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油橄榄根际土壤微环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来源 :中国土壤与肥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kek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油橄榄苗根系形态、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相关酶活性、微生物数量、根系生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确定油橄榄苗期最优的磷肥施用量,为油橄榄植株培育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依据.结果显示:(1)增施适量磷肥可降低根际土壤pH值,提高根际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所下降;增施适量磷肥还可增强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而脲酶活性降低;增加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解磷菌数量及细菌与真菌比值(B/F),降低真菌数量,改善油橄榄根际土壤性质;(2)增施适量磷肥可提高油橄榄根系中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增强根系活力,增加根系含水量、油橄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尖数,促进根系生长,优化根系空间分布;(3)增施适量磷肥使油橄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根冠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植株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比较6种不同磷肥施用量,以每株施用45 g磷肥对油橄榄幼苗根系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微环境改善效果最佳.综上所述,增施适量磷肥可改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从而促进油橄榄根系及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
其他文献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给排水工程通过应用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施工技术,可以改善区域水利条件,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是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和运行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此,主要探究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运行和安全发展.
为研究大兴安岭地区土壤有机质(SOM)空间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其影响因素,使用采样间距为15 m×15 m的五点采样方法采集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土壤样点数据共181个,获取各点属性数据及坐标值,再通过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初步分析SOM分布情况,并与遥感影像反演得出的SOM预测结果相结合.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的SOM含量变异系数为76.95%,属中等程度变异;与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数学变换后得到的近红外波段5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676;其次是红色波段4,相关系数为-0.508;SOM含量北高南低,其中
团聚体的物理保护是土壤有机碳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团聚体的形成也必须依赖土壤中的有机碳.通过31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养分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探明土壤各粒级团聚体结合碳的分配状况,探讨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物理保护机制,为西北干旱区农田土壤碳优化管理提供依据.采集6个不同施肥措施的长期试验处理的土样,采用湿筛法对土壤团聚体组分和团聚体结合有机碳进行分离并测定,对土壤总有机碳、团聚体分布状况、团聚体结合有机碳等进行分析,并对土壤团聚体稳定和大团聚的周转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长期施用有机肥
为了解玉米秸秆、三叶草秸秆和蚯蚓堆肥施用对黄河故道潮土理化性状的影响,通过室内盆钵培养方式,设置对照(CK)、玉米秸秆(M)、三叶草秸秆(C)、蚯蚓堆肥(V)、玉米秸秆+三叶草秸秆(MC)、玉米秸秆+蚯蚓堆肥(MV)、三叶草秸秆+蚯蚓堆肥(CV)和玉米秸秆+三叶草秸秆+蚯蚓堆肥(MCV)8个处理,在28℃和80%土壤田间持水量下,经暗室好氧培养180 d后,测定各处理黄河故道潮土理化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添加3种有机物料均能减小黄河故道潮土pH值,降幅分别为4.12%、8.05%和1.62%,同时提高
哈尼梯田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梯田土壤肥力的变化有重要影响.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哈尼梯田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土壤肥力对哈尼梯田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哈尼梯田典型区域内的水田、旱地、设施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种植作物分别为水稻、玉米和柑橘、葡萄和辣椒),通过采样区域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室内分析的方法,对梯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哈尼梯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水田和旱地玉米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最高,设施栽培(葡萄、辣椒)土壤水稳团聚体稳定性最低(P<0.05).(
为研究贺兰山东麓5个酿酒葡萄子产区土壤肥力特征,以贺兰山东麓18个酒庄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分析0~60 cm不同深度土壤pH和有机质、氮、磷、钾、全盐含量特征,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子产区、不同深度土壤肥力差异.结果表明:贺兰山东麓土壤pH值平均值为8.56,呈强碱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0.81、0.60、0.54 g·kg-1,处于全国较低水平;5个子产区之间土壤肥力存在显著差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肥力呈下降趋势;通过聚类分析发现18个酒庄土壤肥力可分为5类;对土壤
通过田间调查取样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1~5、6~10、11~15、16~20年)对石羊河流域凉州区日光温室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日光温室栽培虽显著降低了pH,但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显著增加,土壤pH和可溶性盐含量呈负相关,土壤pH增加一个单位,土壤可溶性盐含量降低1.35 g/kg.长期日光温室栽培较露地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日光温室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353.67、208.44和627.33 mg/kg,分别是露地土壤的21.42、1.
通过研究江西省旱地土壤质地及其与化学性状的相关性,为江西省旱地土壤质地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比重计速测法和常规化学指标分析方法测定了江西省不同地区的159个旱地土壤样品质地和氮、磷、钾、有机质含量、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指标,着重分析土壤中物理性粘粒含量及其他各级土粒含量与化学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江西省旱地土壤质地以壤土占绝对优势,高达93.71%,而在壤土中中壤土占比为51.57%;(2)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与土壤中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全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即土
探讨行间生草对核桃园土壤养分、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为核桃园的土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资料.以汾阳核桃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大豆、毛苕子、箭筈豌豆、黑麦草、自然生草、清耕6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研究核桃园不同土壤深度(0~60 cm)的土壤养分、有机碳组分、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呈降低的趋势,生草对土壤表层(0~20 cm)的影响最大.在0~20 cm土层,与清耕相比,黑麦草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清耕的1.18、
为探讨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南疆盐碱地棉花产量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在南疆漫灌条件下,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A)和有机肥氮替代15%(B)、30%(C)和45%(D)的化肥氮处理,对棉花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变化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中,有机肥氮替代15%化肥氮的增产效果明显,尤其是在秸秆还田加施土壤改良剂条件下,有机肥氮替代15%化肥氮较单施化肥增产15.18%.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有机肥氮替代45%化肥氮的处理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加施土壤改良剂