舆论监督职责的强有力体现,满足了公众信息需求,促使舆论走向更加透明、公开。
  
  二、直击热点焦点问题  加强正面舆论引导
  在特殊时期,信息传播形势复杂严峻,部分煽动性极强的不实言论混淆视听,更易造成社会恐慌,对于公众信心有着强大的杀伤力。复杂的传播形势要求宣传舆论工作加强正面舆论引导,以事实击碎不实,以真相击破失真,以解读击败误读。把控好整体舆论,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需要把握好正面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及时适时发声,多层次高密度发布权威信息,主动掌握话语权,追求传播效果,让公众听得见、听得清、听得懂。
  面对疫情防控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主流媒体要敢于发声,及时发声,以理性声音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在引导中突出速度、把握角度,彰显温度。自疫情发生以来,总台央视新闻《焦点访谈》《新闻1+1》《面对面》等节目对钟南山、李兰娟、曾光等权威专家的采访引发广泛关注,央视新闻还将采访片段制作成短视频在网络空间传播,帮助公众科学认识疫情,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人民网品牌栏目“人民网评”保持一天一篇重要评论的推出频率,积极营造平稳有序的网络舆论氛围。除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外,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空间上有着强大的舆论引导能力。《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等,经常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自媒体上发表时事评论文章,在此次疫情中,他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进程及其出现的一系列令人焦虑和困惑的社会问题进行个性化评论,并适时开展舆论引导,受到海内外网民关注。③
  在特殊时期,舆论引导更需注意把握当前舆论风向,适时选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此前由“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引发的部分不良舆情便是少数媒体工作者没有把握共同战“疫”的正确方向,片面理解阐释招致网友不满。部分不当的舆论引导更反映出舆论引导要深入公众当中,理解公众之所想,表达公众之所求,将传统的单向传递信息变成双向沟通互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追求舆论引导的实效。媒体工作者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务必以事实为核心,尊重事实,尊重科学,避免因了解不充分或是措辞不当等原因,引发次生舆论危机,招致公众情绪逆反,从而形成更大的不稳定因素。同时相关部门和媒体还需利用技术手段,建立健全舆情研判分析体系,借助技术手段实现舆情预警,及时甄别可能存在的风险,科学研判舆情趋势,预测舆情风险,提前调查、了解事实,快速阻断舆情危机。④   
  三、回应社会关切  稳定公众情绪
  面对重大突发卫生事件,公众对于信息的渴求进一步加大,在获取模糊、片面的信息后更渴望了解事实,获知真相。在此环境下,谣言和阴谋论顺势产生,造成信息失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能有效辟除网络谣言,纾解公众信息恐慌。2月2日,世卫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聚焦“信息流行病”这个词,即在海量信息轰炸之下,人们真假难辨,而这些亦真亦假的信息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速度比病毒快得多,这让人们普遍“信息过载”。⑤信息过载加大甄别难度,造成认知偏差和认识混乱。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⑥疫情期间海量的信息中夹杂着众多碎片化的信息和非理性的言论,来源不明的信息碎片被拼接挪移,生成煽动性极强的谣言,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加快了谣言传播的速度,增加公众辨别的难度,增添社会恐慌和不安情绪,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新挑战。对此,主动发声回应,实现信息公开透明是击碎谣言和阴谋论的最有效武器。
  自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和地方多部门及时、定期、高密度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公众关心的疫情形势、政策安排、停工复工、教育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公开回应,保障公众知情权,让公众更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除新闻发布会外,政务新媒体同样得到高度关注。疫情期间,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充分利用政务新媒体及时公开信息、通报最新情况、发布防控政策、宣传科普知識等,针对公众关注、媒体报道的重大问题,相应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正视存在的问题,对相关事件及时进行调查,还原事件全貌,用事实和依法依规处理回应社会关切。
  政府部门通过妥善使用政务新媒体,了解民情民意,加强双向互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在深入交流、积极回应、落实政策中增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此次疫情中,在微博微信等广泛出现了“请抄河南作业”“苏大强”等说法,以及网友对政务微博“@商丘发布”在回应质疑时表示的“你来试试,权当卧底,如有问题,你来曝光我来转”的称赞,均表明了公众对相应政府部门快速响应、积极回应的认可。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公众的良性交流互动,了解公众所需,倾听公众心声,以双向互动代替单向传播,同时需正视、重视存在的问题并主动解决,将监督、问责等管理措施前置,尽量避免因公众曝光产生不良舆情后再调查处理,注重良好舆论氛围的营造。
  
