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直观”说与“托兴”象征的填词新实践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uch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之范畴贯穿于王国维治学的各领域、全过程.其主张艺术以直观为本,然非反理性主义者;其并非反对"比兴",而是以"直观"说改造了"比兴"观,具有了近代西方诗学象征主义的意味.本文以伤春悲秋、月色天象为例,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论所体现的直觉认知的象征方式;以美人形象为例,解析"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之论对传统寄托方式的沿革;以疑问、否定及肯定等句式为例,解析"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中"不隔"的关键在于能否直观,及其对超越习惯、定势思维的直觉性语词的青睐.
其他文献
本访谈考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教学法等领域的批评方法和当下挑战。福莱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一种"元理论",一种"特权"立场,对研究文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千百年间,中华儿女坚韧不拔的秉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蕴含在家国情怀之中。从根本而 言,家国情怀是对自己国家、民族、家乡乃至家庭的
对于高校而言,在教学改革进程中,校企合作是必然发展趋势,也能够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为了能 够做好教学改革工作,需要全面地进行校企合作,根据社
嵇康《声无哀乐论》存在三种类型的审美构想:第一种是有所哀乐的听者通过聆听音乐释放已有情感,第二种是平和的听者体味音乐形式之美而获得一种审美愉悦,第三种则是平和的听者专门聆听中和趣味的音乐从而实现人格之平和、助益于养生.出于超越功利情感的考虑,嵇康对接近康德无功利界定的第二种审美有所推重,但又出于对情欲问题的警惕而对它有所规范,并不像现代审美那样过分强调"审美自由".所以,嵇康的三种构想有其独特思考,其对音乐审美的结构认识和价值定位均与西方美学有所区别,今人借助形式之美和审美自由这些西方概念评判嵇康美学,则
本文遵循叙事学和漫画研究的相关传统,对漫画中的不同时间表现形式进行梳理,揭示漫画语法在时间表现上的复杂与多样.文章重点探讨了空间化、知觉封闭、时序、速度以及多媒介探索带来的时间表达手法的革新,并认为并置、拼贴等空间化策略是漫画中时间表现的基本形式,人的知觉封闭性是理解漫画中时间的必要条件,但音乐漫画、网络漫画等新形式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时间表现的结构.
在小学数学课上,小组学习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象征,也是所有教师共同的教育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很多人认为,小组学 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大部
作为庄周鼓盆故事的最初写定本,《警世通言》中的《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在中外的广泛流播,使"不忠贞的寡妇"母题获得了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鼓盆故事的女主角庄妻被塑造为情欲载体,折射出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处境及其悲剧性.采取试妻手段全盘掌控局面的高人庄子,实则不过是失落于社会与家庭的寒士代表,以及患有"李益疾"("奥赛罗综合征")的性嫉妒者.质言之,庄周鼓盆故事乃是以丈夫诈死形式演出的一幕弃夫活剧,其中隐藏着作为传统意义上强者的男性的最大愤懑与恐惧.
祁彪佳在与友人的尺牍中,表达了他希望借阅、品评剧本,编选明代戏曲总集,以阐扬当世之曲的想法.祁彪佳上承王骥德撰作《曲律》"为天地补一缺"、吕天成"有意近俗"的观念,力图穷尽当时所能看到的所有明代剧本,编纂戏曲批评专书《远山堂曲品剧品》.祁彪佳以"剧本"而非"曲家"或"伶人"为中心,对作家作品辨伪求真,进行品评褒贬.囿于音律非其擅长,祁彪佳在当时理论家较多关注的音律、文词之外,尤其重视剧本结构与叙事.在清代李渔系统论及"结构论"之前,祁彪佳已从叙事角度倡言结构为传奇第一要义,具有典型的文人化品评的特色.祁氏
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是明清士人对元代以来的"一代有一代之胜"说的延伸阐述,其建构主要存在文章与政治之关系、文章与士人精力之关系、文章与"宗经载道"传统、文体"新变"及其文学史意义等四个维度.与此同时,明清士人对于明代八股文价值的批判,也几乎针对四者一一展开.虽因科举制度与旧的文学评价体系的保障,这些批判未能完全消解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的文学史意义,但相关的观点则被清末民初以降的批评家继承与吸收,并在废除科举、"文学"观念更新及文学研究范式转变的背景下,以文学史重构的方式促成了此说的彻底瓦解.
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教师需要将互联网引入初中的英语教学中,从信息 化,智能化的方面带动教学研究,探索更好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