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有产品,还是先有卖点?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6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在朋友圈,偶然看到一个卖广告课的在给自己打广告——14种系统方法,帮你找到产品最佳卖点。
  最开始倒没觉得什么,毕竟这种课有很多。
  但后来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真有很多人,整天都在苦思冥想自己的产品究竟有哪些卖点,那就真是个大问题了。

先有产品 or 先有卖点?


  究竟是先有产品,还是先有卖点?
  按照常规的思路,好像都是先有产品,再找个厉害的广告人去挖掘产品的卖点,然后就能大卖特卖。
  比较出名的例子是喜力滋啤酒:
  业绩下滑的喜力滋曾找到著名的广告大师霍普金斯,希望大师能写一句厉害的广告语,来拯救这个品牌。霍普金斯在啤酒工厂转了一圈之后,惊喜地发现:这里的每个玻璃瓶都会经过4次高温杀毒。他问喜力滋的高管:“为什么不把这件事告诉消费者?”高管回答:“因为每家啤酒厂都会经过4次高温杀毒,这没什么特别的。”霍普金斯说:“是不是每家啤酒厂都这样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都不知道。”于是,霍普金斯通过“每个酒瓶都经过4次高温消毒”的USP,成功让喜力滋从市场第5跃居到市场第1的位置。



  这个案例还被写进了哈佛教材,流传也甚广。其实,这个故事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挺有用的。因为那时的中国正在从“产品竞争”过渡到“销售竞争”——大量企业都没有足够的销售意识和经验,只知道提高产品品质,就能获得更多订单。到后来,产能加剧过剩,才逐渐意识到销售也是企业必备的核心技能。
  然而在今天,市场的竞争基础正在从“销售竞争”转变为“营销竞争”——谁能更有效率满足消费者需求,谁就能赢得竞争。
  所以,这里的关键就不再是产品品质,也不是销售技巧,而是更有效地满足需求。
  因为市面上并不缺产品,信息的可得性也越来越高,缺的只是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解决方案。
  再说回最开始的问题:是先有产品还是先有卖点?
  答案很明显——必须先确定对应需求的卖点,再开发产品。
  甚至更进一步——先想好广告怎么打,再用产品来把广告变成现实。
  比如克刻的“冰喉30分钟”:在最开始其实是没有产品的,只知道要做润喉糖项目。后来是先确定产品的卖点是“长效”,然后名字是“冰喉30分钟”,最后再去开发产品——将整个含片做得更硬、更大,让它的确能达到30分钟的效果。
  再比如南孚电池:是先想好在广告上要有“聚能环”这个可视化的目标物,再回去让产品部门在电池的屁股上加一个其实毫无聚能效果的红色小环(它就是个普通的绝缘圈,其他品牌的电池也都有这个配件,只是没放在外面罢了)。
  虽然这两个案例都是很多年前的,但它们的营销思路即使是放到今天,也绝对不会过时。

低成本试错


  刚才我们说:要先想好怎么卖,再去想开发产品。
  这里对应的另一个思想是什么呢?是做一个产品之前,要先确定它好不好卖,好卖才做,不好卖就先别做。
  这对于创业团队或新项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项目就是团队内的人觉得它好上天,结果最后做出来却没人买单,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
  其实通过众筹就能实现这一想法——先把你要做的产品方案写上去,有足够多的人买就做,没多少人买就不做。
  当然,很多研发周期长的产品并不适合做众筹预售,但也不是没办法。
  在项目成立之前,你完全可以通过小规模发布“假广告”的方式,去验证这个产品有没有吸引力,也就是看看它能不能让还没使用过它的人,第一眼看到它就很想买。
  比如做一个传单,上面印着你想象中产品的广告语、详情文案以及效果图,再看看有多少人愿意扫码/打电话,最后再做一版同类竞品的传单用来作数据对比。
  这种调研其实才是最真实的,你根本就不用问消费者,而是直接就能看出:假如这个产品上线,会有多少人真的愿意买。
  可能有人说:发假广告岂不是骗人吗?
  你完全可以老老实实告诉那些扫码/打电话过来的人,这就是一次调研。为了感谢他的配合和支持,他能免费领一份小礼物就完事了(如果还能提前圈粉就更棒了)。

为什么你还在找卖点?