  四、加强网络综合治理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网络综合治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也面临着现实的考验。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要加强网络媒体管控,推动落实主体责任、主管责任、监管责任,对借机造谣滋事的,要依法打击处理。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多元主体参与,实现协同管理和治理。政府作为网络综合治理的主导力量,要强化治理意识,提升治理能力,做好内容监管,走好网上公众路线;企业作为主要的内容生产者和提供者,需明确自身社会责任,加强责任意识,严守底线,发挥企业优势为抗击疫情服务;网民作为主要的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需要提升自律意识,增强自身信息甄别能力,不做谣言的传播者,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网络内容治理是网络综合治理的核心之一,在疫情期间则主要表现为良好信息内容生态的营建。互联网提供了一个供网民自由表达和信息分享的开放式空间,网民的每一次表达过程均可视作是网络信息内容的生产,既包含着理性的分析探讨,也包括情绪的流露和宣泄,在疫情期间主要表现为网民对举国救援的称赞和为人性真善美的感动,以及对部分地区或部门防治不力的批评及因疫情暴发产生的负面情绪。但与此同时,多种思潮暗流涌动,试图引导舆论走向,借机发力攻击国家体制机制,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网络监管部门而言,需要把握好堵与疏的平衡,对于动辄攻击国家体制,破坏社会稳定的错误思潮进行有理有据有节的回击,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权。而对于网民的正当批判予以理解和接受,倾听网民声音,舒缓网民情绪,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网络生态。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EB/OL].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2/15/c_1125572832.htm.求是网,2020-02-15.
  ②三大央媒战“疫”记[EB/OL].http://www.zgjx.cn/2020-02/25/c_138814643.htm. 中国记协网,2020-02-25.
  ③ 沈正赋.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舆情应对和共情传播——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检视与思考[J].对外传播,2020(02):42-45+1.
  ④黄楚新.疫情“饱和式”应对下的舆情观察[EB/OL].http://www.rmlt.com.cn/2020/0312/572299.shtml.人民论坛,2020-03-12.
  ⑤赵广立.“信息流行病”与新冠病毒一样可怕[N].中国科学报,2020-02-18(001).
  ⑥【美】奥尔波特. 谣言心理学[M]. 译者:刘水平等.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17.
  作者简介: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郑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徐   峰
其他文献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扶贫主题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在融媒体环境下,新华社《声在中国》栏目创新传统扶贫主题报道形式,联合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杂志社,在腾讯
近些年来建筑产业经济高速发展,一些新兴技术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与重视。其中,预应力锚索技术在当前岩体加固施工过程中基本已实现普及推广。这是因为预应力锚索技术具备应用
在今天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包装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和发展正确的包装容器需要很好地了解包装的材料的一些优点和弊端,并且要考虑到什么样的包装材料才能够使产品显得与
随着风电场的大规模开发,其对气候的影响受到关注,自2000年以来美国和欧洲等国陆续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中国也开展了一些观测和模拟研究,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可指导这项工作的进
语文教学不只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使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法。让学生自觉、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的关键是语文教学要
若论酒的真正知音,应首推文人,不知是酒造就了文人,还是文人造就了酒。总之,中国文人与酒的暖昧缠绵,已成传统。时至当代,爱酒的文人不在少数,并为酒咏出了不少诗篇,现采撷其中数首,以
当前大热的直播本质上是媒介以其自身的传播特性对于社会的一种“媒介化”重构。从媒介化的角度分析直播,可以将其归纳为四种社会性的实践过程,即延展、替代、融合与适应。  一、直播:“媒介化”力量在四个维度上的表达  1.延展:直播延伸交流空间  伊尼斯将媒介区分为“空间偏向”与“时间偏向”两种类型,时间偏向是指使信息能够在时间维度上传递得更远,而空间偏向是指能够改变信息空间运动。直播是一种空间偏向的媒介
德国西格里集团与三星公司于2013年6月20日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市场营销和销售组建合资企业(JV)。该合资企业合作伙伴,三星石化和西格里集团将各自持有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