  回到文章最开头说的,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在给产品找卖点?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方法。
  但如果从更深一层次来说,其实这是个典型的社会现象,用扎克伯格的话来说,就是:“创业者要想着解决问题,而不是想着去开一家公司。很多人在没有想到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之前就开了公司。”
  是的,就是因为很多人都没想清楚到底要为社会解决什么问题,就把公司创立了,甚至就开始生产产品。所以最后把产品生产出来,发现卖不出去,才又回过头来找卖点……
  什么是卖点?就是你为某个社会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这本应是在公司成立之前、项目成立之前、产品生产之前就确定好的。



  当然,的确有很多产品是走在半路上才发现自己真正的市场。
  比如超级猩猩,最开始他们想做的是胶囊健身房,到后来做不下去了,才偶然发现在传统健身房的基础上,做一个不办年卡的模式其实挺有市场;再比如伟哥,它本来是个用来治心脏病的项目,做着做着才发现原来这玩意用来治性功能障碍更好使……
  但这里既有运气的因素,也有不同行业的区别——一般而言,以尖端科技(比如生物制药和软件开发)为主导的公司,它们更适合也更应该去做一些在初期无法验证市場的产品。因为它即使失败了,也能为公司积累很多技术成果,比如专利。就算今天用不着,以后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甚至是引爆市场。
  不过,大部分公司并不是在经营那些高精尖的科技,也没那么厚的家底让技术团队试错。这种情况下匆匆上马一个项目,成败真的主要靠运气。
  为什么失败的创业公司这么多?这或许就是主要原因。

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不管是公司还是项目,刨除运气成分,成功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呢?
  是先确定一个好的卖点吗?是先确定自己要为社会解决什么问题吗?
  从浅处说,是的。
  但如果从更深层次来说,其实是你要解决“道”的问题。
  什么是“道”?
  《孙子兵法》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意思是说: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道、天、地、将、法这5个因素。
  道:跟你合作的人(投资人&员工&顾客)到底是不是真心支持你要做的事。
  天:现在做这件事的时机到底对不对。
  地:你是否具备做这件事的环境条件。
  将:你是否能找到有才干的合作伙伴。
  法:你的规章制度和奖罚机制是否完善。
  这5点的优先级依次降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道——它不是道德,而是认同感和使命感。
  使命就是所有人都齐心协力、真心诚意为社会解决某个问题,卖点就是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
其他文献
一个小小的盲盒,出厂价10多元,售价59元,毛利率高达65%。而在二级市场,热门隐藏款的价格甚至一度被哄抬到了数千元,溢价几十倍。  泡泡玛特是否真的能撑起1000亿元的估值?里面的泡沫究竟有多大?泡泡玛特打开了全新的潮玩市场  2017~2019 年,泡泡玛特营收从1.58亿元一路暴涨到16.83亿元,净利润从156万元暴涨到4.5亿元。回看过去,直到第一次退市前,其营收不过千万级别,甚至每一年
期刊
Twilio最近对2500家公司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97%的公司报告称,疫情加快了他们的数字化转型。平均而言,加快了6年。  注意,这里的数字化提速6年,主要指的是品牌商的数字化。  以此为标志,数字化分為两个世界。2020年之前,数字化主要应用于零售领域,包括电商平台和新零售;2020年之后,数字化的主战场将是传统品牌商和代理商。  品牌商和代理商要做的营销数字化,不能用零售数字化的逻辑。因为电
期刊
2020年3月6日,我作为疫情期间第1名访客进入郑州太古可口可乐,与管理层及可口可乐中国总部相关人员同步在线交流。  鉴于当时中国的数字化是分段数字化,如B2B、B2C,线上线下分割的现象,我重点讲解了如何打通三度空间,以及BC一体化。想不到4月份,郑州太古可口可乐的项目就启动了,年底就形成了全链路数字化系统,并且获得太古可口可乐系统数字化创新大赛第一名。  了解郑州太古可口可乐的全链路可视化系统
期刊
对于含乳饮料市场来说,细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正是它把整个行业推上了快车道。这两年行业在营销快线、优酸乳、真果粒等老品类增长遭遇天花板之际,一些新品类却在逆势增长,其中表現最亮眼的就是乳酸菌饮品。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规模达到148.8亿元,2015~2019年行业复合增长率为17.8%,预计至2024年其市场规模有望继续增加到211.9亿元。  赛道虽好,竞争也十分激烈。一
期刊
2020年4月份开始规划,年底即获评太古可口可乐系统数字化创新大赛冠军。  2020年12月末,销售市场杂志社编辑部与营销数字化研究院团队共同走进了郑州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听了郑州太古可口可乐董事及总经理徐永刚先生的讲解,刘春雄老师说,以他所了解的品牌商营销数字化案例,可以推荐郑州太古可口可乐为2020年品牌商营销数字化最佳案例。  可口可乐系统的一位资深人士在社群交流时感慨:“卖饮料不再是
期刊
2020年,中国营销数字化提速6年!  怎么评价2020年的营销数字化?我们总结为16个字:疫情倒逼,仓促上阵;拉起架式,缺乏运营。因此,2020年营销数字化的主题是“数字化新基建”。  疫情倒逼,仓促上阵。说明没有数字化的心理准备、技术准备和人才准备。趋势之下,不得不做;疫情之下,不做不行。  数字化新基建,拉起了数字化的架式,但准备不足,以为搞个直播,参加个社区团购,或者搞个一物一码,然后发个
期刊
选址,是开线下门店时最难做的商业决策之一,说位置决定了这个门店60%的成败一点也不为过。  作为“看过”几万个点位,开过“几千个”点位的人,对于选址,有太多血和泪的教训与心得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1.车流不代表人流,有的地方是车来车往,但人就是没法“停留”,也就没法形成人流,尤其CBD主干道等,都是大坑。  2.商圈覆盖和门前流量也是两回事,门口半米之内经过的人流才算真正的人流。  3.门头过窄,
期刊
创意领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创意,正在从艺术品变成快消品。  在过往的很多年里,我们都把广告创意视为艺术。电影有奥斯卡,广告也有戛纳广告节。广告人把创意称为“作品”,而不是“产品”,从中就可以看出创意在广告人心中的地位。  近两年,虽然广告业依然不断奉献出更鲜活的创意,但创意的艺术性正在渐渐远离这个行业。  和你想象的不一样的是:创意之所以不再是艺术品,不是市场不需要创意了,反而是市场对创意的
期刊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恐惧的消费者更喜欢熟悉的产品  这是一个关于疫情期间消费偏好的研究。  众所周知,传染病会引起恐惧情绪。研究者通过四个实验和两个大型实证数据分析发现:传染病流行对实际消费行为也有影响——恐惧和厌恶的情绪共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消费行为倾向:消费者增加了对较熟悉产品的偏爱。也许是因为熟悉意味着安全感。  《投资的怪圈》中也提到:熟悉的事物往往能让人感觉良好。因为熟悉能带来安全感和控制感
期刊
营销与数字化的结合,产生了一个新词汇:MarTech。  MarTech=Marketing+Technology。  零售领域的数字化技术称为Martech1.0。实现了零售的千人千面,以及营销自动化、营销精细化。  品牌商领域的数字化技术称为MarTech2.0。将实现全链路的千店千策,以及营销的市场突破、传统营销与互联网的全面融合。  从零售的千人千面到全链路千店千策,这是MarTech的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